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实现常见查找算法

查找是在大量的信息中寻找一个特定的信息元素,在计算机应用中,查找是常用的基本运算,例如编译程序中符号表的查找。

线性查找

线性查找(Linear Search)是一种简单的查找算法,用于在数据集中逐一比较每个元素,直到找到目标元素或搜索完整个数据集。它适用于任何类型的数据集,无论是否有序,但在大型数据集上效率较低,因为它的时间复杂度是 O(n),其中 n 是数据集的大小。

以下是线性查找的基本步骤:

  1. 从数据集的第一个元素开始,逐一遍历每个元素。
  2. 比较当前元素与目标元素是否相等。
    • 如果相等,表示找到了目标元素,返回当前元素的索引位置。
    • 如果不相等,继续遍历下一个元素。
  3. 如果遍历完整个数据集都没有找到目标元素,则返回一个表示元素不存在的标识(如 -1)。

以下是使用Java实现线性查找的示例代码:

public class LinearSearch {
public static int linearSearch(int[] arr, int target) {
for (int i = 0; i < arr.length; i++) {
if (arr[i] == target) {
return i; // 目标元素的索引位置
}
}
return -1; // 目标元素不存在于数组中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 = {2, 5, 8, 12, 16, 23, 38, 56, 72, 91};
int target = 23;
int result = linearSearch(arr, target);
if (result == -1) {
System.out.println("目标元素不存在于数组中");
} else {
System.out.println("目标元素的索引位置为: " + result);
}
}
}

二分查找

二分查找算法(Binary Search)是一种高效的查找算法,用于在有序数组或列表中查找特定元素的位置。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将数组分成两半,然后确定目标元素在哪一半,然后继续在那一半中搜索,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找到目标元素或确定不存在。

二分查找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 O(log n),其中 n 是数据集的大小。这使得它在大型有序数据集中的查找操作非常高效,每次将数据集分成两半,然后确定目标元素在哪一半,然后继续在那一半中搜索。每次操作都将数据集的规模减少一半,因此它的时间复杂度是对数级别的.

需要注意的是,二分查找算法要求数据集必须是有序的如果数据集无序,需要先进行排序操作。排序操作通常具有较高的时间复杂度(如快速排序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 O(n log n)),因此总体上二分查找算法加上排序操作的时间复杂度可能会更高。

总结起来,二分查找算法是一种高效且常用的查找算法,在大型有序数据集中具有较低的时间复杂度。

以下是二分查找算法的详细步骤:

  1. 初始化左指针 left 为数组的起始位置,右指针 right 为数组的结束位置。
  2. 计算中间位置 mid,即 mid = left + (right - left) / 2
  3. 比较中间位置的元素与目标元素:
    • 如果中间位置的元素等于目标元素,则返回中间位置。
    • 如果中间位置的元素大于目标元素,则更新右指针 right = mid - 1,并回到步骤2。
      • 如果中间位置的元素小于目标元素,则更新左指针 left = mid + 1,并回到步骤2。
  4. 如果左指针大于右指针,则表示目标元素不存在于数组中。

以下是使用Java实现二分查找算法的示例代码(迭代法):

public class BinarySearch {
public static int binarySearch(int[] arr, int target) {
int left = 0;// 左指针,初始为数组起始位置
int right = arr.length - 1;// 右指针,初始为数组结束位置 while (left <= right) {
int mid = left + (right - left) / 2; // 计算中间位置 if (arr[mid] == target) { // 如果中间位置的元素等于目标元素,则找到目标元素
return mid;
} else if (arr[mid] < target) { // 如果中间位置的元素小于目标元素,则在右半部分继续查找
left = mid + 1;
} else { // 如果中间位置的元素大于目标元素,则在左半部分继续查找
right = mid - 1;
}
} return -1; // 目标元素不存在于数组中

递归法

public class BinarySearchRecursive {
public static int binarySearch(int[] arr, int target, int left, int right) {
if (left <= right) {
int mid = left + (right - left) / 2;// 计算中间位置 if (arr[mid] == target) {
return mid;
} else if (arr[mid] < target) {// 如果中间位置的元素小于目标元素,则在右半部分继续查找
return binarySearch(arr, target, mid + 1, right);
} else {// 如果中间位置的元素大于目标元素,则在左半部分继续查找
return binarySearch(arr, target, left, mid - 1);
}
} return -1; // 目标元素不存在于数组中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 = {2, 5, 8, 12, 16, 23, 38, 56, 72, 91};
int target = 23;
int result = binarySearch(arr, target, 0, arr.length - 1); if (result == -1) {
System.out.println("目标元素不存在于数组中");
} else {
System.out.println("目标元素的索引位置为: " + result);
}
}
}

如果数组中有多个相同的目标元素,上面的算法只会返回其中一个的索引位置,可以优化一下返回全部元素的下标

// 迭代
public static List<Integer> binarySearchAllIterative(int[] arr, int target) {
List<Integer> indices = new ArrayList<>();
int left = 0;
int right = arr.length - 1; while (left <= right) {
int mid = left + (right - left) / 2;
if (arr[mid] == target) {
indices.add(mid); // 向左扫描找到所有相同元素的索引
int temp = mid - 1;
while (temp >= 0 && arr[temp] == target) {
indices.add(temp);
temp--;
} // 向右扫描找到所有相同元素的索引
temp = mid + 1;
while (temp < arr.length && arr[temp] == target) {
indices.add(temp);
temp++;
} break; // 结束循环,避免重复扫描
} else if (arr[mid] < target) {
left = mid + 1;
} else {
right = mid - 1;
}
} return indices;
} // 递归
public class BinarySearchMultiple {
public static List<Integer> binarySearchAll(int[] arr, int target) {
List<Integer> indices = new ArrayList<>();
binarySearchAllRecursive(arr, target, 0, arr.length - 1, indices);
return indices;
} public static void binarySearchAllRecursive(int[] arr, int target, int left, int right, List<Integer> indices) {
if (left <= right) {
int mid = left + (right - left) / 2;
if (arr[mid] == target) {
indices.add(mid); // 将找到的索引加入列表
// 继续在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继续查找相同目标元素的索引
binarySearchAllRecursive(arr, target, left, mid - 1, indices);
binarySearchAllRecursive(arr, target, mid + 1, right, indices);
} else if (arr[mid] < target) {
binarySearchAllRecursive(arr, target, mid + 1, right, indices);
} else {
binarySearchAllRecursive(arr, target, left, mid - 1, indices);
}
}
}
}

通常情况下,迭代法比递归法的效率要高。这是因为迭代法避免了函数调用的开销,而函数调用涉及堆栈管理、参数传递等操作,会导致一定的性能损耗。此外,迭代法通常更容易优化,可以通过使用循环不断更新变量的方式来进行计算,从而更有效地利用计算资源。

插值查找

插值查找算法是一种基于有序数组的搜索算法,类似于二分查找,但它在选择比较的元素时使用了一种更为精细的估计方法,从而更接近目标元素的位置。插值查找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目标元素的值与数组中元素的分布情况,估算目标元素在数组中的大致位置,然后进行查找。

在二分查找中,mid的计算方式如下:

\[mid = \frac{low+high}{2}
\]

将low从分数中提取出来,mid的计算就变成了:

\[mid =low + \frac{low+high}{2}
\]

在插值查找中,mid的计算方式转换成了:

\[mid =low + \frac{key-a[low] }{a[high] - a[low]}(high-low)
\]

low 表示左边索引left, high表示右边索引right,key 就是target

插值查找算法的步骤如下:

  1. 初始化左指针 left 为数组的起始位置,右指针 right 为数组的结束位置。
  2. 使用插值公式来估算目标元素的位置:

    pos = left + ((target - arr[left]) * (right - left)) / (arr[right] - arr[left])

    其中,target 是目标元素的值,arr[left]arr[right] 分别是当前搜索范围的左边界和右边界的元素值。
  3. 如果估算位置 pos 对应的元素值等于目标元素 target,则找到目标元素,返回位置 pos
  4. 如果估算位置 pos 对应的元素值小于目标元素 target,则说明目标元素在当前位置的右侧,更新 left = pos + 1
  5. 如果估算位置 pos 对应的元素值大于目标元素 target,则说明目标元素在当前位置的左侧,更新 right = pos - 1
  6. 重复步骤 2 到步骤 5,直到找到目标元素或搜索范围缩小到无法继续搜索为止。

插值查找的优势在于当数组元素分布均匀且有序度较高时,其效率可以比二分查找更高。然而,当数组元素分布不均匀或有序度较低时,插值查找可能会导致性能下降,甚至变得不如二分查找。

需要注意的是,插值查找算法的时间复杂度通常为 O(log log n),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能会退化为 O(n)。因此,在选择搜索算法时,需要根据具体的数据分布情况和性能需求进行考虑。

插值查找算法的示例代码:

public class InterpolationSearch {
/**
* 插值查找算法
*
* @param arr 有序数组
* @param target 目标元素
* @return 目标元素在数组中的索引位置,如果不存在则返回 -1
*/
public static int interpolationSearch(int[] arr, int target) {
int left = 0; // 左指针,初始为数组起始位置
int right = arr.length - 1; // 右指针,初始为数组结束位置 while (left <= right && target >= arr[left] && target <= arr[right]) {
// 使用插值公式估算目标元素的位置
int pos = left + ((target - arr[left]) * (right - left)) / (arr[right] - arr[left]); if (arr[pos] == target) {
return pos; // 找到目标元素
} if (arr[pos] < target) {
left = pos + 1; // 目标元素在右半部分
} else {
right = pos - 1; // 目标元素在左半部分
}
}
return -1; // 目标元素不存在于数组中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 = {2, 5, 8, 12, 16, 23, 38, 56, 72, 91};
int target = 23;
int result = interpolationSearch(arr, target);
if (result == -1) {
System.out.println("目标元素不存在于数组中");
} else {
System.out.println("目标元素的索引位置为: " + result);
}
}
}

斐波那契查找

斐波那契查找是一种基于黄金分割原理的查找算法,它是对二分查找的一种改进。斐波那契查找利用了斐波那契数列的特性来确定查找范围的分割点,从而提高了查找效率。

随着斐波那契数列的递增,前后两个数的比值会越来越接近0.618,利用这个特性,我们就可以将黄金比例运用到查找技术中,斐波那契查找原理与前两种相似,仅仅改变了中间结点(mid)的位置,mid不再是中间或插值得到,而是位于黄金分割点附近,即mid=low+F(k-1)-1(F代表斐波那契数列)

斐波那契查找的基本思想如下:

  1. 首先,需要准备一个斐波那契数列,该数列满足每个元素等于前两个元素之和。例如:0, 1, 1, 2, 3, 5, 8, 13, ...

  2. 初始化左指针 left 和右指针 right 分别指向数组的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

  3. 根据数组长度确定一个合适的斐波那契数列元素作为分割点 mid,使得 mid 尽可能接近数组长度。

  4. 比较目标元素与分割点mid

    对应位置的元素值:

    • 如果目标元素等于 arr[mid],则找到目标元素,返回位置 mid
    • 如果目标元素小于 arr[mid],则说明目标元素在当前位置的左侧,更新右指针为 mid - 1
    • 如果目标元素大于 arr[mid],则说明目标元素在当前位置的右侧,更新左指针为 mid + 1
  5. 重复步骤 3 和步骤 4,直到找到目标元素或搜索范围缩小到无法继续搜索为止。、

斐波那契查找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更快地确定分割点,从而减少了比较次数。它的时间复杂度为 O(log n),与二分查找相同。然而,斐波那契查找需要预先计算斐波那契数列,并且在每次查找时都需要重新确定分割点,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带来一定的额外开销。

需要注意的是,斐波那契查找适用于有序数组,并且数组长度较大时效果更好。对于小规模的数组或者无序数组,二分查找可能更适合。

代码示例:

public class FibonacciSearch {

    public static int maxSize = 20;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 arr = {1,4, 10, 69, 1345, 6785}; System.out.println("index=" + fibSearch(arr, 1345));// 0 } // 生成 斐波那契数列
public static int[] fib() {
int[] f = new int[20];
f[0] = 1;
f[1] = 1;
for (int i = 2; i < maxSize; i++) {
f[i] = f[i - 1] + f[i - 2];
}
return f;
} /**
*
* @param a 数组
* @param key 我们需要查找的关键码(值)
* @return 返回对应的下标,如果没有-1
*/
public static int fibSearch(int[] a, int key) {
int low = 0;
int high = a.length - 1;
int k = 0; //表示斐波那契分割数值的下标
int mid = 0; //存放mid值
int f[] = fib(); //获取到斐波那契数列
//获取到斐波那契分割数值的下标
while(high > f[k] - 1) {
k++;
}
//因为 f[k] 值 可能大于 a 的 长度,因此我们需要使用Arrays类,构造一个新的数组,并指向temp[]
//不足的部分会使用0填充
int[] temp = Arrays.copyOf(a, f[k]);
//实际上需求使用a数组最后的数填充 temp
for(int i = high + 1; i < temp.length; i++) {
temp[i] = a[high];
} while (low <= high) { // 只要这个条件满足,就可以找
mid = low + f[k - 1] - 1;
if(key < temp[mid]) { //我们应该继续向数组的前面查找(左边)
high = mid - 1;
//说明
//1. 全部元素 = 前面的元素 + 后边元素
//2. f[k] = f[k-1] + f[k-2]
//因为 前面有 f[k-1]个元素,所以可以继续拆分 f[k-1] = f[k-2] + f[k-3]
//即 在 f[k-1] 的前面继续查找 k--
//即下次循环 mid = f[k-1-1]-1
k--;
} else if ( key > temp[mid]) { // 我们应该继续向数组的后面查找(右边)
low = mid + 1;
//1. 全部元素 = 前面的元素 + 后边元素
//2. f[k] = f[k-1] + f[k-2]
//3. 因为后面我们有f[k-2] 所以可以继续拆分 f[k-1] = f[k-3] + f[k-4]
//4. 即在f[k-2] 的前面进行查找 k -=2
//5. 即下次循环 mid = f[k - 1 - 2] - 1
k -= 2;
} else { //找到
//需要确定,返回的是哪个下标
if(mid <= high) {
return mid;
} else {
return high;
}
}
}
return -1;
}
}

哈希查找

哈希查找算法(Hashing)是一种用于高效查找数据的算法,它将数据存储在散列表(Hash Table)中,并利用散列函数将数据的关键字映射到表中的位置。哈希查找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散列函数将关键字转换为表中的索引,从而实现快速的查找操作。

在平均情况下,哈希查找的时间复杂度可以达到O(1)。但是,在最坏情况下,哈希查找的时间复杂度可能会退化到O(n),其中n是散列表中存储的键值对数量

Java提供了用于实现哈希表(散列表)的数据结构,这就是HashMap类。HashMap是Java标准库中最常用的哈希表实现之一,用于存储键值对,并提供了快速的查找、插入和删除操作。

通过leetcode第一题两数之和可以了解哈希表的使用

代码示例

public static int[] twoSum(int[] nums, int target) {

    int[] indexs = new int[2];

    HashMap<Integer, Integer> hashMap = new HashMap<>();

    for (int i = 0; i < nums.length; i++) {

        if (hashMap.containsKey(nums[i])){
indexs[0] = i;
indexs[1] = hashMap.get(nums[i]);
return indexs;
} hashMap.put(target - nums[i],i);
}
return indexs; }

二叉树查找

二叉搜索树是一种特殊的二叉树,它是一种有序的树结构,可以用于实现二叉树查找。在二叉搜索树中,对于每个节点,其左子树的值都小于该节点的值,而右子树的值都大于该节点的值。这种结构使得在二叉搜索树中可以快速地进行查找操作。

详细看这篇文章 二叉搜索树

Java实现常见查找算法的更多相关文章

  1. Java中的查找算法之顺序查找(Sequential Search)

    Java中的查找算法之顺序查找(Sequential Search) 神话丿小王子的博客主页 a) 原理:顺序查找就是按顺序从头到尾依次往下查找,找到数据,则提前结束查找,找不到便一直查找下去,直到数 ...

  2. 常见查找算法(Java代码实现)

    一,顺序查找 查找算法中顺序查找算是最简单的了,无论是有序的还是无序的都可以,只需要一个个对比即可,但其实效率很低.我们来看下代码 public static int search(int[] a, ...

  3. 常见查找算法之php, js,python版

    常用算法 >>>1. 顺序查找, 也叫线性查找, 它从第一个记录开始, 挨个进行对比, 是最基本的查找技术 javaScript 版顺序查找算法: // 顺序查找(线性查找) 只做找 ...

  4. Java之二分查找算法

    算法说明:取中间位置的值与待查字比较.如果比待查字更大,则去列表的前半部分查找,如果比待查字小,则去列表的后半部分查找,直到找到这个待查字,或者返回没有找到这个待查字.其中给定的列表是从大到小排列的有 ...

  5. 数据结构Java版之查找算法(三)

    关于查找算法,这里只进行两个算法的说明.包括 顺序查找 和 折半查找. 顺序查找: 顺序查找常用于未排序的数据中.查找速度较慢,只能应用于较小的数据量. public int sequentialSe ...

  6. Java基础知识强化61:经典查找之 常见查找算法小结

    一.顺序查找 条件:无序或有序队列. 原理:按顺序比较每个元素,直到找到关键字为止. 时间复杂度:O(n) 二.二分查找(折半查找) 条件:有序数组 原理:查找过程从数组的中间元素开始,如果中间元素正 ...

  7. Java 实现二分法查找算法

    算法 假如有一组数为3,12,24,36,55,68,75,88要查给定的值24.可设三个变量front,mid,end分别指向数据的上界,中间和下界,mid=(front+end)/2. 1.开始令 ...

  8. Java实现常见排序算法

    常见的排序算法有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堆排序.归并排序.快速排序.希尔排序.基数排序.计数排序,下面通过Java实现这些排序 1.冒泡排序 package com.buaa; import j ...

  9. Java实现二分查找算法

    Java程序员总该玩点基本的算法. 1.前提:二分查找的前提是需要查找的数组必须是已排序的,我们这里的实现默认为升序 2.原理:将数组分为三部分,依次是中值(所谓的中值就是数组中间位置的那个值)前,中 ...

  10. java基础 二分查找算法

    /*   * 折半查找法:   * 思路:   * 定义三个变量记录查找范围中最大.最小和中间的索引值,每次都是使用中间索引值与要查找的目标进行对比,如果不符合,那么就不停缩小查找范围   * */  ...

随机推荐

  1. 把jar包打成docker镜像并推送到Docker Hub

    1.准备需要的jar包并复制到服务器某个目录下 2.在此目录下,创建Dockerfile的文本文件,并将以下内容添加到文件中: # 基础镜像 FROM openjdk:8-jre # author(可 ...

  2. 无法将“Ethernet0”连接到虚拟网络“VMnet8”。

    出现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请参考右侧链接:https://blog.csdn.net/big_bigwolf/article/details/79147388

  3. Solon 也是 SSE(Server Send Events)后端开发的优选

    Solon 2.3.6 在开发异步接口时,顺带也为 Solon Web 提供了 SSE (Server-Sent Events) 协议的支持插件: <dependency> <gro ...

  4. 聊聊 RocketMQ 主从复制

    提到主从复制,我们可能立马会联想到 MySQL 的主从复制. MySQL 主从复制是 MySQL 高可用机制之一,数据可以从数据库服务器主节点复制到一个或多个从节点. 这篇文章,我们聊聊 Rocket ...

  5. 「学习笔记」Lambda 表达式

    Lambda 表达式因数学中的 \(\lambda\) 演算得名, 直接对应于其中的 lambda 抽象. Lambda 表达式能够捕获作用域中的变量的无名函数对象, 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一个匿名的内联 ...

  6. 解决连接MySQL,报错10061,系统错误5

    mysql登录不上去,报错10061,百度后得,mysql服务未启动.. 方法一.选择dos窗口命令行打开mysql 输入代码 net start mysql 报错,如图所示.系统错误 5 解决办法: ...

  7. 2023ccpc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zx

    这次ccpc整体来说做题做的比较卡,第一个签到都wa了,后面几道中档题全都是至少wa一次才能过,这导致我们不仅罚时增加也导致需要大量时间修改代码,还有一个G题很可惜,当时只注意到B过题多所以有点被带歪 ...

  8. SketchUp Pro 2023 下载和安装教程

    SketchUp Pro 2023 下载和安装教程 下载链接 123云盘:https://www.123pan.com/s/JyAKVv-NTXB.html 安装教程 演示操作系统:Windows 1 ...

  9. Linux 命令:ps

    ps -ef ps -e f # 树形显示

  10. Redis从入门到放弃(4):3种新数据类型

    1.介绍 前面的文章已经介绍了redis的5种基本数据类型,redis6中另外还有3种特殊的数据类型,分别是 Bitmaps (位图).HyperLogLogs(基数统计)和 geospatia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