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堆-完全二叉树
  • 堆排序是利用堆这种数据结构而设计的一种排序算法,堆排序是一种选择排序,它的最坏,最好,平均时间复杂度均为O(nlogn),是不稳定排序

  • 堆排序中的堆有大顶堆、小顶堆两种。他们都是完全二叉树

  • 将该堆按照排序放入列表

1. 大顶堆:

所有的父节点的值都比孩子节点大,叶子节点值最小。root 根节点是第一个节点值最大

2. 小顶堆:

和大顶堆相反,所有父节点值,都小于子节点值,root 根节点是 第一个节点值最小

 

二、堆排序
  • 基本思路:将待排序序列构造成一个大顶堆,此时,整个序列的最大值就是堆顶的根节点。将其与末尾元素进行交换,此时末尾就为最大值。可称为有序区,然后将剩余n-1个元素重新构造成一个堆,估且称为堆区(未排序)。这样会得到n个元素的次小值。重复执行,有序区从:1--->n,堆区:n-->0,便能得到一个有序序列了

     
2.1 构造大顶堆
  • 在构造有序堆时,开始时只需要扫描一半的元素(所有父节点)(length/2-1 --> 0)

    因为只有他们才有子节点:3-->2 -->1 -->0

1. 从最后一个父节点开始,将父节点、他所有的子节点中的最大值交换到父节点。父节点:3

2. 将倒数第二个父节点同理交换,父节点:2

3. 父节点:1

4. 根节点:0

5. 注意很重要:务必注意-承接第3步。

假设根节点值为:10, 当他和两个子节点70, 80,



 

父节点和两子节点中的大的(80)交换后位于父节点2:原来80的位置。



 

可是他还有子节点,且子节点中的值比根节点大,那就还需要以他为父节点构造一次,与子节点6 值为20交换一次



同理在其他所有父节点的构造中都需要判断调整

  • 忽略第五步。构造好的的大顶堆如下:

 

2.2 开始排序
  • 基本思路:将待排序序列构造成一个大顶堆,此时,整个序列的最大值就是堆顶的根节点。将其与末尾元素进行交换,此时末尾就为最大值。可称为有序区,然后将剩余n-1个元素重新构造成一个堆,估且称为堆区(未排序)。这样会得到n个元素的次小值。重复执行,有序区从:1--->n,堆区:n-->0,便能得到一个有序序列了

  • 每次将堆顶(根节点)最的的元素和堆尾列表最后一个元素交换,80 和40交换

    即上面说的堆区(未排序):n-->0最大元素(根节点),和有序区从:1--->n,最后一个元素交换

  • 按照上面原理继续排序,70, 30 交换。然后调整堆

  • 堆顶元素60尾元素20交换后-->调整堆

  • 最后结果

三、Python代码实现
  • 现在排序这么一个序列:list_ = [4, 7, 0, 9, 1, 5, 3, 3, 2, 6]
"""
堆排序 heap_sort 4
/ \
7 0
/ \ / \
9 1 5 3
/ \ /
3 2 6 list_ = [4, 7, 0, 9, 1, 5, 3, 3, 2, 6]
"""

 

3.2 代码实现
def swap(data, root, last):
data[root], data[last] = data[last], data[root] #调整父节点 与孩子大小, 制作大顶堆
def adjust_heap(data, par_node, high): new_par_node = par_node
j = 2*par_node +1 #取根节点的左孩子, 如果只有一个孩子 high就是左孩子,如果有两个孩子 high 就是右孩子 while j <= high: #如果 j = high 说明没有右孩子,high就是左孩子
if j < high and data[j] < data[j+1]: #如果这儿不判断 j < high 可能超出索引
# 一个根节点下,如果有两个孩子,将 j 指向值大的那个孩子
j += 1
if data[j] > data[new_par_node]: #如果子节点值大于父节点,就互相交换
data[new_par_node], data[j] = data[j], data[new_par_node]
new_par_node = j #将当前节点,作为父节点,查找他的子树
j = j * 2 + 1 else:
# 因为调整是从上到下,所以下面的所有子树肯定是排序好了的,
#如果调整的父节点依然比下面最大的子节点大,就直接打断循环,堆已经调整好了的
break # 索引计算: 0 -->1 --->....
# 父节点 i 左子节点:2i +1 右子节点:2i +2 注意:当用长度表示最后一个叶子节点时 记得 -1
# 即 2i + 1 = length - 1 或者 2i + 2 = length - 1
# 2i+1 + 1 = length 或 2i+2 + 1 = length
# 2(i+1)=length 或 2(i+1)+1 = length
# 设j = i+1 则左子节点(偶数):2j = length 和 右子节点(基数):2j+1 = length
# 2j//2 = j == (2j+1)//2 这两个的整除是一样的,所以使用length//2 = j 然后 i + 1 = j
# i = j-1 = length//2 -1 #注意左子节点:2i+1 //2 =i 而右子节点:(2i+2)//2 = i+1 # 从第一个非叶子节点(即最后一个父节点)开始,即 list_.length//2 -1(len(list_)//2 - 1) # 开始循环到 root 索引为:0 的第一个根节点, 将所有的根-叶子 调整好,成为一个 大顶堆
def heap_sort(lst):
"""
根据列表长度,找到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开始循化到 root 根节点,制作 大顶堆
:param lst: 将列表传入
:return:
"""
length = len(lst)
last = length -1 #最后一个元素的 索引
last_par_node = length//2 -1 while last_par_node >= 0: adjust_heap(lst, last_par_node, length-1)
last_par_node -= 1 #每调整好一个节点,从后往前移动一个节点 # return lst while last > 0:
#swap(lst, 0, last)
lst[0], lst[last] = lst[last],lst[0]
# 调整堆让 adjust 处理,最后已经排好序的数,就不处理了
adjust_heap(lst, 0, last-1)
last -= 1 return lst #将列表返回 if __name__ == '__main__':
list_ = [4, 7, 0, 9, 1, 5, 3, 3, 2, 6]
heap_sort(list_)
print(list_) #最后结果为:
[0, 1, 2, 3, 3, 4, 5, 6, 7, 9]

堆排、python实现堆排的更多相关文章

  1. Python的快排应有的样子

    快排算法 ​ 简单来说就是定一个位置然后,然后把比它小的数放左边,比他大的数放右边,这显然是一个递归的定义,根据这个思路很容易可以写出快排的代码 ​ 快排是我学ACM路上第一个让我记住的代码,印象很深 ...

  2. 二叉堆 及 大根堆的python实现

    Python 二叉堆(binary heap) 二叉堆是一种特殊的堆,二叉堆是完全二叉树或者是近似完全二叉树.二叉堆满足堆特性:父节点的键值总是保持固定的序关系于任何一个子节点的键值,且每个节点的左子 ...

  3. Python实现快排

    Python实现快排 def quicksort(arr): if len(arr) <= 1: return arr pivot = arr[len(arr) // 2] left = [x ...

  4. 堆的python实现及其应用

    堆的概念 优先队列(priority queue)是一种特殊的队列,取出元素的顺序是按照元素的优先权(关键字)大小,而不是进入队列的顺序,堆就是一种优先队列的实现.堆一般是由数组实现的,逻辑上堆可以被 ...

  5. Python - 二叉树, 堆, headq 模块

    二叉树 概念 二叉树是n(n>=0)个结点的有限集合,该集合或者为空集(称为空二叉树), 或者由一个根结点和两棵互不相交的.分别称为根结点的左子树和右子树组成. 特点 每个结点最多有两颗子树,所 ...

  6. Python实现堆

    堆 (heap) 是一种经过排序的完全二叉树,其中任一非叶子节点的值均不大于(或不小于)其左孩子和右孩子节点的值. 注:定义来自百度百科. 堆,又被为优先队列(priority queue).尽管名为 ...

  7. 【转载】java项目中经常碰到的内存溢出问题: java.lang.OutOfMemoryError: PermGen space, 堆内存和非堆内存,写的很好,理解很方便

    Tomcat Xms Xmx PermSize MaxPermSize 区别 及 java.lang.OutOfMemoryError: PermGen space 解决 解决方案 在 catalin ...

  8. 干货:JVM 堆内存和非堆内存

    堆和非堆内存 按照官方的说法:"Java 虚拟机具有一个堆(Heap),堆是运行时数据区域,所有类实例和数组的内存均从此处分配.堆是在 Java 虚拟机启动时创建的."" ...

  9. 堆排序(大顶堆、小顶堆)----C语言

    堆排序 之前的随笔写了栈(顺序栈.链式栈).队列(循环队列.链式队列).链表.二叉树,这次随笔来写堆 1.什么是堆? 堆是一种非线性结构,(本篇随笔主要分析堆的数组实现)可以把堆看作一个数组,也可以被 ...

随机推荐

  1. 第10章 嵌入式Linux 的调试技术

    10.1  打印内核调试信息:printk printk位函数运行在内核空间, printf函数运行在用户空间.也就是说,像Linux 驱动这样的Linux内核程序只能使用printk函数输出调试信息 ...

  2. Spring的事务管理1

    事务的回顾: 事务:逻辑上的一组操作,组成这组事务的各个单元,要么全部成功,要么全部失败 事务的特性:ACID 原子性(Atomicity):事务不可分割 一致性(Consistency):事务执行前 ...

  3. P3399 丝绸之路 dp

    题目背景 张骞于公元前138年曾历尽艰险出使过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他们越过崇山峻岭,将中国的先进技术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将那里的香 ...

  4. C#事件の事件解析

    事件(event)是基于windows消息处理机制的类,封装的更好,让开发者无须知道底层的消息处理机制,就可以开发出强大的基于事件的应用程序来.委托(delegate)委托可以理解成为函数指针,不同的 ...

  5. Java面试题归类

    一.Java基础 1. String类为什么是final的. 2. HashMap的源码,实现原理,底层结构. 3. 说说你知道的几个Java集合类:list.set.queue.map实现类咯... ...

  6. Linux最终将会领先于Windows、Mac OS!

    Linux最终将会领先于Windows.Mac OS! 众所周知,硬件离开了软件就像人失去灵魂,而操作系统作为软件中的基础部分,更是重中之重!无论手机.电脑.还是服务器一旦离开了操作系统,比之一堆废铁 ...

  7. mongoDB2.6,java使用具体解释

    本文使用的环境是:win7_64+Eclipse+maven 一.准备工作 下载java驱动包 驱动包下载地址:http://mvnrepository.com/artifact/org.mongod ...

  8. Java学习笔记(四)——好记性不如烂键盘(答答租车)

    根据所学知识,编写一个控制台版的租车系统. 功能: 1. 展示所有可租车辆 2. 选择车型.租车辆 3. 展示租车清单,包含:总金额.总载货量及其车型.总载人量及其车型 代码参考imooc中Java课 ...

  9. content-box和border-box

    理解box-sizing属性border-box,content-box,其实也是理解正常盒模型与异常盒模型. 如果不做特殊说明,我们日常所用的div都是正常盒子模型. 正常盒子模型 正常盒子模型,是 ...

  10. ubantu下Navicat乱码的问题

    在官网下载的最新版的Navivat12出现的乱码情况 解决方法:Navicat的文件夹中找到start_navicat用vim编辑,在export LANG=“en_US.UTF-8”这句话改为ex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