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ular学习笔记(2)——TODO小应用
1. 写在前面
之前我们跑了Angular的Hello World,你是不是对它有点感觉了呢?这一篇将结合一个TODO程序来继续学习Angular的用法。
梳理一下之前的Hello World程序。我们写了一个main.ts
来引导模块AppModule
,而该模块又包含组件AppComponent
,这是一个Angular应用最基本的结构。下面再来简单地看看Angular各部件的含义。
先看Module(模块)。Angular应用是模块化的,每一个Angular应用至少有一个模块,被称为根模块,通常我们会以AppModule
来命名。要想定义一个模块类,只需要在类上加上@NgModule
装饰器。@NgModule
还接收一个元数据对象,该对象有如下几个重要的属性,其中前3个在Hello World中已经见到过:
declarations
: 声明本模块中拥有的视图类。 Angular 有三种视图类:组件、指令和管道。
bootstrap
: 指定应用的主视图(称为根组件),它是所有其它视图的宿主。只有根模块才能设置bootstrap属性。imports
: 导入其他模板类。exports
: 导出本模块的视图类。providers
: 服务的创建者,并加入到全局服务列表中,可用于应用任何部分。
接下来是Component(组件)。组件是负责控制UI上一小块区域的部件,比如一个用户列表,一个标题栏等,我们把这一小块区域称之为视图。要想定义一个组件,我们只需要在组件类的上面添加@Component
装饰器,装饰器接受的元数据包含视图的名字(selector
),视图的模板(template
或templateUrl
),视图的样式(styleUrls
)等属性。而在组件类里面,我们会定义一些与视图相关的属性和视图的逻辑操作。
以上的两个概念Module和Component我们在Hello World中都有些体会,在接下来的TODO例子中会介绍模板语法,主要介绍数据绑定,它的意思就是将变量视图绑定起来,这么做的好处就是一旦变量发生变化或者视图发生变化,它们都会“同步更新”对方(双向数据绑定)。
2. TODO应用
好了,不码概念了,概念听得越多越糊涂。还是来看实际的例子比较靠谱。点击这里查看演示效果。
这次我们不自己手动建工程了,采用另一种方式:使用git
克隆Angular的quickstart项目,在此之上进行开发。
使用如下命令进行克隆: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angular/quickstart angular-todo
用idea或其他IDE打开angular-todo
工程,在从命令行输入npm install
安装依赖库。接着运行npm start
,官方的Hello World就跑起来了,我们几乎不用修改它写好的代码(app.module.ts
除外),只需在上面添加代码即可。
采用Angular模块化的思维去分析TODO应用,由于功能很简单,我们没必要建立新的模块,只需要建立一个TODO组件即可,页面分为如下形式:
下面来实现TodoComponent
。首先是新建todo.component.ts
、todo.component.html
、todo.component.css
三个文件。然后在todo.component.ts
定义出TodoComponent
,并指定模板(通过templateUrl
属性)和样式(通过styleUrls
属性):
import {Component} from '@angular/core';
@Component({
moduleId: module.id,
selector: 'todo',
templateUrl: 'todo.component.html',
styleUrls: ['todo.component.css']
})
export class TodoComponent {
}
以上和Hello World中的代码没有多少区别,相信很容易看懂。Todo组件先写到这,我们现在将它声明到AppModule
中:
import {NgModule} from '@angular/core';
import {BrowserModule} from '@angular/platform-browser';
import { FormsModule } from '@angular/forms';
import {AppComponent} from './app.component';
import {TodoComponent} from './todo.component';
@NgModule({
imports: [BrowserModule, FormsModule],
declarations: [AppComponent, TodoComponent],
bootstrap: [AppComponent]
})
export class AppModule {
}
注意,以上还引入了官方的FormsModule
模块,它用于form元素的相关操作,我们待会会用到,这里提前引入。现在,我们就可以在AppComponent
中使用自定义的todo组件了。和之前分析的结构一样,模板中先是一个标题,再是todo组件,然后添加点样式:
import {Component} from '@angular/core';
@Component({
selector: 'my-app',
template: `
<div class="main-container">
<h1>TODO</h1>
<todo></todo>
</div>
`,
styles:[`.main-container{width: 960px; margin: 0 auto;}`]
})
export class AppComponent {
}
现在基本的骨架就OK了,接下来的重点就是todo组件的具体编写了。之前有提过,使用Angular等数据驱动的框架和写jQuery等库最大的不同在于Angular是以数据为中心,任何变化的视图(或者不变的视图,只要你愿意)背后必然对应着相应的数据结构。拿我们的todo应用来说,视图中的todo列表的背后就对应着一个数组,todo列表的每一项就对应数组中的某一个位置上的元素。如果我们想添加或删除todo列表项,那么只需要对对应的数组进行添加或删除操作;如果我们想修改todo列表的某一项的信息,我们只需要修改对应的数组的对应位置上的todo对象即可。要知道,我们用JS修改一个变量,要比直接修改DOM轻松的多。如果你是第一次使用Angular这类采用数据驱动的框架,你一定会觉得It's amazing,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拼接html字符串了。
有了上面的分析,我们先要将一个todo项的数据结构定义出来,因此在todo.component.ts
中,添加如下代码:
class Item {
content: string; // todo内容
date: Date; // todo创建日期
done: boolean; // 是否完成
constructor(content: string) {
this.content = content;
this.date = new Date();
}
}
然后在TodoComponent
类中,我们需要定义一个Item
数组,表示我们的todo列表,并且我们还要需要一个添加todo项的方法:
export class TodoComponent {
todoList: Item[] = [];
addTodo(value: any): void {
this.todoList.push(new Item(value));
}
}
OK,TodoComponent类暂时就完成了,代码很简单,就不做说明了。接下来就是todo组件模板和样式的编写。模板代码其实和我们平常写的html代码差不多,不同之处在于加了一些Angular自定义的语法,用于控制页面的渲染,模板代码如下:
<p>
<label for="todo-input">Todo: </label>
<input id="todo-input" type="text" #input (keyup.enter)="addTodo(#input.value)"/>
</p>
<label>List: </label>
<ol>
<p *ngIf="todoList.length == 0">Empty...</p>
<li *ngFor="let item of todoList" [class.done]="item.done">
<label>
<input type="checkbox" [(ngModel)]="item.done">
<span [style.color]="item.done ? 'gray' : 'green'">{{item.content}}</span>
-
<span class="hint">{{item.date | date:"yyyy-MM-dd HH:mm:ss"}}</span>
</label>
</li>
</ol>
要重点说说上面的模板语法。首先最先让你困惑的是这句,
<input id="todo-input" type="text" #input (keyup.enter)="addTodo(input.value)"/>
#input
是什么鬼?其实它的官方叫法是template reference variable(模板引用变量),它用于在模板中对DOM元素或指令的引用。这里#input
就是用input
变量来引用它所在的input元素(即<input .../>
),因此在后面(keyup.enter)="addTodo(input.value)"
中,我们可以用input.value
拿到输入框输入的值。那么keyup.enter
又是什么鬼呢?它其实被称为Event binding(事件绑定)。为了说清楚事件绑定的概念,我们把它拆开来看,一个是事件,一个是绑定。
先说事件。这和原生js一样,比如鼠标点击(click),上面的按键后松开(keyup)等,都是事件。并且Angular还能自定义事件,这个先不做说明。上面的keyup.enter
事件会在键盘enter
键抬起时触发,触发后会调用我们在TodoComponent
中写好的addTodo方法,并把input.value
作为参数传递进去。
再说绑定。之前已经多次提到过,绑定实际上就是把数据与视图,事件与方法等关联起来,一方发生变化或被触发,另一方自动地随之做出变化或被触发。绑定是有方向的,这个方向指的是数据流动的方向,因此可分为如下三类:
这三类绑定方式的语法分别是[]
,()
,[()]
:
// 第一种,数据源 -> 视图
<img [src] = "user.avatar">
// 第二种,视图 -> 数据源
<button (click) = "delete()">删除</button>
// 第三种,视图 <-> 数据源
<input [(ngModel)]="user.name">
在todo组件的模板代码中,我们还用到了两个指令*ngIf
和*ngFor
,它们是Angular的内置指令,用法根据上面的例子应该就能看懂。最后还有一个语法是管道,操作符是:”|”,这个跟其他框架中所谓的“过滤器”的概念很像。它将操作符左侧的表达式的值作为右侧函数的输入,最终整个表达式的值由右侧函数的返回值决定。管道还能串联。
以上就是模板的基本语法,只是简单的说明,具体请参考文档。
这样todo组件的模板就写好了,最后我们可以在todo.component.css
中加些样式。比如:
.hint{
color: #999999;
}
.done{
text-decoration: line-through;
}
li{
line-height: 2;
}
以上便是整个TODO应用的编写过程,你跑出来了吗?目前程序还有一个小缺陷,就是我们回车,输入的内容被加入todo列表后,输入框应该被清空,这个就交给你去完成了。
Angular学习笔记(2)——TODO小应用的更多相关文章
- Angular 学习笔记 (version 6 小笔记)
1. lazyload 的 path 变成相对路径了, 不过如果你用 ng update 的话, 依然可以不需要修改, cli config 好像能调支持绝对路径的写法. const routes: ...
- angular学习笔记(三十一)-$location(2)
之前已经介绍了$location服务的基本用法:angular学习笔记(三十一)-$location(1). 这篇是上一篇的进阶,介绍$location的配置,兼容各版本浏览器,等. *注意,这里介绍 ...
- angular学习笔记(三十一)-$location(1)
本篇介绍angular中的$location服务的基本用法,下一篇介绍它的复杂的用法. $location服务的主要作用是用于获取当前url以及改变当前的url,并且存入历史记录. 一. 获取url的 ...
- angular学习笔记(三十)-指令(10)-require和controller
本篇介绍指令的最后两个属性,require和controller 当一个指令需要和父元素指令进行通信的时候,它们就会用到这两个属性,什么意思还是要看栗子: html: <outer‐direct ...
- angular学习笔记(三十)-指令(7)-compile和link(2)
继续上一篇:angular学习笔记(三十)-指令(7)-compile和link(1) 上一篇讲了compile函数的基本概念,接下来详细讲解compile和link的执行顺序. 看一段三个指令嵌套的 ...
- angular学习笔记(三十)-指令(7)-compile和link(1)
这篇主要讲解指令中的compile,以及它和link的微妙的关系. link函数在之前已经讲过了,而compile函数,它和link函数是不能共存的,如果定义了compile属性又定义link属性,那 ...
- angular学习笔记(三十)-指令(6)-transclude()方法(又称linker()方法)-模拟ng-repeat指令
在angular学习笔记(三十)-指令(4)-transclude文章的末尾提到了,如果在指令中需要反复使用被嵌套的那一坨,需要使用transclude()方法. 在angular学习笔记(三十)-指 ...
- angular学习笔记(三十)-指令(5)-link
这篇主要介绍angular指令中的link属性: link:function(scope,iEle,iAttrs,ctrl,linker){ .... } link属性值为一个函数,这个函数有五个参数 ...
- angular学习笔记(三十)-指令(2)-restrice,replace,template
本篇主要讲解指令中的 restrict属性, replace属性, template属性 这三个属性 一. restrict: 字符串.定义指令在视图中的使用方式,一共有四种使用方式: 1. 元素: ...
随机推荐
- flash与字符串:字符串与属性
有时候,我们想通过设置一个DisplayObject 类是属性值,只是需要通过点来引用即可.有时候,通过字符串也可以引用显示对象里面的属性值. 下面举个例子 . ...
- 算法导论——lec 11 动态规划及应用
和分治法一样,动态规划也是通过组合子问题的解而解决整个问题的.分治法是指将问题划分为一个一个独立的子问题,递归地求解各个子问题然后合并子问题的解而得到原问题的解.与此不同,动态规划适用于子问题不是相互 ...
- Hadoop集群运行JNI程序
要在Hadoop集群运行上运行JNI程序,首先要在单机上调试程序直到可以正确运行JNI程序,之后移植到Hadoop集群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Hadoop运行程序的方式是通过jar包,所以我们需要将所有 ...
- TFS 用户与组管理(转)
作者:frank.liu kaka.zhou 安装 Team Foundation Server 后,会创建以下全局组.可以使用这些全局组来控制 Team Foundation 用户的权限. 组 权限 ...
- Code First 数据注释--DatabaseGenerated
EF中可以使用DatabaseGenerated设置数据库字段的属性,它有三个枚举值:Computed.None.Identity Computed 表示这一列是计算所得 None 不做处理 Iden ...
- await与async的简单了解
异步方法的返回类型可以为Task.Task.void.方法不能声明ref或out参数. 无法捕捉返回类型为void的异步方法引发的异常,如果返回Task或Task的异步方法中出现异常,则在任务等待时将 ...
- scala中的implict
1.作为隐式参数 object Test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 import FruitColor._ Fruit.get("apple&quo ...
- Key lock 的秘密
研究死锁,或者观察sp_lock,有时候最恼人的莫过于你看到下面研究成果的key lock,但是却不知道究竟是哪个page 哪个row被lock住了: Exec sp_lock: 就说上面的key ...
- 简单的thinkPHP3.2运行实例。
在上一篇的环境基础下. 我们用zendstudio12.5版本编写我们的代码.具体的下载方式在这里就不多做注明了.自己百度就可以搞定. 首先我们用zendstudio12.5 导入我们从网上随处都可以 ...
- python保留两位小数
python保留两位小数: In [1]: a = 5.026 In [2]: b = 5.000 In [3]: round(a,2) Out[3]: 5.03 In [4]: round(b,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