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操作的初识

  • 用 python 代码对文件进行各种操作。

    基本构成:

    • 文件路径:path
    • 打开方式:读、写、追加、读写、写读……
    • 编码方式:utf-8 / gbk / gb2312……
    f = open('文件路径或者相对路',encoding='编码方式',mode='模式')	# 格式构成
    cotent = f.read()
    print(content)
    f.close()
  • 代码解释:

    • open:

      ​ 内置函数,open 底层调用的是操作系统的接口。

    • f:

      ​ 变量,约定俗成的变量名有(f1,fh,file_handler,f_h),这个变量还有一个名字,叫文件句柄。对亠件进行的任何操作,都得通过文件句柄加'.'的方式。

    • encoding:

      ​ 可以不写,如果不写,默认的编码本就是系统默认的编码。

      ​ Windows: gkb

      ​ Linux: utf-8

      ​ MacOS: utf-8

    • mode:

      ​ 就是定义你的操作方式:r 为读模式。

    • f.read():

      ​ 你想操作文件,比如读文件,给文件写内容,等等,都必须通过文件句柄进行操作。

    • f.colse():

      ​ 关闭文件。(必须关闭,否则会常驻内存。)

  • 文件操作的三个步骤:

    • 打开文件。

    • 对文件句柄进行相应的操作。

    • 关闭文件。

      # 打开文件,得到文件句柄并赋值给一个变量
      f = open('文件.txt', 'r', encoding='utf-8') # 默认打开模式就为 r # 通过句柄对文件进行操作
      date = f.read() # 关闭文件
      f.close()
  • 报错的原因:

    • UnicodeDecodeError:文件存储时与文件打开时编码本不一致。

    • 路径分隔符产生的问题:

      解决方法:在路径前加个 r
      r'C:\Users\Desktop\文件.txt'

文件操作的:读

​ 文件操作的读,有四种模式(r、rb、r+、r+b),r+ 和 r+b 不常用, rb 操作的是非文本的文件,比如:图片、视频、音频。每种模式有五种方法(read()、read(n)、readline()、readlines()、for)。

  • r 模式

    ​ 以只读方式打开文件,文件的指针将会放在文件的开头。是文件操作最常用的模式,也是默认模式,如果一个文件不设置mode,那么默认使用r模式操作文件。

    举例:

    f = open('文件.txt', mode='r', encoding='utf-8')
    msg = f.read()
    f.close()
    print(msg)
    • read() 一次性全部读取

      read() 将文件中的内容全部读取出来; 弊端:如果文件很大就会非常的占用内存,容易导致内存崩溃。

      f = open('测试', mode='r', encoding='utf-8')
      msg = f.read()
      f.close()
      print(msg) # 输出结果:
      这是一行测试
      A:这是第二行
      B:这是第三行
      C:这是第几行
      D:这是我也不知道第几行
      就这么地吧.
    • read(n) 指定读取到什么位置

      在 r 模式下,n 按照字符读取

      f = open('测试', mode='r', encoding='utf-8')
      msg = f.read(4)
      f.close()
      print(msg) # 输出结果:
      这是一行
    • readline() 按行读取

      readline() 每次只读取一行,注意: readline() 读取出来的数据在后面都有一个\n,解决这个问题只需要在我们读取出来的文件后边加一个strip()就OK了

      f = open('测试', mode='r', encoding='utf-8')
      msg1 = f.readline()
      msg2 = f.readline().strip()
      msg3 = f.readline()
      msg4 = f.readline()
      f.close()
      print(msg1)
      print(msg2)
      print(msg3)
      print(msg4) # 输出结果:
      这是一行测试 A:这是第二行
      B:这是第三行 C:这是第几行
    • readlines() 返回一个列表

      readlines() 返回一个列表,列表里面每个元素是原文件的每一行,如果文件很大,占内存,容易崩盘。

      f = open('测试', mode='r', encoding='utf-8')
      print(f.readlines()) # 还可以这么写的,哈哈
      f.close() # 输出结果:
      ['这是一行测试\n', 'A:这是第二行\n', 'B:这是第三行\n', 'C:这是第几行\n', 'D:这是我也不知道第几行\n', '就这么地吧.']

    上面这四种都不太好,如果文件超大,内容超多,他们就很容易将内存撑爆,所以,我们还有第五种方法。

    • for 循环

      可以通过for循环去读取,文件句柄是一个迭代器,他的特点就是每次循环只在内存中占一行的数据,非常节省内存。

      f = open('测试', mode='r', encoding='utf-8')
      for line in f:
      print(line) # 去掉 \n 可以这样写: print(line.strip())
      # 这种方式就是在一行一行的进行读取,它就执行了下边的功能 '''
      print(f.readline())
      print(f.readline())
      print(f.readline())
      .......
      '''
      # 输出结果:
      这是一行测试 A:这是第二行 B:这是第三行 C:这是第几行 D:这是我也不知道第几行 就这么地吧.

    特别注意: 读完的文件一定必须要关闭

  • rb 模式

    rb模式:以二进制格式打开一个文件用于只读。文件指针将会放在文件的开头。记住下面讲的也是一样,带b的都是以二进制的格式操作文件,他们主要是操作非文字文件:图片,音频,视频等,并且如果你要是带有b的模式操作文件,那么不用声明编码方式。

    f1 = open('图片.jpeg', mode='rb')
    tu = f1.read()
    f1.close()
    print(tu) # 输出结果:
    b'\xff\xd8\xff\xe0\x00\x10JFIF\x00\x01\x01\x00\x00H\x00H\x00\x00\xff\xe1\x00\xb0Exif\x............后面还有.老长老长了..此处省略了.

    rb模式也有read read(n) readline(),readlines() for循环这几种方法,这里就不一一演示了。

文件操作的:写

​ 文件操作的写,有四种模式(w、wb、w+、w+b),w+ 和 w+b 不常用, wb 操作的是非文本的文件,比如:图片、视频、音频。操作方法是:write('要写入的内容')

  • w 模式

    如果文件不存在,用 w 模式操作文件,它会先创建文件,然后写入内容。

    f = open('这是一个新创建的文件', encoding='utf-8', mode='w')
    f.write('果然是一个新创建的文件')
    f.close()

    如果文件存在,利用w模式操作文件,先清空原文件内容,在写入新内容。

    f = open('这是一个新创建的文件', encoding='utf-8', mode='w')
    f.write('这是清空后重新写入的内容')
    f.close()
  • wb 模式

    wb模式:以二进制格式打开一个文件只用于写入。如果该文件已存在则打开文件,并从开头开始编辑,即原有内容会被删除。如果该文件不存在,创建新文件。一般用于非文本文件如:图片,音频,视频等。

    >>举个例子 :

    我先以rb的模式将一个图片的内容以bytes类型全部读取出来,然后在以wb将全部读取出来的数据写入一个新文件,这样我就完成了类似于一个图片复制的流程。具体代码如下:

    # 第一步:将原图片通过 rb 模式读取出来。
    f = open('图片.jpeg', mode='rb')
    content = f.read()
    f.close()
    # 第二步:将读取出来的数据通过 wb 模式写入新文件。
    f1 = open('图片1.jpeg', mode='wb')
    f1.write(content)
    f1.close()

文件操作的:追加

就是在文件中追加内容。这里也有四种文件分类主要四种模式:a,ab,a+,a+b,我们只讲a

  • a 模式

    如果文件不存在,利用a模式操作文件,那么它会先创建文件,然后写入内容。

    f = open('追加文本', encoding='utf-8', mode='a')
    f.write('这个文件是没有的,我是新创建的')
    f.close()

    如果文件存在,利用a模式操作文件,那么它会在文件的最后面追加内容。

    f = open('追加文本', encoding='utf-8', mode='a')
    f.write('这是己存在的文件,我是新追加的内容')
    f.close()

文件操作的其它模式

​ 咱们还有一种模式没有讲,就是那种带+号的模式。什么是带+的模式呢?+就是加一个功能。比如刚才讲的r模式是只读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文件句柄只能进行类似于read的这读的操作,而不能进行write这种写的操作。所以我们想让这个文件句柄既可以进行读的操作,又可以进行写的操作,那么这个如何做呢?这就是接下来要说这样的模式:r+ 读写模式,w+写读模式,a+写读模式,r+b 以bytes类型的读写模式.........

在这里咱们只讲一种就是r+,其他的大同小异,自己可以练练就行了。

#1. 打开文件的模式有(默认为文本模式):
r,只读模式【默认模式,文件必须存在,不存在则抛出异常】
w,只写模式【不可读;不存在则创建;存在则清空内容】
a, 只追加写模式【不可读;不存在则创建;存在则只追加内容】 #2. 对于非文本文件,我们只能使用b模式,"b"表示以字节的方式操作(而所有文件也都是以字节的形式存储的,使用这种模式无需考虑文本文件的字符编码、图片文件的jgp格式、视频文件的avi格式)
rb
wb
ab
注:以b方式打开时,读取到的内容是字节类型,写入时也需要提供字节类型,不能指定编码 #3,‘+’模式(就是增加了一个功能)
r+,读写【可读,可写】
w+,写读【可写,可读】
a+,写读【可写,可读】 #4,以bytes类型操作的读写,写读,写读模式
r+b,读写【可读,可写】
w+b,写读【可写,可读】
a+b,写读【可写,可读】
  • r+ 模式 读并追加 顺序不能错

    r+: 打开一个文件用于读写。文件指针默认将会放在文件的开头。

    f = open('文件的读写.txt', encoding='utf-8', mode='r+')
    content = f.read()
    print(content)
    f.write('这是新写入的内容')
    f.close()

      注意:如果你在读写模式下,先写后读,那么文件就会出问题,因为默认光标是在文件的最开始,你要是先写,则写入的内容会讲原内容覆盖掉,直到覆盖到你写完的内容,然后在后面开始读取。

小总结:

三个大方向:

​ 读, 四种模式: r rb r+ r+b

​ 写, 四种模式 : w,wb, w+,w+b

​ 追加 四种模式: a, ab, a+,a+b

相应的功能:

​ 对文件句柄的操作:read read(n) readline() readlines() write()

文件操作的其它功能

  • f.tell() 获取光标的位置 单位是:字节

    f = open('测试', encoding='utf-8', mode='r')
    print(f.tell())
    content = f.read()
    print(f.tell())
    f.close() # 原文件内容
    这是一行测试
    A:这是第二行
    B:这是第三行
    C:这是第几行
    D:这是我也不知道第几行
    就这么地吧. # 输出结果:
    0 # 开始的位置
    122 # 结束的位置
  • f.seek() 调整光标的位置 (注意:移动单位是byte , 如果是utf-8的中文部分要是3的倍数)

    f = open('测试', encoding='utf-8', mode='r')
    f.seek(9)
    content = f.read()
    print(content)
    f.close() # 原文件内容
    这是一行测试
    A:这是第二行
    B:这是第三行
    C:这是第几行
    D:这是我也不知道第几行
    就这么地吧. # 输出结果:
    行测试
    A:这是第二行
    B:这是第三行
    C:这是第几行
    D:这是我也不知道第几行
    就这么地吧.
  • f.flush() 强制刷新

    f = open('测试', encoding='utf-8', mode='w')
    f.write('fafdsfsfsadfsaf')
    f.flush()
    f.close()

打开文件的另一种方式(常用的是这种)

  • with open() as ....

    # 优点1:不用手动关闭文件句柄
    # 利用with上下文管理这种方式,它会自动关闭文件句柄。
    with open('测试', encoding='utf-8', mode='r') as f:
    print(f.read()) # 优点2:可以加多个 open 操作
    # 一个with 语句可以操作多个文件,产生多个文件句柄。
    with open('测试', encoding='utf-8', mode='r') as f,\
    open('测试', encoding='utf-8', mode='w') as f1:
    print(f.read())
    f1.write('kckckckckckckkck')

      这里要注意一个问题,虽然使用with语句方式打开文件,不用你手动关闭文件句柄,比较省事儿,但是依靠其自动关闭文件句柄,是有一段时间的,这个时间不固定,所以这里就会产生问题,如果你在with语句中通过r模式打开t1文件,那么你在下面又以a模式打开t1文件,此时有可能你第二次打开t1文件时,第一次的文件句柄还没有关闭掉,可能就会出现错误,他的解决方式只能在你第二次打开此文件前,手动关闭上一个文件句柄。

文件的修改

​ 文件的数据是存放于硬盘上的,因而只存在覆盖、不存在修改这么一说,我们平时看到的修改文件,都是模拟出来的效果,具体的说有两种实现方式:

  • 文件操作改的流程:

    1,以读的模式打开原文件。

    2,以写的模式创建一个新文件。

    3,将原文件的内容读出来修改成新内容,写入新文件。

    4,将原文件删除。

    5,将新文件重命名成原文件。

  • 方式一:将硬盘存放的该文件的内容全部加载到内存,在内存中是可以修改的,修改完毕后,再由内存覆盖到硬盘(word,vim,nodpad++等编辑器)

    import os	# 调用系统模块
    with open('测试', encoding='utf-8') as f1,\
    open('测试.bak', encoding='utf-8',mode='w') as f2:
    old_content = f1.read() # 全部读入内存,如果文件很大,会卡死
    new_content = old_content.replace('文', 'wen') # 在内存中完成修改
    f2.write(new_content) # 一次性写入新文件
    os.remove('测试') # 删除原文件
    os.rename('测试.bak', '测试') # 将新建的文件重命名为原文件 # 原文件内容
    **文件操作改的流程:**
    1,以读的模式打开原文件。
    2,以写的模式创建一个新文件。
    3,将原文件的内容读出来修改成新内容,写入新文件。
    4,将原文件删除。
    5,将新文件重命名成原文件。
    # 修改后的内容
    **wen件操作改的流程:**
    1,以读的模式打开原wen件。
    2,以写的模式创建一个新wen件。
    3,将原wen件的内容读出来修改成新内容,写入新wen件。
    4,将原wen件删除。
    5,将新wen件重命名成原wen件。
  • 方式二:将硬盘存放的该文件的内容一行一行地读入内存,修改完毕就写入新文件,最后用新文件覆盖源文件(这种是常用的)

    import os
    with open('测试', encoding='utf-8') as f1,\
    open('测试.bak', encoding='utf-8',mode='w') as f2:
    for line in f1: # 一行一行的改,占内存少
    new_line = line.replace('wen', '文')
    f2.write(new_line)
    os.remove('测试')
    os.rename('测试.bak', '测试') # 原文件内容
    **wen件操作改的流程:**
    1,以读的模式打开原wen件。
    2,以写的模式创建一个新wen件。
    3,将原wen件的内容读出来修改成新内容,写入新wen件。
    4,将原wen件删除。
    5,将新wen件重命名成原wen件。 # 修改后的内容
    **文件操作改的流程:**
    1,以读的模式打开原文件。
    2,以写的模式创建一个新文件。
    3,将原文件的内容读出来修改成新内容,写入新文件。
    4,将原文件删除。
    5,将新文件重命名成原文件。

记录我的 python 学习历程-Day08 文件的操作的更多相关文章

  1. 《转》Python学习(15)-对文件的操作(二)

    转自 http://www.cnblogs.com/BeginMan/p/3169020.html 一.文件系统 从系统角度来看,文件系统是对文件存储器空间进行组织和分配,负责文件存储并对存入的文件进 ...

  2. Python学习日记之文件读取操作

    Python内置了文件读写的函数open,read 用法示例: open('/home/root/files.txt ') 在打开文件后,操作完成后可以使用close()关闭文件,但比较好的文件读写方 ...

  3. 记录我的 python 学习历程-Day02-while 循环/格式化输出/运算符/编码的初识

    一.流程控制之--while 循环 循环就是重复做同一件事,它可以终止当前循环,也可以跳出这一次循环,继续下一次循环. 基本结构(基本循环) while 条件: 循环体 示例 # 这是一个模拟音乐循环 ...

  4. 记录我的 python 学习历程-Day13 匿名函数、内置函数 II、闭包

    一.匿名函数 以后面试或者工作中经常用匿名函数 lambda,也叫一句话函数. 课上练习: # 正常函数: def func(a, b): return a + b print(func(4, 6)) ...

  5. 记录我的 python 学习历程-Day06 is id == / 代码块 / 集合 / 深浅拷贝

    一.is == id 用法 在Python中,id是内存地址, 你只要创建一个数据(对象)那么就会在内存中开辟一个空间,将这个数据临时加载到内存中,这个空间有一个唯一标识,就好比是身份证号,标识这个空 ...

  6. 记录我的 python 学习历程-Day05 字典/字典的嵌套

    一.字典的初识 为什么要有字典 字典与列表同属容器型数据类型,同样可以存储大量的数据,但是,列表的数据关联性不强,并且查询速度比较慢,只能按照顺序存储. 什么是字典 先说一下什么叫可变与不可变的数据类 ...

  7. 记录我的 python 学习历程-Day11 两个被忽视的坑、补充知识点、函数名的应用、新版格式化输出、迭代器

    补充知识点 函数形参中默认参数的陷阱 针对不可变数据类型,它是没有陷阱的 def func(name, sex='男'): print(name) print(sex) func('Dylan') # ...

  8. 记录我的 python 学习历程-Day12 生成器/推导式/内置函数Ⅰ

    一.生成器 初识生成器 生成器的本质就是迭代器,在python社区中,大多数时候都把迭代器和生成器是做同一个概念. 唯一的不同就是: 迭代器都是Python给你提供的已经写好的工具或者通过数据转化得来 ...

  9. 记录我的 python 学习历程-Day03 数据类型 str切片 for循环

    一.啥是数据类型 ​ 我们人类可以很容易的分清数字与字符的区别,但是计算机并不能呀,计算机虽然很强大,但从某种角度上看又很傻,除非你明确的告诉它,1是数字,"汉"是文字,否则它是分 ...

随机推荐

  1. Ubuntu改坏sudoers后无法使用sudo的解决办法

    练习安装odoo的时候,创建了一个odoo用户,想把它赋予sudo权限,然而,编辑的时候不留意,改坏了,导致sudo无法使用,无法编辑sudoers文件修改回来. 总提示如下信息: >>& ...

  2. Linux\Nginx 虚拟域名配置及测试验证

    使用 Nginx 虚拟域名配置,可以不用去购买域名,就可以通过特定的域名访问本地服务器.减少发布前不必要的开支. 配置步骤 1. 编辑 nginx.conf 配置文件 sudo vim /usr/lo ...

  3. IDEA导入MySQL的jdbc驱动,并操作数据库

    将MySQL的jdbc驱动,导入IDEA的方式,虽然也能连接并且操作数据库,但并不推荐这种方式,推荐使用Maven工程的方式:https://www.cnblogs.com/dadian/p/1193 ...

  4. day29 文件的上传和下载 socketserver(并发)

    文件上传的讲解: import subprocess res=subprocess.Popen("dir", shell=True, stderr=subprocess.PIPE, ...

  5. 在IOS中实现新浪微博OAuth认证

    主要讲解在ios中的认证流程,至于如何得到新浪用户授权账号,地址,这些可以见视频0506. 1.用UIWebView访问新浪授权页面https://api.weibo.com/oauth2/autho ...

  6. PTA 1140 1141 1142 1143

    1140 Look-and-say Sequence 思路:模拟 #include<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typedef long lon ...

  7. 充满含金量的一场云原生Meetup,入场券免费发送中……

    在武汉,你离这场云原生盛会,只有一步之遥 华为云.百度.斗鱼.海云基因,五位重量级专家 K8s调度.深度学习平台.斗鱼实战.基因大数据-五个干货议题 日,与您相约Cloud Native Days C ...

  8. #化鲲为鹏,我有话说# 鲲鹏弹性云服务器配置 Tomcat

    在鲲鹏弹性云服务器上配置 Tomcat 1 下载 Tomcat 地址 :http://tomcat.apache.org/ 根据需要选择版本,这里使用 Tomcat 9,下载压缩包 2 将文件发送到服 ...

  9. java抽象类,接口(接口定义,实现接口,instanceof运算符,对象转换)

    抽象类 在面向对象的概念中,所有的对象都是通过类来表述的,但并不是所有的类都能够完整的描绘对象,如果一个类中没有包含足够的信息来描绘一类具体的对象,这样的类就是抽象类.抽象类往往用来表征对问题领域进行 ...

  10. hibernate查询方式(二)

    1.HQL查询(hibernate query language) 操作的是实体类和属性 *查询所有记录 //1.hql查询操作会使用Query对象 // (1)写sql语句 创建Query对象,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