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书籍:设计模式-可复用面向对象软件基础(黑皮书)

目的: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从而避免请求的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将这些对象连成一条链,并沿这条链传递该请求,直到有一个对象处理它为止。

应用:QT的槽机制

类型:行为模式

类图

动机:每个新事物的出现必定有其原因,究其原因就可以找到新事物的本质。

传统的请求处理代码

public void test(int i, Request request){
if(i==1){
Handler1.response(request);
}else if(i == 2){
Handler2.response(request);
}else if(i == 3){
Handler3.response(request);
}else if(i == 4){
Handler4.response(request);
}else{
Handler5.response(request);
}
}

代码的业务逻辑是这样的,方法有两个参数:整数i和一个请求request,根据i的值来决定由谁来处理request,如果i1,由Handler1来处理,如果i2,由Handler2来处理,以此类推。在编程中,这种处理业务的方法非常常见,所有处理请求的类有if…else…条件判断语句连成一条责任链来对请求进行处理,相信大家都经常用到。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非常直观,简单明了,并且比较容易维护,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着几个比较令人头疼的问题:

  • 代码臃肿:实际应用中的判定条件通常不是这么简单地判断是否为1或者是否为2,也许需要复杂的计算,也许需要查询数据库等等,这就会有很多额外的代码,如果判断条件再比较多,那么这个if…else…语句基本上就没法看了。
  • 耦合度高:如果我们想继续添加处理请求的类,那么就要继续添加else if判定条件;另外,这个条件判定的顺序也是写死的,如果想改变顺序,那么也只能修改这个条件语句。

    这样做的缺点我们已经清楚了,就要想办法来解决。这个场景的业务逻辑很简单:如果满足条件1,则由Handler1来处理,不满足则向下传递;如果满足条件2,则由Handler2来处理,不满足则继续向下传递,以此类推,直到条件结束。其实改进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把判定条件的部分放到处理类中,这就是责任链模式的原理。

责任连模式的类图非常简单,它由一个抽象地处理类和它的一组实现类组成:

  • 抽象处理类:抽象处理类中主要包含一个指向下一处理类的成员变量nextHandler和一个处理请求的方法handRequest,handRequest方法的主要主要思想是,如果满足处理的条件,则有本处理类来进行处理,否则由nextHandler来处理。
  • 具体处理类:具体处理类主要是对具体的处理逻辑和处理的适用条件进行实现。

责任链模式处理上述问题的代码实现

任务等级类(与模式无关,只是搭配模式实现效果)

package ChainOfResponsibilityPattern;
public class Level {
private int level = 0;
public Level(int level){
this.level = level;
};
public boolean above(Level level){
if(this.level >= level.level){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

请求类(与模式无关,只是为了搭配模式实现责任链的输入)

package ChainOfResponsibilityPattern;
public class Request {
Level level;
public Request(Level level){
this.level = level;
}
public Level getLevel(){
return level;
}
}

响应类(与模式无关,只是为了搭配模式实现责任链的输出)

package ChainOfResponsibilityPattern;
public class Response { }

关键类:抽象处理类

package ChainOfResponsibilityPattern;
public abstract class Handler {
private Handler nextHandler;
public final Response handleRequest(Request request){
Response response = null;
if(this.getHandlerLevel().above(request.getLevel())){
response = this.response(request);
}else{
if(this.nextHandler != null){
this.nextHandler.handleRequest(request);
}else{
System.out.println("------没有合适的处理器------");
}
}
return response;
}
public void setNextHandler(Handler handler){
this.nextHandler = handler;
}
protected abstract Level getHandlerLevel();
public abstract Response response(Request request);
}

具体处理类

package ChainOfResponsibilityPattern.ConcreteHandler;
import ChainOfResponsibilityPattern.Handler;
import ChainOfResponsibilityPattern.Level;
import ChainOfResponsibilityPattern.Request;
import ChainOfResponsibilityPattern.Response;
public class ConcreteHandler1 extends Handler {
protected Level getHandlerLevel() {
return new Level(1);
} public Response response(Request request) {
System.out.println("------请求处理器1进行处理------");
return null;
} }
package ChainOfResponsibilityPattern.ConcreteHandler;
import ChainOfResponsibilityPattern.Handler;
import ChainOfResponsibilityPattern.Level;
import ChainOfResponsibilityPattern.Request;
import ChainOfResponsibilityPattern.Response;
public class ConcreteHandler2 extends Handler{
protected Level getHandlerLevel() {
return new Level(2);
} public Response response(Request request) {
System.out.println("------请求处理器2进行处理------");
return null;
}
}
package ChainOfResponsibilityPattern.ConcreteHandler;
import ChainOfResponsibilityPattern.Handler;
import ChainOfResponsibilityPattern.Level;
import ChainOfResponsibilityPattern.Request;
import ChainOfResponsibilityPattern.Response;
public class ConcreteHandler3 extends Handler{
protected Level getHandlerLevel() {
return new Level(3);
}
public Response response(Request request) {
System.out.println("------请求处理器3进行处理------");
return null;
}
}

客户端:测试类

package ChainOfResponsibilityPattern;
import ChainOfResponsibilityPattern.ConcreteHandler.ConcreteHandler1;
import ChainOfResponsibilityPattern.ConcreteHandler.ConcreteHandler2;
import ChainOfResponsibilityPattern.ConcreteHandler.ConcreteHandler3;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构造处理实例
Handler handler1 = new ConcreteHandler1();
Handler handler2 = new ConcreteHandler2();
Handler handler3 = new ConcreteHandler3();
//构造责任链
handler1.setNextHandler(handler2);
handler2.setNextHandler(handler3);
//配槽
Response response = handler1.handleRequest(new Request(new Level(4)));
}
}

代码中Level类是模拟判定条件;Request,Response分别对应请求和响应;抽象类Handler中主要进行条件的判断,这里模拟一个处理等级,只有处理类的处理等级高于Request的等级才能处理,否则交给下一个处理者处理。在Client类中设置好链的前后执行关系,执行时将请求交给第一个处理类,这就是责任连模式,它完成的功能与前文中的if…else…语句是一样的。

责任链模式的优缺点

责任链模式与if…else…相比,他的耦合性要低一些,因为它把条件判定都分散到了各个处理类中,并且这些处理类的优先处理顺序可以随意设定。责任链模式也有缺点,这与if…else…语句的缺点是一样的,那就是在找到正确的处理类之前,所有的判定条件都要被执行一遍,当责任链比较长时,性能问题比较严重。

责任链模式的适用场景

就像开始的例子那样,假如使用if…else…语句来组织一个责任链时感到力不从心,代码看上去很糟糕时,就可以使用责任链模式来进行重构。

总结

责任链模式其实就是一个灵活版的if…else…语句,它就是将这些判定条件的语句放到了各个处理类中,这样做的优点是比较灵活了,但同样也带来了风险,比如设置处理类前后关系时,一定要特别仔细,搞对处理类前后逻辑的条件判断关系,并且注意不要在链中出现循环引用的问题。

ChainOfResponsibilityPattern(23种设计模式之一)的更多相关文章

  1. Java开发中的23种设计模式详解

    [放弃了原文访问者模式的Demo,自己写了一个新使用场景的Demo,加上了自己的理解] [源码地址:https://github.com/leon66666/DesignPattern] 一.设计模式 ...

  2. Java开发中的23种设计模式详解(转)

    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s) ——可复用面向对象软件的基础 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是一套被反复使用.多数人知晓的.经过分类编目的.代码设计经验的总结.使用设计模式是为了 ...

  3. Java开发中的23种设计模式(转)

    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s) ——可复用面向对象软件的基础 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是一套被反复使用.多数人知晓的.经过分类编目的.代码设计经验的总结.使用设计模式是为了 ...

  4. c#中的23种设计模式

    C# 23种设计模式汇总 创建型模式 工厂方法(Factory Method) 在工厂方法模式中,工厂方法用来创建客户所需要的产品,同时还向客户隐藏了哪种具体产品类将被实例化这一细节.工厂方法模式的核 ...

  5. Java 23种设计模式

    转自: http://zz563143188.iteye.com/blog/1847029 ; i<count; i++){ list.add(new MailSender()); } } pu ...

  6. 从追MM谈Java的23种设计模式(转)

    从追MM谈Java的23种设计模式    这个是从某个文章转载过来的.但是忘了原文链接.如果知道的,我追加一下. 1.FACTORY-追MM少不了请吃饭了,麦当劳的鸡翅和肯德基的鸡翅都是MM爱吃的东西 ...

  7. java 23种设计模式及具体例子 收藏有时间慢慢看

    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是一套被反复使用.多数人知晓的.经过分类编目的.代码设计经验的总结.使用设计模式是为了可重用代码.让代码更容易被他人理解.保证代 码可靠性. 毫无疑问,设计模式 ...

  8. JAVA:23种设计模式详解(转)

    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s) ——可复用面向对象软件的基础 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是一套被反复使用.多数人知晓的.经过分类编目的.代码设计经验的总结.使用设计模式是为了 ...

  9. 从追MM谈Java的23种设计模式

    从追MM谈Java的23种设计模式 1.FACTORY—追MM少不了请吃饭了,麦当劳的鸡翅和肯德基的鸡翅都是MM爱吃的东西,虽然口味有所不同,但不管你带MM去麦当劳或肯 德基,只管向服务员说“来四个鸡 ...

  10. 23种设计模式全解析 (java版本)

    转自:http://blog.csdn.net/longyulu/article/details/9159589 其中PHP常用的五种设计模式分别为:工厂模式,单例模式,观察者模式,策略模式,命令模式 ...

随机推荐

  1. jdk1.8新特性应用之Collection

    之前说了jdk1.8几个新特性,现在看下实战怎么玩,直接看代码: public List<MSG_ConMediaInfo> getConMediaInfoList(String live ...

  2. Apache DBUtils使用总结 【转】

    Apache DBUtils使用总结   DBUtils是个小巧的JDBC轻量级封装的工具包,其最核心的特性是结果集的封装,可以直接将查询出来的结果集封装成JavaBean,这就为我们做了最枯燥乏味. ...

  3. STM32的启动过程分析

    对于stm32的启动过程一直心存疑惑.今天找了很多资料,进行了一个大致的分析. 1.cortex M3的复位过程(来自官方资料) 上述开机启动流程比较详细,内容较为全面,但部分步骤可以省略(红字可省略 ...

  4. (转)Inno Setup入门(七)——提供安装语言选项

    本文转载自:http://blog.csdn.net/yushanddddfenghailin/article/details/17250803 Inno Setup安装目录下有一个Languages ...

  5. Java 面向对象 初探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利用new关键字创建了一个Person对象 Person p = new ...

  6. 对于Oracle中Number类型的字段映射成Java中的具体类型的问题

    我在Oracle中给一个用户Id字段设置为Number类型,使用JDBC在完成ORM的时候,以为其可以自动转换为Integer,因为我的POJO类id使用的就是Integer.但事实是,我在测试的时候 ...

  7. CEF3中js调用delphi内部方法

    2015-01-20修改:以下方法不适合delphi7,在CEF3源码中限制了delphi_14 up,对于被我误导的朋友说声抱歉 在CEF1中JS调用delphi的方法已经贴过:http://www ...

  8. 关于Python安装官方whl包和tar.gz包的方法详解

    Windows环境: 安装whl包:pip install wheel -> pip install **.whl 安装tar.gz包:cd到解压后路径,python setup.py inst ...

  9. C#与U3D中字符串尾0

    static void TestChar0() {//注意字符串中0和\0的区别,如 s1="h0ello", s2 = "h\0ello" //s2中的\0是 ...

  10. Squid 代理服务器日志管理

    简介: Squid 服务器日志增长是很快的,如果不做处理的话,可以会由于系统限制单文件大小,而导致 Squid 服务停止,太大的日志文件也不适合分析. 一.日志配置 shell > gre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