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多线程详解

一、线程介绍

什么是线程

线程(Thread)也叫轻量级进程,是操作系统能够进行运算调度的最小单位,它被包涵在进程之中,是进程中的实际运作单位。线程自己不拥有系统资源,只拥有一点儿在运行中必不可少的资源,但它可与同属一个进程的其它线程共享进程所拥有的全部资源。一个线程可以创建和撤消另一个线程,同一进程中的多个线程之间可以并发执行。

为什么要使用多线程

线程在程序中是独立的、并发的执行流。与分隔的进程相比,进程中线程之间的隔离程度要小,它们共享内存、文件句柄和其他进程应有的状态。

因为线程的划分尺度小于进程,使得多线程程序的并发性高。进程在执行过程中拥有独立的内存单元,而多个线程共享内存,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程序的运行效率。

线程比进程具有更高的性能,这是由于同一个进程中的线程都有共性多个线程共享同一个进程的虚拟空间。线程共享的环境包括进程代码段、进程的公有数据等,利用这些共享的数据,线程之间很容易实现通信。

操作系统在创建进程时,必须为该进程分配独立的内存空间,并分配大量的相关资源,但创建线程则简单得多。因此,使用多线程来实现并发比使用多进程的性能要高得多。

总结起来,使用多线程编程具有如下几个优点:

  • 进程之间不能共享内存,但线程之间共享内存非常容易。

  • 操作系统在创建进程时,需要为该进程重新分配系统资源,但创建线程的代价则小得多。因此,使用多线程来实现多任务并发执行比使用多进程的效率高。

  • Python 语言内置了多线程功能支持,而不是单纯地作为底层操作系统的调度方式,从而简化了 Python 的多线程编程。

二、线程实现

threading模块

普通创建方式

import threading
import time def run(n):
print("task", n)
time.sleep(1)
print('2s')
time.sleep(1)
print('1s')
time.sleep(1)
print('0s')
time.sleep(1) if __name__ == '__main__':
t1 = threading.Thread(target=run, args=("t1",))
t2 = threading.Thread(target=run, args=("t2",))
t1.start()
t2.start() ---------------------------------- >>> task t1
>>> task t2
>>> 2s
>>> 2s
>>> 1s
>>> 1s
>>> 0s
>>> 0s

自定义线程

继承threading.Thread来自定义线程类,其本质是重构Thread类中的run方法

import threading
import time class MyThread(threading.Thread):
def __init__(self, n):
super(MyThread, self).__init__() # 重构run函数必须要写
self.n = n def run(self):
print("task", self.n)
time.sleep(1)
print('2s')
time.sleep(1)
print('1s')
time.sleep(1)
print('0s')
time.sleep(1) if __name__ == "__main__":
t1 = MyThread("t1")
t2 = MyThread("t2")
t1.start()
t2.start() ---------------------------------- >>> task t1
>>> task t2
>>> 2s
>>> 2s
>>> 1s
>>> 1s
>>> 0s
>>> 0s

守护线程

我们看下面这个例子,这里使用setDaemon(True)把所有的子线程都变成了主线程的守护线程,因此当主进程结束后,子线程也会随之结束。所以当主线程结束后,整个程序就退出了。

import threading
import time def run(n):
print("task", n)
time.sleep(1) #此时子线程停1s
print('3')
time.sleep(1)
print('2')
time.sleep(1)
print('1') if __name__ == '__main__':
t = threading.Thread(target=run, args=("t1",))
t.setDaemon(True) #把子进程设置为守护线程,必须在start()之前设置
t.start()
print("end") ---------------------------------- >>> task t1
>>> end

我们可以发现,设置守护线程之后,当主线程结束时,子线程也将立即结束,不再执行。

主线程等待子线程结束

为了让守护线程执行结束之后,主线程再结束,我们可以使用join方法,让主线程等待子线程执行。

import threading
import time def run(n):
print("task", n)
time.sleep(1) #此时子线程停1s
print('3')
time.sleep(1)
print('2')
time.sleep(1)
print('1') if __name__ == '__main__':
t = threading.Thread(target=run, args=("t1",))
t.setDaemon(True) #把子进程设置为守护线程,必须在start()之前设置
t.start()
t.join() # 设置主线程等待子线程结束
print("end") ---------------------------------- >>> task t1
>>> 3
>>> 2
>>> 1
>>> end

多线程共享全局变量

线程是进程的执行单元,进程是系统分配资源的最小单位,所以在同一个进程中的多线程是共享资源的。

import threading
import time g_num = 100 def work1():
global g_num
for i in range(3):
g_num += 1
print("in work1 g_num is : %d" % g_num) def work2():
global g_num
print("in work2 g_num is : %d" % g_num) if __name__ == '__main__':
t1 = threading.Thread(target=work1)
t1.start()
time.sleep(1)
t2 = threading.Thread(target=work2)
t2.start() ---------------------------------- >>> in work1 g_num is : 103
>>> in work2 g_num is : 103

互斥锁

由于线程之间是进行随机调度,并且每个线程可能只执行n条执行之后,当多个线程同时修改同一条数据时可能会出现脏数据,所以,出现了线程锁,即同一时刻允许一个线程执行操作。线程锁用于锁定资源,你可以定义多个锁, 像下面的代码, 当你需要独占某一资源时,任何一个锁都可以锁这个资源,就好比你用不同的锁都可以把相同的一个门锁住是一个道理。

由于线程之间是进行随机调度,如果有多个线程同时操作一个对象,如果没有很好地保护该对象,会造成程序结果的不可预期,我们也称此为“线程不安全”。

为了方式上面情况的发生,就出现了互斥锁(Lock)

from threading import Thread,Lock
import os,time
def work():
global n
lock.acquire()
temp=n
time.sleep(0.1)
n=temp-1
lock.release()
if __name__ == '__main__':
lock=Lock()
n=100
l=[]
for i in range(100):
p=Thread(target=work)
l.append(p)
p.start()
for p in l:
p.join()

递归锁

RLcok类的用法和Lock类一模一样,但它支持嵌套,在多个锁没有释放的时候一般会使用RLcok类。

import threading
import time def Func(lock):
global gl_num
lock.acquire()
gl_num += 1
time.sleep(1)
print(gl_num)
lock.release() if __name__ == '__main__':
gl_num = 0
lock = threading.RLock()
for i in range(10):
t = threading.Thread(target=Func, args=(lock,))
t.start()

信号量(BoundedSemaphore类)

互斥锁同时只允许一个线程更改数据,而Semaphore是同时允许一定数量的线程更改数据 ,比如厕所有3个坑,那最多只允许3个人上厕所,后面的人只能等里面有人出来了才能再进去。

import threading
import time def run(n, semaphore):
semaphore.acquire() #加锁
time.sleep(1)
print("run the thread:%s\n" % n)
semaphore.release() #释放 if __name__ == '__main__':
num = 0
semaphore = threading.BoundedSemaphore(5) # 最多允许5个线程同时运行
for i in range(22):
t = threading.Thread(target=run, args=("t-%s" % i, semaphore))
t.start()
while threading.active_count() != 1:
pass # print threading.active_count()
else:
print('-----all threads done-----')

事件(Event类)

python线程的事件用于主线程控制其他线程的执行,事件是一个简单的线程同步对象,其主要提供以下几个方法:

  • clear 将flag设置为“False”
  • set 将flag设置为“True”
  • is_set 判断是否设置了flag
  • wait 会一直监听flag,如果没有检测到flag就一直处于阻塞状态

事件处理的机制:全局定义了一个“Flag”,当flag值为“False”,那么event.wait()就会阻塞,当flag值为“True”,那么event.wait()便不再阻塞。

#利用Event类模拟红绿灯
import threading
import time event = threading.Event() def lighter():
count = 0
event.set() #初始值为绿灯
while True:
if 5 < count <=10 :
event.clear() # 红灯,清除标志位
print("\33[41;1mred light is on...\033[0m")
elif count > 10:
event.set() # 绿灯,设置标志位
count = 0
else:
print("\33[42;1mgreen light is on...\033[0m") time.sleep(1)
count += 1 def car(name):
while True:
if event.is_set(): #判断是否设置了标志位
print("[%s] running..."%name)
time.sleep(1)
else:
print("[%s] sees red light,waiting..."%name)
event.wait()
print("[%s] green light is on,start going..."%name) light = threading.Thread(target=lighter,)
light.start() car = threading.Thread(target=car,args=("MINI",))
car.start()

三、GIL(Global Interpreter Lock)全局解释器锁

在非python环境中,单核情况下,同时只能有一个任务执行。多核时可以支持多个线程同时执行。但是在python中,无论有多少核,同时只能执行一个线程。究其原因,这就是由于GIL的存在导致的。

GIL的全称是Global Interpreter Lock(全局解释器锁),来源是python设计之初的考虑,为了数据安全所做的决定。某个线程想要执行,必须先拿到GIL,我们可以把GIL看作是“通行证”,并且在一个python进程中,GIL只有一个。拿不到通行证的线程,就不允许进入CPU执行。GIL只在cpython中才有,因为cpython调用的是c语言的原生线程,所以他不能直接操作cpu,只能利用GIL保证同一时间只能有一个线程拿到数据。而在pypy和jpython中是没有GIL的。

Python多线程的工作过程:

python在使用多线程的时候,调用的是c语言的原生线程。

  • 拿到公共数据
  • 申请gil
  • python解释器调用os原生线程
  • os操作cpu执行运算
  • 当该线程执行时间到后,无论运算是否已经执行完,gil都被要求释放
  • 进而由其他进程重复上面的过程
  • 等其他进程执行完后,又会切换到之前的线程(从他记录的上下文继续执行),整个过程是每个线程执行自己的运算,当执行时间到就进行切换(context switch)。

python针对不同类型的代码执行效率也是不同的:

1、CPU密集型代码(各种循环处理、计算等等),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计算工作多,ticks计数很快就会达到阈值,然后触发GIL的释放与再竞争(多个线程来回切换当然是需要消耗资源的),所以python下的多线程对CPU密集型代码并不友好。

2、IO密集型代码(文件处理、网络爬虫等涉及文件读写的操作),多线程能够有效提升效率(单线程下有IO操作会进行IO等待,造成不必要的时间浪费,而开启多线程能在线程A等待时,自动切换到线程B,可以不浪费CPU的资源,从而能提升程序执行效率)。所以python的多线程对IO密集型代码比较友好。

使用建议?

python下想要充分利用多核CPU,就用多进程。因为每个进程有各自独立的GIL,互不干扰,这样就可以真正意义上的并行执行,在python中,多进程的执行效率优于多线程(仅仅针对多核CPU而言)。

GIL在python中的版本差异:

1、在python2.x里,GIL的释放逻辑是当前线程遇见IO操作或者ticks计数达到100时进行释放。(ticks可以看作是python自身的一个计数器,专门做用于GIL,每次释放后归零,这个计数可以通过sys.setcheckinterval 来调整)。而每次释放GIL锁,线程进行锁竞争、切换线程,会消耗资源。并且由于GIL锁存在,python里一个进程永远只能同时执行一个线程(拿到GIL的线程才能执行),这就是为什么在多核CPU上,python的多线程效率并不高。

2、在python3.x中,GIL不使用ticks计数,改为使用计时器(执行时间达到阈值后,当前线程释放GIL),这样对CPU密集型程序更加友好,但依然没有解决GIL导致的同一时间只能执行一个线程的问题,所以效率依然不尽如人意。

python多线程详解的更多相关文章

  1. [Python 多线程] 详解daemon属性值None,False,True的区别 (五)

    本文以多个例子介绍Python多线程中daemon属性值的区别. 回顾: 前面的文章简单介绍了在现代操作系统中,每一个进程都认为自己独占所有的计算机资源. 或者说线程就是独立的王国,进程间是相对独立的 ...

  2. [转] Python Traceback详解

    追莫名其妙的bugs利器-mark- 转自:https://www.jianshu.com/p/a8cb5375171a   Python Traceback详解   刚接触Python的时候,简单的 ...

  3. python线程详解

    #线程状态 #线程同步(锁)#多线程的优势在于可以同时运行多个任务,至少感觉起来是这样,但是当线程需要共享数据时,可能存在数据不同步的问题. #threading模块#常用方法:'''threadin ...

  4. iOS开发——多线程OC篇&多线程详解

    多线程详解 前面介绍了多线程的各种方式及其使用,这里补一点关于多线程的概念及相关技巧与使用,相信前面不懂的地方看了这里之后你就对多线程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了! 1——首先ios开发多线程中必须了解的概念 ...

  5. iOS开发——GCD多线程详解

    GCD多线程详解 1. 什么是GCD Grand Central Dispatch 简称(GCD)是苹果公司开发的技术,简单来说,GCD就是iOS一套解决多线程的机制,使用GCD能够最大限度简化多线程 ...

  6. Python闭包详解

    Python闭包详解 1 快速预览 以下是一段简单的闭包代码示例: def foo(): m=3 n=5 def bar(): a=4 return m+n+a return bar >> ...

  7. Java 多线程详解(四)------生产者和消费者

    Java 多线程详解(一)------概念的引入:http://www.cnblogs.com/ysocean/p/6882988.html Java 多线程详解(二)------如何创建进程和线程: ...

  8. java中多线程详解-synchronized

    一.介绍 当多个线程涉及到共享数据的时候,就会设计到线程安全的问题.非线程安全其实会在多个线程对同一个对象中的实例变量进行并发访问时发生,产生的后果就是“脏读”.发生脏读,就是取到的数据已经被其他的线 ...

  9. python 数据类型详解

    python数据类型详解 参考网址:http://www.cnblogs.com/linjiqin/p/3608541.html 目录1.字符串2.布尔类型3.整数4.浮点数5.数字6.列表7.元组8 ...

随机推荐

  1. 【Mac】Mac快捷键与Mac下的Idea快捷键

             本人之前一直在windows平台下进行开发,刚接触Mac的时候有些许的不适应,无论是无鼠标操作,还是文件系统的变更,以及键盘格式以及系统快捷键的变更,都曾对自己造成过一定程度的困扰. ...

  2. 【转载】tomcat原理

    转载地址:https://blog.csdn.net/u014795347/article/details/52328221?locationNum=2&fps=1 以下代码纯属本人复制,而且 ...

  3. octavia的实现与分析(一)·openstack负载均衡的现状与发展以及lvs,Nginx,Haproxy三种负载均衡机制的基本架构和对比

    [负载均衡] 大量用户发起请求的情况下,服务器负载过高,导致部分请求无法被响应或者及时响应. 负载均衡根据一定的算法将请求分发到不同的后端,保证所有的请求都可以被正常的下发并返回. [主流实现-LVS ...

  4. code forces 1176 D. Recover it!

    原题链接:https://codeforces.com/contest/1176/problem/D 题目大意是 两个个数列 a , b 相同 ,如果 ai 是素数,那么b数列里添加上第ai个素数(2 ...

  5. JavaScript 之有趣的函数(函数声明、调用、预解析、作用域)

    前言:“函数是对象,函数名是指针.”,函数名仅仅是指向函数的指针,与其他包含函数指针的变量没有什么区别,话句话说,一个函数可能有多个名字. -1.函数声明,function+函数名称.调用方法:函数名 ...

  6. mysql远程连接设置

    mysql远程连接设置只需要把mysql数据库的user表中的localhost改成%就可以远程连接了. 值得提醒的是:开发阶段可以打开,生产的时候尽量关闭,因为本人就遇到别人通过这个把我数据库给删的 ...

  7. 牛逼哄哄的Qt库

    目录 一.有价值 - 好的网站 - 好的文章 二.Qt开源库-工具 - QtXlsx--excel读写库 三.Qt开源库-控件 - libqxt编译 - Qwt - QCustomPlot - 其他 ...

  8. 使用 Mybatis 框架 jdbc 方式批量写入 SQL Server,报错 com.microsoft.sqlserver.jdbc.SQLServerException 传入的表格格式数据流(TDS)远程过程调用(RPC)协议流不正确。此 RPC 请求中提供了过多的参数,最多应为2100

    这个错是sqlserver抛出来的. 进过验证,上述错误中的2100为插入的总字段数. 比如下面这种插入方式,values后面的一个括号里的字段为30个,那么后面最多只能加70条,即这种批量插入方式一 ...

  9. GitHub代码阅读神器,你值有拥有!

    (题图:from  github) Github作为全球最大的程序员聚集地,已经成为学习开发技能的绝佳伴侣(如果你是程序员,但你还没有账户的话,这里建议你去signup,毕竟能增加成长的机会,不能错过 ...

  10. Class(类)和 继承

    ES6的class可以看作只是一个语法糖,它的绝大部分功能,ES5都可以做到,新的class写法只是让对象原型的写法更加清晰.更像面向对象编程的语法而已. //定义类 class Point { c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