传统的UNIX实现在内核中设有缓冲区高速缓存或页面高速 缓存,大多数磁盘I/O都通过缓冲进行。当将数据写入文件时,内核通常先将该数据复制到其中一个缓冲区中,如果该缓冲区尚未写满,则并不将其排入输出队 列,而是等待其写满或者当内核需要重用该缓冲区以便存放其他磁盘块数据时,再将该缓冲排入输出队列,然后待其到达队首时,才进行实际的I/O操作。这种输 出方式被称为延迟写(delayed write)(Bach [1986]第3章详细讨论了缓冲区高速缓存)。
延迟写减少了磁盘读写次数,但是却降低了文件内容的更新速度,使得欲写到文件中的数据在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写到磁盘上。当系统发生故障时,这种延迟可能造成
文件更新内容的丢失。为了保证磁盘上实际文件系统与缓冲区高速缓存中内容的一致性,UNIX系统提供了sync、fsync和fdatasync三个函
数。
sync函数只是将所有修改过的块缓冲区排入写队列,然后就返回,它并不等待实际写磁盘操作结束。
通常称为update的系统守护进程会周期性地(一般每隔30秒)调用sync函数。这就保证了定期冲洗内核的块缓冲区。命令sync(1)也调用sync函数。
fsync函数只对由文件描述符filedes指定的单一文件起作用,并且等待写磁盘操作结束,然后返回。fsync可用于数据库这样的应用程序,这种应用程序需要确保将修改过的块立即写到磁盘上。
fdatasync函数类似于fsync,但它只影响文件的数据部分。而除数据外,fsync还会同步更新文件的属性。

对于提供事务支持的数据库,在事务提交时,都要确保事务日志(包含该事务所有的修改操作以及一个提交记录)完全写到硬盘上,才认定事务提交成功并返回给应用层。

一个简单的问题:在*nix操作系统上,怎样保证对文件的更新内容成功持久化到硬盘?

1.  write不够,需要fsync

一般情况下,对硬盘(或者其他持久存储
设备)文件的write操作,更新的只是内存中的页缓存(page
cache),而脏页面不会立即更新到硬盘中,而是由操作系统统一调度,如由专门的flusher内核线程在满足一定条件时(如一定时间间隔、内存中的脏
页达到一定比例)内将脏页面同步到硬盘上(放入设备的IO请求队列)。
因为write调用不会等到硬盘IO完
成之后才返回,因此如果OS在write调用之后、硬盘同步之前崩溃,则数据可能丢失。虽然这样的时间窗口很小,但是对于需要保证事务的持久化
(durability)和一致性(consistency)的数据库程序来说,write()所提供的“松散的异步语义”是不够的,通常需要OS提供的同步IO(synchronized-IO)原语来保证:
1 #include <unistd.h>
2 int fsync(int fd);
fsync的功能是确保文件fd所有已修改的内容已经正确同步到硬盘上,该调用会阻塞等待直到设备报告IO完成。
 
 
PS:如果采用内存映射文件的方式进行文件IO(使用mmap,将文件的page cache直接映射到进程的地址空间,通过写内存的方式修改文件),也有类似的系统调用来确保修改的内容完全同步到硬盘之上:
1 #incude <sys/mman.h>
2 int msync(void *addr, size_t length, int flags)

msync需要指定同步的地址区间,如此细粒度的控制似乎比fsync更加高效(因为应用程序通常知道自己的脏页位置),但实际上(Linux)kernel中有着十分高效的数据结构,能够很快地找出文件的脏页,使得fsync只会同步文件的修改内容。

2. fsync的性能问题,与fdatasync

除了同步文件的修改内容(脏页),fsync还会同步文件的描述信息(metadata,包括size、访问时间st_atime & st_mtime等等),因为文件的数据和metadata通常存在硬盘的不同地方,因此fsync至少需要两次IO写操作,fsync的man page这样说:

"Unfortunately fsync() will always initialize two write operations : one for the newly written data and another one in order to update the modification time stored in the inode. If the modification time is not a part of the transaction concept fdatasync() can be used to avoid unnecessary inode disk write operations."

多余的一次IO操作,有多么昂贵呢?根据Wikipedia的数据,当前硬盘驱动的平均寻道时间(Average seek time)大约是3~15ms,7200RPM硬盘的平均旋转延迟(Average rotational latency)大约为4ms,因此一次IO操作的耗时大约为10ms左右。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下文还会提到。

Posix同样定义了fdatasync,放宽了同步的语义以提高性能:

1 #include <unistd.h>
2 int fdatasync(int fd);
fdatasync的功能与fsync类似,但是仅仅在必要的情况下才会同步metadata,因此可以减少一次IO写操作。那么,什么是“必要的情况”呢?根据man page中的解释:
"fdatasync does not flush modified metadata unless that metadata is needed in order to allow a subsequent data retrieval to be corretly handled."
举例来说,文件的尺寸(st_size)如果变化,是需要立即同步的,否则OS一旦崩溃,即使文件的数据部分已同步,由于metadata没有同步,依然读不到修改的内容。而最后访问时间(atime)/修改时间(mtime)是不需要每次都同步的,只要应用程序对这两个时间戳没有苛刻的要求,基本无伤大雅。
 
 
PS:open时的参数O_SYNC/O_DSYNC有着和fsync/fdatasync类似的语义:使每次write都会阻塞等待硬盘IO完成。(实际上,Linux对O_SYNC/O_DSYNC做了相同处理,没有满足Posix的要求,而是都实现了fdatasync的语义)相对于fsync/fdatasync,这样的设置不够灵活,应该很少使用。
 
 

3. 使用fdatasync优化日志同步

文章开头时已提到,为了满足事务要求,数据库的日志文件是常常需要同步IO的。由于需要同步等待硬盘IO完成,所以事务的提交操作常常十分耗时,成为性能的瓶颈。
在Berkeley DB下,如果开启了AUTO_COMMIT(所有独立的写操作自动具有事务语义)并使用默认的同步级别(日志完全同步到硬盘才返回),写一条记录的耗时大约为5~10ms级别,基本和一次IO操作(10ms)的耗时相同。
 我们已经知道,在同步上fsync是低效的。但是如果需要使用fdatasync减少对metadata的更新,则需要确保文件的尺寸在write前后没有发生变化。日志文件天生是追加型(append-only)的,总是在不断增大,似乎很难利用好fdatasync。
 
且看Berkeley DB是怎样处理日志文件的:
1.每个log文件固定为10MB大小,从1开始编号,名称格式为“log.%010d"
2.每次log文件创建时,先写文件的最后1个page,将log文件扩展为10MB大小
3.向log文件中追加记录时,由于文件的尺寸不发生变化,使用fdatasync可以大大优化写log的效率
4.如果一个log文件写满了,则新建一个log文件,也只有一次同步metadata的开销

sync fsync fdatasync的更多相关文章

  1. sync/fsync/fdatasync的简单比较

    此文主要转载自 http://blog.csdn.net/zbszhangbosen/article/details/7956558 官网上有关于MySQL的flush method的设置参数说明,但 ...

  2. sync fsync fdatasync ---systemtap跟踪

    aa.stp: probe kernel .function ( "sys_sync" ) { printf ( "probfunc:%s fun:%s\n", ...

  3. 【APUE】第3章 文件I/O (3) 文件共享、原子操作、函数dup/dup2、函数sync/fsync/fdatasync、函数fcntl、函数ioct1、目录/dev/fd 使用说明

    1.文件共享 UNIX系统支持在不同的进程间共享打开文件.为了说明这种共享,以下介绍内核用于所有I/O的数据结构. 内核使用3种数据结构表示打开文件,它们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在文件共享方面一个进程对另一个 ...

  4. mysql strace fsync,fdatasync

    mysql> show create table y; +-------+------------------------------------------------------------ ...

  5. mysql在高内存、IO利用率上的几个优化点 (sync+fsync) 猎豹移动技术博客

    http://dev.cmcm.com/archives/107 Posted on 2014年10月16日 by liuding | 7条评论 以下优化都是基于CentOS系统下的一些优化整理,有不 ...

  6. [03]APUE:文件 I/O

    [a] open #include <fcntl.h> int open(const char *path, int oflag, ... ,mode_t mode) 成功返回文件描术符, ...

  7. UNIX,基础知识,文件IO,文件和目录

    2015.1.27星期二,早晨阴天,中午下雪了今天上午老师不上课,程序语句,记一下:main(void){ int c; while((c = getc(stdin)) != EOF) if(putc ...

  8. apue- chapter 3 文件IO

    1.函数open和函数openat #include<fcnl.h> int open(const char *path,int oflag,.../*mode_t mode */) in ...

  9. UBIFS文件系统介绍

    1.  引言 UBIFS,Unsorted Block Image File System,无排序区块图像文件系统.它是用于固态硬盘存储设备上,并与LogFS相互竞争,作为JFFS2的后继文件系统之一 ...

随机推荐

  1. Sql Server 查询今天,昨天,近七天....数据

    今天数据: 昨天数据: 7天内数据: 30天内数据: 本月数据: 本年数据: 查询今天是今年的第几天: select datepart(dayofyear,getDate()) 查询今天是本月的第几天 ...

  2. cron job 里面,如何让脚本半分钟运行一次?

    cron job 里面,如何让脚本半分钟运行一次? cron本身实现不了.但可以借助于sleep命令实现. 解决方法: 两个脚本 一个正常,一个增加sleep 30 crontab设置同时启动 在有的 ...

  3. cesium底图加载底图切换 基于天地图服务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quo ...

  4. 单例模式的几种实现-Java版

    目录 关键点 饿汉式 懒汉式 双检锁 静态内部类单例模式 枚举方式 关键点 私有化构造器 通过静态方法或枚举返回单例类对象 确保单例类对象只有一个,尤其在多线程环境下. 确保每个类被序列化不会重新创建 ...

  5. 自动化运维工具——pssh

    PSSH介绍 pssh是一个python编写可以在多台服务器上执行命令的工具,同时支持拷贝文件,是同类工具中很出色的.它的用法可以媲美ansible的一些简单用法,执行起来速度比ansible快它支持 ...

  6. jenkins+maven+svn 自动化部署

    背景: 公司的web平台使用JAVA写的,但是不是用Tomcat部署的,代码内部自带了Web服务器,所以只需要有JAVA环境,将代码打包上传,启动脚本就可以. 项目是根据pom.xml打包成的是.zi ...

  7. Vue中引入TradingView制作K线图

    **前言: 本文使用的是1.10版本 , 可通过TradingView.version()查看当前版本. 附上开发文档地址:https://zlq4863947.gitbooks.i...** 一.修 ...

  8. pre-commit钩子,代码质量检查

    目前基本使用三款js代码质量检查工具: jslint, jshint, eslint.许多IDE里面也有对应的检查插件,在每次ctrl + s 保存文件的时候,检查当前文件是否符合规范,保证代码质量. ...

  9. Java求字符串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字符

    Java求字符串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字符  [尊重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blog.csdn.net/guyuealian/article/details/51933611      Java ...

  10. jsp内置对象及其方法

    JSP中一共预先定义了9个这样的对象,分别为:   request.   response.   session.   application.   out.   pagecontext.   c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