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2017 年的 promcon 的分享,原文地址在这里,作者 Julius Volz,今天偶然看到,虽然已经过去 6 年,有些实践经验还是非常值得学习。做个意译,加入一些自己的理解,分享给大家。

埋点方面

1. 所有模块都要埋点

我印象中 Google 有个规范,所有的服务模块,都需要通过 HTTP /varz 接口暴露监控指标,即便是一个纯后端的 RPC 服务,也要暴露一个这样的 HTTP 接口。当然,实操的话,应该是通过框架来统一埋点,但是统一埋点只能埋入一些通用的指标,如果涉及一些自身业务逻辑相关的,还是需要自行埋点。

2. 借鉴 USE 方法论

USE 方法论,即 Utilization、Saturation、Errors 三个维度,即资源的使用率、饱和度、错误。这三个维度,可以用来衡量一个资源是否健康,如果有一个维度不健康,就需要考虑扩容或者优化。USE 方法论提出者是著名大神 Brendan Gregg,他的博客里有很多关于性能优化的文章,非常值得一读。

3. 借鉴 RED 方法论

RED 方法论,即 Request rate、Error rate、Duration,托生自 Google 的四个黄金指标,主要用来衡量微服务的健康度,RED 方法论的原文在 这里

4. 指标命名要有规范

Prometheus 的指标命名,其实是没有约束的,也没有单位的概念,但通常会有一些约定,要尽量遵守,比如:

5. 注意标签基数爆炸

在 Prometheus 生态里,一个时间线的唯一标识是一个 labelset,即多个标签的组合(指标名称其实也是一个特殊标签,标签 Key 是 __name__)。比如 disk_free{host="10.1.2.3", fstype="ext4", path="/data"} 唯一标识了一个时间线。其中 disk_free 是指标名称,实际底层处理的时候,会处理成:{__name__="disk_free", host="10.1.2.3", fstype="ext4", path="/data"},所以说标签集合是唯一标识一个时间线的。如果任一标签变化,就会当成一个新的时间线。一些高基数的信息,就不适合作为标签,比如:

  • 用户访问的来源 IP
  • 用户的 ID
  • 用户请求的 TraceID

6. 统计失败+总量而不要统计失败+成功量

考虑下面两个 counter 指标:

  • failures_total
  • successes_total

如果要计算失败率,可以这么写:

rate(failures_total[5m])
/
(rate(successes_total[5m]) + rate(failures_total[5m]))

写起来相对复杂一些,如果我们统计失败+总量:

  • failures_total
  • requests_total

失败率的计算就会变简单:

rate(failures_total[5m]) / rate(requests_total[5m])

7. 使用默认值提前初始化指标

假设有这么一个指标:ops_total{optype="<type>"},显然,这是想统计不同类型的操作的次数,但是如果某个类型的操作一次都没有发生,那么这个指标就不会出现在 Prometheus 的时间序列里,但你可能在 Grafana 图表和相关告警规则中用到了这样的语句:sum(rate(ops_total{optype="create"}[5m])),如果 create 一次都没有发生,那就没法工作了。一般我们建议,代码埋点的时候要做初始化,比如下面的 Go 语言例子,把已知的操作类型都初始化一下:

for _, val := range opLabelValues {
// Note: No ".Inc()" at the end.
ops.WithLabelValues(val)
}

当然,填充默认值的这种方式并非总能奏效。比如 http_requests_total{status="<status>"} 这样的指标,status=~"5.." 过滤器查不到数据时会破坏整个 promql,此时有个比较 tricky 的方法是使用 or 语法:

<expression> or up{job="myjob"} * 0

更多信息可参考这个文章

8. 避免使用无法识别的额外信息标签

比如机器的指标,disk_usage_bytes,如果某个机器部署了服务A,你可能会想这么打标签:disk_usage_bytes{service="a"},但是如果后面这个机器改变了用途,不再部署服务A,而是部署服务B,这个磁盘使用的指标就会变成 disk_usage_bytes{service="b"},而这,由于标签变化,就会导致 Prometheus 会认为这是一个新的时间线,而不是原来的时间线,导致时间线数据不连续。

那怎么办?可以使用 group_left 附加额外标签的方式,具体可以参考这个文章

关于告警

Rob Ewaschuk 有一篇广为流传的文章:My Philosophy on Alerting,推荐大家 Google 一下阅读一下。

9. 告警症状而非原因

原因类指标可以放到仪表盘上用于后续问题根因排查,症状类指标,通常反映的是上层用户的感受,啥是症状类指标?比如:

  • 某个关键服务延迟高,或错误率高
  • 某个磁盘即将在未来 4h 内写满

10. 注意 target 缺失告警

比如下面这个告警规则:

ALERT HighErrorRate
IF rate(errors_total{job="myjob"}[5m]) > 10
FOR 5m

看起来挺好的,但是如果你的 target down 掉了或者压根没有被 Prometheus 发现,上面的表达式查不到数据,自然就不会告警。建议,对于关键指标,要一并配置 up 和 absent:

ALERT MyJobInstanceDown
IF up{job="myjob"} == 0
FOR 5m ALERT MyJobAbsent
IF absent(up{job="myjob"})
FOR 5m

11. 告警规则通常要配置持续时长

比如下面的告警规则,没有配置持续时长:

ALERT InstanceDown
IF up == 0

如果有一次抓取失败,就会告警,但实际上可能是网络抖动,实际的 target 是健康的,所以建议配置持续时长:

ALERT InstanceDown
IF up == 0
FOR 5m

12. 注意保留关键标签

举例:

Don't:

ALERT HighErrorRate
IF sum(rate(...)) > x Do (at least): ALERT HighErrorRate
IF sum by(job) (rate(...)) > x

读者可以在即时查询里体验一下,sum 之后,如果不加 by 的逻辑,所有便签就都没了,告警事件发出来信息太少,所以一般建议把关键标签放到 by 后面分组统计。

关于查询

13. 查询表达式通常要过滤到job颗粒度

不同的 job 可能有相同的指标名字,为了避免冲突,尽量把 job 作为过滤条件:

Don't: rate(http_request_errors_total[5m])
Do: rate(http_request_errors_total{job="api"}[5m])

14. 注意 rate() 和 sum() 的顺序

对于 counter 类型的指标,如果服务重启,指标会被重置,从 0 开始重新上报,rate() 函数可以修正这种情况,比如:

正常来讲,应该先求 rate(),再求 sum(),如果弄反了,就麻烦了,比如下面的例子:

译者注:要想玩转 Prometheus,其实还是有门槛的,但是大部分公司首先会把人力投入到自己的赚钱业务上,监控或者可观测性系统,这种偏辅助类的基础设施,没有精力搞,巧了,我们创业就是提供可观测性平台和服务,如果您对我们放心,欢迎联系我们,我们会提供一流的服务。

译者:秦晓辉,Open-Falcon、Nightingale、Categraf 等开源项目创始研发人员,极客时间专栏《运维监控系统实战笔记》作者,目前在创业,提供可观测性产品,微信 picobyte,欢迎加好友交流,加好友请备注公司。

微信公众号不好贴外部链接,更好的阅读体验可以访问:https://flashcat.cloud/blog/prometheus-best-practices-and-beastly-pitfalls/

Prometheus 14 点实践经验分享的更多相关文章

  1. 领域驱动设计(DDD)的实践经验分享之ORM的思考

    原文:领域驱动设计(DDD)的实践经验分享之ORM的思考 最近一直对DDD(Domain Driven Design)很感兴趣,于是去网上找了一些文章来看看,发现它确实是个好东西.于是我去买了两本关于 ...

  2. 领域驱动设计(DDD)的实践经验分享之持久化透明

    原文:领域驱动设计(DDD)的实践经验分享之持久化透明 前一篇文章中,我谈到了领域驱动设计中,关于ORM工具该如何使用的问题.谈了很多我心里的想法,大家也对我的观点做了一些回复,或多或少让我深深感觉到 ...

  3. 关于Flask使用Celery的实践经验分享

      最近大Boss反馈Celery经常出现问题,几经实践终于把问题解决了!于是乎有了这篇博客的诞生,算是一个实践经验的分享吧! 软件版本如下: Celery () Flask () RabbitMQ( ...

  4. 我的devops实践经验分享一二

    前言 随着系统越来越大,开发人员.站点.服务器越来越多,微服务化推进,......等等原因,实现自动化的devops越来越有必要. 当然,真实的原因是,在团队组建之初就预见到了这些问题,所以从一开始就 ...

  5. 还原火山引擎 A/B 测试产品——DataTester 私有化部署实践经验

      作为一款面向ToB市场的产品--火山引擎A/B测试(DataTester)为了满足客户对数据安全.合规问题等需求,探索私有化部署是产品无法绕开的一条路.   在面向ToB客户私有化的实际落地中,火 ...

  6. CI Weekly #6 | 再谈 Docker / CI / CD 实践经验

    CI Weekly 围绕『 软件工程效率提升』 进行一系列技术内容分享,包括国内外持续集成.持续交付,持续部署.自动化测试. DevOps 等实践教程.工具与资源,以及一些工程师文化相关的程序员 Ti ...

  7. (转)CMOS Sensor的调试经验分享

    CMOS Sensor的调试经验分享 我这里要介绍的就是CMOS摄像头的一些调试经验. 首先,要认识CMOS摄像头的结构.我们通常拿到的是集成封装好的模组,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镜头.感应器和图像信号处 ...

  8. 关于启用 HTTPS 的一些经验分享(二)

    转载: 关于启用 HTTPS 的一些经验分享(二) 几天前,一位朋友问我:都说推荐用 Qualys SSL Labs 这个工具测试 SSL 安全性,为什么有些安全实力很强的大厂家评分也很低?我认为这个 ...

  9. Expression Blend4经验分享:自适应布局浅析

    今天分享一下Blend制作自适应分辨率布局的经验,大家先看下效果图: 这是一个标准的三分天下的布局,两侧的红色区域是背景区域,是用来干吗的呢,下面简单的分析一下,大家就明白了. 1.拿到一个项目,进行 ...

  10. Expression Blend4经验分享:制作一个简单的图片按钮样式

    这次分享如何做一个简单的图片按钮经验 在我的个人Silverlight网页上,有个Iphone手机的效果,其中用到大量的图片按钮 http://raimon.6.gwidc.com/Iphone/de ...

随机推荐

  1. EasyNLP发布融合语言学和事实知识的中文预训练模型CKBERT

    简介: 本⽂简要介绍CKBERT的技术解读,以及如何在EasyNLP框架.HuggingFace Models和阿里云机器学习平台PAI上使⽤CKBERT模型. 导读 预训练语言模型在NLP的各个应用 ...

  2. 重磅发布 | Serverless 应用中心:Serverless 应用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

    ​简介:Serverless 应用中心,是阿里云 Serverless 应用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通过 Serverless 应用中心,用户在部署应用之前无需进行额外的克隆.构建.打包和发布操作,即可快 ...

  3. Flink 最佳实践之使用 Canal 同步 MySQL 数据至 TiDB

    简介: 本文将介绍如何将 MySQL 中的数据,通过 Binlog + Canal 的形式导入到 Kafka 中,继而被 Flink 消费的案例. 一. 背景介绍 本文将介绍如何将 MySQL 中的数 ...

  4. Dubbo 跨语言调用神兽:dubbo-go-pixiu

    简介: Pixiu 是基于 Dubbogo 的云原生.高性能.可扩展的微服务 API 网关.作为一款网关产品,Pixiu 帮助用户轻松创建.发布.维护.监控和保护任意规模的 API ,接受和处理成千上 ...

  5. [FAQ] edge debug栏的网络里 没有见到 All Fetch/XHR JS CSS 这些东西

      一种方式是 打开调试器的设置,重置默认并刷新即可. 另一种方式是把这个 "筛选" 点掉. Tool:揭开网站所用的技术 Link:https://www.cnblogs.com ...

  6. [Docker] 镜像源配置 for Linux

    $ vi /etc/docker/daemon.json { "registry-mirrors": [ "https://docker.mirrors.ustc.edu ...

  7. WPF 已知问题 清空 CollectionView 的 SortDescriptions 可能抛出空异常

    本文记录一个 WPF 的已知问题,在通过 CollectionViewSource 获取到 CollectionView 之后,如果 CollectionViewSource 对象已被 GC 回收,将 ...

  8. WPF 探索任务管理器的进程分组逻辑

    在看到 Win10 或 Win11 的 Task Manager 任务管理器时,不知大家是否有一个疑问,在 进程 标签里的应用进程是如何分组的.为什么有些组能包含很多个不同的进程,有些只能包含一个.本 ...

  9. 2.生产环境k8s-1.28.2集群小版本升级到1.28.5

    环境:https://www.cnblogs.com/yangmeichong/p/17956335 # 流程:先升级master,再升级node # 1.备份组件参考:https://kuberne ...

  10. SpringBoot获取Bean的工具类

    1.beanName 默认是类名首字母小写 下面的类:beanName = bean1 @Component public class Bean1 { public String getBean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