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让 AI 学会"思考"的新突破

在近年来的人工智能浪潮中,大型语言模型(LLM)如 ChatGPT 已经能回答各种问题,但它们在复杂推理方面仍有不足。所谓复杂推理,比如解决奥数难题、编写复杂代码或进行多步逻辑推导,这些都相当于让 AI "动脑筋"思考多步。以前的 AI 往往容易在这些任务中出错。DeepSeek-R1 的出现标志着一个重要突破:研究者找到了一种新方法,让 AI 通过强化学习反复试错,逐渐学会像人一样多步推理问题更棒的是,DeepSeek-R1 是完全开源的,这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它,不用依赖收费的商用 AI 服务。下面我们将用通俗的语言介绍 DeepSeek-R1 的核心理念、它是如何训练的,以及它能带来什么应用价值。

核心理念:用强化学习培养 AI 的"逻辑思维"

DeepSeek-R1 的核心思想是模拟人类解题的过程来训练 AI。想象我们教一个学生解数学题:一开始学生并不知道怎么下手,但通过不断尝试、犯错、再纠正,他的解题思路会越来越清晰。DeepSeek-R1 的训练就类似这样,只不过这里学生是 AI,老师不是人,而是奖励和惩罚机制。研究者让模型尝试回答各种复杂问题,然后用程序自动检查答案对不对,对正确的过程给予奖励,错误的则不给奖励。在成千上万次这样的训练循环后,模型会倾向于采用能得高分的推理策略,慢慢地就学会了复杂问题的解法。这种训练方法被称为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因为模型通过"强化"成功的尝试来学习。DeepSeek-R1 特别之处在于:它在训练初期没有人工示范,完全靠自己摸索。研究者先让一个基础模型(DeepSeek-V3-Base)直接进入强化学习,就像让 AI 小孩自己玩谜题,结果这个模型(称为 DeepSeek-R1-Zero)居然自己悟出了很多强大的解题技巧!比如,它学会了反思自己的答案尝试不同思路等,这些都是人类优秀解题时会用的策略。可以说,经过强化学习,"小孩"已经变成了有创造力的"数学家",只是有时候表达还不太通顺。

但是,仅靠自我摸索的 R1-Zero 也有明显的问题:它给出的答案有时很难读懂,甚至会中英混杂,或者回答偏离人们习惯的表达方式。这就好比一个钻研技术的极客,思路很厉害但是说话让人抓不住重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者对模型进行了两次额外的指导调整:第一次是喂给它一些"冷启动"例子,相当于给模型打好基础,让它知道回答时基本的礼仪和清晰度。第二次是在强化学习之后,研究者收集了模型在训练中表现优秀的解题示例,再混合一些人工整理的题目,重新训练模型一次。这一步就像老师看到学生自己总结了一些很好的解题方法,帮他整理成笔记巩固学习。经过这两轮调整,模型的表达流畅了,知识面也更广了。这时再让模型进行最后一轮强化学习,让它面对各种类型的问题训练,相当于毕业前的全面模拟考试。最终诞生的 DeepSeek-R1 模型,既有缜密的推理能力,又能用清晰自然的语言给出答案。

总结起来,DeepSeek-R1的训练流程可以用以下步骤概括:

  1. 预热训练:先用一些人工整理的问答对,教模型基本的回答规范(确保它回答不牛头不对马嘴)。
  2. 自我尝试:不给示范,直接让模型挑战各种推理难题,通过试错积累经验(强化学习阶段)。
  3. 优例精炼:收集模型在尝试中表现好的范例答案,再训练模型一次,让它学会用更好的表述和思路回答。
  4. 综合考核:最后,再让模型在混合了所有类型问题的环境下强化学习一次,确保它在各方面表现均衡、稳健。

通过这样的流程,DeepSeek-R1就像一个经历了自学、纠错、再学习、再实战的学生,最终成长为解题高手。

能力与表现:媲美顶尖 AI 的开源模型

DeepSeek-R1 经过上述训练,达到了令人惊艳的水平:在许多困难测试上,它的表现几乎追上了目前最强的闭源 AI 模型 OpenAI-o1。例如:

  • 在数学考试中,DeepSeek-R1 的得分与 OpenAI 的顶级模型几乎持平。针对美国高中数学竞赛(AIME)的测试,R1 答对了 79.8% 的问题,而 OpenAI-o1 答对了 79.2%—两者几乎一样好。这说明 R1 已经能够解决非常复杂的数学题,而这往往被视为 AI 难以企及的挑战。更夸张的是,在一份包含 500 道高难度数学题的测验中,R1 的准确率高达 97.3%,和 OpenAI-o1 的 96.4% 相当。可以想象,这样的成绩甚至超过了很多人类参赛者。
  • 在编程方面,DeepSeek-R1 表现出接近资深程序员的水准。研究者让它参加编程竞赛平台 Codeforces 的挑战,结果 R1 的积分相当于超过 96% 的人类选手!OpenAI-o1 也很强,但 R1 略胜一筹。这意味着 R1 不仅会写简单代码,还能解决竞赛级别的算法难题,能够当作编程助手来使用。
  • 在常识问答和知识测验上,DeepSeek-R1 同样表现亮眼。在一个涵盖历史、文学、科学等各种领域知识的 MMLU 考试中,R1 的得分接近 91%,几乎和 OpenAI-o1 不相上下。要知道,这种考试涉及广博的知识和理解能力,R1 展现出接近人类专家的水平。此外,OpenAI 发布的一项新测验 SimpleQA(考查模型回答简单常识问题的准确性),R1 也击败了它的前辈模型 DeepSeek-V3,证明它不仅会推理,连知识问答也更胜一筹。

简单来说,DeepSeek-R1 已经在数学、逻辑和代码这"三座大山"上站到了开源模型的顶峰,甚至与目前最先进的闭源模型平起平坐。这对于开源社区和普通用户意义重大:以前这些顶尖能力只存在于少数公司的保密模型中,而现在一个免费开放的模型就能实现。

应用价值:开放且高效的 AI 智囊

DeepSeek-R1 的成功带来了多方面的应用价值:

  • 教育与学习:由于具备极强的解题和推理能力,R1 可以用来当智能教师或辅导。比如,它可以详细解答奥数题步骤,提供证明思路;对于编程学习者,它能讲解代码难点、帮助找出程序错误。重要的是,R1 善于给出逐步推理过程而不仅仅是答案,这对学习者理解知识非常有帮助。

  • 科研助理:在科学研究中常常需要推理和计算。R1 已经能解决很多大学甚至研究生水平的题目(论文中提到它通过强化学习,能解答研究生级别的数学问答)。因此,科研人员可以把 R1 当作一个"头脑风暴"助手,询问它复杂的问题,看看它给出的思路和答案是否有借鉴价值。虽然不一定每次都完全正确,但它提供的新角度可能启发人类思考。

  • 代码开发:R1 在代码竞赛上表现出色,这意味着它可以作为编程助手 AI 部署在开发者工具中。它可以帮助自动生成代码片段、优化算法,或者根据错误信息提示调试方向。对于企业而言,用一个开源的高能力模型集成到自己的开发流程,比调用昂贵的外部 API 更经济可控。

  • 开放研究推动:最大的价值还在于开放性。DeepSeek-R1 的模型权重和代码都已开源。这就像一家顶尖厨师公开了独门菜谱,全球的 AI 研究者和爱好者都能细细研究它的训练细节,尝试改进或衍生新的模型。这将加速整个领域的进步。举个例子,R1 的成功让大家看到,原来不靠人工反馈,纯粹用 AI 自己强化学习也能达到很高水平。这可能引发更多类似研究,甚至应用到其他类型的 AI 模型上(如机器人决策等)。

  • 成本优势:商业 API 如 OpenAI 的服务价格高昂,而 DeepSeek-R1 作为开源模型,使用成本几乎为零,只需有足够的算力就能运行。即使算上运行开销,据报道 DeepSeek 团队提供的同款云服务价格也远低于 OpenAI,例如处理同样文本量,R1 的费用只是 OpenAI 的几十分之一。这对中小企业和个人开发者来说非常有吸引力,可以以低成本获取顶尖 AI 能力。

总之,DeepSeek-R1 让高阶的 AI 推理能力变得更普惠。以前只有少数科技巨头的模型才能解决的难题,现在开源社区也有了平起平坐的作品。这为教育、科研、工业等各领域引入智能助手创造了条件。人们可以更放心地使用并改造这样一个开放模型,在保护隐私、定制功能方面也更灵活。

相关研究进展:AI 学会思考的道路

DeepSeek-R1 并非横空出世,而是站在许多前人研究的肩膀上,同时也引领着新的趋势。通俗地看,AI 学会复杂推理主要经历了几个阶段:

  • Chain-of-Thought 方法:早些时候,研究者发现,让模型在得到最终答案前先输出一串思考过程(即 Chain-of-Thought,推理链)能大幅提高正确率。这有点像让模型"想出声"。谷歌等公司的实验表明,大模型其实有潜力进行多步推理,只要我们提示它把中间步骤写出来。OpenAI 的代号 o1 模型进一步发展了这个思路,延长推理步骤显著提升了数学、逻辑题的表现。这可以说是 AI 学会"分步骤思考"的开端。DeepSeek-R1 在训练中大量运用了这点:模型的强化学习奖励不仅看最后答案对不对,也看中间推理是否合理。因此 R1 生成回答时,会自动包含详细的步骤推演,从而保证思路清晰可靠。

  • 人类反馈与对齐:为了让 AI 回答更符合人意,强化学习 + 人类反馈 (RLHF) 成为主流方案。比如 InstructGPT 和 ChatGPT 背后,都有人类参与打分,告诉模型哪些回答更好。Anthropic 的 Claude 模型也引入了"人工宪法"来约束模型行为。然而,人来评判终究效率低、成本高。近期的趋势是让 AI 来自我反馈。DeepSeek-R1 就大量采用了这种 AI 判别 AI 的方法:用预先训练的模型或规则来评价另一个模型的输出。当 R1 自己练习解题时,一个检查程序充当裁判打分,这样就省去了人工批改。另外,R1 在最后的训练中,也加入了模型判断的"偏好信号",比如让另一个 AI 检查 R1 的回答是否礼貌、不乱说。这种 AI 自我对齐的技术(有点像 AI 自己给自己立规矩)也是未来的大趋势。

  • 逐步验证与工具:让 AI 自己检查自己是另一个思路。例如,有研究给模型配了一个"小助手"或"计算器"来验证它每一步推理是否正确,如果不对就返回修改。这类似人类在解题时每一步都检验,但对于通用 AI 来说实现很难。DeepSeek-R1 的研究团队也尝试了这种逐步验证的方法,在数学题上用一个验证模块检查模型每一步推导。尽管概念很好,但他们发现实际效果一般,因为很难给所有类型的问题设计统一的检查机制。因此这种方法目前还是在特定领域有效,比如数学证明、代码测试等。未来,结合更多工具(比如让 AI 调用计算器、定理证明器)或许能进一步提高 AI 推理的可靠性。DeepSeek 团队也开发了 DeepSeek-Prover 等工具类系统用于证明题,让 AI 借助符号证明程序来求解。这些探索表明,让 AI 学会合理调用工具、或者在内部结合搜索算法,将会是增强推理能力的重要方向。

  • 自我游戏与探索:AlphaGo 通过与自己对弈学会了围棋大师级水平,给 AI 领域很大启发。类似地,如果让语言模型不断和自己"对话"或"对抗",是否能变得更聪明?有研究尝试让两个模型互相出题、互相检查,从而逼迫彼此进步。这有点像让 AI 组成学习小组。DeepSeek-R1 虽然没有明说用两个模型对练,但它本质上是让模型在跟环境(题目和奖励机制)的博弈中成长。这种自我博弈式的训练理念在 AI 推动 AGI(通用智能)的道路上可能会越来越常见。因为它减少了对人类指导的依赖,AI 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自主进化。OpenAI、DeepMind 等也在探索类似思路,将强化学习应用于语言模型,让它们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新策略。

总而言之,DeepSeek-R1 凝聚了 AI 自主学习和复杂推理研究的一次飞跃成果。它既受益于前人的方法(如推理链、强化学习原理),又大胆地证明了纯强化学习也能训练出强大的语言模型。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样的进步意味着未来的 AI 助手会越来越聪明,不仅能听懂我们的问题,还能真正帮我们推理出答案,解决一些连人类都需要冥思苦想的问题。而且这些 AI 将更开放可及,我们可以在自己的电脑上跑一个"爱思考"的 AI 助手,帮助学习、编程、创作甚至科研。DeepSeek-R1 只是一个开始,随着社区对它的研究和改进,我们有理由期待下一个更强的 "R2" 出现,让人工智能向着真正懂思考、会推理的方向迈进一大步。正如这项研究展示的:"让 AI 自己学会思考",终将不再只是梦想。

参考文献:

  1. DeepSeek-R1: Incentivizing Reasoning Capability in LLMs via Reinforcement Learning

解读 DeepSeek-R1 论文 - 通俗易懂版的更多相关文章

  1. 解读ICDE'22论文:基于鲁棒和可解释自编码器的无监督时间序列离群点检测算法

    摘要:本文提出了两个用于无监督的具备可解释性和鲁棒性时间序列离群点检测的自动编码器框架. 本文分享自华为云社区<解读ICDE'22论文:基于鲁棒和可解释自编码器的无监督时间序列离群点检测算法&g ...

  2. 转:怎么使用github(通俗易懂版)

    转: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070065 作者:珊姗是个小太阳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070065/ans ...

  3. peewee 通俗易懂版

    Peewee作为Python ORM之一 优势:简单,小巧,易学习,使用直观 不足之处:需要手动创建数据库 基本使用流程 1⃣️根据需求定义好Model(表结构类) 2⃣️通过create_table ...

  4. TensorFlow入门(五)多层 LSTM 通俗易懂版

    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原文出处及作者信息. @author: huangyongye @creat_date: 2017-03-09 前言: 根据我本人学习 TensorFlow 实现 LSTM 的经 ...

  5. 【友盟统计报表解读】之错误分析iOS版

    http://bbs.umeng.com/thread-6908-1-1.html 错误分析功能说明1.概述 错误分析是友盟为移动开发者提供的Crash收集和分析工具,帮助开发者监测App在移动设备上 ...

  6. [网络必学]TCP/IP四层模型讲解【笔记整理通俗易懂版】

    OSI七层模型     表示层:用来解码不同的格式为机器语言,以及其他功能. 会话层:判断是否需要网络传输. 传输层:识别端口来指定服务器,如指定80端口的www服务. 网络层:提供逻辑地址选路,即发 ...

  7. TCP三次握手四次挥手,通俗易懂版

    三次握手四次挥手 三次握手 其实很好理解,三次握手就是保证双手都有发送和接受的能力.那么最少三次才能验证完成 即----> 客户端发送---服务端收到----服务端发送-- 1.客户端发送 -- ...

  8. 解读先电2.4版 iaas-install-mysql.sh 脚本

    #!/bin/bash #声明解释器路径 source /etc/xiandian/openrc.sh #生效环境变量 ping $HOST_IP -c 4 >> /dev/null 2& ...

  9. Dubbo 3.0 预览版解读,6到飞起~

    , false).start(); 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 context = new 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new St ...

  10. [论文阅读]阿里DIEN深度兴趣进化网络之总体解读

    [论文阅读]阿里DIEN深度兴趣进化网络之总体解读 目录 [论文阅读]阿里DIEN深度兴趣进化网络之总体解读 0x00 摘要 0x01论文概要 1.1 文章信息 1.2 基本观点 1.2.1 DIN的 ...

随机推荐

  1. 优秀的 Java 程序员所应该知道的 Java 知识

    JDK 相关知识 JDK 的使用 JDK 源代码 JDK 相应技术背后的原理 JVM 相关知识 服务器端开发需要重点熟悉的 Java 技术 Java 并发 Java IO 开源框架 Java 之外的知 ...

  2. golang不同版本特性

    Go 1.0[1]  - 2012 年 3 月: 随着 Go 第一个版本发布的还有一份兼容性说明文档[2] .该文档承诺,Go 的未来版本会尽可能确保向后兼容性,不会破坏现有程序. For insta ...

  3. 体验 DORIS 安装

    1.概述 doris 是 百度提供一个MPP架构的分析性数据库. 下面介绍一下如何安装doris . 2.下载 我用的是centos 7.5 的虚拟器. https://doris.apache.or ...

  4. ZCMU-1153

    思路 一个感觉是规律问题的数学问题 因为输入的是n所以要的出有关n的关系或者关系 有关排序,所以可以从位次入手,设双胞胎前一个位置在ai,后一个在bi. Sum(bi-ai)=(2+3+4+5+6+. ...

  5. TesseractOCR-GUI:基于WPF/C#构建TesseractOCR简单易用的用户界面

    前言 前篇文章使用Tesseract进行图片文字识别介绍了如何安装TesseractOCR与TesseractOCR的命令行使用.但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命令行使用还是不太方便的,因此今天介绍一下如何使用 ...

  6. 零基础学习人工智能—Python—Pytorch学习(十)

    前言 本文的内容是来自教程视频的第十五集,个人感觉,这个教程是有点虎头蛇尾,就是前面开始的教程,是非常惊人的好,但到这里,就有点水了,可以说就是把代码一铺,然后简单介绍一遍,很多细节都没有讲,所以,我 ...

  7. 【COS 加码福利】COS 用户实践有奖征文,等你来投稿!

    COS用户实践征文活动火热进行中,本次征集主题为:如何在生态场景下使用 COS? 优质文章将有机会被编入腾讯云官方文档库,供广大用户学习参考.更有多重好礼等你来拿,速来围观投稿吧! 投稿说明: 1.投 ...

  8. Jetpack Compose 的原理性文章

    正在写一篇关于UI的思考,接触到 Android 的 Jetpack Compose: 从第一原则撰写 | 可理解的胡言乱语

  9. LNMP Wordpress phpMyAdmin的部署记录

    背景 CentOS 8.2服务器,使用的虚拟服务器.只开放22与80端口.设置默认页面是wordpress的入口,phpmyadmin使用虚拟目录的形式进行访问. 安装 总体思路按照此文章进行.我进行 ...

  10. 【Python自动化】selenium简单应用

    准备工作 查询浏览器版本 chrome://version/ 下载驱动 https://chromedriver.storage.googleapis.com/index.html 下载的驱动版本要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