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orityQueue的用法和底层实现原理
定义
PriorityQueue类在Java1.5中引入并作为 Java Collections Framework 的一部分。PriorityQueue是基于优先堆的一个无界队列,这个优先队列中的元素可以默认自然排序或者通过提供的Comparator(比较器)在队列实例化的时排序。
优先队列不允许空值,而且不支持non-comparable(不可比较)的对象,比如用户自定义的类。优先队列要求使用Java Comparable和Comparator接口给对象排序,并且在排序时会按照优先级处理其中的元素。
PriorityQueue是非线程安全的,所以Java提供了PriorityBlockingQueue(实现BlockingQueue接口)用于Java多线程环境。
案例代码
- 小根堆
/**
* @Description: 小根堆
* @Author:
* @Date: 2021-12-08
* @Param:
* @return:
**/
public void smallHeap(){
PriorityQueue<Integer> priorityQueue=new PriorityQueue();
priorityQueue.add(1);
priorityQueue.add(2);
priorityQueue.add(9);
priorityQueue.add(4);
priorityQueue.add(8);
priorityQueue.add(0);
while (!priorityQueue.isEmpty()){
System.out.println(priorityQueue.poll());
}
}
//输出
0
1
2
4
8
9
- 大根堆
/**
* @Description: 大根堆
* @Author:
* @Date: 2021-12-08
* @Param:
* @return:
**/
public void bigHeap(){
PriorityQueue<Integer> priorityQueue=new PriorityQueue(new MyComparator());
priorityQueue.add(13);
priorityQueue.add(2);
priorityQueue.add(9);
priorityQueue.add(663);
priorityQueue.add(8);
priorityQueue.add(0);
while (!priorityQueue.isEmpty()){
System.out.println(priorityQueue.poll());
}
}
/**
* @Description: 自定义比较器 实现大根堆
* @Author: zhuyang
* @Date: 2021-12-08
* @Param:
* @return:
**/
public static class MyComparator implements Comparator<Integer>{
@Override
public int compare(Integer o1, Integer o2) {
return o2-o1;
}
}
//输出
663
13
9
8
2
0
图列
- 小根堆
堆顶元素一定为该完全二叉树所有节点最小元素;任意一个非叶子节点的权值,都不大于其左右子节点的权值。
- 大根堆
堆顶元素一定为该完全二叉树所有节点最大元素;任意一个非叶子节点的权值,都不小于其左右子节点的权值。
底层原理
- add()和offer()
add(E e)和offer(E e)的语义相同,都是向优先队列中插入元素,只是Queue接口规定二者对插入失败时的处理不同,前者在插入失败时抛出异常,后则则会返回false。对于PriorityQueue这两个方法其实没什么差别。
新加入的元素可能会破坏小顶堆的性质,因此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
//offer(E e)
public boolean offer(E e) {
if (e == null)//不允许放入null元素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
modCount++;
int i = size;
if (i >= queue.length)
grow(i + 1);//自动扩容
size = i + 1;
if (i == 0)//队列原来为空,这是插入的第一个元素
queue[0] = e;
else
siftUp(i, e);//调整
return true;
}
上述代码中,扩容函数grow()类似于ArrayList里的grow()函数,就是再申请一个更大的数组,并将原数组的元素复制过去,这里不再赘述。需要注意的是siftUp(int k, E x)方法,该方法用于插入元素x并维持堆的特性。
//siftUp()
private void siftUp(int k, E x) {
while (k > 0) {
int parent = (k - 1) >>> 1;//parentNo = (nodeNo-1)/2
Object e = queue[parent];
if (comparator.compare(x, (E) e) >= 0)//调用比较器的比较方法
break;
queue[k] = e;
k = parent;
}
queue[k] = x;
}
新加入的元素x可能会破坏小顶堆的性质,因此需要进行调整。调整的过程为:从k指定的位置开始,将x逐层与当前点的parent进行比较并交换,直到满足x >= queue[parent]为止。注意这里的比较可以是元素的自然顺序,也可以是依靠比较器的顺序。
- element()和peek()
element()和peek()的语义完全相同,都是获取但不删除队首元素,也就是队列中权值最小的那个元素,二者唯一的区别是当方法失败时前者抛出异常,后者返回null。根据小顶堆的性质,堆顶那个元素就是全局最小的那个;由于堆用数组表示,根据下标关系,0下标处的那个元素既是堆顶元素。所以直接返回数组0下标处的那个元素即可。
//peek()
public E peek() {
if (size == 0)
return null;
return (E) queue[0];//0下标处的那个元素就是最小的那个
}
- remove()和poll()
remove()和poll()方法的语义也完全相同,都是获取并删除队首元素,区别是当方法失败时前者抛出异常,后者返回null。由于删除操作会改变队列的结构,为维护小顶堆的性质,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
public E poll() {
if (size == 0)
return null;
int s = --size;
modCount++;
E result = (E) queue[0];//0下标处的那个元素就是最小的那个
E x = (E) queue[s];
queue[s] = null;
if (s != 0)
siftDown(0, x);//调整
return result;
}
上述代码首先记录0下标处的元素,并用最后一个元素替换0下标位置的元素,之后调用siftDown()方法对堆进行调整,最后返回原来0下标处的那个元素(也就是最小的那个元素)。重点是siftDown(int k, E x)方法,该方法的作用是从k指定的位置开始,将x逐层向下与当前点的左右孩子中较小的那个交换,直到x小于或等于左右孩子中的任何一个为止。
//siftDown()
private void siftDown(int k, E x) {
int half = size >>> 1;
while (k < half) {
//首先找到左右孩子中较小的那个,记录到c里,并用child记录其下标
int child = (k << 1) + 1;//leftNo = parentNo*2+1
Object c = queue[child];
int right = child + 1;
if (right < size &&
comparator.compare((E) c, (E) queue[right]) > 0)
c = queue[child = right];
if (comparator.compare(x, (E) c) <= 0)
break;
queue[k] = c;//然后用c取代原来的值
k = child;
}
queue[k] = x;
}
转载
https://blog.csdn.net/u010623927/article/details/87179364
Gitte地址
PriorityQueue的用法和底层实现原理的更多相关文章
- PHP底层工作原理
最近搭建服务器,突然感觉lamp之间到底是怎么工作的,或者是怎么联系起来?平时只是写程序,重来没有思考过他们之间的工作原理: PHP底层工作原理 图1 php结构 从图上可以看出,php从下到上是一个 ...
- Java并发之底层实现原理学习笔记
本篇博文将介绍java并发底层的实现原理,我们知道java实现的并发操作最后肯定是由我们的CPU完成的,中间经历了将java源码编译成.class文件,然后进行加载,然后虚拟机执行引擎进行执行,解释为 ...
- spirng底层实现原理
什么是框架?框架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编程有一个准则,Don't Repeat Yourself(不要重复你的代码),所以我们会将重复的代码抽取出来,封装到方法中:如果封装的方法过多,将将这些方法封装成 ...
- iOS weak底层实现原理
今年年底做了很多决定,离开工作三年的深圳,来到了上海,发现深圳和上海在苹果这方面还是差距有点大的,上海的市场8成使用swift编程,而深圳8成的使用OC,这点还是比较让准备来上海打拼的苹果工程师有点小 ...
- 《Java并发编程的艺术》Java并发机制的底层实现原理(二)
Java并发机制的底层实现原理 1.volatile volatile相当于轻量级的synchronized,在并发编程中保证数据的可见性,使用 valotile 修饰的变量,其内存模型会增加一个 L ...
- Spring(二)IOC底层实现原理
IOC原理 将对象创建交给Spring去管理. 实现IOC的两种方式 IOC配置文件的方式 IOC注解的方式 IOC底层实现原理 底层实现使用的技术 1.1 xml配置文件 1.2 dom4j解析xm ...
- iOS分类底层实现原理小记
摘要:iOS分类底层是怎么实现的?本文将分如下四个模块进行探究分类的结构体编译时的分类分类的加载总结本文使用的runtime源码版本是objc4-680文中类与分类代码如下//类@interfaceP ...
- java并发编程系列七:volatile和sinchronized底层实现原理
一.线程安全 1. 怎样让多线程下的类安全起来 无状态.加锁.让类不可变.栈封闭.安全的发布对象 2. 死锁 2.1 死锁概念及解决死锁的原则 一定发生在多个线程争夺多个资源里的情况下,发生的原因是 ...
- 那些年读过的书《Java并发编程的艺术》一、并发编程的挑战和并发机制的底层实现原理
一.并发编程的挑战 1.上下文切换 (1)上下文切换的问题 在处理器上提供了强大的并行性就使得程序的并发成为了可能.处理器通过给不同的线程分配不同的时间片以实现线程执行的自动调度和切换,实现了程序并行 ...
随机推荐
- 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
目录 概 主要内容 Positional Encoding auto_regressive 额外的细节 代码 Vaswani A., Shazeer N., Parmar N., Uszkoreit ...
- 浅谈MemoryCache的原生插值方式
.NET运行时内置了常用的缓存模块: MemoryCache 标准的MemoryCache暴露了如下几个属性和方法: public int Count { get; } public void Com ...
- css 基础 字体和文本样式
字体样式处理font-size:30px:// 设置字体大小 font-weight:700://设置粗体 font-sytle:italic; //设置文字斜体 font-family: 斜体,宋体 ...
- FastAPI快速查阅
官方文档主要侧重点是循序渐进地学习FastAPI, 不利于有其他框架使用经验的人快速查阅 故本文与官方文档不一样, 并补充了一些官方文档没有的内容 安装 包括安装uvicorn $pip instal ...
- 初识python: 多态
多态:允许你将父对象设置成为,与一个或更多其子对象相等的技术,赋值之后,父对象就可以根据当前赋值给它的子对象的特性以不同的方式运作. 简单讲就是:允许将子类类型的指针赋值给父类类型的指针. 多态 ...
- Centos7下yum安装mydql8
昨天安装mydql时总是报错缺少插件,虽然最后安装上了,但还是在此记录下 一. 安装centos7系统系统 在选择安装基本环境时,选择基本环境为"网页服务器",昨天我因为选择了&l ...
- Django_MVT(二)
一.MVT简介 M全拼为Model,与MVC中的M功能相同,负责和数据库交互,进行数据处理. V全拼为View,与MVC中的C功能相同,接收请求,进行业务处理,返回应答. T全拼为Template,与 ...
- react中实现css动画
- Centos安装与配置
一.安装 默认安装 二.配置 配置网卡 BOOTPROTO=none ONBOOT=yes IPADDR=xxx.xxx.x.xx PREFIX=24 GATEWAY=xxx.xxx.x.x DNS1 ...
- promise初体验,小白也能看懂
promise出现的目的一为处理JavaScript里的异步,再就是避免回调地狱. promise有三种状态:pending/reslove/reject . pending就是未决,resolve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