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企业SSD市场按照接口协议主要分为SATA SSD,PCIe SSD和NVMe SSD,其中SATA SSD沿用了传统的HDD使用的SATA协议,在企业应用和服务器兼容性上具有优势;而PCIe SSD则一般使用私有协议,目前已经处于比较小众的产品;NVMe SSD则在PCIe接口上使用新的标准协议NVMe,由于NVMe由大厂Intel推出并交由nvmexpress组织推广,现在被全球大部分存储企业采纳,如memblaze,huawei,samsung都推出了相关的产品

NVMe 是什么?

NVM Express(NVMe),或称非易失性内存主机控制器接口规范(Non-Volatile Memory express),,是一个逻辑设备接口规范。他是与AHCI类似的、基于设备逻辑接口的总线传输协议规范(相当于通讯协议中的应用层),用于访问通过PCI-Express(PCIe)总线附加的非易失性内存介质,虽然理论上不一定要求 PCIe 总线协议。此规范目的在于充分利用PCI-E通道的低延时以及并行性,还有当代处理器、平台与应用的并行性,在可控制的存储成本下,极大的提升固态硬盘的读写性能,降低由于AHCI接口带来的高延时,彻底解放SATA时代固态硬盘的极致性能

NVMe具体优势包括:

①NVMe是为SSD所生的。NVMe出现之前,SSD绝大多数走的是AHCI和SATA的协议,后者其实是为传统HDD服务的。与HDD相比,SSD具有更低的延时和更高的性能,AHCI已经不能跟上SSD性能发展的步伐了,已经成为制约SSD性能的瓶颈. SATA现在最高带宽就是600MB/s,nvme使得性能有数倍的提升;

②可降低延迟超过50%;

③NVMe可以把最大队列深度从32提升到64000,SSD的IOPS能力也会得到大幅提升;

④自动功耗状态切换和动态能耗管理功能大大降低功耗;

⑤NVMe标准的出现解决了不同PCIe SSD之间的驱动适用性问题。

NVMe Command

NVMe Host(Server)和NVMe Controller(SSD)都是通过NVMe Command进行信息交互。NVMe Spec中定义了NVMe Command的格式,可以看到,NVMe Command占用64字节。其中Command的前4个字节规定如下。Command Identifier作为识别这个Command的标志,Opcode通常包含Command类型(如读写,identify等)

NVMe有两种命令,一种叫Admin Command,用以Host管理和控制SSD;另外一种就是I/O Command,用以Host和SSD之间数据的传输

Opcode在这两类的基础上进行划分。下图是部分管理Command的Opcode定义:

下图是 IO command的Opcode定义:

剩余的60个字节则根据Command类型定义。

NVMe Queue

NVMe中有两个队列和一个寄存器:

①Submission Queue (SQ)

②Completion Queue(CQ)

③Doorbell Register (DB)

SQ和CQ位于Host的内存中,DB则位于SSD的控制器内部。

  • 有两种SQ和CQ,一种是Admin,另外一种是I/O,前者放Admin命令,用以Host管理控制SSD,后者放置I/O命令,用以Host与SSD之间传输数据。
  • 系统中只有一对Admin SQ/CQ,它们是一一对应的关系;I/O SQ/CQ却可以很多,多达65535(64K减去一个SQ/CQ)
  • Host端每个Core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SQ,但只有一个CQ。给每个Core分配一对SQ/CQ好理解,为什么一个Core中还要多个SQ呢?一是性能需求,一个Core中有多线程,可以做到一个线程独享一个SQ;二是QoS需求,什么是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实际系统中用多少个SQ,取决于系统配置和性能需求,可灵活设置I/O SQ个数
  • 作为队列,每个SQ和CQ都有一定的深度:对Admin SQ/CQ来说,其深度可以是2-4096(4K);对I/O SQ/CQ,深度可以是2-65536(64K)。队列深度也是可以配置的。AHCI只有一个命令队列,且队列深度是固定的32
  • Linux的NVMe驱动采用一个Core独占一个Queue(由Completion Queue和Submission Queue组成)的方式。这种设计避免了一个队列被多个Core竞争访问,大家都各自使用自己的Queue,互不干扰。
  • 队列用来存放NVMe Command,NVMe Command是Host与SSD Controller交流的基本单元,应用的I/O请求也要转化成NVMe Command。
  • 每条命令大小是64字节,每条命令完成状态是16字节
  • 每个SQ或者CQ有两个DB: Head DB 和Tail DB

SSD作为一个PCIe Endpoint通过PCIe连着Root Complex (RC), 然后RC连接着CPU和内存。 RC就是CPU的代言人 SQ位于Host内存中,Host要发送命令时,先把准备好的命令放在SQ中,然后通知SSD来取;CQ也是位于Host内存中,一个命令执行完成,成功或失败,SSD总会往CQ中写入命令完成状态。 Host发送命令时,不是直接往SSD中发送命令的,而是把命令准备好放在自己的内存中,那怎么通知SSD来获取命令执行呢?Host就是通过写SSD端的DB寄存器来告知SSD的:

流程:

1.BIO封装成的Command会顺序存入Submission Queue中

2.对于Submission Queue来说,使用Tail表示最后操作的Command Index。每存入一个Command,Host就会更新Queue对应的Doorbell寄存器中的Tail值

3.NVMe没有规定Command存入队列的执行顺序,Controller可以一次取出多个Command进行批量处理,所以一个队列中的Command执行顺序是不固定的(可能导致先提交的请求后处理)

4.SSD执行命令

5.SSD Controller根据Doorbell的值,获取NVMe Command和对应数据(步骤3),待处理完成后(步骤4)将结果存入Completion Queue中

6.Controller通过中断的方式通知Host

7.将Completion Command从Completion Queue中取出,然后把队列的head值加1,并调用上层的Callback函数(完成BIO处理)

8.处理完Command后,往Completion Queue的Doorbell写入Head值,通知NVMe Controller操作完成。中断处理结束

DB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通知作用:Host更新SQ Tail DB的同时,也是在告知SSD有新的命令需要处理;Host更新CQ Head DB的同时,也是在告知SSD,你返回的命令完成状态信息我已经处理,同时表示谢意。这里有一个对Host不公平的地方,Host对DB只能写,还仅限于写SQ Tail DB和CQ Head DB,不能读取DB

疑问:

1.SSD在取指的时候,是偷偷进行的,Host对此毫不知情。Host发了取指通知后,它并不清楚SSD什么时候去取命令,取了多少命令。怎么破?

答:

这是SSD往CQ中写入的命令完成状态信息(16字节)。是的,SSD往CQ中写入命令状态信息的同时,还把SQ Head DB的信息告知了Host!!这样,Host对SQ中Head和Tail的信息都有了,轻松玩转SQ

2.Controller写入Command后,只有中断触发通知Host,没有类似于Head/Tail机制告诉Host可以取哪些Completion Command?

答:一开始CQ中每条命令完成条目中的”P” bit初始化为0,SSD在往CQ中写入命令完成条目时,会把”P”写成1。记住一点,CQ是在Host端的内存中,Host可以检查CQ中的所有内容,当然包括”P”了。Host记住上次的Tail,然后往下一个一个检查”P”,就能得出新的Tail了。就是这样。

NVMe概述的更多相关文章

  1. [SPDK/NVMe存储技术分析]001 - SPDK/NVMe概述

    1. NVMe概述 NVMe是一个针对基于PCIe的固态硬盘的高性能的.可扩展的主机控制器接口. NVMe的显著特征是提供多个队列来处理I/O命令.单个NVMe设备支持多达64K个I/O 队列,每个I ...

  2. NVMe协议1.3c(一) 概述

    刚开始接触NVMe,对此理解不深,如有错误敬请指出 1.1概述 NVM ExpressTM(NVMeTM)接口允许主机软件与非易失性存储器子系统通信. 此接口针对企业和客户端固态驱动器进行了优化,通常 ...

  3. [SPDK/NVMe存储技术分析]008 - RDMA概述

    毫无疑问地,用来取代iSCSI/iSER(iSCSI Extensions for RDMA)技术的NVMe over Fabrics着实让RDMA又火了一把.在介绍NVMe over Fabrics ...

  4. [SPDK/NVMe存储技术分析]005 - DPDK概述

    注: 之所以要中英文对照翻译下面的文章,是因为SPDK严重依赖于DPDK的实现. Introduction to DPDK: Architecture and PrinciplesDPDK概论:体系结 ...

  5. [SPDK/NVMe存储技术分析]003 - NVMeDirect论文

    说明: 之所以要翻译这篇论文,是因为参考此论文可以很好地理解SPDK/NVMe的设计思想. NVMeDirect: A User-space I/O Framework for Application ...

  6. [SPDK/NVMe存储技术分析]002 - SPDK官方介绍

    Introduction to the Storage Performance Development Kit (SPDK) | SPDK概述 By Jonathan S. (Intel), Upda ...

  7. 【AR实验室】ARToolKit之概述篇

    0x00 - 前言 我从去年就开始对AR(Augmented Reality)技术比较关注,但是去年AR行业一直处于偶尔发声的状态,丝毫没有其"异姓同名"的兄弟VR(Virtual ...

  8.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系列1--RNN(循环神经网络)概述

    作者:zhbzz2007 出处:http://www.cnblogs.com/zhbzz2007 欢迎转载,也请保留这段声明.谢谢! 本文翻译自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 T ...

  9. Swift3.0服务端开发(一) 完整示例概述及Perfect环境搭建与配置(服务端+iOS端)

    本篇博客算是一个开头,接下来会持续更新使用Swift3.0开发服务端相关的博客.当然,我们使用目前使用Swift开发服务端较为成熟的框架Perfect来实现.Perfect框架是加拿大一个创业团队开发 ...

随机推荐

  1. 《linux就该这么学》第十节课:第8章iptables和firewalld

            网卡配置: 物理机:192.168.10.1/24 服务器:192.168.10.10/24 客户端:192.168.10.20/24         1.vim  /etc/sysc ...

  2. 说一说javascript的异步编程

    众所周知javascript是单线程的,它的设计之初是为浏览器设计的GUI编程语言,GUI编程的特性之一是保证UI线程一定不能阻塞,否则体验不佳,甚至界面卡死. 所谓的单线程就是一次只能完成一个任务, ...

  3. byte[] 解析、转码二三事

    1.先从byte 说起, byte 范围为 0~255 的整数,这个区间是在 int 范围中,所以 当byte 转为 int 时,则为小范围转大范围,隐式转换可以直接转换,反过来就是显式转换 需要Co ...

  4. 7.mongo python 库 pymongo的安装

    1.Python 中如果想要和 MongoDB 进行交互就需要借助于 PyMongo 库,在CMD中使用命令即可[注意此处是pip3,pip无法安装]: pip3 install pymongo 2. ...

  5. Linux hostname设置,静态ip设置,hostname与静态ip相互映射

    1,hostname设置 永久设置: centos 7 下,切换到root 用户 vi /etc/hostname 输入要修改的hostname centos 6或者其他linux 系统,可能在/et ...

  6. 正则表达式 re.findall 用法

    正则 re.findall 的简单用法(返回string中所有与pattern相匹配的全部字串,返回形式为数组)语法: findall(pattern, string, flags=0) import ...

  7. Missing library: xdoclet-1.2.1.jar.如何解决?

    去这里下载xdoclet-bin-1.2.1.zip http://sourceforge.net/projects/xdoclet/files/xdoclet/1.2.1/ 解压出来,比如解压到C: ...

  8. Python IO内核交互了解

    注:Unix \ Linux 环境下的network IO   用户空间与内核空间 现在操作系统都是采用虚拟存储器,那么对32位操作系统而言,它的寻址空间(虚拟存储空间)为4G(2的32次方).操作系 ...

  9. Linux 查看磁盘读写速度IO使用情况

    # 查看io进程 命令:iotop 注:DISK TEAD:n=磁盘读/每秒              DISK WRITE:n=磁盘写/每秒. 注:标黄的可查看磁盘的读写速率,下面可以看到使用的io ...

  10. 使用pm2-zabbix监控node工程

    环境 centos 7 zabbix 3.2.6 node 4.4.3 安装 # wget http://repo.zabbix.com/zabbix/3.2/rhel/7/x86_64/zabbi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