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 TCP 协议有粘包问题
为什么 TCP 协议有粘包问题
这部分转载自draveness博客。
TCP/IP 协议簇建立了互联网中通信协议的概念模型,该协议簇中的两个主要协议就是 TCP 和 IP 协议。TCP/ IP 协议簇中的 TCP 协议能够保证数据段(Segment)的可靠性和顺序,有了可靠的传输层协议之后,应用层协议就可以直接使用 TCP 协议传输数据,不在需要关心数据段的丢失和重复问题。

图 1 - TCP 协议与应用层协议
IP 协议解决了数据包(Packet)的路由和传输,上层的 TCP 协议不再关注路由和寻址,那么 TCP 协议解决的是传输的可靠性和顺序问题,上层不需要关心数据能否传输到目标进程,只要写入 TCP 协议的缓冲区的数据,协议栈几乎都能保证数据的送达。
当应用层协议使用 TCP 协议传输数据时,TCP 协议可能会将应用层发送的数据分成多个包依次发送,而数据的接收方收到的数据段可能有多个『应用层数据包』组成,所以当应用层从 TCP 缓冲区中读取数据时发现粘连的数据包时,需要对收到的数据进行拆分。
粘包并不是 TCP 协议造成的,它的出现是因为应用层协议设计者对 TCP 协议的错误理解,忽略了 TCP 协议的定义并且缺乏设计应用层协议的经验。本文将从 TCP 协议以及应用层协议出发,分析我们经常提到的 TCP 协议中的粘包是如何发生的:
- TCP 协议是面向字节流的协议,它可能会组合或者拆分应用层协议的数据;
 - 应用层协议的没有定义消息的边界导致数据的接收方无法拼接数据;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粘包是一个比较低级的甚至不值得讨论的问题,但是在作者看来这个问题还是很有趣的,不是所有人都系统性地学过基于 TCP 的应用层协议设计,也不是所有人对 TCP 协议都有那么深入的理解,相信很多人学习编程的过程都是自底向上的,所以作者认为这是一个值得回答的问题,我们应该传递正确的知识,而不是负面的和居高临下的情绪。
1、面向字节流
TCP 协议是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应用层交给 TCP 协议的数据并不会以消息为单位向目的主机传输,这些数据在某些情况下会被组合成一个数据段发送给目标的主机。
Nagle 算法是一种通过减少数据包的方式提高 TCP 传输性能的算法。因为网络 带宽有限,它不会将小的数据块直接发送到目的主机,而是会在本地缓冲区中等待更多待发送的数据,这种批量发送数据的策略虽然会影响实时性和网络延迟,但是能够降低网络拥堵的可能性并减少额外开销。
在早期的互联网中,Telnet 是被广泛使用的应用程序,然而使用 Telnet 会产生大量只有 1 字节负载的有效数据,每个数据包都会有 40 字节的额外开销,带宽的利用率只有 ~2.44%,Nagle 算法就是在当时的这种场景下设计的。
当应用层协议通过 TCP 协议传输数据时,实际上待发送的数据先被写入了 TCP 协议的缓冲区,如果用户开启了 Nagle 算法,那么 TCP 协议可能不会立刻发送写入的数据,它会等待缓冲区中数据超过最大数据段(MSS)或者上一个数据段被 **ACK **(确认讯息也称为ACK讯息,是在电脑网路中通讯协定的一部份,是设备或是行程发出的讯息,回覆已收到资料。) 时才会发送缓冲区中的数据。

图 2 - Nagle 算法
几十年前还会发生网络拥塞的问题,但是今天的网络带宽资源不再像过去那么紧张,在默认情况下,Linux 内核都会使用如下的方式默认关闭 Nagle 算法:
TCP_NODELAY = 1
Linux 内核中使用如下所示的 tcp_nagle_test 函数测试我们是否应该发送当前的 TCP 数据段,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以这段代码为入口详细了解 Nagle 算法在今天的实现:
static inline bool tcp_nagle_test(const struct tcp_sock *tp, const struct sk_buff *skb,
				  unsigned int cur_mss, int nonagle)
{
	if (nonagle & TCP_NAGLE_PUSH)
		return true;
	if (tcp_urg_mode(tp) || (TCP_SKB_CB(skb)->tcp_flags & TCPHDR_FIN))
		return true;
	if (!tcp_nagle_check(skb->len < cur_mss, tp, nonagle))
		return true;
	return false;
}
Nagle 算法确实能够在数据包较小时提高网络带宽的利用率并减少 TCP 和 IP 协议头带来的额外开销,但是使用该算法也可能会导致应用层协议多次写入的数据被合并或者拆分发送,当接收方从 TCP 协议栈中读取数据时会发现不相关的数据出现在了同一个数据段中,应用层协议可能没有办法对它们进行拆分和重组。
除了 Nagle 算法之外,TCP 协议栈中还有另一个用于延迟发送数据的选项 TCP_CORK,如果我们开启该选项,那么当发送的数据小于 MSS 时,TCP 协议就会延迟 200ms 发送该数据或者等待缓冲区中的数据超过 MSS。
无论是 TCP_NODELAY 还是 TCP_CORK,它们都会通过延迟发送数据来提高带宽的利用率,它们会对应用层协议写入的数据进行拆分和重组,而这些机制和配置能够出现的最重要原因是 — TCP 协议是基于字节流的协议,其本身没有数据包的概念,不会按照数据包发送数据。
2、消息边界
如果我们系统性地学习过 TCP 协议以及基于 TCP 的应用层协议设计,那么设计一个能够被 TCP 协议栈任意拆分和组装数据包的应用层协议就不会有什么问题。既然 TCP 协议是基于字节流的,这其实就意味着应用层协议要自己划分消息的边界。
如果我们能在应用层协议中定义消息的边界,那么无论 TCP 协议如何对应用层协议的数据包进程拆分和重组,接收方都能根据协议的规则恢复对应的消息。在应用层协议中,最常见的两种解决方案就是基于长度或者基于终结符(Delimiter)。

图 3 - 实现消息边界的方法
基于长度的实现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使用固定长度,所有的应用层消息都使用统一的大小,另一种方式是使用不固定长度,但是需要在应用层协议的协议头中增加表示负载长度的字段,这样接收方才可以从字节流中分离出不同的消息,HTTP 协议的消息边界就是基于长度实现的:
HTTP/1.1 200 OK
Content-Type: text/html; charset=UTF-8
Content-Length: 138
...
Connection: close
<html>
  <head>
    <title>An Example Page</title>
  </head>
  <body>
    <p>Hello World, this is a very simple HTML document.</p>
  </body>
</html>
在上述 HTTP 消息中,我们使用 Content-Length 头表示 HTTP 消息的负载大小,当应用层协议解析到足够的字节数后,就能从中分离出完整的 HTTP 消息,无论发送方如何处理对应的数据包,我们都可以遵循这一规则完成 HTTP 消息的重组。
不过 HTTP 协议除了使用基于长度的方式实现边界,也会使用基于终结符的策略,当 HTTP 使用块传输(Chunked Transfer)机制时,HTTP 头中就不再包含 Content-Length 了,它会使用负载大小为 0 的 HTTP 消息作为终结符表示消息的边界。
当然除了这两种方式之外,我们可以基于特定的规则实现消息的边界,例如:使用 TCP 协议发送 JSON 数据,接收方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数据是否能够被解析成合法的 JSON 判断消息是否终结。
3、总结
TCP 协议粘包问题是因为应用层协议开发者的错误设计导致的,他们忽略了 TCP 协议数据传输的核心机制 — 基于字节流,其本身不包含消息、数据包等概念,所有数据的传输都是流式的,需要应用层协议自己设计消息的边界,即消息帧(Message Framing),我们重新回顾一下粘包问题出现的核心原因:
- TCP 协议是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协议,其中不存在消息和数据包的概念;
 - 应用层协议没有使用基于长度或者基于终结符的消息边界,导致多个消息的粘连;
 
网络协议的学习过程非常有趣,不断思考背后的问题能够让我们对定义有更深的认识。到最后,我们还是来看一些比较开放的相关问题,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仔细思考一下下面的问题:
- 基于 UDP 协议的应用层协议应该如何设计?会出现粘包的问题么?
 - 有哪些应用层协议使用基于长度的分帧?又有哪些使用基于终结符的分帧?
 
为什么 TCP 协议有粘包问题的更多相关文章
- 网络编程之tcp协议以及粘包问题
		
网络编程tcp协议与socket以及单例的补充 一.单例补充 实现单列的几种方式 #方式一:classmethod # class Singleton: # # __instance = None # ...
 - tcp协议下粘包问题的产生及解决方案
		
1 tcp有粘包及udp无粘包 - TCP 是面向连接的,面向流的可靠协议:发送端为了将多个发往接收端的包,更有效的发到对方,使用了优化方法(Nagle算法),将多次间隔较小且数据量小的数据, 合并成 ...
 - 基于tcp协议下粘包现象和解决方案,socketserver
		
一.缓冲区 每个 socket 被创建后,都会分配两个缓冲区,输入缓冲区和输出缓冲区.write()/send() 并不立即向网络中传输数据,而是先将数据写入缓冲区中,再由TCP协议将数据从缓冲区发送 ...
 - 基于tcp协议的粘包问题(subprocess、struct)
		
要点: 报头 固定长度bytes类型 1.粘包现象 粘包就是在获取数据时,出现数据的内容不是本应该接收的数据,如:对方第一次发送hello,第二次发送world,我放接收时,应该收两次,一次是hel ...
 - TCP协议的粘包问题(八)
		
一.什么是粘包 在socket缓冲区和数据的传递过程介绍中,可以看到数据的接收和发送是无关的,read()/recv() 函数不管数据发送了多少次,都会尽可能多的接收数据.也就是说,read()/re ...
 - TCP协议的粘包现象和解决方法
		
# 粘包现象 # serverimport socket sk = socket.socket()sk.bind(('127.0.0.1', 8005))sk.listen() conn, addr ...
 - [Swoole系列入门教程 6] TCP协议和粘包
 - 有关TCP和UDP 粘包 消息保护边界
		
http://www.cnblogs.com/lancidie/archive/2013/10/28/3392428.html 在socket网络程序中,TCP和UDP分别是面向连接和非面向连接的.因 ...
 - TCP通讯处理粘包详解
		
TCP通讯处理粘包详解 一般所谓的TCP粘包是在一次接收数据不能完全地体现一个完整的消息数据.TCP通讯为何存在粘包呢?主要原因是TCP是以流的方式来处理数据,再加上网络上MTU的往往小于在应用处理的 ...
 
随机推荐
- C# 锁与死锁
			
什么是死锁: 所谓死锁,是指多个进程在运行过程中因争夺资源而造成的一种僵局,当进程处于这种僵持状态时,若无外力作用,它们都将无法再向前推进. 因此我们举个例子来描述,如果此时有一个线程A,按照先锁a再 ...
 - MySQL忘记密码了怎么解决
			
前言:在不考虑到原来用户对关联数据库的授权问题的情况下,有以下三种思路解决 #1.登录状态下修改 说明:在登录状态的话,直接使用命令修改密码就行了 mysql> use mysql; mysql ...
 - 总结JAVA语言的十大特性
			
JAVA语言的十大特性 1.简单 Java语言的语法简单明了,容易掌握从,而且Java语言是纯面向对象的语言. Java语言的语法规则和C++类似,从某种意义上来讲,Java原因是由C语言和C++语言 ...
 - 论文翻译:2018_Deep Learning for Acoustic Echo Cancellation in Noisy and Double-Talk Scenarios
			
论文地址:深度学习用于噪音和双语场景下的回声消除 博客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XP-Never/p/14210359.html 摘要 传统的声学回声消除(AEC)通过使 ...
 - Docker容器安装nginx基本步骤Yum版
			
首先我们来科普一下nginx: Nginx (engine x) 是一个高性能的HTTP和反向代理web服务器,同时也提供了IMAP/POP3/SMTP服务.Nginx是由伊戈尔·赛索耶夫为俄罗斯访问 ...
 - VScode中配置C++运行环境
			
目录 VScode中配置C++运行环境 1. 哪些插件 2. 配置开始 3. 编写代码并运行 VScode中配置C++运行环境 关于安装mingw的教程,网络上已经有很多了,这里不再赘述,下面就看VS ...
 - 一行 CSS 代码的魅力
			
之前在知乎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讨论 一行代码可以做什么? 那么,一行 CSS 代码又能不能搞点事情呢? CSS Battle 首先,这让我想到了,年初的时候沉迷的一个网站 CSS Battle .这个网 ...
 - 在.NET Core中使用Channel(一)
			
我最近一直在熟悉.net Core中引入的新Channel<T>类型.我想在它第一次发布的时候我了解过它,但是有关文章非常非常少,我不能理解它们与其他队列有什么不同. 在使用了一段时间后, ...
 - Nginx解决前端访问资源跨域问题
			
被前端跨域问题折磨快2天后,终于用ngnx的方式解决了,所以在此总结下. 该篇只探讨如何用Ngnx解决跨域问题,对于原理不作讨论. 1.首先介绍Windows环境下Nignx的相关命令操作 nginx ...
 - rocketmq-cpp-client  Visual Studio 2019 编译
			
rocketmq-cpp-client Visual Studio 2019 编译 rocketmq-cpp-client 是rocketmq c++版本的 所以我们C++ 开发者使用此项目 构建 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