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5新特性:理解 Array 中增强的 9 个 API
为了更方便的对JS中Array进行操作,ES5规范在Array的原型上新增了9个方法,分别是forEach、filter、map、reduce、reduceRight、some、every、indexOf 和 lastIndexOf,本文将对这几个方法进行详细的讲解,并对每一个方法进行原型扩展,以兼容不支持ES5的浏览器。
forEach(callback[,thisArg])
在ES5之前,我们可以通过for和for in 两种方式来遍历数组,而ES5引入了一个新方法forEach,使数组遍历更加简洁,forEach需要传递2个参数,第一个参数是回调函数,是必选参数,第二个参数是一个对象,用来改变callback中的this指向,是可选参数。

var arr = ['a','b','c'];
arr.forEach(function(v,i,r){
console.log(v,i,r);
})
->
a 0 ["a", "b", "c"]
b 1 ["a", "b", "c"]
c 2 ["a", "b", "c"]

从输出的结果可以看出,callback中传入了3个参数v,i,r 分别表示当前元素、当前位置、数组对象。再看看使用 thisArg 的例子:

var obj = {
print:function(a,b){
console.log(a,b);
}
};
var arr = ['a','b','c'];
arr.forEach(function(v,i,a){
this.print(v,i);
},obj);

不传thisArgs时,callback中的 this 默认指向 window 对象,当传递thisArg时,callback中的this就指向了thisArg,因此这个参数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回调函数中的this指向。
对于不支持ES5的浏览器,我们可以对forEach进行简单的扩展来兼容老的浏览器:

if(!Array.prototype.forEach){
Array.prototype.forEach = function(callback,thisArg){
for (var i=0;i<this.length;i++){
//当thisArg为undefined时,JS引擎会将window作为其调用者
callback.call(thisArg,this[i],i,this.toString());
}
}
}

filter(callback[,thisArg])
filter是`过滤`的意思,所以这个方法的作用就是返回一个匹配过滤条件的新数组,其接收两个参数callback和thisArg, callback也是回调函数,主要用于对元素进行条件匹配,thisArg和forEach中的thisArg作用一样,在这里就不重复了,看下面示例:

var arr = ["a","b","a","c"];
var newArr = arr.filter(function(item){
return item === "a";
}); newArr -> ["a","a"]

代码很简单,一看就明白,没有filter的时候,要实现这个功能,我们事先要创建一个空的数组,把匹配到的元素再push进去,现在就不需要那么麻烦了,我们再看看对filter的扩展:

if(!Array.prototype.filter) {
Array.prototype.filter = function (callback, thisArg) {
var temp = [];
for (var i = 0; i < this.length; i++) {
if(callback.call(thisArg,this[i])){
//如果callback返回true,则该元素符合过滤条件,将元素压入temp中
temp.push(this[i]);
}
}
return temp;
}
}

map(callback[,thisArg])
map的作用是对原数组进行加工处理后并将其作为一个新数组返回,该方法同样接收两个参数,callback是回调函数用于对数组进行加工处理,thisArg和上面的一样。先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var arr = [
{w:10,h:10}, //定义长和宽
{w:15,h:20},
{w:12,h:12}
];
var newArr = arr.map(function(item){
//根据长宽计算出面积并赋值给新属性area
item.area = item.w * item.h;
return item;
});
newArr[0] - > {w: 10, h: 10, area: 100}

可以看出,newArr返回的是增加了area属性的对象数组。这个方法非常实用,一般情况下,当一个ajax请求返回时,我们都要对其结果集进行过滤和校验等操作,这时map就派上用场了。我们再看看如果对map进行兼容性扩展:

if(!Array.prototype.map) {
Array.prototype.map = function (callback, thisArg) {
var temp = [];
for (var i = 0; i < this.length; i++) {
var newItem = callback.call(thisArg,this[i]);
temp.push(newItem); //将callback返回的新元素压入temp中
}
return temp;
}
}

reduce (callback[,initialValue])
reduce在这里有`减少`的意思,那reduce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呢?看看比较官方的解释:The method applies a function against an accumulator and each value of the array (from left-to-right) to reduce it to a single value. 自己慢慢体会吧,我们先看看怎么使用吧,用的多了自然就明白了:

var arr = [1,2,3,4];
var newArr = arr.reduce(function(previousValue, currentValue, currentIndex, array){
console.log(previousValue, currentValue,currentIndex);
return previousValue + currentValue;
}); 1 2 1
3 3 2
6 4 3 newArr -> 10

从运行结果可以看出,reduce实现了数组元素的累加功能,reduce接收4个参数,previousValue存放的是上一次callback返回的结果,currentValue是当前元素,currentIndex是当前元素位置,array是当前数组。previousValue 初始值为数组的第一个元素,数组从第2个元素开始遍历。我们再来看看initialValue 究竟是什么鬼:

var arr = [1,2,3,4];
var newArr = arr.reduce(function(previousValue, currentValue, currentIndex, array){
console.log(previousValue, currentValue,currentIndex);
return previousValue + currentValue;
},100); 100 1 0
101 2 1
103 3 2
106 4 3 newArr -> 110

从运行结果看,initialValue参数指定了previousValue的初始值,更重要的是,这次数组是从第1个位置开始遍历,而不再是从第2个位置开始了。 现在回过头来,对照这两个例子,我相信你一定能够理解reduce的作用了。下面对于reduce的扩展会巩固你对reduce的理解:

if(!Array.prototype.reduce) {
Array.prototype.reduce = function (callback, initialValue) {
var previousValue = initialValue || this[0];//如果不指定intialValue,则默认为数组的第一个元素
//如果不指定initialValue,i从1开始遍历,否则就从0开始遍历
for (var i = initialValue?0:1; i < this.length; i++) {
//previousValue 累加每一次返回的结果
previousValue = callback(previousValue, this[i],i,this.toString());
}
return previousValue;
}
}

reduceRight (callback[,initialValue])
和reduce的作用完全相同,唯一的不同是,reduceRight是从右至左遍历数组的元素。
some (callback[,thisArg])
some是`某些、一些`的意思,因此,some的作用是检测数组中的每一个元素,当callback返回true时就停止遍历,并返回true,这样的描述似乎有些抽象,看代码,一切尽在代码中:

var arr = [ 1, 2, 3, 4];
var result = arr.some( function( item, index, array ){
console.log( item, index, array);
return item > 2;
});
->
1 0 [1, 2, 3, 4]
2 1 [1, 2, 3, 4]
3 2 [1, 2, 3, 4] restule -> true

从运行结果看,some检测整个数组,只要当arr中有一个元素符合条件item>2 就停止检测和遍历,并返回true,以表示检测到目标。这和我们在for循环中使用break语言的作用有点类似,这会儿你应该明白some的作用了吧! 下面对于some的扩展会有助于你对some的理解:

if(!Array.prototype.some) {
Array.prototype.some = function (callback, thisArg) {
for (var i = 0; i < this.length; i++) {
if(callback.call(thisArg,this[i],i,this.toString())){ return true; //检测到callback返回true,跳出循环,并返回true
}
}
return false; //一个符合条件的都没有检测到,返回false
}
}

every (callback[,thisArg])
every是`每一个`的意思,相比some来讲,every对元素的检测更加严格,那every到底是干什么的呢,看代码就知道了:

var arr = [ 1, 2, 3, 4];
var result = arr.every( function( item, index, array ){
console.log( item, index, array );
return item < 3;
}); 1 0 [1, 2, 3, 4]
2 1 [1, 2, 3, 4]
3 2 [1, 2, 3, 4] result -> false

从运行结果看,当检测第3个元素时,item<3为false, 停止检测,并返回false,这说明every在检测元素时,要求每一个元素都要符合条件item<3,如果有一个不符合就停止检测,并返回false,(ps:你可以测试item<5时的运行结果,返回值一定是true)。那every到底有什么用武之地呢? 当一个for循环使用了break语句后,我们想知道for循环是否正常的执行完时, 我们一般会通过检测for中的索引i==arr.length来判断,因此every的作用就体现在这里。 我们再看看对于every方法的扩展:

if(!Array.prototype.every) {
Array.prototype.every = function (callback, thisArg) {
for (var i = 0; i < this.length; i++) {
if(!callback.call(thisArg,this[i],i,this.toString())){ return false; //检测到不符合条件的元素,跳出循环,并返回false
}
}
return true; //所有元素都符合条件,返回true
}
}

indexOf 和 lastIndexOf
这两个方法和String类中indexOf和lastIndexOf作用类似,相信大家对这两个方法用的很熟了,因此这里不多做解释了。
ES5新特性:理解 Array 中增强的 9 个 API的更多相关文章
- Spring4.1新特性——Spring缓存框架增强(转)
目录 Spring4.1新特性——综述 Spring4.1新特性——Spring核心部分及其他 Spring4.1新特性——Spring缓存框架增强 Spring4.1新特性——异步调用和事件机制的异 ...
- 【ElasticSearch】ES5新特性-keyword-text类型-查询区别
ES5新特性-keyword-text类型-查询区别 elasticsearch-head Elasticsearch-sql client junneyang (JunneYang) es keyw ...
- Java8新特性(一)_interface中的static方法和default方法
什么要单独写个Java8新特性,一个原因是我目前所在的公司用的是jdk8,并且框架中用了大量的Java8的新特性,如上篇文章写到的stream方法进行过滤map集合.stream方法就是接口Colle ...
- (14)jdk1.5开始的一些新特性:静态导入,增强for循环,可变参数,自动装箱/拆箱,枚举类型
Jdk1.5新特性之静态导入 jdk1.5新特性值静态导入 静态导入的作用:简化缩写 静态导入的作用:可以作用一个类的所有静态成员. 静态导入的格式:import static 包名.类名.静态的成员 ...
- ABAP 7.50 新特性 – Open SQL中的宿主表达式和其它表达式
在长期的停滞后,Open SQL的发展终于从沉睡中醒来.从ABAP 7.40开始,SAP推进了某些关键的改变,以尽可能地包含SQL92中的特性,并提供与ABAP CDS中的DDL里面的SELECT一样 ...
- java8新特性:interface中的static方法和default方法
java8中接口有两个新特性,一个是静态方法,一个是默认方法. static方法 java8中为接口新增了一项功能:定义一个或者多个静态方法. 定义用法和普通的static方法一样: public i ...
- Exadata 18.1新特性--计算节点升级增强
新的计算节点升级增强能大幅缩短升级花费的时间,最快能减少40%的时间,具体的增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计算节点操作系统的备份工作. 以前计算节点操作系统的备份工作是在正式升级之前执行,在滚动升级过 ...
- 手把手教你如何用java8新特性将List中按指定属性排序,过滤重复数据
在java中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在实际应用中,总会碰到对List排序并过滤重复的问题,如果List中放的只是简单的String类型过滤so easy,但是实际应用中并不会这么easy,往往List ...
- 【Java8新特性】接口中的默认方法和静态方法,你都掌握了吗?
写在前面 在Java8之前的版本中,接口中只能声明常量和抽象方法,接口的实现类中必须实现接口中所有的抽象方法.而在Java8中,接口中可以声明默认方法和静态方法,本文,我们就一起探讨下接口中的默认方法 ...
随机推荐
- div高度自适应填充剩余部分
在乐学一百的开发过程中,遇到了一个小乐Fm开发,需要跟百度fm差不多,上边一个条,下边一个条,中间部分填充.但是还不能固定高度,因为屏幕的宽高都不一样...height:100%是不可行的.搜了一圈, ...
- TweenMax动画库学习(二)
目录 TweenMax动画库学习(一) TweenMax动画库学习(二) TweenMax动画库学习(三) Tw ...
- ASP.NET MVC5 PagedList分页示例
ASP.NET MVC是目前ASP.NET开发当中轻量级的Web开发解决方案,在ASP.NET MVC概述这篇译文当中,已经详细的介绍了ASP.NET MVC与Web Forms的区别以及各自的适用场 ...
- C# 实体model验证输出
新建Model实体: [Required(ErrorMessage = @"地址 1 为必填项!")] [StringLength(, ErrorMessage = @" ...
- Hadoop学习—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大讲台:国内首个it在线教育混合式自适应学习) 如果没有那次学习机会,我依然深陷在封闭的泥塘里. 我是今年刚毕业的大学生,我学习成绩不错,所学也是国内很厉害的专业,全国范围内只有6所院校拥有学位授予 ...
- HBase性能优化方法总结(转)
本文主要是从HBase应用程序设计与开发的角度,总结几种常用的性能优化方法.有关HBase系统配置级别的优化,这里涉及的不多,这部分可以参考:淘宝Ken Wu同学的博客. 1. 表的设计 1.1 Pr ...
- 检测浏览器对HTML5和CSS3支持情况的利器——Modernizr
Modernizr是什么? Modernizr 是一个用来检测浏览器功能支持情况的 JavaScript 库. 目前,通过检验浏览器对一系列测试的处理情况,Modernizr 可以检测18项 CSS3 ...
- NGUI系列教程二
接下来我们创建一个Label,NGUI->Open the Widget Wizard,打开widgetTool对话框,在Template中选择Label,确定AddTo右侧选项为panel,点 ...
- qt 5 小练习 纯代码制作自定义按钮
大家都知道QT设计师中直接拖动的按钮是长方形带有圆角的图案,那我们如何来设置自定义按钮呢 要设计一个按钮,我们必须要知道按钮有什么属性,首先,按钮必须有一个位置 第二,按钮必须有一个名称.还有当我们点 ...
- 正则表达式的秘籍-b
一. 正则表达式和其他方法的比较 1.我们一般将谓词和正则表达式配合使用,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 (BOOL)validateNumber:(NSString *) textStri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