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进阶篇设计模式之六 ----- 组合模式和过滤器模式
前言
在上一篇中我们学习了结构型模式的外观模式和装饰器模式。本篇则来学习下组合模式和过滤器模式。
组合模式
简介
组合模式是用于把一组相似的对象当作一个单一的对象。组合模式依据树形结构来组合对象,用来表示部分以及整体层次。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结构型模式,它创建了对象组的树形结构。
简单来说的话,就是根据树形结构把相似的对象进行组合,然后表示该部分是用来做啥的。在<大话设计模式>中有个很形象的例子,就是电脑中的 文件系统。
文件系统由目录和文件组成。每个目录都可以装内容。目录的内容可以是文件,也可以是目录。按照这种方式,计算机的文件系统就是以递归结构来组织的。
当然,这里我们也可以使用一个简单的示例来对组合模式进行讲解。
在学校中,有很多学生,但是这些学生中又有不同的身份,有的学生是学生会主席,有的是学生会委员,有的是班长,有的是体育委员等等, 当然大部分都是普通的学生,并没有担当其它的职位。这时我们就可以使用组合模式来进行组合。
按照管理层来看,学生职位中最大的是学生会主席,学生会主席下有学生会委员,然后学生会委员又管理着普通的学生,他们之间相互独立,可以成为一个部分,也可以最终成为一个整体。可以说非常符合组合模式中的树形结构以表示‘部分-整体’的层次结构
。
废话不在多说了,下面进行代码的开发。
首先定义一个学生类,有学生姓名和职位属性。
然后在学生类中在添加 add()、remove()、get()方法,最后进行层级调用。
代码示例:
class Student{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String position;
private List<Student> students;
public Student(String name, String position) {
this.name = name;
this.position = position;
students=new ArrayList<Student>();
}
public void add(Student student){
students.add(student);
}
public void remove(Student student){
students.remove(student);
}
public List<Student> get(){
return students;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Student [name=" + name + ", position=" + position + "]";
}
}
public class Composite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udent studentLeader=new Student("小明","学生会主席");
Student committeeMember=new Student("小刚","学生会委员");
Student student=new Student("小红","学生");
committeeMember.add(student);
studentLeader.add(committeeMember);
System.out.println("-"+studentLeader);
studentLeader.get().forEach(sl->{
System.out.println("--"+sl);
sl.get().forEach(cm->{
System.out.println("---"+cm);
});
});
}
}
输出结果:
-Student [name=小明, position=学生会主席]
--Student [name=小刚, position=学生会委员]
---Student [name=小红, position=学生]
在上述示例中,我们添加了三个学生(更多也一样,主要是思路),在学校中分别扮演 学生会主席、学生会委员以及学生。其中学生会主席管理着学生会委员,学生会委员管理着学生,他们之间属于层级关系,一层层的包含。在这之中,我们也发现一点,其实组合模式就是把某个对象去包含另一个对象,然后通过组合的方式来进行一些布局。
组合模式的优点:
高层模块调用较为简单,增加某个节点方便。
组合模式的缺点:
因为其子节点的声明都是实现类,而不是接口,违反了依赖倒置原则。
使用场景:
可以表示为 ‘部分-整体’的层级结构。
过滤器模式
简介
过滤器模式允许开发人员使用不同的标准来过滤一组对象,通过逻辑运算以解耦的方式把它们连接起来。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结构型模式,它结合多个标准来获得单一标准。
简单的来说该模式的功能就是如其名,做一个过滤的作用。我们在一般在进行后台接口开发的时候,也会根据过滤掉一些请求。其实过滤器模式主要实现也是这种功能,废话不多说,开始用代码进行相应的说明。
这里依旧用学生来进行讲解,学校的学生中有男生和女生,学校又有不同的年级,这时我们相统计下学生的相关信息,就可以使用过滤器模式来进行分组了。比如,统计该学校有多少男生,一年级的女生有多少,三年级的学生或者女生有多少之类等等。
代码示例:
由于代码有点多,这里就分开进行讲解。
首先定义一个实体类,有姓名、性别、年级这三个属性。
class Student{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String gender;
private Integer grade;
public Student(String name, String gender, Integer grade) {
super();
this.name = name;
this.gender = gender;
this.grade = grade;
}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String getGender() {
return gender;
}
public void setGender(String gender) {
this.gender = gender;
}
public Integer getGrade() {
return grade;
}
public void setGrade(Integer grade) {
this.grade = grade;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Student [name=" + name + ", gender=" + gender + ", grade=" + grade + "]";
}
}
然后再定义一个公用的接口,指定实现的方法。
interface FilterinGrule {
List<Student> filter(List<Student> students);
}
然后再实现该接口,制定不同的过滤规则。这里主要是三种规则,普通的过滤,且过滤,或过滤。
具体实现的方法如下:
class MaleStudents implements FilterinGrule{
@Override
public List<Student> filter(List<Student> students) {
List<Student> maleStudents = new ArrayList<Student>();
students.forEach(student->{
if(student.getGender().equalsIgnoreCase("male")){
maleStudents.add(student);
}
});
return maleStudents;
}
}
class FemaleStudents implements FilterinGrule{
@Override
public List<Student> filter(List<Student> students) {
List<Student> femaleStudents = new ArrayList<Student>();
students.forEach(student->{
if(student.getGender().equalsIgnoreCase("female")){
femaleStudents.add(student);
}
});
return femaleStudents;
}
}
class SecondGrade implements FilterinGrule{
@Override
public List<Student> filter(List<Student> students) {
List<Student> secondGradeStudents = new ArrayList<Student>();
students.forEach(student->{
if(student.getGrade() == 2){
secondGradeStudents.add(student);
}
});
return secondGradeStudents;
}
}
class And implements FilterinGrule{
private FilterinGrule filter;
private FilterinGrule filter2;
public And(FilterinGrule filter,FilterinGrule filter2) {
this.filter=filter;
this.filter2=filter2;
}
@Override
public List<Student> filter(List<Student> students) {
List<Student> students2=filter.filter(students);
return filter2.filter(students2);
}
}
class Or implements FilterinGrule{
private FilterinGrule filter;
private FilterinGrule filter2;
public Or(FilterinGrule filter,FilterinGrule filter2) {
this.filter=filter;
this.filter2=filter2;
}
@Override
public List<Student> filter(List<Student> students) {
List<Student> students1=filter.filter(students);
List<Student> students2=filter2.filter(students);
students2.forEach(student->{
if(!students1.contains(student)){
students1.add(student);
}
});
return students1;
}
}
最后再来进行调用测试,添加一些学生,并且指定性别以及班级。然后根据不同的条件来进行过滤。
public class Filter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st<Student> list=new ArrayList<Student>();
list.add(new Student("小明", "male", 1));
list.add(new Student("小红", "female", 2));
list.add(new Student("小刚", "male", 2));
list.add(new Student("小霞", "female", 3));
list.add(new Student("小智", "male", 3));
list.add(new Student("虚无境", "male", 1));
FilterinGrule male = new MaleStudents();
FilterinGrule female = new FemaleStudents();
FilterinGrule secondGrade = new SecondGrade();
FilterinGrule secondGradeMale = new And(secondGrade, male);
FilterinGrule secondGradeOrFemale = new Or(secondGrade, female);
System.out.println("男生:"+male.filter(list));
System.out.println("女生:"+female.filter(list));
System.out.println("二年级学生:"+secondGrade.filter(list));
System.out.println("二年级男生:"+secondGradeMale.filter(list));
System.out.println("二年级的学生或女生:"+secondGradeOrFemale.filter(list));
}
}
输出结果:
男生:[Student [name=小明, gender=male, grade=1], Student [name=小刚, gender=male, grade=2], Student [name=小智, gender=male, grade=3], Student [name=虚无境, gender=male, grade=1]]
女生:[Student [name=小红, gender=female, grade=2], Student [name=小霞, gender=female, grade=3]]
二年级学生:[Student [name=小红, gender=female, grade=2], Student [name=小刚, gender=male, grade=2]]
二年级男生:[Student [name=小刚, gender=male, grade=2]]
二年级的学生或女生:[Student [name=小红, gender=female, grade=2], Student [name=小刚, gender=male, grade=2], Student [name=小霞, gender=female, grade=3]]
通过上述示例,我们发现过滤器模式其实很简单,制定过滤规则,然后再根据制定的标准来进行过滤,得到符合条件的数据。过滤器模式虽然简单,但是在构建过滤规则的时候,有点繁琐,不过在jdk1.8之后,我们可以使用stream流更方便的进行规则的制定(这一点留在以后再讲)。
过滤器模式的优点:
简单,解耦,使用方便。
过滤器模式的缺点:
好像没有。。。
使用场景:
需要进行筛选的时候。
其它
音乐推荐
其实边听音乐便看博客很享受的_
原创不易,如果感觉不错,希望给个推荐!您的支持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
版权声明:
作者:虚无境
博客园出处:http://www.cnblogs.com/xuwujing
CSDN出处:http://blog.csdn.net/qazwsxpcm
个人博客出处:http://www.panchengming.com
Java进阶篇设计模式之六 ----- 组合模式和过滤器模式的更多相关文章
- Java进阶篇设计模式之七 ----- 享元模式和代理模式
前言 在上一篇中我们学习了结构型模式的组合模式和过滤器模式.本篇则来学习下结构型模式最后的两个模式, 享元模式和代理模式. 享元模式 简介 享元模式主要用于减少创建对象的数量,以减少内存占用和提高性能 ...
- Java计模模式之六 ----- 组合模式和过滤器模式
前言 在上一篇中我们学习了结构型模式的外观模式和装饰器模式.本篇则来学习下组合模式和过滤器模式. 组合模式 简介 组合模式是用于把一组相似的对象当作一个单一的对象.组合模式依据树形结构来组合对象,用来 ...
- Java进阶篇 设计模式之十四 ----- 总结篇
前言 本篇是讲述之前学习设计模式的一个总结篇,其目的是为了对这些设计模式的进行一个提炼总结,能够通过查看看此篇就可以理解一些设计模式的核心思想. 设计模式简介 什么是设计模式 设计模式是一套被反复使用 ...
- Java进阶篇设计模式之八 ----- 责任链模式和命令模式
前言 在上一篇中我们学习了结构型模式的享元模式和代理模式.本篇则来学习下行为型模式的两个模式, 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和命令模式(Command ...
- Java进阶篇设计模式之三 ----- 建造者模式和原型模式
前言 在上一篇中我们学习了工厂模式,介绍了简单工厂模式.工厂方法和抽象工厂模式.本篇则介绍设计模式中属于创建型模式的建造者模式和原型模式. 建造者模式 简介 建造者模式是属于创建型模式.建造者模式使用 ...
- Java进阶篇设计模式之十三 ---- 观察者模式和空对象模式
前言 在上一篇中我们学习了行为型模式的备忘录模式(Memento Pattern)和状态模式(Memento Pattern).本篇则来学习下行为型模式的最后两个模式,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 ...
- Java进阶篇设计模式之十一 ---- 策略模式和模板方法模式
前言 在上一篇中我们学习了行为型模式的访问者模式(Visitor Pattern)和中介者模式(Mediator Pattern).本篇则来学习下行为型模式的两个模式,策略模式(Strategy Pa ...
- Java进阶篇设计模式之十 ---- 访问者模式和中介者模式
前言 在上一篇中我们学习了行为型模式的解释器模式(Interpreter Pattern)和迭代器模式(Iterator Pattern).本篇则来学习下行为型模式的两个模式,访问者模式(Visito ...
- Java进阶篇设计模式之九----- 解释器模式和迭代器模式
前言 在上一篇中我们学习了行为型模式的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和命令模式(Command Pattern).本篇则来学习下行为型模式的两个模式, 解 ...
随机推荐
- Dubbo学习-源码学习
Dubbo概述 dubbo框架提供多协议远程调用,服务提供方可以是分布式部署.dubbo框架可以很简单的帮我们实现微服务. 此处援引官网上图片 dubbo分为客户端和服务提供方 服务方将服务注册到注册 ...
- 理解Python中的类对象、实例对象、属性、方法
class Animal(object): # 类对象 age = 0 # 公有类属性 __like = None # 私有类属性 def __init__(self): # 魔法方法 self.na ...
- Python(Django)项目与Apache的管理交互
(开开心心每一天~ ---虫瘾师) Python(Django)项目交给Apache的管理(一) 准备:Django的环境(Python).Apache.Wsgi(必须文件) 首先需要电脑有Pytho ...
- 微信小程序-获取经纬度
微信小程序-获取经纬度 最近公司新功能 要求在外的市场人员 发送位置信息回来. 用的还是微信小程序开发.... 微信小程序 提供一个接口 getLocation 这个接口反回来的位置 相对实际位置 相 ...
- Win32项目生成的程序exe图标显示异常的问题
问题 如图: 用VS2013生成exe执行文件时发现的问题,起初以为是没添加ico图像的最小尺寸,后来查看ico并不是这个问题. Baidu.Google了半天找到原因:文件资源管理器的图标缓存bug ...
- 使用Iterator迭代器循环集合
1.Iterator迭代器用于遍历集合元素,获取迭代器可以使用. 2.Iterator提供了统一遍历集合元素的 方式 ,其提供了用于遍历集合的连个方法----- boolean hasNext()判 ...
- redis两种持久化方法对比分析
1.前言 最近在项目中使用到Redis做缓存,方便多个业务进程之间共享数据.由于Redis的数据都存放在内存中,如果没有配置持久化,redis重启后数据就全丢失了,于是需要开启redis的持久化功能, ...
- Tiny4412 烧写uboot到emmc步骤
将uboot写入emmc,并通过EMMC驱动,不在只用SD卡启动 烧写uboot的之前用如下命令查看EMMC卡信息及分区信息: mmcinfo 0: 查看mmc卡信息, 0表示SD卡:1表示emmc卡 ...
- Supervisor管理进程
Supervisor管理进程 转载 2016年04月14日 18:26:45 标签: supervisord 28344 Supervisor重新加载配置启动新的进程 liaojie 发布于 1年前, ...
- 使用Maven+Nexus+Jenkins+Svn+Tomcat+Sonar搭建持续集成环境
前言 但凡一个略有规模的项目都需要一个持续集成环境的支撑,为什么需要持续集成环境,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假如一个项目,由A.B两位程序员来协作开发,A负责前端模块,B负责后端模块,前端依赖后端.A和B都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