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Snowflake 是 Twitter 内部的一个 ID 生算法,

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规则保证在大规模分布式情况下生成唯一的 ID 号码。

其组成为:

第一个 bit 为未使用的符号位。

第二部分由 41 位的时间戳(毫秒)构成,他的取值是当前时间相对于某一时间的偏移量。

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的 5 个 bit 位表示数据中心和机器 ID,其能表示的最大值为 2^5 -1 = 31;

最后部分由 12 个 bit 组成,其表示每个工作节点每毫秒生成的序列号 ID,同一毫秒内最多可生成 2^12 -1 即 4095 个 ID。

需要注意的是:

  • 在分布式环境中,5 个 bit 位的 datacenter 和 worker 表示最多能部署 31 个数据中心,每个数据中心最多可部署 31 台节点。

    41 位的二进制长度最多能表示 2^41 -1 毫秒即 69 年,所以雪花算法最多能正常使用 69 年,为了能最大限度的使用该算法,你应该为其指定一个开始时间。
  • 由上可知,雪花算法生成的 ID 并不能保证唯一,如当两个不同请求同一时刻进入相同的数据中心的相同节点时,而此时该节点生成的 sequence 又是相同时,就会导致生成的 ID 重复。
  • 所以要想使用雪花算法生成唯一的 ID,就需要保证同一节点同一毫秒内生成的序列号是唯一的。基于此,可以有多种方式参考链接2

    RandomSequenceResolver(随机生成)

    RedisSequenceResolver (基于 redis psetex 和 incrby 生成)

    LaravelSequenceResolver(基于 laravel 生成)

    SwooleSequenceResolver(基于 swoole_lock 锁)

    不同的提供者只需要保证同一毫秒生成的序列号不同,就能得到唯一的 ID

代码

php实现


/**
  • ID 生成策略
  • 毫秒级时间41位+机器ID 10位+毫秒内序列12位。
  • 0 1 41 46 51 63
  • +-------+-----------+---------+-----------+-----------+
  • |unused |timestamp |workId |machineId |sequence |
  • +-------+-----------+---------+-----------+-----------+
  • 1bit是 未使用的符号位
  • 接着41bits是 微秒为单位的timestamp
  • 接着5bits是 业务线ID
  • 接着5bits是 事先配置好的机器ID
  • 最后12bits是 累加计数器
  • workerId (5bits) 最多只能有32个业务同时产生ID
  • machineId (5bits) 最多只能有32台机器同时产生ID
  • sequence (12bits) 1台机器1ms中最多产生4096个ID

    */

    class Snowflake

    { const EPOCH = 1571829625238; // 起始时间戳,毫秒 const SEQUENCE_BITS = 12; // 序号部分 12位

    const SEQUENCE_MAX = -1 ^ (-1 << self::SEQUENCE_BITS); // 序号最大值 const WORKER_BITS = 5; // 业务节点部分 5位

    const WORKER_MAX = -1 ^ (-1 << self::WORKER_BITS); // 业务节点最大数值 const MACHINE_BITS = 5; // 机器部分 5位

    const MACHINE_MAX = -1 ^ (-1 << self::MACHINE_BITS); // 机器数最大值 const TIME_SHIFT = self::WORKER_BITS + self::MACHINE_BITS + self::SEQUENCE_BITS; // 时间戳部分左偏移量

    const WORKER_SHIFT = self::MACHINE_BITS + self::SEQUENCE_BITS; // 机器部分左偏移量

    const MACHINE_SHIFT = self::SEQUENCE_BITS; // 业务节点部分左偏移量 protected $timestamp; // 上次ID生成时间戳

    protected $workerId; // 节点ID

    protected $machineId; // 机器ID

    protected $sequence; // 序号 public function __construct($machineId = 1, \(workerId = 1)
    {
    if (\)machineId < 0 || \(machineId > self::MACHINE_MAX) {
    throw new \Exception("machineId can't be greater than " .self::MACHINE_MAX. " or less than 0");
    }
    if (\)workerId < 0 || $workerId > self::WORKER_MAX) {

    throw new \Exception("workerId can't be greater than " .self::WORKER_MAX. " or less than 0");

    }
    $this->timestamp = 0;
    $this->machineId = $machineId;
    $this->workerId = $workerId;
    $this->sequence = 0;

    }

    /**

    • 生成ID
    • @return int

      */

      public function getId()

      {

      $now = \(this->getTimestampM();
      if (\)this->timestamp == $now) {

      \(this->sequence ++;
      if (\)this->sequence > self::SEQUENCE_MAX) {

      // 当前毫秒内生成的序号已经超出最大范围,等待下一毫秒重新生成

      // 使用 usleep(1) 一样

      while ($now <= $this->timestamp) {

      $now = $this->getTimestampM();

      }

      }

      } else {

      $this->sequence = 0;

      }

      $this->timestamp = $now; // 更新ID生时间戳

      \(id = ((\)now - self::EPOCH) << self::TIME_SHIFT) | (\(this->workerId << self::WORKER_SHIFT) | (\)this->machineId << self::MACHINE_SHIFT) | $this->sequence;

      return $id;

      }

    /**

    • 返回id生成参数
    • @param $id
    • @return array

      */

      public function restoreId($id)

      {

      \(binary = decbin(\)id);

      return [

      'timestamp' => bindec(substr(\(binary, 0, -self::TIME_SHIFT)) + self::EPOCH,
      'workerId' => bindec(substr(\)binary, -self::TIME_SHIFT, self::WORKER_BITS)),

      'machineId' => bindec(substr(\(binary, -self::WORKER_SHIFT, self::MACHINE_BITS)),
      'sequence' => bindec(substr(\)binary, -self::SEQUENCE_BITS)),

      ];

      }

    /**

    • 获取当前毫秒时间戳
    • @return string

      */

      public function getTimestampM()

      {

      $time = explode(' ', microtime());

      \(time2= substr(\)time[0], 2, 3);

      return \(time[1].\)time2;

      }

      }


id的混淆

  • 既然使用的是snowflake方式, 可以使用 原来总结的 进制转换的方式,转换为相应的 字符串表示方式
  • 或者是 使用 hashids 现有库,hashids

补充知识

正数的二进制表示方式: 补码和原码相同

负数的二进制表示方式: 以其原码的补码形式表示

正数的补码是其二进制表示,与原码相同。

负数的补码,将其原码除符号位外的所有位取反(0变1,1变0,符号位为1不变)后加1。

-1 ^ (-1 << 4)

就是-1的二进制表示为-1的补码(其值为 位数上全是1, 11111111)

其实等同于: 2的4次方 - 1

参考链接

hashids

参考链接1

参考链接2

snowflake ID生成器的更多相关文章

  1. twitter的ID生成器的snowFlake算法的自造版

    snowFlake算法在生成ID时特别高效,可参考: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11282426 SnowFlake算法生成id的结果是一个64bit大小的整 ...

  2. snowflake 分布式唯一ID生成器

    本文来自我的github pages博客http://galengao.github.io/ 即www.gaohuirong.cn 摘要: 原文参考运维生存和开源中国上的代码整理 我的环境是pytho ...

  3. id生成器,分布式ID自增算法(Snowflake 算法)

    接口: /** * id生成器 */ public interface IdGenerator { String next(); } 实现类: /** * 分布式ID自增算法<br/> * ...

  4. 基于Spring Boot的可直接运行的分布式ID生成器的实现以及SnowFlake算法详解

    背景 最近对snowflake比较感兴趣,就看了一些分布式唯一ID生成器(发号器)的开源项目的源码,例如百度的uid-generator,美团的leaf.大致看了一遍后感觉uid-generator代 ...

  5. 全局唯一ID生成器(Snowflake ID组成) 分析

    Snowflake ID组成 Snowflake ID有64bits长,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time—42bits,精确到ms,那就意味着其可以表示长达(2^42-1)/(1000360024*365 ...

  6. 分布式的Id生成器

    项目中需要一个分布式的Id生成器,twitter的Snowflake中这个既简单又高效,网上找的Java版本 package com.cqfc.id; import org.slf4j.Logger; ...

  7. 分布式ID生成器 zz

    简介 这个是根据twitter的snowflake来写的.这里有中文的介绍. 如上图所示,一个64位ID,除了最左边的符号位不用(固定为0,以保证生成的ID都是正数),还剩余63位可用. 下面的代码与 ...

  8. 业务系统需要什么样的ID生成器

    业务系统需要什么样的ID生成器 ID 生成器在微博我们一直叫发号器,微博就是用这样的号来存储,而我微博里讨论的时候也都是以发号器为标签.它的主要目的确如平常大家理解的“为一个分布式系统的数据objec ...

  9. c#分布式ID生成器

    c#分布式ID生成器   简介 这个是根据twitter的snowflake来写的.这里有中文的介绍. 如上图所示,一个64位ID,除了最左边的符号位不用(固定为0,以保证生成的ID都是正数),还剩余 ...

随机推荐

  1. 北京麒麟会GITC

    分享ppt:https://pan.baidu.com/s/1Aerqtbi8VpMiFGhfEMUtPQ http://bj.thegitc.com/#meeting-agenda

  2. datalab (原发布 csdn 2018年09月21日 20:42:54)

    首先声明datalab本人未完成,有4道题目没有做出来.本文博客记录下自己的解析,以便以后回忆.如果能帮助到你就更好了,如果觉得本文没啥技术含量,也望多多包涵. /* * bitAnd - x& ...

  3. web api 记录部署IIS获取服务器地址的类型

    获取服务器地址类型分多种,以下记录 1.HttpContext.Current.Server.MapPath("~/File") 返回的值为 D:\3Project\Code\Mo ...

  4. Python - 列表 - 第八天

    Python 列表 序列是Python中最基本的数据结构.序列中的每个元素都分配一个数字 - 它的位置,或索引,第一个索引是0,第二个索引是1,依此类推. Python有6个序列的内置类型,但最常见的 ...

  5. ASP.NET Core MVC 之依赖注入 View

    ASP.NET Core 支持在试图中使用依赖注入.这将有助于提供视图专用的服务,比如本地化或者仅用于填充视图元素的数据.应尽量保持控制器和视图之间的关注点分离.视图所显示的大部分数据应该从控制器传入 ...

  6. 基于OpenCV.Net连通域分析进行文本块分割

    上一次通过投影的方式进行了文本块分割,(见 https://www.cnblogs.com/BoyTNT/p/11812323.html )但这种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要求分行清晰.不能有字符跨多行.不 ...

  7. Anchor 和 Dock 属性的使用

    Anchor 是一个常用属性,用来控制当窗体大小变化,控件如何自动调整自身大小和位置 一 仅设置一个值 如果此时将窗体放大,将会变成这样: 由于固定了top, 所以top不变,那么bottom自然会因 ...

  8. wordpress 数据查询-全局注入-模板数据消费输出简图

    我一直比较好奇,类似于wordpress这样的CMS,它可以做的很灵活,同样的软件,为什么就能做出几乎完全不具有相似性的不同站点来呢?除了功能可以有大不同以外,即便是相同的简单blog站他们的外观也可 ...

  9. 阿里Jvm必问面试题及答案

    什么是Java虚拟机?为什么Java被称作是“平台无关的编程语言”? Java虚拟机是一个可以执行Java字节码的虚拟机进程.Java源文件被编译成能被Java虚拟机执行的字节码文件. Java被设计 ...

  10. scrapy学习笔记(二)框架结构工作原理

    scrapy结构图: scrapy组件: ENGINE:引擎,框架的核心,其它所有组件在其控制下协同工作. SCHEDULER:调度器,负责对SPIDER提交的下载请求进行调度. DOWNLOA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