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总结篇:Java多线程

多线程作为Java中很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在此还是有必要总结一下的。

一.线程的生命周期及五种基本状态

关于Java中线程的生命周期,首先看一下下面这张较为经典的图:

上图中基本上囊括了Java中多线程各重要知识点。掌握了上图中的各知识点,Java中的多线程也就基本上掌握了。主要包括:

Java线程具有五中基本状态

新建状态(New):当线程对象对创建后,即进入了新建状态,如:Thread t = new MyThread();

就绪状态(Runnable):当调用线程对象的start()方法(t.start();),线程即进入就绪状态。处于就绪状态的线程,只是说明此线程已经做好了准备,随时等待CPU调度执行,并不是说执行了t.start()此线程立即就会执行;

运行状态(Running):当CPU开始调度处于就绪状态的线程时,此时线程才得以真正执行,即进入到运行状态。注:就 绪状态是进入到运行状态的唯一入口,也就是说,线程要想进入运行状态执行,首先必须处于就绪状态中;

阻塞状态(Blocked):处于运行状态中的线程由于某种原因,暂时放弃对CPU的使用权,停止执行,此时进入阻塞状态,直到其进入到就绪状态,才 有机会再次被CPU调用以进入到运行状态。根据阻塞产生的原因不同,阻塞状态又可以分为三种:

1.等待阻塞:运行状态中的线程执行wait()方法,使本线程进入到等待阻塞状态;

2.同步阻塞 -- 线程在获取synchronized同步锁失败(因为锁被其它线程所占用),它会进入同步阻塞状态;

3.其他阻塞 -- 通过调用线程的sleep()或join()或发出了I/O请求时,线程会进入到阻塞状态。当sleep()状态超时、join()等待线程终止或者超时、或者I/O处理完毕时,线程重新转入就绪状态。

死亡状态(Dead):线程执行完了或者因异常退出了run()方法,该线程结束生命周期。

二. Java多线程的创建及启动

Java中线程的创建常见有如三种基本形式

1.继承Thread类,重写该类的run()方法。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

    private int i = 0;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for (i = 0; i < 100; i++)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 + i);
}
}
}
public class Thread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or (int i = 0; i < 100; i++)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 + i);
if (i == 30) {
Thread myThread1 = new MyThread(); // 创建一个新的线程 myThread1 此线程进入新建状态
Thread myThread2 = new MyThread(); // 创建一个新的线程 myThread2 此线程进入新建状态
myThread1.start(); // 调用start()方法使得线程进入就绪状态
myThread2.start(); // 调用start()方法使得线程进入就绪状态
}
}
}
}

如上所示,继承Thread类,通过重写run()方法定义了一个新的线程类MyThread,其中run()方法的方法体代表了线程需要完成的任务,称之为线程执行体。当创建此线程类对象时一个新的线程得以创建,并进入到线程新建状态。通过调用线程对象引用的start()方法,使得该线程进入到就绪状态,此时此线程并不一定会马上得以执行,这取决于CPU调度时机。

2.实现Runnable接口,并重写该接口的run()方法,该run()方法同样是线程执行体,创建Runnable实现类的实例,并以此实例作为Thread类的target来创建Thread对象,该Thread对象才是真正的线程对象。

class MyRunnable implements Runnable {
private int i = 0;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for (i = 0; i < 100; i++)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 + i);
}
}
}
public class Thread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or (int i = 0; i < 100; i++)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 + i);
if (i == 30) {
Runnable myRunnable = new MyRunnable(); // 创建一个Runnable实现类的对象
Thread thread1 = new Thread(myRunnable); // 将myRunnable作为Thread target创建新的线程
Thread thread2 = new Thread(myRunnable);
thread1.start(); // 调用start()方法使得线程进入就绪状态
thread2.start();
}
}
}
}

相信以上两种创建新线程的方式大家都很熟悉了,那么Thread和Runnable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我们首先来看一下下面这个例子。

public class Thread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or (int i = 0; i < 100; i++)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 + i);
if (i == 30) {
Runnable myRunnable = new MyRunnable();
Thread thread = new MyThread(myRunnable);
thread.start();
}
}
}
} class MyRunnable implements Runnable {
private int i = 0;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in MyRunnable run");
for (i = 0; i < 100; i++)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 + i);
}
}
}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 private int i = 0; public MyThread(Runnable runnable){
super(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in MyThread run");
for (i = 0; i < 100; i++)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 + i);
}
}
}

同样的,与实现Runnable接口创建线程方式相似,不同的地方在于

1 Thread thread = new MyThread(myRunnable);

那么这种方式可以顺利创建出一个新的线程么?答案是肯定的。至于此时的线程执行体到底是MyRunnable接口中的run()方法还是MyThread类中的run()方法呢?通过输出我们知道线程执行体是MyThread类中的run()方法。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Thread类本身也是实现了Runnable接口,而run()方法最先是在Runnable接口中定义的方法。

public interface Runnable {

	public abstract void run();

}

我们看一下Thread类中对Runnable接口中run()方法的实现: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if (target != null) {
target.run();
}
}

3.使用Callable和Future接口创建线程。具体是创建Callable接口的实现类,并实现clall()方法。并使用FutureTask类来包装Callable实现类的对象,且以此FutureTask对象作为Thread对象的target来创建线程。

看着好像有点复杂,直接来看一个例子就清晰了。

 public class Thread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allable<Integer> myCallable = new MyCallable();    // 创建MyCallable对象
FutureTask<Integer> ft = new FutureTask<Integer>(myCallable); //使用FutureTask来包装MyCallable对象 for (int i = 0; i < 100; i++)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 + i);
if (i == 30) {
Thread thread = new Thread(ft); //FutureTask对象作为Thread对象的target创建新的线程
thread.start(); //线程进入到就绪状态
}
} System.out.println("主线程for循环执行完毕.."); try {
int sum = ft.get(); //取得新创建的新线程中的call()方法返回的结果
System.out.println("sum = " + sum);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Execution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class MyCallable implements Callable<Integer> {
private int i = 0; // 与run()方法不同的是,call()方法具有返回值
@Override
public Integer call() {
int sum = 0;
for (; i < 100; i++)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 + i);
sum += i;
}
return sum;
} }

首先,我们发现,在实现Callable接口中,此时不再是run()方法了,而是call()方法,此call()方法作为线程执行体,同时还具有返回值!在创建新的线程时,是通过FutureTask来包装MyCallable对象,同时作为了Thread对象的target。那么看下FutureTask类的定义:

public class FutureTask<V> implements RunnableFuture<V> {
// ...
}
public interface RunnableFuture<V> extends Runnable, Future<V> {
void run();
}

于是,我们发现FutureTask类实际上是同时实现了Runnable和Future接口,由此才使得其具有Future和Runnable双重特性。通过Runnable特性,可以作为Thread对象的target,而Future特性,使得其可以取得新创建线程中的call()方法的返回值。

执行下此程序,我们发现sum = 4950永远都是最后输出的。而“主线程for循环执行完毕..”则很可能是在子线程循环中间输出。由CPU的线程调度机制,我们知道,“主线程for循环执行完毕..”的输出时机是没有任何问题的,那么为什么sum =4950会永远最后输出呢?

原因在于通过ft.get()方法获取子线程call()方法的返回值时,当子线程此方法还未执行完毕,ft.get()方法会一直阻塞,直到call()方法执行完毕才能取到返回值。

上述主要讲解了三种常见的线程创建方式,对于线程的启动而言,都是调用线程对象的start()方法,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能对同一线程对象两次调用start()方法。

三. Java多线程的就绪、运行和死亡状态

就绪状态转换为运行状态:当此线程得到处理器资源;

运行状态转换为就绪状态:当此线程主动调用yield()方法或在运行过程中失去处理器资源。

运行状态转换为死亡状态:当此线程线程执行体执行完毕或发生了异常。

此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当调用线程的yield()方法时,线程从运行状态转换为就绪状态,但接下来CPU调度就绪状态中的哪个线程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因此,可能会出现A线程调用了yield()方法后,接下来CPU仍然调度了A线程的情况。

由于实际的业务需要,常常会遇到需要在特定时机终止某一线程的运行,使其进入到死亡状态。目前最通用的做法是设置一boolean型的变量,当条件满足时,使线程执行体快速执行完毕。如:

public class Thread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yRunnable myRunnable = new MyRunnable();
Thread thread = new Thread(myRunnable); for (int i = 0; i < 100; i++)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 + i);
if (i == 30) {
thread.start();
}
if(i == 40){
myRunnable.stopThread();
}
}
}
} class MyRunnable implements Runnable { private boolean stop;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for (int i = 0; i < 100 && !stop; i++)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 + i);
}
} public void stopThread() {
this.stop = true;
} }

更多参考:http://www.cnblogs.com/GarfieldEr007/p/5746362.html

Java总结篇:Java多线程的更多相关文章

  1. Java提高篇——Java实现多重继承

    多重继承指的是一个类可以同时从多于一个的父类那里继承行为和特征,然而我们知道Java为了保证数据安全,它只允许单继承.有些时候我们会认为如果系统中需要使用多重继承往往都是糟糕的设计,这个时候我们往往需 ...

  2. Java提高篇——Java 异常处理

    异常的概念 异常是程序中的一些错误,但并不是所有的错误都是异常,并且错误有时候是可以避免的. 比如说,你的代码少了一个分号,那么运行出来结果是提示是错误java.lang.Error:如果你用Syst ...

  3. 学习Java第一篇——Java 安装及环境搭配

    内容提要: 1.下载JDK: 2.安装JDK: 3.配置JDK;   第一,下载JDK:  1.登陆网址:www.oracle.com 2.点击 Downloads 3.选择 Java SE 4.选择 ...

  4. JAVA学习篇--JAVA两种编程模式控制

    在Drp项目中,解说了两种编程模式Model 1和Model2.以下是对这两种模式的简单理解.以及因为Model2是基于MVC架构的模式,就将我们易混淆的MVC与我们之前学的三层架构进行对照学习一下. ...

  5. JAVA学习篇--Java类加载

    由来: 与普通程序不同的是,Java程序(class文件)并非本地的可执行程序(解释性语言). 当执行Java程序时.首先执行JVM(Java虚拟机),然后再把Javaclass载入到JVM里头执行, ...

  6. 小白—职场之Java基础篇

    java基础篇 java基础 目录 1.java是一种什么语言,jdk,jre,jvm三者的区别 2.java 1.5之后的三大版本 3.java跨平台及其原理 4.java 语言的特点 5.什么是字 ...

  7. Java总结篇系列:Java多线程(三)

    本文主要接着前面多线程的两篇文章总结Java多线程中的线程安全问题. 一.一个典型的Java线程安全例子 public class Thread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 ...

  8. Java总结篇系列:Java多线程(二)

    本文承接上一篇文章<Java总结篇系列:Java多线程(一)>. 四.Java多线程的阻塞状态与线程控制 上文已经提到Java阻塞的几种具体类型.下面分别看下引起Java线程阻塞的主要方法 ...

  9. Java入门到精通——基础篇之多线程实现简单的PV操作的进程同步

    Java入门到精通——基础篇之多线程实现简单的PV操作的进程同步 一.概述     PV操作是对信号量进行的操作.     进程同步是指在并发进程之间存在一种制约关系,一个进程的执行依赖另一个进程的消 ...

随机推荐

  1. JSON、数组、时间戳

    // on removeClass addClass slice $('.pic-subgroup').on('click',function(){ $('.pic_div.active').remo ...

  2. java性能真的差吗

    详见:http://blog.yemou.net/article/query/info/tytfjhfascvhzxcyt275 我见过java运行在手机上,包括很廉价的山寨手机,但是却暂时没发现.n ...

  3. shell脚本进阶之循环判断

    p.MsoNormal,li.MsoNormal,div.MsoNormal { margin: 0cm; margin-bottom: .0001pt; text-align: justify; f ...

  4. 【集美大学1411_助教博客】个人作业3——个人总结(Alpha阶段) 成绩

    写在前面的话 大家都在总结中说自己学到了很多,那大家都学到了什么呢?如果你不写出来,你真的知道自己学到了什么吗?在自我总结阶段一般写得比较具体的同学,我都给了高分,比如出现了什么具体问题,我们是使用了 ...

  5. Git和Github使用

    什么是Git? Git 是一个快速.可扩展的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统,它具有极为丰富的命令集,对内部系统提供了高级操作和完全访问. 版本控制 简单地说,就是将在本地开发的代码,定时推送到服务器.每一次修改, ...

  6. 201521123083《Java程序设计》第5周学习总结

    1. 本周学习总结 1.1 尝试使用思维导图总结有关多态与接口的知识点. 1.2 可选:使用常规方法总结其他上课内容. 2. 书面作业 1. 代码阅读:Child压缩包内源代码 1.1 com.par ...

  7. 201521123030 《Java程序设计》第8周学习总结

    1. 本周学习总结 1.1 以你喜欢的方式(思维导图或其他)归纳总结集合与泛型相关内容. 1.2 选做:收集你认为有用的代码片段 2. 书面作业 本次作业题集集合 1.List中指定元素的删除(题目4 ...

  8. 201521123052《Java程序设计》第2周学习总结

    1. 本周学习总结 String类一些用法 学习Array类 使用枚举 使用eclipse关联JDK源代码 使用码云管理云代码 2.书面作业 1.使用Eclipse关联jdk源代码,并查看String ...

  9. Markdown例子

    一个例子: 例子开始 1. 本章学习总结 今天主要学习了三个知识点 封装 继承 多态 2. 书面作业 Q1. java HelloWorld命令中,HelloWorld这个参数是什么含义? 今天学了一 ...

  10. JavaEE成长之路

    前言 学习Java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走过了不少弯路. 写下这篇博文,主要是想记录下自己学习编程之路,以及反思自己在学习的时候出现的问题,下面也会给出我自认为学习JavaEE的路线,想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