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残式网络编程入门(五):每天都在用的Ping命令,它到底是什么?
本文引用了公众号纯洁的微笑作者奎哥的技术文章,感谢原作者的分享。
1、前言

老于网络编程熟手来说,在测试和部署网络通信应用(比如IM聊天、实时音视频等)时,如果发现网络连接超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使用Ping命令Ping一下服务器看看通不通。甚至在有些情况下通过图形化的Ping命令工具对目标网络进行长测(比如:《两款增强型Ping工具:持续统计、图形化展式网络状况 [附件下载]》、《网络测试:Android版多路ping命令工具EnterprisePing[附件下载]》),可以得出当前网络通信的网络延迟、网络丢包率、网络抖动等等有价值信息。

Ping命令很简单,但作为为数不多的网络检测工具,却非常有用,是开发网络应用时最常用到的命令。虽然“Ping”这个动作这么简单,但你知道Ping命令背后后的逻辑吗?这就是本文要告诉你!
学习交流:
- 即时通讯开发交流3群:185926912 [推荐]
- 移动端IM开发入门文章:《新手入门一篇就够:从零开发移动端IM》
(本文同步发布于:http://www.52im.net/thread-1973-1-1.html)
2、系列文章
本文是系列文章中的第5篇,本系列大纲如下:
《脑残式网络编程入门(一):跟着动画来学TCP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
《脑残式网络编程入门(二):我们在读写Socket时,究竟在读写什么?》
《脑残式网络编程入门(三):HTTP协议必知必会的一些知识》
3、Ping命令的作用和原理
简单来说,「ping」是用来探测本机与网络中另一主机之间是否可达的命令,如果两台主机之间ping不通,则表明这两台主机不能建立起连接。ping是定位网络通不通的一个重要手段。

ping 命令是基于 ICMP 协议来工作的,「 ICMP 」全称为 Internet 控制报文协议(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ping 命令会发送一份ICMP回显请求报文给目标主机,并等待目标主机返回ICMP回显应答。因为ICMP协议会要求目标主机在收到消息之后,必须返回ICMP应答消息给源主机,如果源主机在一定时间内收到了目标主机的应答,则表明两台主机之间网络是可达的。
举一个例子来描述「ping」命令的工作过程:
1)假设有两个主机,主机A(192.168.0.1)和主机B(192.168.0.2),现在我们要监测主机A和主机B之间网络是否可达,那么我们在主机A上输入命令:ping 192.168.0.2;
2)此时,ping命令会在主机A上构建一个 ICMP的请求数据包(数据包里的内容后面再详述),然后 ICMP协议会将这个数据包以及目标IP(192.168.0.2)等信息一同交给IP层协议;
3)IP层协议得到这些信息后,将源地址(即本机IP)、目标地址(即目标IP:192.168.0.2)、再加上一些其它的控制信息,构建成一个IP数据包;
4)IP数据包构建完成后,还不够,还需要加上MAC地址,因此,还需要通过ARP映射表找出目标IP所对应的MAC地址。当拿到了目标主机的MAC地址和本机MAC后,一并交给数据链路层,组装成一个数据帧,依据以太网的介质访问规则,将它们传送出出去;
5)当主机B收到这个数据帧之后,会首先检查它的目标MAC地址是不是本机,如果是就接收下来处理,接收之后会检查这个数据帧,将数据帧中的IP数据包取出来,交给本机的IP层协议,然后IP层协议检查完之后,再将ICMP数据包取出来交给ICMP协议处理,当这一步也处理完成之后,就会构建一个ICMP应答数据包,回发给主机A;
6)在一定的时间内,如果主机A收到了应答包,则说明它与主机B之间网络可达,如果没有收到,则说明网络不可达。除了监测是否可达以外,还可以利用应答时间和发起时间之间的差值,计算出数据包的延迟耗时。
通过ping的流程可以发现,ICMP协议是这个过程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下面的章节会把ICMP协议再详细解释一下,请继续往下读。
4、正确理解ICMP协议
Ping命令所基于的ICMP协议所处的网络模型层级:

(▲ 上图来自《计算机网络通讯协议关系图(中文珍藏版)[附件下载]》,您可下载此图的完整清晰版)
Ping命令这么简单,在任何系统上上手就能使用,很多人可能想当然的认为Ping命令使用的ICMP协议应该是基于传输层的TCP或UDP协议的吧。
正如上图所示,ICMP协议既不是基于TCP,也不是基于UDP,而是直接基于网络层的IP协议,在整个网络协议栈中属于相当底层的协议了。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它的重要性,因为根据ICMP的RFC手册规定:ICMP协议是任何支持IP协议的系统必须实现的,没有余地。而IP协议是整个互联网的基石,ICMP协议虽简单,但重要性不言而喻。
所以,以后面视的时候,如果碰到“ICMP协议是基于什么实现的?”这样的问题,请一定要记往此节所讲的内容。
5、深入ICMP协议
我们知道,ping命令是基于ICMP协议来实现的。那么我们再来看下图,就明白了ICMP协议又是通过IP协议来发送的,即ICMP报文是封装在IP包中(如下图所示)。

IP协议是一种无连接的,不可靠的数据包协议,它并不能保证数据一定被送达,那么我们要保证数据送到就需要通过其它模块来协助实现,这里就引入的是ICMP协议。
当传送的IP数据包发送异常的时候,ICMP就会将异常信息封装在包内,然后回传给源主机。
将上图再细拆一下可见:

继续将ICMP协议模块细拆:

由图可知,ICMP数据包由8bit的类型字段和8bit的代码字段以及16bit的校验字段再加上选项数据组成。
ICMP协议大致可分为两类:
1)查询报文类型;
2)差错报文类型。

【关于查询报文类型】:
查询报文主要应用于:ping查询、子网掩码查询、时间戳查询等等。
上面讲到的ping命令的流程其实就对应ICMP协议查询报文类型的一种使用。在主机A构建ICMP请求数据包的时候,其ICMP的类型字段中使用的是 8 (回送请求),当主机B构建ICMP应答包的时候,其ICMP类型字段就使用的是 0 (回送应答),更多类型值参考上表。
对 查询报文类型 的理解可参考一下文章最开始讲的ping流程,这里就不做赘述。
【关于差错报文类型】:
差错报文主要产生于当数据传送发送错误的时候。
它包括:目标不可达(网络不可达、主机不可达、协议不可达、端口不可达、禁止分片等)、超时、参数问题、重定向(网络重定向、主机重定向等)等等。
差错报文通常包含了引起错误的IP数据包的第一个分片的IP首部,加上该分片数据部分的前8个字节。
当传送IP数据包发生错误的时候(例如 主机不可达),ICMP协议就会把错误信息封包,然后传送回源主机,那么源主机就知道该怎么处理了。
6、ICMP差错报文的妙用
正如上一节所介绍的那样,ICMP协议主要有:查询报文类型和差错报文类型两种。对于差错报文来说,是不是只有遇到错误的时候才能使用呢?不是!
基于这个特性,Linux下的Traceroute指令(Windows下的对等指令是tracert)利于ICMP的差错报文可以实现遍历到数据包传输路径上的所有路由器!这真是个有用的命令!
百度百科上关于traceroute命令的用途:
traceroute (Windows 系统下是tracert) 命令利用ICMP 协议定位您的计算机和目标计算机之间的所有路由器。TTL 值可以反映数据包经过的路由器或网关的数量,通过操纵独立ICMP 呼叫报文的TTL 值和观察该报文被抛弃的返回信息,traceroute命令能够遍历到数据包传输路径上的所有路由器。
ICMP的差错报文的使用,使得Traceroute成为用来侦测源主机到目标主机之间所经过路由情况的常用工具。Traceroute 的原理就是利用ICMP的规则,制造一些错误的事件出来,然后根据错误的事件来评估网络路由情况。
traceroute的基本原理如下图所示:


具体做法就是:
1)Traceroute会设置特殊的TTL值,来追踪源主机和目标主机之间的路由数。首先它给目标主机发送一个 TTL=1 的UDP数据包,那么这个数据包一旦在路上遇到一个路由器,TTL就变成了0(TTL规则是每经过一个路由器都会减1),因为TTL=0了,所以路由器就会把这个数据包丢掉,然后产生一个错误类型(超时)的ICMP数据包回发给源主机,也就是差错包。这个时候源主机就拿到了第一个路由节点的IP和相关信息了;
2)接着,源主机再给目标主机发一个 TTL=2 的UDP数据包,依旧上述流程走一遍,就知道第二个路由节点的IP和耗时情况等信息了;
3)如此反复进行,Traceroute就可以拿到从主机A到主机B之间所有路由器的信息了。
但是有个问题是,如果数据包到达了目标主机的话,即使目标主机接收到TTL值为1的IP数据包,它也是不会丢弃该数据包的,也不会产生一份超时的ICMP回发数据包的,因为数据包已经达到了目的地嘛。那我们应该怎么认定数据包是否达到了目标主机呢?
Traceroute的方法是在源主机发送UDP数据包给目标主机的时候,会设置一个不可能达到的目标端口号(例如大于30000的端口号),那么当这个数据包真的到达目标主机的时候,目标主机发现没有对应的端口号,因此会产生一份“端口不可达”的错误ICMP报文返回给源主机。
可见Traceroute的原理确实很取巧,很有趣。如您对Traceroute感兴趣,可以深入读一读《从Traceroute看网络问题》一文。
附录:更多网络编程精华文章
《技术往事:改变世界的TCP/IP协议(珍贵多图、手机慎点)》
《通俗易懂-深入理解TCP协议(下):RTT、滑动窗口、拥塞处理》
《理论联系实际:Wireshark抓包分析TCP 3次握手、4次挥手过程》
《P2P技术详解(一):NAT详解——详细原理、P2P简介》
《P2P技术详解(二):P2P中的NAT穿越(打洞)方案详解》
《P2P技术详解(三):P2P技术之STUN、TURN、ICE详解》
《高性能网络编程(一):单台服务器并发TCP连接数到底可以有多少》
《高性能网络编程(二):上一个10年,著名的C10K并发连接问题》
《高性能网络编程(三):下一个10年,是时候考虑C10M并发问题了》
《高性能网络编程(四):从C10K到C10M高性能网络应用的理论探索》
《高性能网络编程(五):一文读懂高性能网络编程中的I/O模型》
《高性能网络编程(六):一文读懂高性能网络编程中的线程模型》
《不为人知的网络编程(一):浅析TCP协议中的疑难杂症(上篇)》
《不为人知的网络编程(二):浅析TCP协议中的疑难杂症(下篇)》
《不为人知的网络编程(三):关闭TCP连接时为什么会TIME_WAIT、CLOSE_WAIT》
《不为人知的网络编程(七):如何让不可靠的UDP变的可靠?》
《网络编程懒人入门(五):快速理解为什么说UDP有时比TCP更有优势》
《网络编程懒人入门(六):史上最通俗的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功能原理入门》
《网络编程懒人入门(八):手把手教你写基于TCP的Socket长连接》
《技术扫盲:新一代基于UDP的低延时网络传输层协议——QUIC详解》
《现代移动端网络短连接的优化手段总结:请求速度、弱网适应、安全保障》
《移动端IM开发者必读(一):通俗易懂,理解移动网络的“弱”和“慢”》
《移动端IM开发者必读(二):史上最全移动弱网络优化方法总结》
《从HTTP/0.9到HTTP/2:一文读懂HTTP协议的历史演变和设计思路》
《以网游服务端的网络接入层设计为例,理解实时通信的技术挑战》
>> 更多同类文章 ……
(本文同步发布于:http://www.52im.net/thread-1973-1-1.html)
脑残式网络编程入门(五):每天都在用的Ping命令,它到底是什么?的更多相关文章
- 脑残式网络编程入门(六):什么是公网IP和内网IP?NAT转换又是什么鬼?
本文引用了“帅地”发表于公众号苦逼的码农的技术分享. 1.引言 搞网络通信应用开发的程序员,可能会经常听到外网IP(即互联网IP地址)和内网IP(即局域网IP地址),但他们的区别是什么?又有什么关系呢 ...
- [转帖]脑残式网络编程入门(二):我们在读写Socket时,究竟在读写什么?
脑残式网络编程入门(二):我们在读写Socket时,究竟在读写什么? http://www.52im.net/thread-1732-1-1.html 1.引言 本文接上篇<脑残式网 ...
- [转帖]脑残式网络编程入门(一):跟着动画来学TCP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
脑残式网络编程入门(一):跟着动画来学TCP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 http://www.52im.net/thread-1729-1-1.html 1.引言 网络编程中TCP协议的三次握手和 ...
- 脑残式网络编程入门(四):快速理解HTTP/2的服务器推送(Server Push)
本文原作者阮一峰,作者博客:ruanyifeng.com. 1.前言 新一代HTTP/2 协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网页性能(有关HTTP/2的介绍,请见<从HTTP/0.9到HTTP/2:一文读 ...
- 脑残式网络编程入门(三):HTTP协议必知必会的一些知识
本文原作者:“竹千代”,原文由“玉刚说”写作平台提供写作赞助,原文版权归“玉刚说”微信公众号所有,即时通讯网收录时有改动. 1.前言 无论是即时通讯应用还是传统的信息系统,Http协议都是我们最常打交 ...
- 脑残式网络编程入门(二):我们在读写Socket时,究竟在读写什么?
1.引言 本文接上篇<脑残式网络编程入门(一):跟着动画来学TCP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继续脑残式的网络编程知识学习 ^_^. 套接字socket是大多数程序员都非常熟悉的概念,它是计算机 ...
- 脑残式网络编程入门(一):跟着动画来学TCP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
.引言 网络编程中TCP协议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的问题,在面试中是最为常见的知识点之一.很多读者都知道“三次”和“四次”,但是如果问深入一点,他们往往都无法作出准确回答. 本篇文章尝试使用动画图片的方 ...
- c++ 网络编程(五) LINUX下 socket编程 多种I/O函数 -以及readv和writev函数用法
原文作者:aircraft 原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DOMLX/p/9614056.html 一.多种I/O函数 前言:之前我们讲的数据传输一般Linux上用writ ...
- JAVA网络编程入门
JAVA网络编程入门 软件结构 C/S结构 B/S结构 无论哪一种结构,都离不开网络的支持.网络编程,就是在网络的条件下实现机器间的通信的过程 网络通信协议 网络通信协议:通信双方必须同时遵守才能完成 ...
随机推荐
- windows安装MongoDB副本集,通过Java程序实现数据的插入与查询
我本地的环境 MongoDB 4.0 jdk 1.7.x 安装参考主要博客 https://blog.csdn.net/wanght89/article/details/77677271#commen ...
- mysql执行sql语句过程
开发人员基本都知道,我们的数据存在数据库中(目前最多的是mysql和oracle,由于作者更擅长mysql,所以这里默认数据库为mysql),服务器通过sql语句将查询数据的请求传入到mysql数据库 ...
- CentOS 7 建立svn仓库 远程连接
首先安装svn (后补) mikdir /usr/local/svn_repertory # 创建svn大仓库用于存放所有项目代码 cd /usr/local/svn_repertory # 进 ...
- docker run命令运行以及参数详解
命令格式: -a, --attach=[] 登录容器(必须是以docker run -d启动的容器) -w, --workdir="" 指定容器的工作目录 -c, --cpu-sh ...
- [基础篇] 01_MySQL的安装与配置
- ACM(数学问题)——UVa202:输入整数a和b(0≤a≤3000,1≤b≤3000),输出a/b的循环小数表示以及循环节长度。
主要思路: 通过模拟除法运算过程,来判断循环节结束的位置,不断将余数*10再对除数取余得到新的余数,并记录下来,知道出现的余数之前出现过,此时小数开始循环. 例如: 假设 -> a ...
- #2019-2020-4 《Java 程序设计》第八周总结
2019-2020-4 <Java 程序设计>第八周知识总结 第15章:泛型与集合框架 一.泛型 1.泛型(Generics)是可以建立具有类型安全的集合框架,如链表.散列映射等数据结构: ...
- 第五周助教工作总结——NWNU李泓毅
第五周助教总结 注:因第四次实验安排两个标准时间完成,因此本周未提交完整作业. 本周心得: 第四次实验进行过半,八组同学都在实验课上进行了一次中期总结,并形成书面总结在微信群中讨论. 根据各组同学的中 ...
- C++动态库的几点认识
1.动态库也有lib文件,称为导入库,一般大小只有几k: 2.动态库有静态调用和动态调用两种方式: 静态调用:使用.h和.lib文件 动态调用: 先LoadLibrary,再GetProcAddres ...
- go基本使用方法
一,变量 var:声明变: var 变量名 数据类型 :同时还需要指定数据的类型 var 变量名 = 值 : 声明变量,根据变量值判断变量类型 := :省略var,直接可以(变量名:= 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