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鸡的Java笔记 第三十七 - java 线程与进程
线程与进程
线程与进程的区别
最早的的时候DOS 系统有一个特点:只要电脑有病毒,那么电脑就死机了,是因为传统的DOS 系统属于单进程的操作系统
即:在同一个时间段内只允许有一个程序运行。
而后来到了window 时代发生了改变,电脑即使有病毒了也可以照常使用,但是会变慢
因为在一个CPU ,一块资源的情况下,程序利用一些轮转算法,可以让一个资源在一个时间段上可以同时处理多个不同的程序(进程),但是i在一个时间点上只允许有一个进程去执行
在每个进程上可以继续划分出若干个线程,那么线程的操作一定是要比进程更快的,所以多线程的操作性能一定要超过多进程的操作
但是所有的线程都一定是要在进程的基础上进行划分,所以进程一旦消失,那么线程也会消失
总结
线程永远要依附于进程存在
*/
/* 多线程的实现(继承 Thread 类实现)
实现javac的多线程操作
在java中对于多线程实现一定要有一个线程的主类,而这个线程的主类往往是需要操作一些资源
但是对于这个多线程主类的实现是有一定的要求:
继承 Thread 父类
实现 Runnable 接口( Callable 接口)
继承 Thread 类实现多线程
在 java.lang 包中存在有 Thread 类。子类继承 Thread 类之后需要覆写 Thread 类中的 run() 方法
那么这个方法就属于线程的主方法,定义: public void run()
范例:实现线程的主体类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MyThread(String name) {
// TODO Auto-generated constructor stub
this.name = nam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for (int i = 0; i < 10; i++) {
System.out.println(this.name + ",i = "+i);
}
}
}
在线程的主类之中只是将内容输出10次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多线程的执行一定是i并发完成的,即:在同一个时间段会有多个线程交替执行
所以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绝对不能够直接去调用 run() 方法,而是应该调用 Thread 类中的 start() 方法启动多线程:public void start()
范例:启动多线程
MyThread mt1 = new MyThread("线程A");
MyThread mt2 = new MyThread("线程B");
MyThread mt3 = new MyThread("线程C");
mt1.start();
mt2.start();
mt3.start();
所有的线程都属于交替执行,本身是没有固定的执行顺序的
思考:为什么现在启动多线程不使用 run() 方法。而非要使用 start() 方法?
为了方便解释此问题,,必须打开 Thread 类中的 start() 源代码来观察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start() { if (threadStatus != 0)
throw new IllegalThreadStateException(); group.add(this); boolean started = false;
try {
start0();
started = true;
} finally {
try {
if (!started) {
group.threadStartFailed(this);
}
} catch (Throwable ignore) { }
}
} private native void start0();
现在的代码之中首先可以发现方法会抛出一个异常: IllegalThreadStateException
但是整个方法里面没有使用 throws 声明,没有 try...catch 捕获处理,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此异常属于 RuntimeException 的子类
java.lang.Object
java.lang.Throwable
java.lang.Exception
java.lang.RuntimeException
java.lang.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java.lang.IllegalThreadStateException
此异常指的是一个线程已经调用了 start() 方法后uyou重复执行了 start() 方法所造成的问题
在调用 start() 方法里面发现会调用 start0() 方法,而 start0() 方法上使用了 native 关键字定义,这个关键字指的是要调用本机的操作系统函数
由于线程的启动需要牵扯到操作系统中的资源分配问题,所以具体的线程的启动应该要根据不同的操作系统有不同的实现
而JVM相当于根据系统中定义的 start0() 方法来个根据不同的操作系统进行该方法的实现,这样在多线程的层次上 start0() 方法名称不改变
而不同的操作系统上有不同的实现
结论:只有 Thread 类的 start() 方法才能进行操作系统的资源的分配,所以启动多线程的方式永远就是调用 Thread 类的 start() 方法实现
package cn.mysterious.study3;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MyThread(String name) {
// TODO Auto-generated constructor stub
this.name = nam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for (int i = 0; i < 10; i++) {
System.out.println(this.name + ",i = "+i);
}
}
} public class StudyThread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MyThread mt1 = new MyThread("线程A");
MyThread mt2 = new MyThread("线程B");
MyThread mt3 = new MyThread("线程C");
mt1.start();
mt2.start();
mt3.start();
// 下面是 现执行A 后B 再C
mt1.run();
mt2.run();
mt3.run();
} }
实现 Runnable 接口
继承 Thread 类会产生单继承的局限操作,所以现在最好的做法是利用接口来解决问题,于是就可以使用 Runnable 接口来完成操作
首先来观察一下 Runnable 接口的定义结构:
@FunctionalInterface
public interface Runnable{
public void run();
}
此时的代码使用的是函数式的接口。可以利用 Lamda 表达式完成
范例:按照正常思路实现多线程
class MyThread implements Runnable {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MyThread(String name) {
// TODO Auto-generated constructor stub
this.name = nam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for (int i = 0; i < 10; i++) {
System.out.println(this.name + ",i = "+i);
}
}
}
如果要想启动多线程依靠只能够是 Thread 类中的 start() 方法,在之前继承 Thread 类的时候可以直接将 start() 方法继承下来继承使用
但是现在实现的是 Runnable 接口,所以此方法没有了
于是来观察 Thread 类中的构造方法: public Thread(Runnable target)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MyThread mt1 = new MyThread("线程A");
MyThread mt2 = new MyThread("线程B");
MyThread mt3 = new MyThread("线程C");
new Thread(mt1).start();
new Thread(mt2).start();
new Thread(mt3).start();
很多时候为了方便实现,可能直接使用匿名内部类或者是 Lamda 实现代码
范例:观察实现
public class StudyThread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name = "?????";
new Thread(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for (int i = 0; i < 10; i++) {
System.out.println(name + ",i = "+i);
}
}
}).start();
} }
范例:JDK1.8使用 Lamda
public class StudyThread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name = "?????";
new Thread(()->{ for (int i = 0; i < 10; i++) {
System.out.println(name + ",i = "+i);
}
}
).start();
} }
只要给出的是函数式接口基本上就都可以使用 Lamda 表达式或者是方法引用
两种实现方式的区别(面试题)
对于多线程的两种实现模式:继承 Thread 类,实现 Runnable 接口,那么这两种模式本质上来讲,一定使用 Runnable接口实现
这样可以避免单继承局限,但是除了这样的使用原则之外,还需要清楚这两种实现方式的联系
首先观察 Thread 类的定义结构:
public class Thread extends Object implements Runnable
可以发现 Thread 类实现了 Runnable接口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整个代码的操作中使用的就是一个代理设计模式的结构,但是与传统的代理设计还有些差别
如果按照传统的代理设计模式来讲,现在如果要想启动多线程理论应该是 run() 方法,但是实质上现在调用的是 start() 名称不符合
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因为长期发展后的产物,最早的时候设计模式就是个梦
除了以上的继承关联之外还有一点区别: Runnable 接口实现的多线程要比 Thread 类实现的多线程更方便的表示出数据共享的概念
范例:希望有三个线程进行卖票 -- Thread 实现
package cn.mysterious.study3;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
private int ticket = 5;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for (int i = 0; i < 50; i++) {
if (this.ticket > 0) {
System.out.println("卖票,ticket = "+ this.ticket --);
}
}
}
} public class StudyThread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yThread mt1 = new MyThread();
MyThread mt2 = new MyThread();
MyThread mt3 = new MyThread();
mt1.start();
mt2.start();
mt3.start();
} }
/*
结果:
卖票,ticket = 5
卖票,ticket = 4
卖票,ticket = 3
卖票,ticket = 2
卖票,ticket = 1
卖票,ticket = 5
卖票,ticket = 4
卖票,ticket = 3
卖票,ticket = 2
卖票,ticket = 1
卖票,ticket = 5
卖票,ticket = 4
卖票,ticket = 3
卖票,ticket = 2
卖票,ticket = 1
*/
发现现在的三个线程各自都在卖着各自的票
范例:使用 Runnable 接口来实现多线程
package cn.mysterious.study3; class MyThread implements Runnable {
private int ticket = 5;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for (int i = 0; i < 50; i++) {
if (this.ticket > 0) {
System.out.println("卖票,ticket = "+ this.ticket --);
}
}
}
} public class StudyThread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yThread mt = new MyThread();
new Thread(mt).start();
new Thread(mt).start();
new Thread(mt).start(); } }
面试题:请解释多线程的两种实现方式以及区别?请分别用代码验证
多线程需要一个线程的主类,这个类要么继承 Thread 类,要么实现 Runnable 接口
使用 Runnable 接口可以比 Thread 类更好的实现数据共享的操作,并且利用 Runnable 接口可以避免单继承局限问题
实现 Callable 接口
从JDK1.5之后对于多线程的实现多了一个 Callable 接口,在这个接口里面比 Runnable 接口唯一的强大之处在于它可以返回执行结果
此接口定义在 java.util.concurrent 包中
@FunctionalInterface
public interface Callable<V>{
public V call() throws Exception
}
这个泛型表示的是返回值类型。call() 方法就相当于 run() 方法
范例:定义线程的主题类
class MyThread implements Callable<String> {
private int ticket = 5;
@Override
public String call()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for (int i = 0; i < 50; i++) {
if (this.ticket > 0) {
System.out.println("卖票,ticket = "+ this.ticket --);
}
}
return "票卖完了";
} }
但是现在出现了一个问题, Thread 类中并没有提供接收 Callable 接口的对象操作
所现在如何启动多线程就出现了问题。为了分析出启动的操作,需要来观察继承结构
首先来观察 java.util.concurrent Class FutureTask<V> 类的定义结构
public class StudyThread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Callable<String> cal = new MyThread();
FutureTask<String> task = new FutureTask<>(cal); // 取得执行结果
Thread thread = new Thread(task);
thread.start();
System.out.println(task.get()); // 取得线程主方法的返回值
} }
对于线程的第三种实现方式没有特别的要求
总结
Thread 有单继承局限所以不使用,但是所有的线程对象一定要通过 Thread 里中的 start() 方法启动
Runnable 使用是 可以避免单继承局限,所以建议使用此操作
Callable 比 Runnable 唯一的好处是多了返回值的数据
菜鸡的Java笔记 第三十七 - java 线程与进程的更多相关文章
- 菜鸡的Java笔记 第三十三 - java 泛型
泛型 GenericParadigm 1.泛型的产生动机 2.泛型的使用以及通配符 3.泛型方法的使用 JDK1.5 后的三大主 ...
- 菜鸡的Java笔记 第三十 - java 异常的捕获及处理
异常的捕获及处理 1.异常的产生分析以及所带来的影响 2.异常的处理的基本格式 3.异常的处理流程 4.异常的处理模式 5.自定义 ...
- Java从零开始学三十七(JAVA IO- 二进制文件读写)
一.简述 二.使用步骤 DataInputStream: 引入相关的类 构造数据输入流的对象(如:FileInputStream,BufferedWriter包装后读取文件等) 读取二进制文件的数据 ...
- Java进阶(三十七)java 自动装箱与拆箱
Java进阶(三十七)java 自动装箱与拆箱 前言 这个是jdk1.5以后才引入的新的内容.java语言规范中说道:在许多情况下包装与解包装是由编译器自行完成的(在这种情况下包装称为装箱,解包装称为 ...
- “全栈2019”Java多线程第三十七章:如何让等待的线程无法被中断
难度 初级 学习时间 10分钟 适合人群 零基础 开发语言 Java 开发环境 JDK v11 IntelliJ IDEA v2018.3 文章原文链接 "全栈2019"Java多 ...
- 【Java 线程的深入研究1】Java 提供了三种创建线程的方法
Java 提供了三种创建线程的方法: 通过实现 Runnable 接口: 通过继承 Thread 类本身: 通过 Callable 和 Future 创建线程. 1.通过实现 Runnable 接口来 ...
- 菜鸡的Java笔记 第三十六 - java 函数式编程
StudyLambda Lambda 指的是函数式编程,现在最为流行的编程模式为面向对象,很多的开发者并不认可面向对象,所以很多的开发者宁愿继续使用 C 语言进行开发,也不愿意使用java,c+ ...
- Java开发笔记(三十七)利用正则串分割字符串
前面介绍了处理字符串的常用方法,还有一种分割字符串的场景也很常见,也就是按照某个规则将字符串切割为若干子串.分割规则通常是指定某个分隔符,根据字符串内部的分隔符将字符串进行分割,例如逗号.空格等等都可 ...
- 菜鸡的Java笔记 第二十八 - java 包的定义
包的主要作用以及定义 包的导入操作 系统常见的开发包 jar 程序命令 包的定义 在任何的操作系统之中都有一个统一的共识:同一个目录下不能够存在有相同的文 ...
随机推荐
- Erase-Remove 惯用法
看到<Effective STL>条款 9 的时候想到了我以前复习的"如何正确使用迭代器删除元素",我面试时使用的也是里面的方法,看面试官的反应好像也没有什么问题,还问 ...
- 架构师必备:MySQL主从同步原理和应用
日常工作中,MySQL数据库是必不可少的存储,其中读写分离基本是标配,而这背后需要MySQL开启主从同步,形成一主一从.或一主多从的架构,掌握主从同步的原理和知道如何实际应用,是一个架构师的必备技能. ...
- HBase基础
Hadoop生态系统 HBase简介 HBase – Hadoop Database,是一个高可靠性.高性能.面向列.可伸缩.实时读写的分布式数据库 利用Hadoop HDFS作为其文件存储系统,利用 ...
- uoj22 外星人(dp)
题目大意: 给定一个\(n\)个数的序列\(a\),给定一个\(x\),其中\(a\)数组可以进行顺序的调换,每一个\(a_i\)都能使$x=x \mod a_i \(, 求最后经过一系列计算后的\) ...
- 小白自制Linux开发板 四. 通过SPI使用ESP8266做无线网卡
本文章基于 WhyCan Forum(哇酷开发者社区) https://whycan.com/t_4149.htmlhttps://whycan.com/t_5870.html整理而成. 为了尊重原作 ...
- Spring的JDK动态代理如何实现的(源码解析)
前言 上一篇文章中提到了SpringAOP是如何决断使用哪种动态代理方式的,本文接上文讲解SpringAOP的JDK动态代理是如何实现的.SpringAOP的实现其实也是使用了Proxy和Invoca ...
- Java(30)集合五Set
作者:季沐测试笔记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testero/p/15228440.html 博客主页:https://www.cnblogs.com/testero ...
- nmap常用命令汇总
nmap常用命令 选项 解释 使用举例 举例说明 Nmap主机发现 -sP Ping扫描 -P0 无Ping扫描 -PS TCP SYN Ping扫描 -PA TCP ACK ...
- 【死磕 NIO】— Reactor 模式就一定意味着高性能吗?
大家好,我是大明哥,我又来了. 为什么是 Reactor 一般所有的网络服务,一般分为如下几个步骤: 读请求(read request) 读解析(read decode) 处理程序(process s ...
- JBOSS未授权访问漏洞利用
1. 环境搭建 https://www.cnblogs.com/chengNo1/p/14297387.html 搭建好vulhub平台后 进入对应漏洞目录 cd vulhub/jboss/CVE-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