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d 0:一块硬盘或者以上就可做raid0
优势:数据读取写入最快,最大优势提高硬盘容量,比如3快80G的硬盘做raid0 可用总容量为240G。速度是一样。
缺点:无冗余能力,一块硬盘损坏,数据全无。
建议:做raid0 可以提供更好的容量以及性能,推荐对数据安全性要求不高的使用。

Raid 1:至少2快硬盘可做raid1
优势:镜像,数据安全强,2快硬盘做raid一块正常运行,另外一块镜像备份数据,保障数据的安全。一块坏了,另外一块硬盘也有完整的数据,保障运行。
缺点:性能提示不明显,做raid1之后硬盘使用率为50%.
建议:对数据安全性比较看着,性能没有太高要求的人使用。

Raid5:至少需要3块硬盘raid5
优势:以上优势,raid5兼顾。任意N-1快硬盘都有完整的数据。
缺点:只允许单盘故障,一盘出现故障得尽快处理。有盘坏情况下,raid5 IO/CPU性能狂跌,此时性能烂到无以复加。
建议:盘不多,对数据安全性和性能提示都有要求,raid5是个不错选择,鉴于出问题的性能,盘多可考虑riad10

Raid6:至少需要4块硬盘做raid6
优势:raid6是再raid5的基础上为了加强数据保护而设计的。可允许损坏2块硬盘。
            可用容量:C=(N-2)×D             C=可用容量 N=磁盘数量 D=单个磁盘容量。
           比如4块1T硬盘做raid6可用容量是:(4-2)×1000GB=2000GB=2T
缺点:性能提升方面不明显
建议:对数据安全性要求高,性能要求不高的可选择。

Raid10:至少需要4快硬盘。raid10是2快硬盘组成raid1,2组raid1z组成raid0,所以必须需要4块硬盘。
优势:兼顾安全性和速度。基础4盘的情况下,raid10允许对柜盘2块故障,随着硬盘数量的提示,容错量也会相对应提升。这是raid5无法做到的。
缺点:对盘的数量要求稍高,磁盘使用率为一半。
建议:硬盘数量足够的情况,建议riad10.

题外话:raid5 VS raid10
只看盘的数量的话,raid5的写性能不逊于raid10.
4盘的情况下,raid10提供2盘的写性能,raid5提供3盘
但,raid5的校检体质,导致额外的I0和CPU使用。

不过raid最重要的指标是可靠性:
4盘的raid5,只允许单盘故障,
raid10,允许对柜盘2块g故障,可靠性高于raid5,且raid10 可随盘上升提高容错,raid就不行,而且IO和CPU的额外开销还涂增,从可靠性和冗余角度,达到同样的可靠性,raid10写能力高于raid5.

特殊情况下:有坏盘,无热备
radi5 CPU和IO性能狂跌。因为数据不完整,在某特殊软件下,实现即时重构数据进驻内存,保障业务运行,但此生raid5的性能已经烂到无以复加。
raid10 是条带化+镜像,坏盘影响读性能,不影响写性能,而且无需重构。此时的raid10完爆raid5.

【RAID】raid1 raid2 raid5 raid6 raid10的优缺点和做各自raid需要几块硬盘的更多相关文章

  1. 简说raid1 raid2 raid5 raid6 raid10的优缺点和做各自raid需要几块硬盘

    Raid 0:一块硬盘或者以上就可做raid0优势:数据读取写入最快,最大优势提高硬盘容量,比如3快80G的硬盘做raid0 可用总容量为240G.速度是一样.缺点:无冗余能力,一块硬盘损坏,数据全无 ...

  2. raid1 raid2 raid5 raid6 raid10的优缺点和做各自raid需要几块硬盘

    Raid 0:一块硬盘或者以上就可做raid0优势:数据读取写入最快,最大优势提高硬盘容量,比如3快80G的硬盘做raid0 可用总容量为240G.速度是一样.缺点:无冗余能力,一块硬盘损坏,数据全无 ...

  3. 图文并茂 RAID 技术全解 – RAID0、RAID1、RAID5、RAID10

    RAID 技术相信大家都有接触过,尤其是服务器运维人员,RAID 概念很多,有时候会概念混淆.这篇文章为网络转载,写得相当不错,它对 RAID 技术的概念特征.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各种等级和发展现状进 ...

  4. RAID磁盘阵列的搭建(以raid0、raid1、raid5、raid10为例)

    mdadm工具的使用 -C或--creat 建立一个新阵列 -r 移除设备 -A 激活磁盘阵列 -l 或--level= 设定磁盘阵列的级别 -D或--detail 打印阵列设备的详细信息 -n或-- ...

  5. 1-15-2-RAID1 企业级RAID磁盘阵列的搭建(RAID1、RAID5、RAID10)

    大纲: 1.创建RAID1 2.创建RAID5 3.创建RAID10 =============================== 1.创建RAID1 RAID1原理:需要两块或以上磁盘,可添加热备 ...

  6. 1-15-2-RAID10 企业级RAID磁盘阵列的搭建(RAID1、RAID5、RAID10)

    RAID10的搭建: 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直接使用四块磁盘,创建级别为10的磁盘阵列 第二种:使用四块磁盘先创建两个RAID1,然后在用RAID1创建RAID0 第一步:添加五个磁盘到虚拟机 开机后 ...

  7. 1-15-2-RAID5 企业级RAID磁盘阵列的搭建(RAID1、RAID5、RAID10)

    RAID5的搭建 第一步:添加四个磁盘,开机并检查(略过) 第二步:使用fdisk命令分别对四个磁盘进行分区,效果如下图: 第三步:使用mdadm命令创建RAID5磁盘阵列 [root@localho ...

  8. 图文并茂 RAID 技术全解 – RAID0、RAID1、RAID5、RAID100

    RAID 技术相信大家都有接触过,尤其是服务器运维人员,RAID 概念很多,有时候会概念混淆.这篇文章为网络转载,写得相当不错,它对 RAID 技术的概念特征.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各种等级和发展现状进 ...

  9. RAID技术全解图解-RAID0、RAID1、RAID5、RAID100【转】

    图文并茂 RAID 技术全解 – RAID0.RAID1.RAID5.RAID100…… RAID 技术相信大家都有接触过,尤其是服务器运维人员,RAID 概念很多,有时候会概念混淆.这篇文章为网络转 ...

随机推荐

  1. Vue全家桶开发笔记

    state 中没有属性的情况下,新增属性不会触发mutations修改. 例: commit('change', { c: 3, d: 4, }); state: { test: { a: 1, b: ...

  2. SpringMVC中,前台jsp封装参数,绑定参数,传递参数到后台controller的过程详解

    前台到后台的流程:前台jsp->后台:controller控制器层->service业务层->DAO数据访问层->数据库model模型层. 从上面流程可知,前台jsp的数据,想 ...

  3. Hadoop集群_VSFTP安装配置

    原作者写的太好了,我这个菜鸟不自觉就转载了,原文链接:http://www.cnblogs.com/xia520pi/archive/2012/05/16/2503864.html 如果,您认为阅读这 ...

  4. Java文件操作系列[1]——PDFBox实现分页提取PDF文本

    需求:用java分页提取PDF文本. PDFBox是一个很好的可以满足上述需求的开源工具. 1.PDF文档结构 要解析PDF文本,我们首先要了解PDF文件的结构. 关于PDF文档,最重要的几点: 一, ...

  5. c#将本地文件上传至服务器(内网)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 using System.ComponentModel; using System.Data; usin ...

  6. 洛谷 P1363 幻想迷宫

    题目描述 背景 Background (喵星人LHX和WD同心协力击退了汪星人的入侵,不幸的是,汪星人撤退之前给它们制造了一片幻象迷宫.) WD:呜呜,肿么办啊…… LHX:momo...我们一定能走 ...

  7. Higher level thinking

    「Higher level thinking」-- 出自 Ray Dalio 的<Principles>(PDF 原文:Principles by Ray Dalio) Higher le ...

  8. python之路——目录

    目录 python基础部分 基础部分 介绍.基本语法.流程控制 列表 元祖 字符串 字典 集合 文件操作 函数 变量 递归 迭代器,生成器,装饰器,Json和pickle 数据序列化 函数 初识函数 ...

  9. python之for (循环)

    格式: for 循环 for i in s: print(i) # for 关键字 # i 变量 # in 关键字 # s 可迭代对象 int - bool pass和- # for a in &qu ...

  10. jQuery和CSS的拍摄效果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XHTML 1.0 Transitional//EN" "http://www.w3.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