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ndroid中的缓存策略

一般来说,缓存策略主要包含缓存的添加、获取和删除这三类操作。如何添加和获取缓存这个比较好理解,那么为什么还要删除缓存呢?这是因为不管是内存缓存还是硬盘缓存,它们的缓存大小都是有限的。当缓存满了之后,再想其添加缓存,这个时候就需要删除一些旧的缓存并添加新的缓存。

因此LRU(Least Recently Used)缓存算法便应运而生,LRU是近期最少使用的算法,它的核心思想是当缓存满时,会优先淘汰那些近期最少使用的缓存对象。采用LRU算法的缓存有两种:LrhCache和DisLruCache分别用于实现内存缓存和硬盘缓存,其核心思想都是LRU缓存算法。

二、LruCache的使用

LruCache是Android 3.1所提供的一个缓存类,所以在Android中可以直接使用LruCache实现内存缓存。而DisLruCache目前在Android 还不是Android SDK的一部分,但Android官方文档推荐使用该算法来实现硬盘缓存。

1.LruCache的介绍

LruCache是个泛型类,主要算法原理是把最近使用的对象用强引用(即我们平常使用的对象引用方式)存储在 LinkedHashMap 中。当缓存满时,把最近最少使用的对象从内存中移除,并提供了get和put方法来完成缓存的获取和添加操作。

2.LruCache的使用

LruCache的使用非常简单,我们就已图片缓存为例。

int maxMemory = (int) (Runtime.getRuntime().totalMemory()/);
int cacheSize = maxMemory/;
mMemoryCache = new LruCache<String,Bitmap>(cacheSize){
@Override
protected int sizeOf(String key, Bitmap value) {
return value.getRowBytes()*value.getHeight()/
;
}

①设置LruCache缓存的大小,一般为当前进程可用容量的1/8。
②重写sizeOf方法,计算出要缓存的每张图片的大小。

注意:缓存的总容量和每个缓存对象的大小所用单位要一致。

三、LruCache的实现原理

LruCache的核心思想很好理解,就是要维护一个缓存对象列表,其中对象列表的排列方式是按照访问顺序实现的,即一直没访问的对象,将放在队尾,即将被淘汰。而最近访问的对象将放在队头,最后被淘汰。

如下图所示:

那么这个队列到底是由谁来维护的,前面已经介绍了是由LinkedHashMap来维护。而LinkedHashMap是由数组+双向链表的数据结构来实现的。其中双向链表的结构可以实现访问顺序和插入顺序,使得LinkedHashMap中的对按照一定顺序排列起来。

通过下面构造函数来指定LinkedHashMap中双向链表的结构是访问顺序还是插入顺序。

public LinkedHashMap(int initialCapacity,float loadFactor,boolean accessOrder) {
super(initialCapacity, loadFactor);
this.accessOrder = accessOrder;
}

其中accessOrder设置为true则为访问顺序,为false,则为插入顺序。

以具体例子解释: 当设置为true时

public static final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nkedHashMap<Integer, Integer> map = new LinkedHashMap<>(, 0.75f, true);
map.put(, );
map.put(, );
map.put(, );
map.put(, );
map.put(, );
map.put(, );
map.put(, );
map.get();
map.get();
for (Map.Entry<Integer, Integer> entry : map.entrySet())
{
System.out.println(entry.getKey() + ":" + entry.getValue());
}
}

输出结果:0:0 3:3 4:4 5:5 6:6 1:1 2:2

即最近访问的最后输出,那么这就正好满足的LRU缓存算法的思想。可见LruCache巧妙实现,就是利用了LinkedHashMap的这种数据结构。

下面我们在LruCache源码中具体看看,怎么应用LinkedHashMap来实现缓存的添加,获得和删除的。

public LruCache(int maxSize) {
if (maxSize <= )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maxSize <= 0");
}
this.maxSize = maxSize;
this.map = new LinkedHashMap<K, V>(, 0.75f, true);
}

从LruCache的构造函数中可以看到正是用了LinkedHashMap的访问顺序。

put()方法:

public final V put(K key, V value) {
//不可为空,否则抛出异常
if (key == null || value == null) {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key == null || value== null");
}
V previous;
synchronized (this) {
//插入的缓存对象值加1
putCount++;
//增加已有缓存的大小
size += safeSizeOf(key, value);
//向map中加入缓存对象
previous = map.put(key, value);
//如果已有缓存对象,则缓存大小恢复到之前
if (previous != null) {
size -= safeSizeOf(key, previous);
}
}
//entryRemoved()是个空方法,可以自行实现
if (previous != null) {
entryRemoved(false, key, previous, value);
}
//调整缓存大小(关键方法)
trimToSize(maxSize);
return previous;
}

可以看到put()方法并没有什么难点,重要的就是在添加过缓存对象后,调用trimToSize()方法,来判断缓存是否已满,如果满了就要删除近期最少使用的算法。

trimToSize()方法:

public void trimToSize(int maxSize) {
//死循环
while (true) {
K key;
V value;
synchronized (this) {
//如果map为空并且缓存size不等于0或者缓存size小于0,抛出异常
if (size < || (map.isEmpty() && size != )) {
throw new IllegalStateException(getClass().getName()+ ".sizeOf() is reporting inconsistent results!");
}
//如果缓存大小size小于最大缓存,或者map为空,不需要再删除缓存对象,跳出循环
if (size <= maxSize || map.isEmpty()) {
break;
}
//迭代器获取第一个对象,即队尾的元素,近期最少访问的元素
Map.Entry<K, V> toEvict = map.entrySet().iterator().next();
key = toEvict.getKey();
value = toEvict.getValue();
//删除该对象,并更新缓存大小
map.remove(key);
size -= safeSizeOf(key, value);
evictionCount++;
}
entryRemoved(true, key, value, null);
}
}

trimToSize()方法不断地删除LinkedHashMap中队尾的元素,即近期最少访问的,直到缓存大小小于最大值。

当调用LruCache的get()方法获取集合中的缓存对象时,就代表访问了一次该元素,将会更新队列,保持整个队列是按照访问顺序排序。这个更新过程就是在LinkedHashMap中的get()方法中完成的。

先看LruCache的get()方法:

public final V get(K key) {
//key为空抛出异常
if (key == null) {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key == null");
}
V mapValue;
synchronized (this) {
//获取对应的缓存对象
//get()方法会实现将访问的元素更新到队列头部的功能
mapValue = map.get(key);
if (mapValue != null) {
hitCount++;
return mapValue;
}
missCount++;
}

其中LinkedHashMap的get()方法如下:

public V get(Object key) {
LinkedHashMapEntry<K,V> e = (LinkedHashMapEntry<K,V>)getEntry(key);
if (e == null)
return null;
//实现排序的关键方法
e.recordAccess(this);
return e.value;
}

调用recordAccess()方法如下:

void recordAccess(HashMap<K,V> m) {
LinkedHashMap<K,V> lm = (LinkedHashMap<K,V>)m;
//判断是否是访问排序
if (lm.accessOrder) {
lm.modCount++;
//删除此元素
remove();
//将此元素移动到队列的头部
addBefore(lm.header);
}
}

由此可见LruCache中维护了一个集合LinkedHashMap,该LinkedHashMap是以访问顺序排序的。当调用put()方法时,就会在结合中添加元素,并调用trimToSize()判断缓存是否已满,如果满了就用LinkedHashMap的迭代器删除队尾元素,即近期最少访问的元素。当调用get()方法访问缓存对象时,就会调用LinkedHashMap的get()方法获得对应集合元素,同时会更新该元素到队头。

LruCache的缓存策略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安卓中的缓存策略系列】安卓缓存之内存缓存LruCache

    缓存策略在移动端设备上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图片加载这个场景下,因为图片相对而言比较大会花费用户较多的流量,因此可用缓存方式来解决,即当程序第一次从网络上获取图片的时候,就将其缓存到存储设备上,这样在 ...

  2. Android下的缓存策略

    Android下的缓存策略 内存缓存 常用的内存缓存是软引用和弱引用,大部分的使用方式是Android提供的LRUCache缓存策略,本质是个LinkedHashMap(会根据使用次数进行排序) 磁盘 ...

  3. 安卓开发笔记——关于图片的三级缓存策略(内存LruCache+磁盘DiskLruCache+网络Volley)

    在开发安卓应用中避免不了要使用到网络图片,获取网络图片很简单,但是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流量.对于少数的图片而言问题不大,但如果手机应用中包含大量的图片,这势必会耗费用户的一定流量,如果我们不加以处理 ...

  4. Android Volley框架的使用(四)图片的三级缓存策略(内存LruCache+磁盘DiskLruCache+网络Volley)

    在开发安卓应用中避免不了要使用到网络图片,获取网络图片很简单,但是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流量.对于少数的图片而言问题不大,但如果手机应用中包含大量的图片,这势必会耗费用户的一定流量,如果我们不加以处理 ...

  5. 网络图片的获取以及二级缓存策略(Volley框架+内存LruCache+磁盘DiskLruCache)

    在开发安卓应用中避免不了要使用到网络图片,获取网络图片很简单,但是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流量.对于少数的图片而言问题不大,但如果手机应用中包含大量的图片,这势必会耗费用户的一定流量,如果我们不加以处理 ...

  6. Android 开源框架Universal-Image-Loader完全解析(二)--- 图片缓存策略详解

    转载请注明本文出自xiaanming的博客(http://blog.csdn.net/xiaanming/article/details/26810303),请尊重他人的辛勤劳动成果,谢谢! 本篇文章 ...

  7. Android 开源框架Universal-Image-Loader全然解析(二)--- 图片缓存策略具体解释

    转载请注明本文出自xiaanming的博客(http://blog.csdn.net/xiaanming/article/details/26810303),请尊重他人的辛勤劳动成果,谢谢! 本篇文章 ...

  8. 【安卓中的缓存策略系列】安卓缓存策略之综合应用ImageLoader实现照片墙的效果

    在前面的[安卓缓存策略系列]安卓缓存之内存缓存LruCache和[安卓缓存策略系列]安卓缓存策略之磁盘缓存DiskLruCache这两篇博客中已经将安卓中的缓存策略的理论知识进行过详细讲解,还没看过这 ...

  9. 【安卓中的缓存策略系列】安卓缓存策略之磁盘缓存DiskLruCache

    安卓中的缓存包括两种情况即内存缓存与磁盘缓存,其中内存缓存主要是使用LruCache这个类,其中内存缓存我在[安卓中的缓存策略系列]安卓缓存策略之内存缓存LruCache中已经进行过详细讲解,如看官还 ...

随机推荐

  1. GLSL Versions和GLSL ES Versions 对比

    You can use the #version command as the first line of your shader to specify GLSL version: #version ...

  2. 【Spring系列】spring mvc整合任务调度

    一.在dispatcher-servlet.xml中增加定时任务扫描路径和其余配置信息 xmlns:task="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t ...

  3. beta冲刺5

    昨天的问题: 登陆页面的整合重新制作 各主机版本更迭 我的社团显示功能修改调整 主页的头部替换掉 +修复帖子无法显示内容的问题 +试着将邮箱等判定用正则表达式进行实时判定. 今天的完成: 主要是线下进 ...

  4. C语言嵌套循环作业

    一.PTA实验作业 题目1:7-4 换硬币 1. 本题PTA提交列表 2. 设计思路 1.定义fen5:5分硬币数量, fen2:2分硬币数量, fen1:1分硬币数量, total:硬币总数量,co ...

  5. SQL函数返回表的示例-Z

    create function [dbo].[GetOperateCustGroup] ( ), ) ) returns @TempTable table (MaxPrice float,MinPri ...

  6. github上传时出现error: src refspec master does not match any解决办法

    github上传时出现error: src refspec master does not match any解决办法 这个问题,我之前也遇到过,这次又遇到了只是时间间隔比较长了,为了防止以后再遇到类 ...

  7. Python IDE Spyder的简单介绍

    最近深度学习发展非常迅猛,大有一统江湖的趋势.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发现自己对这种神奇的玄学非常感兴趣,希望能够进一步的研究.而这种研究性学科单纯地看论文比较难以明白,所以希望能够跟进大牛们写的代码深入学 ...

  8. 为微软samples-for-ai贡献代码是种怎么样的体验?

    推送原文链接:传送门 关注SomedayWill,了解为微软项目贡献代码的始终. 还记得微软神器samples-for-ai吗?它可不仅仅可以用来安装框架,它其实是个开源的AI样例库,以Visual ...

  9. ubuntu启动报/root/.profile mesg:ttyname failed错误的解决办法

    修改/root/.profile文件,如下命令 sudo gedit /root/profile 将文中的最后一行mesg n修改成tty -s && mesg n

  10. Mego开发文档 - 加载关系数据

    加载关系数据 Mego允许您使用模型中的导航属性来加载相关数据对象.目前只支持强制加载数据对象.只有正确配置了关系才能加载关系数据,相关内容可参考关系配置文档. 加载对象属性 您可以使用该Inclu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