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UDP,IP数据包的大小限制
1、概述
首先要看TCP/IP协议,涉及到四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其中以太网(Ethernet)的数据帧在链路层
IP包在网络层
TCP或UDP包在传输层
TCP或UDP中的数据(Data)在应用层
它们的关系是 数据帧{IP包{TCP或UDP包{Data}}}
不同的协议层对数据包有不同的称谓,在传输层叫做段(segment),在网络层叫做数据报(datagram),在链路层叫做帧(frame)。数据封装成帧后发到传输介质上,到达目的主机后每层协议再剥掉相应的首部,最后将应用层数据交给应用程序处理。
在应用程序中我们用到的Data的长度最大是多少,直接取决于底层的限制。
我们从下到上分析一下:
1.在链路层,由以太网的物理特性决定了数据帧的长度为(46+18)-(1500+18),其中的18是数据帧的头和尾,也就是说数据帧的内容最大为1500(不包括帧头和帧尾),即MTU(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为1500;
2.在网络层,因为IP包的首部要占用20字节,所以这的MTU为1500-20=1480;
3.在传输层,对于UDP包的首部要占用8字节,所以这的MTU为1480-8=1472;
所以,在应用层,你的Data最大长度为1472。当我们的UDP包中的数据多于MTU(1472)时,发送方的IP层需要分片fragmentation进行传输,而在接收方IP层则需要进行数据报重组,由于UDP是不可靠的传输协议,如果分片丢失导致重组失败,将导致UDP数据包被丢弃。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在普通的局域网环境下,UDP的数据最大为1472字节最好(避免分片重组)。
但在网络编程中,Internet中的路由器可能有设置成不同的值(小于默认值),Internet上的标准MTU值为576,所以Internet的UDP编程时数据长度最好在576-20-8=548字节以内。
2、TCP、UDP数据包最大值的确定
UDP和TCP协议利用端口号实现多项应用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数据通过源端口发送出去,通过目标端口接收。有的网络应用只能使用预留或注册的静态端口;而另外一些网络应用则可以使用未被注册的动态端口。因为UDP和TCP报头使用两个字节存放端口号,所以端口号的有效范围是从0到65535。动态端口的范围是从1024到65535。
MTU最大传输单元,这个最大传输单元实际上和链路层协议有着密切的关系,EthernetII帧的结构DMAC+SMAC+Type+Data+CRC由于以太网传输电气方面的限制,每个以太网帧都有最小的大小64Bytes最大不能超过1518Bytes,对于小于或者大于这个限制的以太网帧我们都可以视之为错误的数据帧,一般的以太网转发设备会丢弃这些数据帧。
由于以太网EthernetII最大的数据帧是1518Bytes这样,刨去以太网帧的帧头(DMAC目的MAC地址48bits=6Bytes+SMAC源MAC地址48bits=6Bytes+Type域2Bytes)14Bytes和帧尾CRC校验部分4Bytes那么剩下承载上层协议的地方也就是Data域最大就只能有1500Bytes这个值我们就把它称之为MTU。
UDP 包的大小就应该是 1500 - IP头(20) - UDP头(8) = 1472(Bytes)
TCP 包的大小就应该是 1500 - IP头(20) - TCP头(20) = 1460 (Bytes)
注*PPPoE所谓PPPoE就是在以太网上面跑“PPP”。随着宽带接入(这种宽带接入一般为Cable Modem或者xDSL或者以太网的接入),因为以太网缺乏认证计费机制而传统运营商是通过PPP协议来对拨号等接入服务进行认证计费的,所以引入PPPoE。PPPoE导致MTU变小了以太网的MTU是1500,再减去PPP的包头包尾的开销(8Bytes),就变成1492。不过目前大多数的路由设备的MTU都为1500。
如果我们定义的TCP和UDP包没有超过范围,那么我们的包在IP层就不用分包了,这样传输过程中就避免了在IP层组包发生的错误;如果超过范围,既IP数据报大于1500字节,发送方IP层就需要将数据包分成若干片,而接收方IP层就需要进行数据报的重组。更严重的是,如果使用UDP协议,当IP层组包发生错误,那么包就会被丢弃。接收方无法重组数据报,将导致丢弃整个IP数据报。UDP不保证可靠传输;但是TCP发生组包错误时,该包会被重传,保证可靠传输。
UDP数据报的长度是指包括报头和数据部分在内的总字节数,其中报头长度固定,数据部分可变。数据报的最大长度根据操作环境的不同而各异。从理论上说,包含报头在内的数据报的最大长度为65535字节(64K)。
我们在用Socket编程时,UDP协议要求包小于64K。TCP没有限定,TCP包头中就没有“包长度”字段,而完全依靠IP层去处理分帧。这就是为什么TCP常常被称作一种“流协议”的原因,开发者在使用TCP服务的时候,不必去关心数据包的大小,只需讲SOCKET看作一条数据流的入口,往里面放数据就是了,TCP协议本身会进行拥塞/流量控制。
不过鉴于Internet(非局域网)上的标准MTU值为576字节,所以建议在进行Internet的UDP编程时,最好将UDP的数据长度控制在548字节 (576-8-20)以内。
3、TCP、UDP数据包最小值的确定
在用UDP局域网通信时,经常发生“Hello World”来进行测试,但是“Hello World”并不满足最小有效数据(64-46)的要求,为什么小于18个字节,对方仍然可用收到呢?因为在链路层的MAC子层中会进行数据补齐,不足18个字节的用0补齐。但当服务器在公网,客户端在内网,发生小于18个字节的数据,就会出现接收端收不到数据的情况。
以太网EthernetII规定,以太网帧数据域部分最小为46字节,也就是以太网帧最小是6+6+2+46+4=64。除去4个字节的FCS,因此,抓包时就是60字节。当数据字段的长度小于46字节时,MAC子层就会在数据字段的后面填充以满足数据帧长不小于64字节。由于填充数据是由MAC子层负责,也就是设备驱动程序。不同的抓包程序和设备驱动程序所处的优先层次可能不同,抓包程序的优先级可能比设备驱动程序更高,也就是说,我们的抓包程序可能在设备驱动程序还没有填充不到64字节的帧的时候,抓包程序已经捕获了数据。因此不同的抓包工具抓到的数据帧的大小可能不同。下列是本人分别用wireshark和sniffer抓包的结果,对于TCP 的ACK确认帧的大小一个是54字节,一个是60字节,wireshark抓取时没有填充数据段,sniffer抓取时有填充数据段。
4、实际应用
用UDP协议发送时,用sendto函数最大能发送数据的长度为:65535- IP头(20) - UDP头(8)=65507字节。用sendto函数发送数据时,如果发送数据长度大于该值,则函数会返回错误。
用TCP协议发送时,由于TCP是数据流协议,因此不存在包大小的限制(暂不考虑缓冲区的大小),这是指在用send函数时,数据长度参数不受限制。而实际上,所指定的这段数据并不一定会一次性发送出去,如果这段数据比较长,会被分段发送,如果比较短,可能会等待和下一次数据一起发送。
TCP,UDP,IP数据包的大小限制的更多相关文章
- TCP和UDP发送数据包的大小问题
用UDP协议发送时,用sendto函数最大能发送数据的长度为:65535-20-8=65507字节,其中20字节为IP包头长度,8字节为UDP包头长度.用sendto函数发送数据时,如果指的的数据长度 ...
- TCP 和 UDP 协议发送数据包的大小 (转载)
MTU最大传输单元,这个最大传输单元实际上和链路层协议有着密切的关系,EthernetII帧的结构DMAC+SMAC+Type+Data+CRC由于以太网传输电气方面的限制,每个以太网帧都有最小的大小 ...
- TCP/IP 数据包报文格式(IP包、TCP报头、UDP报头)(转)
reference:http://blog.51cto.com/lyhbwwk/2162568 https://blog.csdn.net/wangzhen209 ...
- TCP和UDP 协议发送数据包的大小
在进行UDP编程的时候,我们最容易想到的问题就是,一次发送多少bytes好? 当然,这个没有唯一答案,相对于不同的系统,不同的要求,其得到的答案是不一样的,这里仅对像ICQ一类的发送聊天消息的情况作分 ...
- TCP/IP数据包结构具体解释
[关键词] TCP IP 数据包 结构 具体解释 网络 协议 一般来说,网络编程我们仅仅须要调用一些封装好的函数或者组件就能完毕大部分的工作,可是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就须要深入的理解 网络数据包的结构, ...
- TCP/IP数据包结构详解
一般来说,网络编程我们只需要调用一些封装好的函数或者组件就能完成大部分的工作,但是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就需要深入的理解网络数据包的结构,以及协议分析.如:网络监控,故障排查等…… IP包是不安全的,但是 ...
- [TCP/IP] 网络层-抓包分析IP数据包首部
ip数据包的结构:首部+数据部分 1.版本(v4或者v6)+首部长度(固定的20字节,所以就没有)+区分服务优先级(我的例子是 assured forwarding 31 0x1a 26,保证转发) ...
- IP报文解析及基于IP 数据包的洪水攻击
版本(4bit) 报头长度(4bit) 优先级和服务类型(8bit) 总长度(16bit) 标识(16bit) 标志(3bit) 分段偏移(13bit) 存活期(8bit) 协议(8bit) 报头校验 ...
- 三十天学不会TCP,UDP/IP编程--MAC地址和数据链路层
这篇文章主要是来做(da)推(guang)介(gao)的!由于这两年接触到了比较多的这方面的知识,不想忘了,我决定把他们记录下来,所以决定在GitBook用半年时间上面写下来,这是目前写的一节,后面会 ...
随机推荐
- 分布式系统领域的 CAP 定理
C 为数据一致性: A 为服务可用性: P 为服务对网络分区故障的容错性. 这三个特性在任何分布式系统中都不能同时满足,最多同时满足两个.
- Python35之包的创建
包(package) 一.创建一个文件夹,用于存放相关的模块,文件夹的名字即包的名字 二.在文件夹中创建一个__init__.py的模块文件,内容可以为空 三将相关的模块放入文件夹中 这样就相当于创建 ...
- Python29之字符str与字节bytes
详解见这位大神:https://www.cnblogs.com/xiaobingqianrui/p/9870480.html 实际上字符串和字节之间的转换过程,就是编码解码的过程,我们必须显示的指定编 ...
- python 之 前端开发( JavaScript变量、数据类型、内置对象、运算符、流程控制、函数)
11.4 JavaScript 11.41 变量 1.声明变量的语法 // 1. 先声明后定义 var name; // 声明变量时无需指定类型,变量name可以接受任意类型 name= " ...
- http GET 和 POST 请求的优缺点、区别以及误区
原文章:https://blog.csdn.net/qq_28483283/article/details/80207674 请优先参考原文章 Get和Post在面试中一般都会问到,一般的区别: (1 ...
- C/C++中vector与list的区别
1.vector数据结构vector和数组类似,拥有一段连续的内存空间,并且起始地址不变.因此能高效的进行随机存取,时间复杂度为o(1);但因为内存空间是连续的,所以在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时,会造成内存 ...
- SPA项目首页导航+左侧菜单
Mock.js是个啥 前后端分离之后,前端迫切需要一种机制,不再需要依赖后端接口开发,而今天的主角mockjs就可以做到这一点 Mock.js是一个模拟数据的生成器,用来帮助前端调试开发.进行前后端的 ...
- RabbitMQ 应用一
(百度百科)MQ全称为Message Queue,消息队列(MQ)是一种应用程序对应用程序的通信方法.应用程序通过读写出入队列的消息(针对应用程序的数据)来通信,而无需专用连接来链接它们.消息传递指的 ...
- Eclipse下使用Maven创建项目出现的archetype错误,记,转
记自:http://blog.csdn.net/ZhuboSun/article/details/50099635 [1]出现的错误提示: Unable to create project from ...
- elementUI表单验证
elementUI表单验证非常方便,我们直奔主题: <template> <el-form ref="orderForm" :model="order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