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技术框架
一、App技术框架的类型
图1 三种App技术框架之间的关系
目前App的技术框架基本分为三种(图1):
(1)Native App:互动型,iOS、Android、WP各一套,而且要维护历史版本,要安装,开发耗时长
一种基于智能移动设备本地操作系统(如iOS、Android、WP操作系统),并使用对应系统所适用的程序语言编写运行的第三方应用程序,由于它是直接与操作系统对接,代码和界面都是针对所运行的平台开发和设计的,能很好地发挥出设备的性能,所以交互体验会更流畅。
(2)Web App:浏览型,只一套,只维护最新版本,不用安装,开发耗时短
一种采用Html语言编写的,存在于智能移动设备浏览器中的应用程序,不需要下载安装,可以说是触屏版的网页应用,由于它不依赖于操作系统,因此开发了一款Web App后,基本能应用于各种系统平台。
(3)Hybrid App:浏览互动兼顾型,native部分各一套,维护历史版本;web部分1套,维护最新版,开发耗时适中
一种用Native技术来搭建App的外壳,壳里的内容由Web技术来提供的移动应用,兼具“Native App良好交互体验的优势”和“Web App跨平台开发的优势”。
二、App技术框架的选择
对于设计师而言,我们往往是被告知这个项目采用的是哪种技术框架,然后就开始设计了,其实,我们也可以根据产品特点、框架特点和项目时间(图2)来与产品和开发同学协商,合理地为App中不同的部分选择对应技术框架,然后才在对应的技术框架下思考设计方案。
图2 产品特点、框架特点和项目时间的考虑
三、Hybrid App技术框架的设计特点
由于Hybrid App是融合了Native App和Web App的技术特点,通过分析Hybrid App的技术框架成分,能让我们更好地掌握App框架的基本开发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做设计。
Hybrid App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在Native框架中加载Web网页内容,能在保证用户体验的前提下,让App的内容更具有扩展性,即使接入再多的内容和业务功能,也不会使得整个App的安装包过大,典型Hybrid App的代表就是我们的手机淘宝客户端。Hybrid App在设计时,要注意以下五个要点(图3)。
图3 Hybrid App的五个设计要点
(1)图像渲染
Native技术部分由于能直接调用系统的渲染引擎,所以能实现流畅的复杂图像渲染,而不影响设备的性能。
Web内容部分由于是基于内置浏览器,在图像渲染的时候要通过浏览器访问系统的渲染引擎或调用基于浏览器的第三方渲染引擎,中间需要在多个层级进行渲染请求,所以渲染的时效性和性能会下降不少,导致较复杂的图像渲染或动态渲染时,会出现机器卡顿。
如图4所示,由于标题栏采用了Native技术框架,可采用复杂的毛玻璃效果,让标题栏更通透,而内容区采用了基于Html5的Web技术,因此不适合动态变换背景图的渲染方案(当图片轮播时,背景图会随着图片内容而动态变换出模糊的背景)。
图4 动态的图像渲染
(2)动效体验
由于Hybrid App的内容区大部分采用基于Html5的Web技术,对动效的解释和操作需要消耗大量的CPU性能,在设计时,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a. 不同的动效类型对CPU性能的消耗不同(图5):对CPU性能要求低的动效类型能运行得更流畅,但如果当你的设计方案是非系统自带的动效类型时(图6),就需要提前跟开发沟通可行性和对CPU性能的消耗问题。
b. 机型的性能差异:不同的手机机型的CPU性能相差较大,需要了解不同机型在你的App中的占比(图7),因为即在iPhone6上能完美运行的动效或交互动作,在iPhone6以下的手机上可能就会卡住不动了,所以不太适合用于CPU性能消耗较大的频繁渲染。
c. 网络的影响:如果你的动效在运动时,还需要加载内容,就要考虑网络较慢时,内容加载对动效流畅度的影响,这时可考虑先加载完内容,再开始动效或简化、压缩加载的内容量。
图5 不同的动效类型对CPU的性能要求
图6 液化翻转的动效
图7 不同机型的市场占比
如图8所示,在Web内容区,当点击图片后,该图片放大(系统默认的缩放动效,对CPU性能消耗小),但其它图片自动重新排列的动效会比较消耗CPU性能,在低端机器上会出现卡顿或闪退的情况,并且还会受到网速的影响,导致体验不友好,如果必须做复杂动效,可以让该动效只出现在高端机型中。
图8 图片缩放的重新排列动效
(3)平台兼容
由于Hybrid App的Web内容,是不同的平台共用同一套设计方案,所以为了更好地让设计方案兼容不同的平台特性和手机分辨率,所以建议文案和图形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a. 系统默认字体:如果不是为了设计出特殊的字体样式,iOS、Android和Windows Phone系统的默认字体(图9)是基本满足我们的需求,同时在不同平台上的显示效果也会比较好。
图9 系统默认字体
b. SVG(可缩放矢量图形):能够自由缩放大小来适应不同屏幕尺寸和分辨率,不会模糊变形(图10)。
图10 SVG(可缩放矢量图形)
c. Iconfont来代替图标:能够自由变换大小和颜色(图11)。
图11 Iconfont图标
采用这三种方式不仅可以很好适配不同机型和屏幕尺寸,而且还不会增加安装包的大小。
如图12所示,如果按钮上的“闹钟和提醒我”采用的不是Iconfont和系统默认字体,则在不同尺寸的屏幕上的显示效果会很难控制,有被拉伸变形或模糊的风险。
图12 图标和字体在不同尺寸屏幕上的显示效果
(4)交互行为
由于Hybrid App主要是通过网页的CSS样式结构和JavaScript程序语言来还原界面的设计和交互行为,所以跟纯Native App技术框架相比,需要通过更繁琐的代码和层级请求才能实现跟原生系统一样的交互方式,虽然也可模拟Native App的交互方式,但这样的模拟首先提高了开发成本,有悖于不影响性能和高效的原则,所以需要根据设计目标来合理选择是否需要跟系统交互保持一致。
如图13-a所示,如果“每日赢宝箱”的页面是纯Native框架搭建的,则当用户点击“参与互动拿红包”的卡片后,下一个页面会采用iOS系统默认的自右向左切入的交互方式。
图13-a 系统默认的交互方式
然而,由于这里采用的是Hybirid App技术框架,所以会像网页一样,直接变换内容区的信息(图13-b),因为这样的实现方式更高效和不影响性能,更重要的是如果该页面采用直接变换内容的方式不会影响到用户的使用体验,这里就可以考虑不需要跟系统交互保持一致。
图13-b 直接变换内容区的交互方式
(5)加载方式
对于Hybrid App框架的页面,由于同时存在Native和Web部分,所以在加载内容时,可以分开考虑加载方式:
- A. Native部分:可以根据需要把常规内容存储在用户的手机上,加快加载的时间和减少重复加载相同内容的麻烦。
- B. Web部分:Web内容区域是需要从网络上加载内容的,尤其在网络条件不好时,需要设计友好的等待状态,缓和用户的焦虑情绪。
如图14所示,可以根据不同的框架,来设计不同的加载方式,让等待过程更短或更愉悦。
图14 根据技术框架来设计加载方式
四、设计与技术的权衡
(1)明确设计方案的主流程
在技术面前,设计是否只能妥协呢?答案是否定的,在对应的App技术框架下,我们在考虑设计方案时,要明确设计方案的主流程和支流程(图15),凡是会影响到方案核心的主流程的方案,即使开发的实现难度和成本较高,我们也要持续推动技术的突破,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而对于方案的支流程,我们就可以跟开发协商不同的解决方案,明确哪些地方可以调整技术实现方式或换一种设计方案,哪些方案存在风险,需要有备选方案。
图15 设计方案的主流程和支流程
如图16所示,在设计手机淘宝店铺的标签模块时,由于大部分商家会根据宝贝图的特点,来设置图上标签的内容和位置,可是,由于店铺的技术框架不支持标签移动的功能,而我们的设计目标和方案的主流程就是要为商家提供更灵活设置宝贝标签的功能,所以即使技术实现难度和成本较高,我们也推动技术进行突破,实现标签的可移动功能。
图16 店铺的标签模块
(2)提前与开发沟通设计想法的可行性
我们分析完产品需求后,可以先简单地在纸上画出粗犷的交互原型,然后,跟开发沟通想法的可行性及实现难度,做到心中有数。如果方案中涉及动效设计,可通过纸片来录制粗略的动效,或拿出自己平时收集的动效素材(图17)与开发沟通可行性,来快速验证设计想法。
图17 动效素材
五、设计小结
“世上没有完美的设计,因为你最终能做的就是在各种关系之间取得平衡” ——Paul Rand(美国著名设计师)
在项目中,设计师往往需要权衡商业目标、用户体验和技术实现三者之间的关系来做设计方案,以上只是介绍App技术框架的基本知识,让设计师在做方案时更有把握,但由于技术日新月异,每天都在进步中,所以在实践中需要根据项目的不同阶段与开发工程师保持紧密的沟通,来让设计方案更靠谱。
App技术框架的更多相关文章
- 你得知道这3个最基础的APP技术框架
出处:优设网作者:信籽链接:http://www.uisdc.com/3-basic-app-technical-framework 信籽(手淘设计师):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景,当你做好一个设 ...
- Hybrid App技术批量制作APP应用与跨平台解决方案
前言 简单的聊一聊我开发了4年之久的Hybrid App(混合模式移动应用)平台开发,目前一直在持续开发与维护,支持无编程快速开发! 其本意也不是要吹捧前端有多么强大,只是用自己的实际项目阐述下对于前 ...
- Framework7 – 赞!功能齐全的 iOS7 App 前端框架
Framework7 是一个功能很全的 HTML 框架,用来构建 iOS7 应用程序. Framework7 允许您灵活搭建列表视图(表视图) .你可以让他们作为导航菜单,你可以在列表里面使用图标,输 ...
- 移动APP自动化测试框架
简介 移动APP的UI自动化测试长久以来一直是一个难点,难点在于UI的”变”, 变化导致自动化用例的大量维护.从分层测试的角度,自动化测试应该逐层进行.最大量实现自动化测试的应该是单元测试,最容易实现 ...
- 移动APP自动化测试框架对比
转自微信公众号:腾讯移动品质中心TMQ 移动APP的UI自动化测试长久以来一直是一个难点,难点在于UI的”变”, 变化导致自动化用例的大量维护.从分层测试的角度,自动化测试应该逐层进行.最大量实现自动 ...
- Ant搭建 一键生成APP技术 平台
1.博客概要 本文详细介绍了当今流行的一键生成APP技术.介绍了这种设计思想的来源,介绍了国内外的研究背景,并介绍了这个技术体系中的一些实现细节,欢迎各路大神们多提意见.一键生成技术,说的通俗点就是, ...
- 3.Python编程语言基础技术框架
3.Python编程语言基础技术框架 3.1查看数据项数据类型 type(name) 3.2查看数据项数据id id(name) 3.3对象引用 备注Python将所有数据存为内存对象 Python中 ...
- 整合springboot(app后台框架搭建四)
springboot可以说是为了适用SOA服务出现,一方面,极大的简便了配置,加速了开发速度:第二方面,也是一个嵌入式的web服务,通过jar包运行就是一个web服务: 还有提供了很多metric,i ...
- springmvc跨域+token验证(app后台框架搭建二)
这是app后台框架搭建的第二课,主要针对app应用是跨域的运用,讲解怎么配置跨域服务:其次讲解怎么进行token验证,通过拦截器设置token验证和把token设置到http报文中.主要有如下: ...
随机推荐
- Linux 组群账户管理
一.Linux组群账户配置文件 1./etc/group文件 /etc/group文件是用户组群的配置文件,内容包括用户和用户组群,并且能显示出用户是归属哪个用户组群或哪几个用户组群.一个用户可以归属 ...
- mybaties中的selectKey和useGeneratedKeys=true
<!-- 账户创建 --><insert id="create" parameterType="Account"> <select ...
- Linux_09------Linux上系统扫描和安全策略
先谢慕课网/** * linux系统扫描技术 * * 主机扫描.路由扫描.批量服务扫描.系统安全策略(防SYN和ddos攻击) */ /** * 主机扫描 * ping fping hping * * ...
- CLR VIA C#事件
事件是类型的一个成员,用来在事情发生的时候通知注册了该事件的成员. 事件和观察者模式十分的相似,所以事件应该提供如下几种能力 1.能让对象的方法登记对他的关注 2.能让对象的方法取消对他的关注 3.能 ...
- HDU 5673 Robot ——(卡特兰数)
先推荐一个关于卡特兰数的博客:http://blog.csdn.net/hackbuteer1/article/details/7450250. 卡特兰数一个应用就是,卡特兰数的第n项表示,现在进栈和 ...
- MySql生日闰月处理
1. 科普下润年: ①.非整百年能被4整除的为闰年.(如2004年就是闰年,2100年不是闰年) ②.整百年能被400整除的是闰年.(如2000年是闰年,1900年不是闰年) 2. 例: 例如:当 ...
- jstl的一些用法
<jsp:useBean id="personBean" class="com.servlet.PersonInfo"></jsp:useBe ...
- C++STL学习笔记_(1)string知识
/*============================================ string是STL的字符串类型,通常用来表示字符串 = ======================== ...
- 自定义UIPageControl,可设置任意图片image。
[self.pageControl setValue:[UIImage imageNamed:@"选中图片名称"] forKeyPath:@"_currentPageIm ...
- 运行时报错-Verify the Developer App certificate for youraccount is trusted on your device. Open Settings on Mayoyi_sakura and navigate to General -> Device Management, then select your
解决方法:打开手机设置->通用->设备管理,找到编辑工程时的ID资料,点击允许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