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5和CSS3不仅仅是两项新的Web技术标准

HTML5和CSS3不仅仅是两项新的Web技术标准,更代表了下一代HTML和CSS技术。虽然HTML5的标准规范还没有正式发布,但是未来的发展前景已经可以预见,那就是HTML5必将被越来越多的Web开发人员所使用,各大主流浏览器厂家已经积极更新自己的产品,以更好地支持HTML5。web开发有关 HTML5和CSS3前端学习官方部落群:120342833

一.一个新的Web开发平台

HTML5围绕一个核心:构建一套更加强大的Web应用开发平台。

优势:

1)更多的描述性标签:HTML5引入非常多的描述性标签,例如用于定义头部(header)、尾部(footer)、导航区域(nav)、侧边栏(aside)等标签,使开发人员非常方便的构建页面元素。

2)良好的多媒体支持:对于先前的以插件的方式播放音频、视频带来的麻烦,HTML5有了解决方案,audio标签和video标签能够方便的实现应变。

3)更强大的Web应用:HTML5提供了令人称奇的功能,某些情况下,你甚至可以完全放弃使用第三方技术。

4)跨文档消息通信:Web浏览器会组织不同域间的脚本交互或影响,但是对于可信任的脚本或许就是麻烦。HTML5引入了一套安全且易于实现的应对方案。

5)Web Sockets:HTML5提供了对Web Sockets的支持。

6)客户端存储:HTML5的Web Storage和Web SQL Database API,可以在浏览器中构建Web应用的客户端持久化数据。

7)更加精美的界面:HTML5+CSS3组合渲染出来的界面效果有时候是无法想象的精美。

8)更强大的表单:HTML5提供了功能更加强大的表单界面控件,使用非常方便。

9)提升可访问性:内容更加清晰,使用户的操作更加简单方便,体验提升。

10)先进的选择器:CSS3选择器可以方便的识别出表格的奇偶行、复选框等,代码标记更少。

11)视觉效果:精美界面的一部分,阴影、渐变、圆角、旋转等视觉效果。

二.HTML5向后兼容

对于部分浏览器尚未完全支持HTML5,HTML5可以在代码中方便地加入兼容自适应备用解决方案的代码。在编写完HTML5代码时,可以W3C验证服务来进行验证(相对的,因为HTML5标准还在演进中)。

三.HTML5中的标签、属性变化

HTML5废弃了不少常见的标签,包括:

1)表现性元素:basefont,big,center,font,s,strike,tt,u

2)移除对框架的支持:frame,frameset,noframes

3)这些:abbr取代acronym,object取代applet,ul取代dir

一些属性不再有效:

align;

body标签上的link,vlink,alink和text属性;

bgcolor;

height和width;

iframe元素上的scrolling;

valign;

hscape和vscape;

table标签上的cellpadding,cellspacing和border;

head标签上的profile;

img和iframe的longdesc.

    如果对你有帮助,麻烦点一下赞,并关注一下本部落,也可以推荐身边爱前端的伙伴关注本部落,大家一起学习和成长!!!

    前端学习官方部落群:120342833

 

HTML5和CSS3不仅仅是两项新的Web技术标准的更多相关文章

  1. 让VS2010也支持html5和css3语法验证

    让VS2010也支持html5和css3语法验证 步骤: 首先打开VS2010或者可自行下载均可,我这里是利用VS的扩展器 弹出如下画面,然后选在,联机库,在右上角输入css3,即可看到下面,然后选中 ...

  2. HTML5和CSS3新特性一览

    HTML5 1.HTML5 新元素 HTML5提供了新的元素来创建更好的页面结构: 标签 描述 <article> 定义页面独立的内容区域. <aside> 定义页面的侧边栏内 ...

  3. HTML5和CSS3中的交互新特性

    当文章的标题是一副用photoshop制作的图片,那么势必在搜索引擎中无法搜索到.并且因为图片的体积不算小.可能在网速慢的的时候不得不耐心的等待图片的刷新. 所以.我们来谈谈有没有一种新的方法能够避免 ...

  4. 21、前端知识点--html5和css3新特性汇总

    跳转到该链接 新特性汇总版: https://www.cnblogs.com/donve/p/10697745.html HTML5和CSS3的新特性(浓缩好记版) https://blog.csdn ...

  5. Modernizr.js:为HTML5和CSS3而生!

    原文链接:http://caibaojian.com/modernizr-js.html modernizr这个JS,在国外的主题里面很多地方都看到,就只记得是为html补充的,有点类似与respon ...

  6. HTML5与CSS3基础教程第八版学习笔记11~15章

    第十一章,用CSS进行布局 开始布局注意事项 1.内容与显示分离 2.布局方法:固定宽度和响应式布局 固定宽度,整个页面和每一栏都有基于像素的宽度 响应式布局也称为流式页面,使用百分数定义宽度 3.浏 ...

  7. 使用 HTML5、CSS3 和 MathML 在 EPUB 3 中制作版式丰富的出版物

    探索用于高级排版和印刷的新一代开放电子书标准 EPUB 3.0 是最新的行业标准 XML 电子书格式,它采用了 HTML5 和 CSS3,因而融入了现代 Web 技术.它重点关注 XML 驱动的工具包 ...

  8. Modernizr——为HTML5和CSS3而生!

    原文地址:http://www.alistapart.com/articles/taking-advantage-of-html5-and-css3-with-modernizr/ 堂主译文地址:ht ...

  9. js框架Modernizr是什么东西? 他是前端开发HTML5和CSS3的强有力前端js检测类库

    最近在研究modernizr的前端框架,发现这个Modernir对前端写页面非常友好,并且能够很快的建立起适应任何设备的html页面哦.在这里分享下基础教程,让大伙对modernizr是什么?做什么用 ...

随机推荐

  1. svn-代码回滚

    第一种:# svn revert [-R] something 第二种: 1. svn update,svn log,找到最新版本(latest revision)    2. 找到自己想要回滚的版本 ...

  2. Java RMI(远程方法调用)开发

    参考 https://docs.oracle.com/javase/7/docs/platform/rmi/spec/rmi-arch2.html http://www.cnblogs.com/wxi ...

  3. TDirectory.GetCreationTime、TDirectory.SetCreationTime获取和设置文件夹创建时间

    使用函数: System.IOUtils.TDirectory.GetCreationTime//获取创建时间 System.IOUtils.TDirectory.SetCreationTime//设 ...

  4. Python开发之--前端 HTML基础

    一:HTML介绍 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标准通用标记语言下的一个应用.包括"头"部分(英语:Head).和"主体"部分(英语:Body),其中"头 ...

  5. 对ARM9哈佛结构的认识

    书本上都说ARM是哈佛结构,但是我总感觉好像看不出来.后来针对S3C2440的ARM9核进行分析,我有了自己的见解. 我的结论是“ARM9被称为是哈佛结构是从它拥有指令cache和数据cache”来说 ...

  6. 【BZOJ 1597】 [Usaco2008 Mar]土地购买 (斜率优化)

    1597: [Usaco2008 Mar]土地购买 Time Limit: 10 Sec  Memory Limit: 162 MBSubmit: 3601  Solved: 1322 Descrip ...

  7. C#子线程更新UI控件的方法总结

    http://blog.csdn.net/jqncc/article/details/16342121 在winform C/S程序中经常会在子线程中更新控件的情况,桌面程序UI线程是主线程,当试图从 ...

  8. applicationDefaultJvmArgs:

    server.context-path=/HelloMultiServlet server.port=8080 applicationDefaultJvmArgs: [ "-agentlib ...

  9. 火车车次查询-余票查询--Api接口

    1.来自12306的火车车次数据 使用12306网站的接口,查询余票.此接口采集自 这里. 全国火车站代号字典,下载 . 火车票余票查询 http://dynamic.12306.cn/otsquer ...

  10. Android推送通知Notification

    参考: 1.http://www.cnblogs.com/anrainie/archive/2012/03/07/2383941.html 总结: 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