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旨在帮助测试人员对性能测试常用指标做一个简单的讲解,主要包括CPU、内存、磁盘和网络带宽等系统资源,本文仅仅局限于Linux系统,Windows Server系统暂不做考虑。

使用iostat分析IO性能

对于I/O-bond类型的进程,我们经常用iostat工具查看进程IO请求下发的数量、系统处理IO请求的耗时,进而分析进程与操作系统的交互过程中IO方面是否存在瓶颈。

下面通过iostat命令使用实例,说明使用iostat查看IO请求下发情况、系统IO处理能力的方法,以及命令执行结果中各字段的含义。

1.不加选项执行iostat

我们先来看直接执行iostat的输出结果:

[root@10.15.107.147 ~]# iostat
Linux 2.6.18-164.el5 (localhost.localdomain) 05/09/2014 _x86_64_ (8 CPU) avg-cpu: %user %nice %system %iowait %steal %idle
0.50 0.00 0.46 0.00 0.00 99.04 Device: tps kB_read/s kB_wrtn/s kB_read kB_wrtn
cciss/c0d0 5.31 2.98 101.18 4822763 163804574
dm-0 25.39 2.98 101.18 4820813 163804504
dm-1 0.00 0.00 0.00 448 0

单独执行iostat,显示的结果为从系统开机到当前执行时刻的统计信息。以上输出中,除最上面指示系统版本、主机名和日期的一行外,另有两部分:

avg-cpu: 总体cpu使用情况统计信息,对于多核cpu,这里为所有cpu的平均值

Device: 各磁盘设备的IO统计信息

对于cpu统计信息一行,我们主要看iowait的值,它指示cpu用于等待io请求完成的时间。Device中各列含义如下:

  • Device: 以sdX形式显示的设备名称
  • tps: 每秒进程下发的IO读、写请求数量
  • Blk_read/s: 每秒读扇区数量(一扇区为512bytes)
  • Blk_wrtn/s: 每秒写扇区数量
  • Blk_read: 取样时间间隔内读扇区总数量
  • Blk_wrtn: 取样时间间隔内写扇区总数量

我们可以使用-c选项单独显示avg-cpu部分的结果,使用-d选项单独显示Device部分的信息。

2.指定采样时间间隔与采样次数

与sar命令一样,我们可以以”iostat interval [count] ”形式指定iostat命令的采样间隔和采样次数:

[root@10.15.107.147 ~]# iostat -d 1 2
Linux 2.6.18-164.el5 (localhost.localdomain) 05/09/2014 _x86_64_ (8 CPU) Device: tps kB_read/s kB_wrtn/s kB_read kB_wrtn
cciss/c0d0 5.31 2.98 101.18 4822763 163821942
dm-0 25.39 2.98 101.18 4820813 163821872
dm-1 0.00 0.00 0.00 448 0 Device: tps kB_read/s kB_wrtn/s kB_read kB_wrtn
cciss/c0d0 0.00 0.00 0.00 0 0
dm-0 0.00 0.00 0.00 0 0
dm-1 0.00 0.00 0.00 0 0

以上命令输出Device的信息,采样时间为1秒,采样2次,若不指定采样次数,则iostat会一直输出采样信息,直到按”ctrl+c”退出命令。注意,第1次采样信息与单独执行iostat的效果一样,为从系统开机到当前执行时刻的统计信息。

3.以kB为单位显示读写信息(-k选项)

我们可以使用-k选项,指定iostat的部分输出结果以kB为单位,而不是以扇区数为单位:

[root@10.15.107.147 ~]# iostat -d -k
Linux 2.6.18-164.el5 (localhost.localdomain) 05/09/2014 _x86_64_ (8 CPU) Device: tps kB_read/s kB_wrtn/s kB_read kB_wrtn
cciss/c0d0 5.31 2.98 101.18 4822763 163830126
dm-0 25.39 2.98 101.18 4820813 163830056
dm-1 0.00 0.00 0.00 448 0

以上输出中,kB_read/s、kB_wrtn/s、kB_read和kB_wrtn的值均以kB为单位,相比以扇区数为单位,这里的值为原值的一半(1kB=512bytes*2)

4.更详细的io统计信息(-x选项)

为显示更详细的io设备统计信息,我们可以使用-x选项,在分析io瓶颈时,一般都会开启-x选项:

[root@10.15.107.147 ~]# iostat -x -k -d 1
Linux 2.6.18-164.el5 (localhost.localdomain) 05/09/2014 _x86_64_ (8 CPU) Device: rrqm/s wrqm/s r/s w/s rkB/s wkB/s avgrq-sz avgqu-sz await r_await w_await svctm %util ...... cciss/c0d0 0.03 20.05 0.07 5.24 2.98 101.18 39.22 0.00 0.38 2.17 0.36 0.10 0.05
dm-0 0.00 0.00 0.09 25.30 2.98 101.18 8.20 0.02 0.86 2.39 0.86 0.02 0.05
dm-1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8.00 0.00 3.16 3.16 0.00 0.30 0.00

以上各列的含义如下:

rrqm/s: 每秒对该设备的读请求被合并次数,文件系统会对读取同块(block)的请求进行合并

wrqm/s: 每秒对该设备的写请求被合并次数

r/s: 每秒完成的读次数

w/s: 每秒完成的写次数

rkB/s: 每秒读数据量(kB为单位)

wkB/s: 每秒写数据量(kB为单位)

avgrq-sz:平均每次IO操作的数据量(扇区数为单位)

avgqu-sz: 平均等待处理的IO请求队列长度

await: 平均每次IO请求等待时间(包括等待时间和处理时间,毫秒为单位),这里可以理解为IO的响应时间,一般地系统IO响应时间应该低于5ms,如果大于10ms就比较大了

svctm: 平均每次IO请求的处理时间(毫秒为单位),如果 svctm 比较接近 await,说明I/O 几乎没有等待时间;如果 await 远大于 svctm,说明 I/O队列太长,应用得到的响应时间变慢,如果响应时间超过了用户可以容许的范围,这时可以考虑更换更快的磁盘,调整内核 elevator算法,优化应用,或者升级 CPU。

%util: 采用周期内用于IO操作的时间比率,即IO队列非空的时间比率,该参数暗示了设备的繁忙程度。一般地,如果该参数是100%表示设备已经接近满负荷运行了(当然如果是多磁盘,即使%util是100%,因为磁盘的并发能力,所以磁盘使用未必就到了瓶颈)。

对于以上示例输出,我们可以获取到以下信息:

每秒向磁盘上写101.18KB左右数据(wkB/s值)

每秒有5.31(cciss/c0d0)和25.39(dm-0)次IO操作(r/s+w/s),其中以写操作为主体

平均每次IO请求等待处理的时间为 0.38、0.86、3.16 毫秒,处理耗时为0.10、0.02 和0.30毫秒

等待处理的IO请求队列中,平均有0.00、0.02、0.00个请求驻留

以上各值之间也存在联系,我们可以由一些值计算出其他数值,例如:

util = (r/s+w/s) * (svctm/1000)

对于上面的例子有:util = (0.07+5.24)*(0.10/1000) = 0.000531

Posted by GaoChuanjun May 9th, 2014

性能测试进阶指南——基础篇之磁盘IO的更多相关文章

  1. 【转】Spark性能优化指南——基础篇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DMwNjMzNA==&mid=2651805828&idx=1&sn=2f413828d1fdc6a ...

  2. Spark性能优化指南——基础篇

    本文转自:http://tech.meituan.com/spark-tuning-basic.html 感谢原作者 前言 在大数据计算领域,Spark已经成为了越来越流行.越来越受欢迎的计算平台之一 ...

  3. Spark性能优化指南——基础篇(转)

    [转]Spark性能优化指南——基础篇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DMwNjMzNA==&mid=2651805828&idx=1&am ...

  4. 【转载】 Spark性能优化指南——基础篇

    转自:http://tech.meituan.com/spark-tuning-basic.html?from=timeline 前言 开发调优 调优概述 原则一:避免创建重复的RDD 原则二:尽可能 ...

  5. Spark性能优化指南——基础篇(转载)

    前言 在大数据计算领域,Spark已经成为了越来越流行.越来越受欢迎的计算平台之一.Spark的功能涵盖了大数据领域的离线批处理.SQL类处理.流式/实时计算.机器学习.图计算等各种不同类型的计算操作 ...

  6. Spark性能优化指南——基础篇转

    前言 在大数据计算领域,Spark已经成为了越来越流行.越来越受欢迎的计算平台之一.Spark的功能涵盖了大数据领域的离线批处理.SQL类处理.流式/实时计算.机器学习.图计算等各种不同类型的计算操作 ...

  7. Spark性能优化指南--基础篇

    前言 开发调优 调优概述 原则一:避免创建重复的RDD 原则二:尽可能复用同一个RDD 原则三:对多次使用的RDD进行持久化 原则四:尽量避免使用shuffle类算子 原则五:使用map-side预聚 ...

  8. 基于vue2.x的webpack升级与项目搭建指南--基础篇

    first thing fitrst 博主声明:绝对不当标题党 有人看最好不过的背景: 十月初对公司产品的前端构建做了一些优化,但还遗留了不少问题(可了解我的前一篇博文:一次webpack小规模优化经 ...

  9. MySQL 调优基础(四) Linux 磁盘IO

    1. IO处理过程 磁盘IO经常会成为系统的一个瓶颈,特别是对于运行数据库的系统而言.数据从磁盘读取到内存,在到CPU缓存和寄存器,然后进行处理,最后写回磁盘,中间要经过很多的过程,下图是一个以wri ...

随机推荐

  1. h3c_7506e引擎主备镜像同步

    备份引擎的镜像文件不匹配会导致主引擎无法识别备引擎解决方法:1.备份主引擎上的启动文件同步到备引擎    ftp ip地址    get 在ftp服务器的镜像文件名 为其命名为本地文件(均为源文件名) ...

  2. Linux第三节课学习笔记

    常见执行Linux命令的格式:命令名称 [命令参数] [命令对象]. 命令参数分长格式与短格式,短格式之间可合并. echo命令用于在终端输出字符串或变量提取后的值,格式为“echo [字符串 | $ ...

  3. jquery 蔚蓝网

    $(document).ready(function(){ //提交表单 $("#registerBtn").click(function(){ var email=documen ...

  4. 使用IDEA创建SSM框架

  5. docker安装centos后没有ifconfig命令解决办法

    使用docker pull centos命令下载下来的centos镜像是centos7的最小安装包,里面并没有携带ifconfig命令,导致我想查看容器内的ip时不知道该怎么办 yum provide ...

  6. DevExpress GridControl控件行内新增、编辑、删除添加选择框

    以下为内容以图片居多1234表示点击顺序 先新增一行 操作和新增数据行一样 打开ColumnEdit  选择new ButtenEdit  new上方会出现一个系统命名的button 命名可以更改必须 ...

  7. Linux atop监控说明

    2017-02-22 09:42 by pursuer.chen, 7060 阅读, 2 评论, 收藏, 编辑 介绍 atop是一个功能非常强大的linux服务器监控工具,它的数据采集主要包括:CPU ...

  8. 360软件的木马查杀、漏洞修复等组件不能使用,提示runtime error

    一.故障现象:1.360软件的木马查杀.漏洞修复等组件不能使用,提示runtime error2.暴风影音等很多软件不能正常使用3.设备管理器不能打开,提示“MMC 不能打开文件”4.部分https安 ...

  9. C# .net mvc web api 返回 json 内容,过滤值为null的属性

    在WebApiConfig.Register 中增加一段 #region 过滤值为null的属性 //json 序列化设置 GlobalConfiguration.Configuration.Form ...

  10. CSS3 Vendor-prefixing

    Browser vendors needed a way to add support for new features that were not yet standardized, but w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