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下猫语:我们周刊第 98 期分享过一篇文章,它指出了 __init__ 方法存在的问题和新的最佳实践,第 99 期也分享了一篇文章佐证了第一篇文章的观点。我认为它们提出的是一个值得注意和思考的问题,因此将第一篇文章翻译成了中文。

原作:Glyph

译者:豌豆花下猫@Python猫

原题:Stop Writing __init__ Methods

原文:https://blog.glyph.im/2025/04/stop-writing-init-methods.html

历史背景

在 Python 3.7 版本(2018 年 6 月发布)引入数据类 (dataclasses) 之前,__init__ 特殊方法有着重要的用途。如果你有一个表示数据结构的类——例如带有 xy 属性的 2DCoordinate——你如果想通过 2DCoordinate(x=1, y=2) 这样的方式构造它,就需要添加一个带有 xy 参数的 __init__ 方法。

那时候可用的其它实现方法都存在相当严重的问题:

  1. 你可以将 2DCoordinate 从公共 API 中移除,转而暴露一个 make_2d_coordinate 函数并使其不可导入,但这样你该如何在文档体现返回值或参数类型呢?
  2. 你可以记录 xy 属性并让用户自己分别赋值,但这样 2DCoordinate() 就会返回一个无效的对象。
  3. 你可以使用类属性将坐标默认值设为 0,这虽然解决了选项 2 的问题,但这会要求所有 2DCoordinate 对象不仅是可变的,而且在每个调用点都必须被修改。
  4. 你可以通过添加一个新的抽象类来解决选项 1 的问题,这个抽象类可以在公共 API 中暴露,但这会使每个新的公共类的复杂性激增,无论它有多简单。更糟糕的是,typing.Protocol 直到 Python 3.8 才出现,所以在 3.7 之前的版本中,这会迫使你使用具体的继承并声明多个类,即使对于最基本的数据结构也是如此。

此外,一个只负责分配几个属性的 __init__ 方法并没有什么明显的问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它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考虑到我刚才描述的所有替代方案的问题,它在大多数情况下成为了明显的默认选择,这是有道理的。

然而,因为接受了"定义一个自定义的 __init__"作为用户创建对象的默认方式,我们养成了一个习惯:在每个类的开头都放上一堆可以随意编写的代码,这些代码在每次实例化时都会被执行。

哪里有随意编写的代码,哪里就会有不可控的问题。

问题所在

让我们设想一个复杂点的数据结构,创建一个与外部 I/O 交互的结构:FileReader

当然 Python 有自己的文件对象抽象,但为了演示,我们暂时忽略它。

假设我们有以下函数,位于一个 fileio 模块中:

  • open(path: str) -> int
  • read(fileno: int, length: int)
  • close(fileno: int)

我们假设 fileio.open 返回一个表示文件描述符的整数【注1】,fileio.read 从打开的文件描述符中读取 length 个字节,而 fileio.close 则关闭该文件描述符,使其失效。

根据我们写了无数个 __init__ 方法所形成的思维习惯,我们可能会这样定义 FileReader 类:

class FileReader:
def __init__(self, path: str) -> None:
self._fd = fileio.open(path)
def read(self, length: int) -> bytes:
return fileio.read(self._fd, length)
def close(self) -> None:
fileio.close(self._fd)

对于我们的初始用例,这没问题。客户端代码通过执行类似 FileReader("./config.json") 的操作,来创建一个 FileReader,它会将文件描述符 int 作为私有状态维护起来。这正是我们期望的;我们不希望用户代码看到或篡改 _fd,因为这可能会违反 FileReader 的不变性。构造有效 FileReader 所需的所有必要工作——即调用 open——都由 FileReader.__init__ 处理好了。

然而,随着需求增加,FileReader.__init__ 变得越来越尴尬。

最初我们只关心 fileio.open,但后来,我们可能需要适配一个库,它因为某种原因需要自己管理对 fileio.open 的调用,并想要返回一个 int 作为我们的 _fd,现在我们不得不采用像这样的奇怪变通方法:

def reader_from_fd(fd: int) -> FileReader:
fr = object.__new__(FileReader)
fr._fd = fd
return fr

这样一来,我们之前通过规范对象创建过程所获得的所有优势都丢失了。reader_from_fd的类型签名接收的只是一个普通的int,它甚至无法向调用者建议该如何传入的正确的int 类型。

测试也变得麻烦多了,因为当我们想要在测试中获取 FileReader 的实例而不做实际的文件 I/O 时,都必须打桩替换自己的 fileio.open 副本,即使我们可以(例如)为测试目的在多个 FileReader 之间共享一个文件描述符。

上述例子都假定 fileio.open 是同步操作。但有许多网络资源实际上只能通过异步(因此:可能缓慢,可能容易出错)API 获得,虽然这可能是一个假设性问题。如果你曾经想要写出 async def __init__(self): ...,那么你已经在实践中碰到了这种限制。

要全面描述这种方法的所有问题,恐怕得写一本关于面向对象设计哲学的专著。所以我简单总结一下:所有这些问题的根源其实是相同的——我们把“创建数据结构”这个行为与“这个数据结构常见的副作用”紧密地绑定在了一起。既然说是“常见的”,那就意味着它们并非“总是”相关联的。而在那些并不相关的情况下,代码就会变得笨重且容易出问题

总而言之,定义 __init__ 是一种反模式,我们需要一个替代方案。

本文翻译并首发于【Python猫】:https://pythoncat.top/posts/2025-05-02-init

解决方案

我认为采用以下三种设计,可解决上述问题:

  • 使用 dataclass 定义属性,
  • 替换之前在 __init__ 中执行的行为,改为用一个新的类方法来实现相同的功能,
  • 使用精确的类型来描述一个有效的实例。

使用 dataclass 属性来创建 __init__

首先,让我们将 FileReader 重构为一个 dataclass。它会为我们生成一个 __init__ 方法,但这不是我们可以随意定义的,它会受到约束,即只能用于赋值属性。

@dataclass
class FileReader:
_fd: int
def read(self, length: int) -> bytes:
return fileio.read(self._fd, length)
def close(self) -> None:
fileio.close(self._fd)

但是... 糟糕。在修复自定义 __init__ 调用 fileio.open 的问题时,我们又引入了它所解决的几个问题:

  1. 我们丢失了 FileReader("path") 的简洁便利。现在用户不得不导入底层的 fileio.open,这让最常见的创建对象方式变得既啰嗦又不直观。如果我们想让用户知道如何在实际场景中创建 FileReader,就不得不在文档中添加对其它模块的使用指导。
  2. _fd 作为文件描述符的有效性没有强制检查;它只是一个整数,用户很容易传入不正确的数字,但没有出现报错。

单独来看,只使用 dataclass ,无法解决所有问题,所以我们要加入第二项技术。

使用 classmethod 工厂来创建对象

我们不希望产生额外的导入,或要求用户去查看其它模块——即除了 FileReader 本身之外的任何东西——来弄清楚该如何创建想要的 FileReader

幸运的是,我们有一个工具可以轻松解决这些问题:@classmethod。让我们定义一个 FileReader.open 类方法:

from typing import Self
@dataclass
class FileReader:
_fd: int
@classmethod
def open(cls, path: str) -> Self:
return cls(fileio.open(path))

现在,你的调用者可以将 FileReader("path") 替换为 FileReader.open("path"),获得与__init__ 相同的好处。

另外,如果我们需要使用await fileio.open(...),就需要一个签名为@classmethod async def open的方法,这可以不受限于__init__作为特殊方法的约束。@classmethod 完全可以是async的,它还可对返回值作修改,比如返回一组相关值的tuple,而不仅仅是返回构造好的对象。

使用 NewType 解决对象有效性问题

接下来,让我们解决稍微棘手的对象有效性问题。

我们的类型签名将这个东西称为 int,底层的 fileio.open 返回的就是普通整数,这点我们无法改变。但是为了有效校验,我们可以使用 NewType 来精确要求:

from typing import NewType
FileDescriptor = NewType("FileDescriptor", int)

有几种方法可以处理底层库的问题,但为简洁起见,也为了展示这种方法不会带来任何运行时开销,我们干脆直接告诉 Mypy:这里使用的 fileio.openfileio.readfileio.write 已经接收 FileDescriptor 类型的整数,而不是普通整数。

from typing import Callable
_open: Callable[[str], FileDescriptor] = fileio.open # type:ignore[assignment]
_read: Callable[[FileDescriptor, int], bytes] = fileio.read
_close: Callable[[FileDescriptor], None] = fileio.close

当然,我们也必须稍微调整 FileReader,但改动很小。综合这些修改,代码变成了:

from typing import Self
@dataclass
class FileReader:
_fd: FileDescriptor
@classmethod
def open(cls, path: str) -> Self:
return cls(_open(path))
def read(self, length: int) -> bytes:
return _read(self._fd, length)
def close(self) -> None:
_close(self._fd)

请注意,这里的关键不是使用NewType,而是让“属性齐全”的对象自然成为“有效实例”。NewType只是一个方便的工具,帮助我们在使用intstrbytes等基本类型时施加必要的约束。

总结 - 新的最佳实践

从现在开始,当你定义新的 Python 类时:

  • 将它写成数据类(或者一个 attrs 类,如果你喜欢的话)
  • 使用默认的 __init__ 方法。【注2】
  • 添加 @classmethod ,为调用者提供方便且公开的对象构造方法。
  • 要求所有依赖项都通过属性来满足,这样总是先创建出一个有效的对象。
  • 使用typing.NewType来对基本数据类型(比如intstr)添加限制条件,尤其是当这些类型需要具备一些特殊属性时,比如必须来自某个特定库、必须是随机生成的等等。

如果以这种方式来定义类,你将获得自定义 __init__ 方法的所有好处:

  • 所有调用你数据结构的人都能拿到有效对象,因为只要属性设置正确,对象自然就是有效的。
  • 你的库用户能够使用便捷的对象创建方法,这些方法会处理好各种复杂工作,让使用变得简单。而且用户只要看一眼类的方法列表,就能发现这些创建方式。

还有一些其它的好处:

  • 你的代码会更经得起未来的考验,能轻松应对用户创建对象的各种新需求。
  • 如果需要有多种实例化你的类的方式,那么可以给每种方式一个有意义的名称;不需要使用像 def __init__(self, maybe_a_filename: int | str | None = None): 这样的怪物。
  • 写测试时,你只需要提供所有需要的依赖项就能构造对象;不需要再用猴子补丁了,因为你可以直接调用类型构造器而不会产生任何 I/O 操作或副作用。

在没有数据类之前,Python 语言中有个怪现象:仅仅是给数据结构填充数据这么基础的事情,竟然要重写一个带着 4 个下划线的方法。__init__方法就像个异类。而其他的魔术方法,像__add____repr__,本质上是在处理类的一些高级特性。

如今,这个历史遗留的语言瑕疵已经得到解决。有了@dataclass@classmethodNewType ,你可以构建出易用、符合 Python 风格、灵活、易测试和健壮的类。

文中注释:

  1. 如果你还不熟悉,“文件描述符”其实是一个只在程序内部有意义的整数。当你让操作系统打开一个文件时,它会回应“我已经为你打开了文件 7”,之后每当你引用“7”这个数字,它就代表那个文件,直到你执行close(7)关闭它。
  2. 当然,除非你有非常充分的理由。比如为了向后兼容,或者与其它库兼容,这些都可能是合理的理由。还有一些数据一致性校验,是无法通过类型系统表达的。最常见的例子是需要检查两个不同字段之间关系的类,比如“range”对象,其中start必须始终小于end。这类规则总有例外。不过,在__init__里执行任何 I/O 操作基本上都不是好主意,而那些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能有用的其它操作,几乎都可以通过__post_init__来实现,而不必直接写__init__

Python 类不要再写 __init__ 方法了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以前写SpringMVC的时候,如果需要访问一个页面,必须要写Controller类,然后再写一个方法跳转到页面,感觉好麻烦,其实重写WebMvcConfigurerAdapter中的addViewControllers方法即可达到效果了

    以前写SpringMVC的时候,如果需要访问一个页面,必须要写Controller类,然后再写一个方法跳转到页面,感觉好麻烦,其实重写WebMvcConfigurerAdapter中的addViewC ...

  2. Python类中super()和__init__()的关系

    Python类中super()和__init__()的关系 1.单继承时super()和__init__()实现的功能是类似的 class Base(object): def __init__(sel ...

  3. 【转】python类中super()和__init__()的区别

    [转]python类中super()和__init__()的区别 单继承时super()和__init__()实现的功能是类似的 class Base(object): def __init__(se ...

  4. 孤荷凌寒自学python第二十四天python类中隐藏的私有方法探秘

    孤荷凌寒自学python第二十四天python类中隐藏的私有方法探秘 (完整学习过程屏幕记录视频地址在文末,手写笔记在文末) 今天发现了python的类中隐藏着一些特殊的私有方法. 这些私有方法不管我 ...

  5. Python类属性访问的魔法方法

    Python类属性访问的魔法方法: 1. __getattr__(self, name)- 定义当用户试图获取一个不存在的属性时的行为 2. __getattribute__(self, name)- ...

  6. python类的__new__和__init__

    python的类,和其他语言有一点不太一样,就是,他把新建一个类和初始化一个类,分成了两个方法: __new__ __init__ 当然,想想就知道,肯定是__new__先发生,然后才是__init_ ...

  7. [ python ] 类中的一些特殊方法

    item系列 __getitem__(self, item) 对象通过 object[key] 触发 __setitem__(self, key, value) 对象通过 object[key] = ...

  8. python类中__unicode__和__str__方法的妙用

    在python类中有个__str__的特殊方法,该方法可以使print打印出来的东西更美观,在类里就可以定义,如下代码: class Test: def __init__(self, name, jo ...

  9. Python 类的常用内置方法

    类的内置方法(魔法方法): 凡是在类内部定义,以__开头__结尾的方法,都是类的内置方法,类的内置方法,会在满足某种条件下自动触发. 1.1__new__ __new__:在___init__触发前, ...

  10. Python 简明教程 --- 20,Python 类中的属性与方法

    微信公众号:码农充电站pro 个人主页:https://codeshellme.github.io 与客户保持良好的关系可以使生产率加倍. -- Larry Bernstain 目录 类中的变量称为属 ...

随机推荐

  1. AI 时代 UI 设计的哲学与伦理

    无论是在桌面.移动应用,还是未来可能出现的全新形态中,空间直觉始终是人类在数字世界中导航的根本. 丹尼尔·罗德里格斯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想象一下,踏入1427年佛罗伦萨圣母玛利亚诺维拉教堂昏暗的光线 ...

  2. 库卡机器人KR240电源模块维修思路讲解

    一.库卡机器人KR240电源模块故障诊断 故障诊断是维修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使用库卡提供的诊断工具或软件,对库卡机器人KR240电源模块进行故障诊断.重点关注电源供应.输出电压.电流等关键参数.通过诊断 ...

  3. QT5笔记: 22. 自定义代理

    代理作用:在界面发生编辑时可以指定编辑所用的组件,可以沟通Model和View 自定义代理需要继承的基类和需要实现的方法 使用步骤: 继承QStyledItemDelegate,实现上面的四个方法 在 ...

  4. Typecho博客优化,利用MyUpload进行图片压缩

    写博客时,如果不压缩图片,既比较费主机存储空间,还会非常拖慢页面加载速度,特别是对于带宽小的主机.可是,如果要压缩好图片后再上传又比较麻烦,放到对象存储上还另外要钱.于是乎,就撸了这个插件,在上传时自 ...

  5. Linux - 配置IP&主机名的快捷操作

    nmtui 执行以下命令可以进入一个可视化界面,进行IP的可视化配置.以及网络服务的重启(注意,这个重启是停止然后启动, 如果使用xshell进行操作会失去ssh连接,直连服务器时可这直接操作).主机 ...

  6. Hadoop - HDFS 概述

    什么是HDFS HDFS的优缺点 HDFS的文件块大小 HDFS的写数据流程 HDFS的副本配置策略 HDFS读数据的流程 什么是HDFS HDFS(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 ...

  7. Kubernetes身份认证资源 —— TokenReview详解

    1.概述 Kubernetes 中的 TokenReview 是用于验证令牌(Token)有效性的一种 API 资源,属于 authentication.k8s.io/v1 API 组.它允许客户端通 ...

  8. 通过Kube-rbac-proxy保护 Kubernetes 工作负载中的应用容器

    1.概述 kube-rbac-proxy 是 Kubernetes 生态中一个专注于"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的轻量级代理组件,通常以 Sidecar 容器的形式部署在 P ...

  9. Web前端入门第 11 问:HTML 常用标签有多少?全量标签有多少?

    HELLO,这里是大熊学习前端开发的入门笔记. 本系列笔记基于 windows 系统. 截止发文,MDN 收录的 HTML 全量标签有 126 个,有 18 个标记已弃用. 名词解释:MDN --- ...

  10. Netty基础—3.基础网络协议

    大纲 1.网络基础的相关问题总结 2.七层模型和四层模型 3.物理层(网线 + 光缆 + 01电信号) 4.数据链路层(以太网协议 + 网卡mac地址) 5.网络层(IP协议 + 子网划分 + 路由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