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能看到:高春辉的创业观,IPIP.NET半程复盘及未来规划,连续创业的体验,小众产品趣事
您看不到:往年创业的回顾,技术干货,受制于篇幅忍痛割舍的精彩观点
文末彩蛋:《与雷军的分歧并非否定电商》

特别鸣谢:左耳朵耗子陈皓引荐

因“牙疼”启动又一次创业

有动力无压力乐在其中


▲图灵联合创始人刘江在知乎回答“如何评价高春辉”。
科创人 (以下简称科):作为著名的连续创业者(参考《超级连续创业者高春辉》),您最近一次创业为何选择做IPIP.NET?

高春辉(以下简称高):最初我是想做网络性能监控(NPM)的产品,但后来发现这款产品国内的总体需求量并不是很大,有些简单需求也都被应用性能监控(APM)解决了。在探索这款产品的过程中,我发现网络路径分析是非常有意义的,但要做好这事就要有非常准确的IP库,去市场上找过一些产品,国内的、国外的、免费的、付费的都看过,符合这个要求的就没有,当时心想IP库也许可以做成一个产品。即便是今天,很多人也不认为IP库的需求是刚需,而是像牙疼,不疼的时候白给都不要,疼的时候满世界找诊所。可实际做起来,我发现企业成长到一定规模之后,牙肯定是要疼的(笑)。

▲图一

▲图二
▲基于不同数据库的解析结果,图一为IPIP.NET 。

科:相比当年市面上常见的IP库,比如纯真IP,您觉得哪些方面自己能做得更好?

高:以纯真为例,纯真作为一个免费库维护至今其实很不容易——尤其自己做了之后更知道做好这事有多辛苦,但是纯真的UGC模式导致数据来源存疑,又缺乏验证方法,商用风险不小(比如IP可能被冒名修改),还缺少海外数据的贡献,再者数据规范上也有问题。
我也有过顾虑,自己到底能不能做下去?即便做成了有没有人买?这是不是一个可以当创业的事?心里没底。毕竟最初只是为了解决问题,也考虑过在现有库的基础上加工一下,我们可以为纯真提供数据、帮它维护,只要最终成品可用就行。但纠结来回,空想还是不如上手试试。2013年10月17日,我建了一个空文本,从0行开始,自己一个人做了半年,到2014年2月有了几万行的积累。在微博上分享了自己做IP数据库这件事,有很多朋友都有兴趣,帮我们验证,在这里也感谢大家的帮助。又优化了两个月,2014年4月上线了第一个版本。

科:听上去IPIP.NET的创业构想简单得匪夷所思,发现一个需求,确立一个标准,直接就启动了?

高:创业对于我来说就是一种做事的方法。如果是打工,即便自己不认可的事情也要尽力去做,这叫职业精神。而对我来说,做对的事热情更大、更愿意投入,只要我认为对就会尽快推进。所以创业不该用成功与否去衡量,创业者有勇气去大胆尝试并为结果负责,结果的好坏其实并不重要。用朋友的话来说,是一种修行。

科:您甚至不确定盈利模式是否存在,就投入了一年的时间,除了勇气,是否还有一些其他的底气?

高:底气就是我认为能做得更好,毕竟我也是多年的计算机爱好者了,自学出身,能力非常杂,现在看很适合做这件事。做IP库难点并不在技术层面,而在工程逻辑层面,数据质量我自信能做到最好,并且一开始就确定要做每日更新维护,保证用户第一时间拿到市面上最准确的数据。
我常说这次创业是无心插柳,但我也一直相信,事情做对了会水到渠成。这一次运气比较好,上线之后就有客户来咨询有没有收费版本,对方的要求听起来也不复杂:有错不要紧,别太多,重要的是反馈后能够尽快修正并及时推送。(科:最初定价是多少?)几千块,对标的是美国同行,只不过人家单位美金我们是人民币(笑)。又过了半年,到了2014年双11的时候,我们已经有了20个客户。双11的前一天,我在想这件事情已经做了一年多,从拍脑袋折腾到真正了解,一时间有些感触就写了一篇文章(《IP 库的那些事儿之 2013 - 2014 流水账版》 )。我琢磨着应该是大家等双11比较无聊,那篇文章的阅读量非常大,接下来一个月内为我们带来了60个客户。
这时候心里踏实了,市场上有需求,只是没有被满足,这个项目可以做下去。做到现在,我们的客户普遍是巨头企业,500强、上市企业、B轮以后的独角兽,只要我们做到最好,企业有需求就会找到我们,没有需求的企业上门拜访也没效果,所以很长时间我们都没有专职销售,甚至直到今天都没有专职客服,产品质量做到最好就能吸引客户上门。

科:您判断是否可以做下去的标准,似乎不包括规模预期?

高:直到现在,我和我的团队精力全都用于做好产品、满足客户需求。结局如何?是卖还是融资?能发展到多大规模?没太多考虑。说到融资,2007年我为了解决ECSHOP的资金问题,见过一位投资人,人家说未来10年我们不看好中国电商行业的发展,5分钟就送客了。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电商发展到了什么程度。我把项目卖掉半年之后,有人找上门来要投资,但是已经晚了。甚至再之后我还知道那位投资人的基金投了很多电商项目。只能说大家对于事情的判断逻辑不一样,创业者专注于眼前事,投资人更关注形势、趋势,投资一个项目未必是自己认可,也许只是大家都在做。

科:做IPIP.NET和以往的项目比较,情绪、心态上有没有变化?

高:因为很快就有了收入,所以没什么压力。以前经历过只有支出没有进账、眼看着账面钱慢慢变少的痛苦,你得出去喝茶、找钱,承受巨大的焦虑感。如果项目不好也就罢了,好项目拿不到钱焦心的感觉更强烈。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控制好自己的野心、面向现金流、别把钱花超了、把产品做扎实,不作死就不会死(笑)。

地理差生变身人形地图

IP衍生业务需慎重考虑

科:除了您前面说的高强度、高精度维护以及每日更新,IP库这个项目的技术性价值在哪?

高:IP库的逻辑价值在文本之外,这与代码有不小的区别。我们现在的文本有500多万行,明年一定会超过600万行,与其说这是一个技术项目,不如说是一个牵涉了大量数据信息挖掘与整理的工程项目,堪称真正的“人工智能”。并不是在算法基础上有优势,而是在实现速度、质量、规模上有优势。我们从不说自己发明了什么新东西,但我们能够将那些逻辑原理真实落地,给客户一个每天更新、准确度最高的结果。
这个事有很多简单粗暴的做法,比如有一个方法叫投票,就是搜罗一堆库,比较结果,一个IP有8个库标注北京、2个标天津,那就按北京算。但实际上真正做过IP数据的人都知道这并不成立,这些库很多都是互相借鉴模仿,如果最有影响力的那个错了其他大概率也是错的。但是,如果你不用这么low的方法,就得在工程层面做出巨大投入和建设,这就是为什么IP库道理上看着不难、但劳动强度大,没什么人爱做但又总有人觉得没那么难做,我只能呵呵。

科:6年半时间不短,有没有出现战略发展层面的分歧和纠结?

高:2016年的时候,我们已经有了300多个客户,大部分都是估值数亿美元以上的企业,互联网50强企业应该只有5家不是我们的客户。当时大陆地区的IP库已经完善,只要做好日常维护工作就好,团队10个人就够。眼前就摆上了一个大难题:要不要做海外数据。感觉又回到了2013年的春天,还是问自己那几个问题:能不能做?有没有客户需求?依旧看不清。和3年前不一样的是,项目已经运转起来了,有盈利,很健康,如果要做海外数据意味着大量的投入、未知挑战和没有接触过的海外市场,团队人数要增加几倍,下决心比3年前更难。

2016年9月我去了台湾,我对景点游没什么大兴趣,就是换个环境散散心、想想事儿。我想到了两个关键要素,第一,已经有客户提出需要海外IP库,比如头条的海外业务发展得很好,还有一些需要建设地理围栏的项目,之前只能建议对方拼库,国内用我们的,国外采购其他家的,拼在一起;第二,我们已经做到了大陆地区的最佳,那有没有可能做到全球第一?细思极恐(笑)。想到这,答案也有了:要做全球库,还要做到最好,这是一次成就感兼顾利益的决定。

科:为什么团队人数要增加几倍?国内的成功经验不能直接套用在海外市场吗?

高:在做之前我们并不清楚,上手之后才发现各个国家地区的复杂程度是不一样的,比如国内是大运营商模式,相对集中,复杂度不是最高的。比如欧洲最复杂的俄罗斯,有5000多个AS(自治域),一个国家地区的IP复杂程度主要看AS数量、IP数量和可细分地区数量,5000个AS超过了欧洲几个发达国家的总和;全球最复杂的就是美国,三项数量都是全球第一,他们有17000多个AS,15亿IP,10000多个城市。美国是我们海外板块启动的第一站,因为它最难,搞定它就有信心搞定其他,但到目前为止美国板块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

做全球IP库会遇到一些有趣的事,IP可以看作是世界地图在网络维度的投影,但表面上看见的东西在IP层偶尔会是另一个样子。比如一些争议领土,IP层能体现出谁的控制力更大;比如一些完整的国家,但在IP层看上去分成了两个部分,在标注时只能用东XX、西XX来提升精确度,但这只是地理称呼,不是行政区划;还有,印度出现了一个状况,邦的区域划分调整了,在我们国内,比如莱芜从泰安划归济南,那么IP层面会有相应的割接变化,但印度不这样,这就导致了IP层面依旧是老地图的模样,最后只能标成“旧XXXX邦”。

科:有种重温地理课的感觉。

高:我其实是一个地理差生,因为从小不喜欢死记硬背,做IP之前洛杉矶在美国东岸还是西岸都分不清(笑)。但是现在基本各个国家的首都、大概的地理位置和网络间的最低延迟,都能记的住了。另外我们现在都习惯用毫秒估算地理距离,比如天津到北京大部分时候就是4毫秒,到北京2毫秒的IP标了天津基本就是错的,河北廊坊倒是有可能。

科:企业打开发展天花板的两个模式,一是扩大规模,开拓海外业务应该算这种,还有一种就是挖掘现有产业的衍生价值,IP库是否可能跟其他产业结合,产生新的产品?

高:IP库的特性决定它是基础设施,其他业务如何使用IP库,都是基于自身的业务逻辑,就像公路,很难将路上跑的汽车、三轮车视作公路的衍生产品。说到下一步计划,也是我唯一有点焦虑的事,就是希望明年把非洲和南美的数据做完,赶紧把IPv4收尾,早点抽时间做IPv6。

最大难题:招人

这是最后一次创业?

科:这6年半中最大的苦恼或者挫折是什么?

高:招人,实在不好招,表面上看我一年增加了10个人,但实际可能是招了20个,中间走了10个。尤其是社招,这个工作毕竟不太普遍,大家对问题的理解很难达成一致,就算我把人家说服了又怎样?不来还是不来。最终还是大量启动校招,自己从头培养,为此还在天津成立了一个办公室。有人问我在天津做是不是想省钱?实际上我们的人力预算从没下降过,我们是给加班费的( 科创人注:此处应有掌声),在天津设立办公室是尽可能想用同样的价格招到更好的人才。IPIP.NET的业务逻辑基本已经明确了,接下来就是招人,推进。另外会看看横向还能做些什么新的产品。

科:您对今后的人生有怎样的规划?

高:初步打算50岁退休吧,IPIP.NET也许是我最后一个创业项目。然后可能去做投资,我觉得现在跟随热点投资的投资人很多,注重产业价值、项目价值的投资人少一些,但光打嘴炮没意义,得自己做着看看。最终可能我做得也不比别人好,但我总想试试,哪怕打自己脸。

科:作为一位成就感驱动的连续创业者,所有的项目,算上“中国个人站长第一人”,IPIP.NET带给您的成就感能排到第几?

高:全球第一应该成就感更大一些(笑)。广告法不让说啊,我们至少是全球领先,当然还有优化改良的空间。

彩蛋一:与雷军的分歧并非否定电商

▲摘自极客公园《中国 B2C 电商的第一场仗》高春辉与雷军的分歧普遍被描写为“资讯”与“电商”的路线之争。

科:对于您当年出走卓越,您能否完整还原一下当时的分歧?

高:首先要澄清,我从没有否定过电商路线,我也看过很多文章都在写“雷军要做电商,高春辉不同意”,不,电商这个方向大家一致,但具体怎么做有分歧。我其实解释过,但辟谣总是没有谣言传得广。
雷军的想法是购买版权产品打造爆款,我认为不可行,大家都知道卓越网曾经以《大话西游》的DVD销售吸引了不少关注,但《大话西游》多少年才有一个?靠购买版权赌爆款不可控,这才是我们之间的最大分歧。等到小米做起来,自己生产、自己营销,流程在自己手里,爆款的成功率理所应当的就提高了。相比之下,流程不完全由自己把握的小米生态,成长出来的爆款数量还是有限。
后来卓越网的成长策略也调整了很多次,如果当年大家都有“先做再迭代”的想法可能分歧也不会那么激烈。我跟雷总最初不是在职场认识的,雷总在我们那代技术人心目中是神一样的存在,但合作后才发现神也是人(笑),而人性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前面我也说过,我这个人没办法逼自己去做自己不认可的事。后来和雷总也见过面,小米也是我们的客户,有些经历只是人生的回忆。

今日故事由「科创人」独家首发,

经高春辉授权,欢迎分享给您的好友。

本文由博客一文多发平台 OpenWrite 发布!

【科创人·独家】连续创业者高春辉的这六年:高强度投入打造全球领先的IP数据库的更多相关文章

  1. 【科创人·独家】MegaEase左耳朵耗子陈皓复盘创业:第一年盈利被当骗子,线下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科创人·独家]MegaEase左耳朵耗子陈皓复盘创业:第一年盈利被当骗子,线下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原创: babayage CTO科创圈  与上百位科技创业者共同关注科创人的成长心路. 文末有彩蛋:& ...

  2. 【科创人独家】PingCAP黄东旭:想告诉图灵这个世界现在的样子

    创业是投己所好 科创人:作为技术圈内著名艺术青年,哪个瞬间会让您更开心,完成一段优美的代码或者乐谱?还是得到来自外界的欢呼与掌声? 黄东旭:在创业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完成一段代码.写完一首好曲子那一 ...

  3. 【科创人独家】科界CTO林镇南:言必真,行必果,没有尽力而为,只有全力以赴

    B2C-->B2B-->O2O-->B2G.从传统电商到电子商务,再到最火医美,最后转入国企,80末的林镇南成长路径有特点:行业跨度大.技能涉猎广.误以为"4点半下班&qu ...

  4. 【科创人上海行】Tinyfool郝培强 :始于不惑的微服务式创业,背负身心病痛贴地飞行

    Intro 科创人,分享技术创业者的成长与创业经验. 何谓创业?勇于面对未知.肩负重任的人生抉择. 何谓经验?沟沟坎坎.有笑有泪,各有其宝贵. 科创人的价值支点是"人",我们不以市 ...

  5. 2019年7月22日A股科创板开板首日行情思考

    2019年7月22日A股科创板开板首日行情思考 原因:2019科创板开板交易 盘面:科创板交易活跃,首批上市25只股票大涨,最高达5倍涨幅:主板交投低迷,量能萎缩,大部分股票下跌. 操作:加仓 西安银 ...

  6. 15套java架构师、集群、高可用、高可扩 展、高性能、高并发、性能优化Redis、ActiveMQ、Nginx、Mycat、Netty、Jvm大型分布式项目实战视频教程

    * { font-family: "Microsoft YaHei" !important } h1 { color: #FF0 } 15套java架构师.集群.高可用.高可扩 展 ...

  7. 高级java高并发,高性能,分布式,高可用,负载均衡,系统架构实战

    java架构师.集群.高可用.高可扩 展.高性能.高并发.性能优化.Spring boot.Redis.ActiveMQ.Nginx.Mycat.Netty.Jvm大型分布 式项目实战 视频课程包含: ...

  8. 用于科创的git log美化输出

    git log --reverse --pretty=format:'%cd %s' --date=short > a.txt 更好的: git log --reverse --pretty=f ...

  9. Qt 框架的图形性能高(OpenGL上的系统效率高),网络性能低,开发效率高,Quick是可以走硬件加速——Qt中分为好几套图形系统,差不多代表了2D描画的发展史。最经典的软描画系统

    -----图形性能部分-----Qt的widgets部分,运行时的图像渲染性能是一般的,因为大部分的界面内容都是Qt自绘,没有走硬件加速,也就是说很多图形内容都是CPU算出来的.但是widgets底层 ...

随机推荐

  1. redis数据类型及订阅操作

    Redis数据类型详解 Redis键/值介绍 Redis key值是二进制安全的,这意味着可以用任何二进制序列作为key值,从形如“foo”的简单字符串到一个JPG文件的内容都可以.空字符串也是有效k ...

  2. easyUI之Layout(布局)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HTML 4.01 Transitional//EN"> <html> <hea ...

  3. SPRINGMVC 视图介绍

    SpringMVC视图解析器 前言 在前一篇博客中讲了SpringMVC的Controller控制器,在这篇博客中将接着介绍一下SpringMVC视图解析器.当我们对SpringMVC控制的资源发起请 ...

  4. OSI七层模型非专业简介

    七层模型从下到上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1.第一层物理层:最简单理解,我们所看到的网线,就是物理层的.物理层是传输媒介,所以无线网络也算是物理层,在线路中 ...

  5. Windows Server 2019远程桌面服务配置和授权激活

    参考Windows Server 2016远程桌面服务配置和授权激活方法可适用于Windows Server 2019     Server 2016默认远程桌面连接数是2个用户,如果多余两个用户进行 ...

  6. 整合AD RMS与EX 2010。

    1.点击开始菜单, 选择所有程 序,展开 Mi cros oft  Excha nge  Server  2010 ,打开Excha nge Ma na gement Cons ol e,选择收件人配 ...

  7. 【并行计算-CUDA开发】GPGPU OpenCL/CUDA 高性能编程的10大注意事项

    GPGPU OpenCL/CUDA 高性能编程的10大注意事项 1.展开循环 如果提前知道了循环的次数,可以进行循环展开,这样省去了循环条件的比较次数.但是同时也不能使得kernel代码太大. 循环展 ...

  8. 用Blackbox Exporter to Monitor web和端口

    1.按照exporter .wget https://github.com/prometheus/blackbox_exporter/releases/download/v0.12.0/blackbo ...

  9. django中的Form和ModelForm中的问题

    django的Form组件中,如果字段中包含choices参数,请使用两种方式实现数据源实时更新 方法一:重写构造方法,在构造方法中重新去获取值 class UserForm(forms.Form): ...

  10. SpringMVC 零配置 无web.xml

    对SpringMVC启动流程的讲解 https://www.cnblogs.com/beiyan/p/5942741.html 与SpringMVC的整合 https://hanqunfeng.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