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lock的声明和线程安全

Block属性的声明,首先需要用copy修饰符,因为只有copy后的Block才会在堆中,栈中的Block的生命周期是和栈绑定的,可以参考之前的文章(iOS: 非ARC下返回Block)。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关于线程安全,在声明Block属性时需要确认“在调用Block时另一个线程有没有可能去修改Block?”这个问题,如果确定不会有这种情况发生的话,那么Block属性声明可以用nonatomic。如果不肯定的话(通常情况是这样的),那么你首先需要声明Block属性为atomic,也就是先保证变量的原子性(Objective-C并没有强制规定指针读写的原子性,C#有)。

比如这样一个Block类型:

typedef void (^MyBlockType)(int);

属性声明:

@property (copy) MyBlockType myBlock;

这里ARC和非ARC声明都是一样的,当然注意在非ARC下要release Block。

但是,有了atomic来保证基本的原子性还是没有达到线程安全的,接着在调用时需要把Block先赋值给本地变量,以防止Block突然改变。因为如果不这样的话,即便是先判断了Block属性不为空,在调用之前,一旦另一个线程把Block属性设空了,程序就会crash,如下代码:

if (self.myBlock)
{
//此时,走到这里,self.myBlock可能被另一个线程改为空,造成crash
//注意:atomic只会确保myBlock的原子性,这种操作本身还是非线程安全的
self.myBlock(123);
}

所以正确的代码是(ARC):

MyBlockType block = self.myBlock;
//block现在是本地不可变的
if (block)
{
block(123);
}

在非ARC下则需要手动retain一下,否则如果属性被置空,本地变量就成了野指针了,如下代码:

//非ARC
MyBlockType block = [self.myBlock retain];
if (block)
{
block(123);
}
[block release];

返回目录

2. 循环引用问题

循环引用是另一个使用Block时常见的问题。

在ARC下,由于__block抓取的变量一样会被Block retain,所以必须用弱引用才可以解决循环引用问题,iOS 5之后可以直接使用__weak,之前则只能使用__unsafe_unretained了,__unsafe_unretained缺点是指针释放后自己不会置空。示例代码:

//iOS 5之前可以用__unsafe_unretained
//__unsafe_unretained typeof(self) weakSelf = self;
__weak typeof(self) weakSelf = self;
self.myBlock = ^(int paramInt)
{
//使用weakSelf访问self成员
[weakSelf anotherFunc];
};

在非ARC下,显然无法使用弱引用,这里就可以直接使用__block来修饰变量,它不会被Block所retain的,参考代码:

//非ARC
__block typeof(self) weakSelf = self;
self.myBlock = ^(int paramInt)
{
//使用weakSelf访问self成员
[weakSelf anotherFunc];
};

iOS: ARC和非ARC下使用Block属性的问题的更多相关文章

  1. IOS开发 ARC和非ARC下使用Block属性的问题

    1. Block的声明和线程安全 Block属性的声明,首先需要用copy修饰符,因为只有copy后的Block才会在堆中,栈中的Block的生命周期是和栈绑定的,可以参考之前的文章(iOS: 非AR ...

  2. ios工程中ARC与非ARC的混合

    ARC与非ARC在一个项目中同时使用, 1,选择项目中的Targets,选中你所要操作的Target,2,选Build Phases,在其中Complie Sources中选择需要ARC的文件双击,并 ...

  3. (转)iOS 开发,工程中混合使用 ARC 和非ARC

    [前提知识] ARC:Automatic Reference Counting,自动引用计数 在开发 iOS 3 以及之前的版本的项目时我们要自己负责使用引用计数来管理内存,比如要手动 retain. ...

  4. IOS ARC和非ARC文件混用

    ARC在SDK4.0的时候增加的,因为要和曾经的项目融合,就会有arc和非arc文件的混合. 当然,也就这两种情况: 1.自己的旧项目没有使用ARC,可是引入的第三方库却是使用了ARC的. 2.自己的 ...

  5. iOS 开发,工程中混合使用 ARC 和非ARC(转)

    [前提知识] ARC:Automatic Reference Counting,自动引用计数 在开发 iOS 3 以及之前的版本的项目时我们要自己负责使用引用计数来管理内存,比如要手动 retain. ...

  6. iOS arc和非arc 适用 宏

    iOS arc和非arc 适用 宏 1:使用宏 + (void)showAlertWithMessage:(NSString *)messages { dispatch_async(dispatch_ ...

  7. iOS 开发,混合使用 ARC 和非ARC

    [前提知识] ARC:Automatic Reference Counting,自动引用计数 在开发 iOS 3 以及之前的版本的项目时我们要自己负责使用引用计数来管理内存,比如要手动 retain. ...

  8. iOS中ARC和非ARC混用

    如果在使用第三方类库的时候,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内存管理的问题   那么如何在一个工程中实现ARC和非ARC混用呢,例如你创建一个ARC的工程,但是你引用的第三方类库是非ARC管理内存的   首先点击工 ...

  9. ARC 与非 ARC 之间那些的'祸害'

    你是否也曾被 assign.retain.copy.release.autorelease.strong.__strong.weak.__weak.__unsafe__unretain.__autor ...

随机推荐

  1. http://blog.csdn.net/majian_1987/article/details/44939911

    http://blog.csdn.net/majian_1987/article/details/44939911

  2. Qt5官方demo解析集(36个)

    http://blog.csdn.net/cloud_castle/article/category/2123873 http://blog.csdn.net/cloud_castle/article ...

  3. windows 下 文件属性及目录列表操作

    转: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6d0fb001012tsg.html 我们需要一个结构体和几个函数.这些函数和结构体在<io.h>的头文件中,结构体 ...

  4. Android ActionBar隐藏修改图标和标题

    有时候在一些子页面或者内容页面,不需要显示ActionBar的标题栏图标.可用如下方式进行设置. 首先获取到ActionBar对象 ActionBar actionBar=getActionBar() ...

  5. c#自带压缩类实现数据库表导出到CSV压缩文件的方法

    在导出大量CSV数据的时候,常常体积较大,采用C#自带的压缩类,可以方便的实现该功能,并且压缩比例很高,该方法在我的开源工具DataPie中已经经过实践检验.我的上一篇博客<功能齐全.效率一流的 ...

  6. C++静态成员变量和静态成员函数小结

    静态类成员包括静态数据成员和静态函数成员两部分. 一 静态数据成员: 类体中的数据成员的声明前加上static关键字,该数据成员就成为了该类的静态数据成员.和其他数据成员一样,静态数据成员也遵守pub ...

  7. hdu4745Two Rabbits(dp)

    链接 哎..比赛中一下想到了公共子序 之后思维就被局限了 一直在这附近徘徊 想着怎么优化 怎么预处理.. 观看了众多神牛的代码 ..以前觉得自己能写出个记忆化的最长回文长度 还挺高兴的...现在觉得好 ...

  8. 微软 Virtual studion Code

    在 Build 2015 大会上,微软除了发布了 Microsoft Edge 浏览器和新的 Windows 10 预览版外,最大的惊喜莫过于宣布推出免费跨平台的 Visual Studio Code ...

  9. apache开源项目--Mavibot

    Mavibot™ 是个Java 的多版本并发控制 BTree,是 JDBM(当前 Apache Directory 服务器的后端)的替代品, 但是有着更强的功能,能适应任意需要实现 Java MVCC ...

  10. 再见WCF

    转眼微软的WCF已走过十个年头,它是微软通信框架的集大成者,将之前微软所有的通信框架进行了整合,提供了统一的应用方式.记得从自己最开始做MFC时,就使用过Named Pipe命名管道,之后做Winf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