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Linux网络技术内幕——内核基础架构和组件初始化
引导期间的内核选项
注册关键字:
__setup(string, fn)
#ifndef MODULE
#define early_param(str, fn) \
__setup_param(str, fn, fn, 0)
#else /* MODULE */
#define early_param(str, fn)
#endif
//net/core/dev.c
_setup("netdev=", netdev_boot_setup);
//net/ethernet/eth.c
__setup("ether=", netdev_boot_setup);
#define __setup(str, fn) \
__setup_param(str, fn, fn, 0) #define early_param(str, fn) \
__setup_param(str, fn, fn, 1) #define __setup_param(str, unique_id, fn, early) \
static char __setup_str_##unique_id[] __initdata __aligned(1) = str; \
static struct obs_kernel_param __setup_##unique_id \
__used __section(.init.setup) \
__attribute__((aligned((sizeof(long))))) \
= { __setup_str_##unique_id, fn, early }
early_param和__setup唯一不同的就是传递给__setup_param的最后一个参数early。_setup_param定义了一个struct obs_kernel_param类型的结构,然后通过_section宏,使这个变量在链接的时候能够放置在段.init.setup。下文有.init.setup的介绍。
struct obs_kernel_param结构如下:
struct obs_kernel_param {
const char *str;
int (*setup_func)(char *);
int early;
};
两遍分析:
parse_args("early options", tmp_cmdline, NULL, 0, do_early_param);
parse_args("Booting kernel", static_command_line, __start___param,
__stop___param - __start___param,
&unknown_bootoption);

.init.setup 内存区
struct obs_kernel_param {
const char *str;
int (*setup_func)(char *);
int early;
};
模块初始化代码:
module_init(XXX);
module_exit(XXX);
static char version[] _ _devinitdata = DRV_NAME " ... ";
static struct vortex_chip_info {
...
} vortex_info_tbl[] _ _devinitdata = {
{"3c590 Vortex 10Mbps",
... ... ...
}
static int _ _init vortex_init (void)
{
...
}
static void _ _exit vortex_cleanup (void)
{
...
}
module_init(vortex_init);
module_exit(vortex_cleanup);
基于宏标签的优化:

深入理解Linux网络技术内幕——内核基础架构和组件初始化的更多相关文章
- 深入理解linux网络技术内幕读书笔记(三)--用户空间与内核的接口
Table of Contents 1 概论 1.1 procfs (/proc 文件系统) 1.1.1 编程接口 1.2 sysctl (/proc/sys目录) 1.2.1 编程接口 1.3 sy ...
- 深入理解linux网络技术内幕读书笔记(七)--组件初始化的内核基础架构
Table of Contents 1 引导期间的内核选项 2 注册关键字 3 模块初始化代码 引导期间的内核选项 linux运行用户把内核配置选项传给引导记录,然后引导记录再把选项传给内核. 在引导 ...
- 深入理解linux网络技术内幕读书笔记(十)--帧的接收
Table of Contents 1 概述 1.1 帧接收的中断处理 2 设备的开启与关闭 3 队列 4 通知内核帧已接收:NAPI和netif_rx 4.1 NAPI简介 4.1.1 NAPI优点 ...
- 深入理解linux网络技术内幕读书笔记(二)--关键数据结构
Table of Contents 1 套接字缓冲区: sk_buff结构 1.1 网络选项及内核结构 1.2 结构说明及操作函数 2 net_device结构 2.1 MTU 2.2 结构说明及操作 ...
- 深入理解linux网络技术内幕读书笔记(五)--网络设备初始化
Table of Contents 1 简介 2 系统初始化概论 2.1 引导期间选项 2.2 中断和定时器 2.3 初始化函数 3 设备注册和初始化 3.1 硬件初始化 3.2 软件初始化 3.3 ...
- 深入理解Linux网络技术内幕——设备的注册与初始化(二)
设备注册于设备除名 设备注册与设备除名一般有 register_netdev和unregister_netdev完成.这两个是包裹函数,负责上锁,真正起作用的是其调用的register_net ...
- 深入理解Linux网络技术内幕——用户空间与内核空间交互
概述: 内核空间与用户空间经常需要进行交互.举个例子:当用户空间使用一些配置命令如ifconfig或route时,内核处理程序就要响应这些处理请求. 用户空间与内核有多种交互方式,最常 ...
- 深入理解Linux网络技术内幕——Notification内核通知表链
为什么要有内核通知表链: Linux由多个相互依赖的子系统组成.其中一些子系统可能需要对其他子系统的一些事件感兴趣.这样子系统之间需要一些通信机制来实现这一功能. 在接触Notific ...
- 深入理解Linux网络技术内幕——中断与网络驱动程序
接收到帧时通知驱动程序 在网络环境中.设备(网卡)接收到一个数据帧时,须要通知驱动程序进行处理. 有一下几种通知机制: 轮询: 内核不断检查设备是否有话要说.(比較耗资源,但在一些情况 ...
随机推荐
- Nlog、elasticsearch、Kibana以及logstash在项目中的应用(二)
上一篇说如何搭建elk的环境(不清楚的可以看我的上一篇博客http://www.cnblogs.com/never-give-up-1015/p/5715904.html),现在来说一下如何用Nlog ...
- 为什么mongo中不能用int作为key
为什么mongo中不能用int作为key??
- ASCII 、UTF-8、Unicode都是个啥啊,为啥会乱码啊?
因为计算机只能处理数字,如果要处理文本,就必须先把文本转换为数字才能处理.最早的计算机在设计时采用8个比特(bit)作为一个字节(byte),所以,一个字节能表示的最大的整数就是255(二进制1111 ...
- C# string[]转List<string>
List<string> ltProduct = new List<string>(Product.Split('|'));
- Vim简本
参考链接:http://yannesposito.com/Scratch/en/blog/Learn-Vim-Progressively/ 本文将更简化,只保留其中的精华部分. Level One — ...
- python ros 回充调用demo
#!/usr/bin/env python #coding=utf- import rospy from std_msgs.msg import String def talker(): pub = ...
- Qt5_各种路径
1.Qt5.3.2 -- vs2010 -- OpenGL 1.1.发布时需要的 DLL文件的路径 F:\ZC_software_installDir\Qt5.3.2_vs2010\5.3\msvc2 ...
- 《剑指offer》第三_二题(不修改数组找出重复的数字)
// 面试题3(二):不修改数组找出重复的数字 // 题目:在一个长度为n+1的数组里的所有数字都在1到n的范围内,所以数组中至 // 少有一个数字是重复的.请找出数组中任意一个重复的数字,但不能修改 ...
- Codeforces 827C - DNA Evolution
827C - DNA Evolution 思路: 写4*10*10个树状数组,一个维度是4(ATCG),另一个维度是长度len,另一个维度是pos%len,因为两个pos,如果len和pos%len相 ...
- Lua 中与字符串有关的函数学习
string1 = "lua" print(string.upper(string1)) string2 = 'LGS' print(string.lower(string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