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Java集合学习系列:HashMap的实现原理

 

参考文献

引用文献:深入Java集合学习系列:HashMap的实现原理,大部分参考这篇博客,只对其中进行稍微修改

自己曾经写过的:Hashmap实现原理

1. HashMap概述:

  HashMap是基于哈希表的Map接口的非同步实现(Hashtable跟HashMap很像,唯一的区别是Hashtalbe中的方法是线程安全的,也就是同步的)。此实现提供所有可选的映射操作,并允许使用null值和null键。此类不保证映射的顺序,特别是它不保证该顺序恒久不变。

2. HashMap的数据结构:

  在java编程语言中,最基本的结构就是两种,一个是数组,另外一个是模拟指针(引用),所有的数据结构都可以用这两个基本结构来构造的,HashMap也不例外。HashMap实际上是一个“链表的数组”的数据结构,每个元素存放链表头结点的数组,即数组和链表的结合体。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HashMap底层就是一个数组结构,数组中的每一项又是一个链表。当新建一个HashMap的时候,就会初始化一个数组。源码如下:


  可以看出,Entry就是数组中的元素,每个 Map.Entry 其实就是一个key-value对,它持有一个指向下一个元素的引用,这就构成了链表。

3.    HashMap的存取实现:

 1) 存储:

  从上面的源代码中可以看出:当我们往HashMap中put元素的时候,先根据key的hashCode重新计算hash值,根据hash值得到这个元素在数组中的位置(即下标),如果数组该位置上已经存放有其他元素了,那么在这个位置上的元素将以链表的形式存放,新加入的放在链头,最先加入的放在链尾。如果数组该位置上没有元素,就直接将该元素放到此数组中的该位置上。

  addEntry(hash, key, value, i)方法根据计算出的hash值,将key-value对放在数组table的 i 索引处。addEntry 是HashMap 提供的一个包访问权限的方法(就是没有public,protected,private这三个访问权限修饰词修饰,为默认的访问权限,用default表示,但在代码中没有这个default),代码如下:

  当系统决定存储HashMap中的key-value对时,完全没有考虑Entry中的value,仅仅只是根据key来计算并决定每个Entry的存储位置。我们完全可以把 Map 集合中的 value 当成 key 的附属,当系统决定了 key 的存储位置之后,value 随之保存在那里即可。

  hash(int h)方法根据key的hashCode重新计算一次散列。此算法加入了高位计算,防止低位不变,高位变化时,造成的hash冲突。

  我们可以看到在HashMap中要找到某个元素,需要根据key的hash值来求得对应数组中的位置。如何计算这个位置就是hash算法。前面说过HashMap的数据结构是数组和链表的结合,所以我们当然希望这个HashMap里面的 元素位置尽量的分布均匀些,尽量使得每个位置上的元素数量只有一个,那么当我们用hash算法求得这个位置的时候,马上就可以知道对应位置的元素就是我们要的,而不用再去遍历链表,这样就大大优化了查询的效率。

  对于任意给定的对象,只要它的 hashCode() 返回值相同,那么程序调用 hash(int h) 方法所计算得到的 hash 码值总是相同的。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把hash值对数组长度取模运算,这样一来,元素的分布相对来说是比较均匀的。但是,“模”运算的消耗还是比较大的,在HashMap中是这样做的:调用 indexFor(int h, int length) 方法来计算该对象应该保存在 table 数组的哪个索引处。indexFor(int h, int length) 方法的代码如下:

  这个方法非常巧妙,它通过 h & (table.length -1) 来得到该对象的保存位,而HashMap底层数组的长度总是 2 的n 次方,这是HashMap在速度上的优化。在 HashMap 构造器中有如下代码:

  这段代码保证初始化时HashMap的容量总是2的n次方,即底层数组的长度总是为2的n次方。

  当length总是 2 的n次方时,h& (length-1)运算等价于对length取模,也就是h%length,但是&比%具有更高的效率。

  这看上去很简单,其实比较有玄机的,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明:

  假设数组长度分别为15和16,优化后的hash码分别为8和9,那么&运算后的结果如下:

h & (table.length-1)                     hash                             table.length-1

8 & (15-1):                                 0100                   &              1110                   =                0100

9 & (15-1):                                 0101                   &              1110                   =                0100

-----------------------------------------------------------------------------------------------------------------------

8 & (16-1):                                 0100                   &              1111                   =                0100

9 & (16-1):                                 0101                   &              1111                   =                0101

-----------------------------------------------------------------------------------------------------------------------

  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当8、9两个数和(15-1)2=(1110)进行“与运算&”的时候,产生了相同的结果,都为0100,也就是说它们会定位到数组中的同一个位置上去,这就产生了碰撞,8和9会被放到数组中的同一个位置上形成链表,那么查询的时候就需要遍历这个链 表,得到8或者9,这样就降低了查询的效率。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当数组长度为15的时候,hash值会与(15-1)2=(1110)进行“与运算&”,那么最后一位永远是0,而0001,0011,0101,1001,1011,0111,1101这几个位置永远都不能存放元素了,空间浪费相当大,更糟的是这种情况中,数组可以使用的位置比数组长度小了很多,这意味着进一步增加了碰撞的几率,减慢了查询的效率!

  而当数组长度为16时,即为2的n次方时,2n-1得到的二进制数的每个位上的值都为1(比如(24-1)2=1111),这使得在低位上&时,得到的和原hash的低位相同,加之hash(int h)方法对key的hashCode的进一步优化,加入了高位计算,就使得只有相同的hash值的两个值才会被放到数组中的同一个位置上形成链表

  所以说,当数组长度为2的n次幂的时候,不同的key算得得index相同的几率较小,那么数据在数组上分布就比较均匀,也就是说碰撞的几率小,相对的,查询的时候就不用遍历某个位置上的链表,这样查询效率也就较高了。

  根据上面 put 方法的源代码可以看出,当程序试图将一个key-value对放入HashMap中时,程序首先根据该 key的 hashCode() 返回值决定该 Entry 的存储位置:如果两个 Entry 的 key 的 hashCode() 返回值相同,那它们的存储位置相同。如果这两个 Entry 的 key 通过 equals 比较返回 true,新添加 Entry 的 value 将覆盖集合中原有Entry 的 value,但key不会覆盖。如果这两个 Entry 的 key 通过 equals 比较返回 false,新添加的 Entry 将与集合中原有 Entry 形成 Entry 链,而且新添加的 Entry 位于 Entry 链的头部——具体说明继续看 addEntry() 方法的说明。

 2) 读取:

  有了上面存储时的hash算法作为基础,理解起来这段代码就很容易了。从上面的源代码中可以看出:从HashMap中get元素时,首先计算key的hashCode,找到数组中对应位置的某一元素,然后通过key的equals方法在对应位置的链表中找到需要的元素。

 3) 归纳起来简单地说,HashMap 在底层将 key-value 当成一个整体进行处理,这个整体就是一个 Entry 对象。HashMap 底层采用一个 Entry[] 数组来保存所有的 key-value 对,当需要存储一个 Entry 对象时,会根据hash算法来决定其在数组中的存储位置,在根据equals方法决定其在该数组位置上的链表中的存储位置;当需要取出一个Entry时,也会根据hash算法找到其在数组中的存储位置,再根据equals方法从该位置上的链表中取出该Entry。

4. HashMap的resize(rehash):

  当HashMap中的元素越来越多的时候,hash冲突的几率也就越来越高,因为数组的长度是固定的。所以为了提高查询的效率,就要对HashMap的数组进行扩容,数组扩容这个操作也会出现在ArrayList中,这是一个常用的操作,而在HashMap数组扩容之后,最消耗性能的点就出现了:原数组中的数据必须重新计算其在新数组中的位置,并放进去,这就是resize

  那么HashMap什么时候进行扩容呢?当HashMap中的元素个数超过数组大小*loadFactor时,就会进行数组扩容,loadFactor的默认值为0.75,这是一个折中的取值。也就是说,默认情况下,数组大小为16,那么当HashMap中元素个数超过16*0.75=12(这个值就是代码中的threshold值,也叫做临界值)的时候,就把数组的大小扩展为 2*16=32,即扩大一倍,然后重新计算每个元素在数组中的位置,而这是一个非常消耗性能的操作,所以如果我们已经预知HashMap中元素的个数,那么预设元素的个数能够有效的提高HashMap的性能。

HashMap扩容的代码如下所示:

5.HashMap的性能参数:

HashMap 包含如下几个构造器:

  1. HashMap():构建一个初始容量为 16,负载因子为 0.75 的 HashMap。
  2. HashMap(int initialCapacity):构建一个初始容量为 initialCapacity,负载因子为 0.75 的 HashMap。
  3. HashMap(int initialCapacity, float loadFactor):以指定初始容量、指定的负载因子创建一个 HashMap。
  4. HashMap的基础构造器HashMap(int initialCapacity, float loadFactor)带有两个参数,它们是初始容量initialCapacity和加载因子loadFactor。
  5. initialCapacity:HashMap的最大容量,即为底层数组的长度。
  6. loadFactor:负载因子loadFactor定义为:散列表的实际元素数目(n)/ 散列表的容量(m)。

  负载因子衡量的是一个散列表的空间的使用程度,负载因子越大表示散列表的装填程度越高,反之愈小。对于使用链表法的散列表来说,查找一个元素的平均时间是O(1+a),因此如果负载因子越大,对空间的利用更充分,然而后果是查找效率的降低;如果负载因子太小,那么散列表的数据将过于稀疏,对空间造成严重浪费。

  HashMap的实现中,通过threshold字段来判断HashMap的最大容量:

threshold = (int)(capacity * loadFactor);  

  结合负载因子的定义公式可知,threshold就是在此loadFactor和capacity对应下允许的最大元素数目,超过这个数目就重新resize,以降低实际的负载因子(也就是说虽然数组长度是capacity,但其扩容的临界值确是threshold)。默认的的负载因子0.75是对空间和时间效率的一个平衡选择。当容量超出此最大容量时, resize后的HashMap容量是容量的两倍:

if (size++ >= threshold)
resize(2 * table.length);

6.Fail-Fast机制:

  我们知道java.util.HashMap不是线程安全的,因此如果在使用迭代器的过程中有其他线程修改了map,那么将抛出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这就是所谓fail-fast策略。(这个在core java这本书中也有提到。)

  这一策略在源码中的实现是通过modCount域,modCount顾名思义就是修改次数,对HashMap内容的修改都将增加这个值,那么在迭代器初始化过程中会将这个值赋给迭代器的expectedModCount。

HashIterator() {
expectedModCount = modCount;
if (size > 0) { // advance to first entry
Entry[] t = table;
while (index < t.length && (next = t[index++]) == null)
;
}
}

  在迭代过程中,判断modCount跟expectedModCount是否相等,如果不相等就表示已经有其他线程修改了Map:

  注意到modCount声明为volatile,保证线程之间修改的可见性。(volatile之所以线程安全是因为被volatile修饰的变量不保存缓存,直接在内存中修改,因此能够保证线程之间修改的可见性)

final Entry<K,V> nextEntry() {
if (modCount != expectedModCount)
throw new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在HashMap的API中指出:

  由所有HashMap类的“collection 视图方法”所返回的迭代器都是快速失败的:在迭代器创建之后,如果从结构上对映射进行修改,除非通过迭代器本身的 remove 方法,其他任何时间任何方式的修改,迭代器都将抛出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因此,面对并发的修改,迭代器很快就会完全失败,而不保证在将来不确定的时间发生任意不确定行为的风险。

  注意,迭代器的快速失败行为不能得到保证,一般来说,存在非同步的并发修改时,不可能作出任何坚决的保证。快速失败迭代器尽最大努力抛出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因此,编写依赖于此异常的程序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做法是:迭代器的快速失败行为应该仅用于检测程序错误。

HashMap 实现原理的更多相关文章

  1. HashMap实现原理及源码分析

    哈希表(hash table)也叫散列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据结构,应用场景及其丰富,许多缓存技术(比如memcached)的核心其实就是在内存中维护一张大的哈希表,而HashMap的实现原理也常常出 ...

  2. 【JDK源码分析】浅谈HashMap的原理

    这篇文章给出了这样的一道面试题: 在 HashMap 中存放的一系列键值对,其中键为某个我们自定义的类型.放入 HashMap 后,我们在外部把某一个 key 的属性进行更改,然后我们再用这个 key ...

  3. HashMap的原理与实 无锁队列的实现Java HashMap的死循环 red black tree

    http://www.cnblogs.com/fornever/archive/2011/12/02/2270692.htm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A ...

  4. JVM里面hashtable和hashmap实现原理

    JVM里面hashtable和hashmap实现原理   文章分类:Java编程 转载 在hashtable和hashmap是java里面常见的容器类, 是Java.uitl包下面的类, 那么Hash ...

  5. 基础进阶(一)之HashMap实现原理分析

    HashMap实现原理分析 1. HashMap的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中有数组和链表来实现对数据的存储,但这两者基本上是两个极端. 数组 数组存储区间是连续的,占用内存严重,故空间复杂的很大.但数组的二 ...

  6. Java HashMap工作原理及实现

    Java HashMap工作原理及实现 2016/03/20 | 分类: 基础技术 | 0 条评论 | 标签: HASHMAP 分享到:3 原文出处: Yikun 1. 概述 从本文你可以学习到: 什 ...

  7. HashMap实现原理和源码解析

    哈希表(hash table)也叫散列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据结构.许多缓存技术(比如memcached)的核心其实就是在内存中维护一张大的哈希表,本文会对java集合框架中的对应实现HashMap的 ...

  8. HashMap实现原理及源码分析(JDK1.7)

    转载:https://www.cnblogs.com/chengxiao/p/6059914.html 哈希表(hash table)也叫散列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据结构,应用场景及其丰富,许多缓存技 ...

  9. 【JAVA】HashMap的原理及多线程下死循环的原因

    再次翻到以前工作中遇到的一个问题,HashMap在多线程下会出现死循环的问题,以前只是知道会死循环,导致CPU100%把机器拖跨,今天来彻底看看 首先来看下,HashMap的原理:HashMap是一个 ...

随机推荐

  1. UNIX网络编程——send与recv函数详解

    #include <sys/socket.h> ssize_t recv(int sockfd, void *buff, size_t nbytes, int flags); ssize_ ...

  2. 打Patch实践

    一.找到相应PATCH 确认系统已安装模块版本. SELECTapp.application_short_name, app.application_name, pi.patch_level   FR ...

  3. 5个你不知道的HTML5的接口

    原文地址:5 HTML5 APIs You Didn't Know Existed 原文日期: 2010年09月27日 翻译日期: 2013年8月7日 当人们看到或者说出"HTML5&quo ...

  4. java设计模式---合成模式3

    实例 下面以一个逻辑树为例子,以上面的原理图为蓝本,看看如何实现并如何使用这个树,这个结构很简单,但是如何去使用树,遍历树.为我所用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这里主要用到树的递归遍历,如何递归.如何控制 ...

  5. 【翻译】如何创建Ext JS暗黑主题之一

    原文:How to Create a Dark Ext JS Theme– Part 1 概述 我是不是都要演示我的Spotifinder Ext JS应用程序.它是一个很酷的应用程序,可连接到Las ...

  6. XML跨平台,你懂的

    XML跨平台,你懂的 [引子]       90后小妹,问我,"都说XML跨平台,偶真的,不理解.XML语言的这大优势,倒是深深记在脑海里了."      当然,偶立马应声答到,& ...

  7. windows下git库的ssh连接,使用public key的方法

    在windows下进行项目开发,使用git,通过ssh方式与git库连接,而ssh方式用public key实现连接. 首先需要下载mygit,安装后使用git bash.git bash(有GUI界 ...

  8. mysql的基本使用命令

    启动:net start mySql; 进入:mysql -u root -p/mysql -h localhost -u root -p databaseName; 列出数据库:show datab ...

  9. Linux多线程实践(4) --线程特定数据

    线程特定数据 int pthread_key_create(pthread_key_t *key, void (*destr_function) (void *)); int pthread_key_ ...

  10. MinerStoreThread.java 存储线程

    MinerStoreThread.java 存储线程 package com.iteye.injavawetrust.miner; import java.util.HashMap; import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