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 super()使用
Python ---- super()
我们经常在类的继承当中使用super(), 来调用父类中的方法。例如下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class A: def func( self ): print ( 'OldBoy' ) class B(A): def func( self ): super ().func() print ( 'LuffyCity' ) A().func() B().func() |
输出的结果为:
OldBoy
OldBoy
LuffyCity
A实例化的对象调用了func方法,打印输出了 Oldboy;
B实例化的对象调用了自己的func方法,先调用了父类的方法打印输出了 OldBoy ,再打印输出 LuffyCity 。
这样是Python3的写法,今天咱们也只讨论Python3中的super。
如果不使用super的话,想得到相同的输出截个,还可以这样写B的类:
1
2
3
4
|
class B(A): def func( self ): A.func( self ) print ( 'LuffyCity' ) |
这样能实现相同的效果,只不过传了一个self参数。那为什么还要使用super()呢?
那我看看有这样的一个继承关系的类(钻石继承):
1
2
3
4
5
6
7
|
Base / \ / \ A B \ / \ / C |
代码是这样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
class Base: def __init__( self ): print ( 'Base.__init__' ) class A(Base): def __init__( self ): Base.__init__( self ) print ( 'A.__init__' ) class B(Base): def __init__( self ): Base.__init__( self ) print ( 'B.__init__' ) class C(A, B): def __init__( self ): A.__init__( self ) B.__init__( self ) print ( 'C.__init__' ) C() |
输出的结果是:
Base.__init__
A.__init__
Base.__init__
B.__init__
C.__init__
每个子类都调用父类的__init__方法,想把所有的初始化操作都做一遍,但是出现了一个问题,Base类的__init__方法被调用了两次,这是多余的操作,也是不合理的。
那我们改写成使用super()的写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class Base: def __init__( self ): print ( 'Base.__init__' ) class A(Base): def __init__( self ): super ().__init__() print ( 'A.__init__' ) class B(Base): def __init__( self ): super ().__init__() print ( 'B.__init__' ) class C(A, B): def __init__( self ): super ().__init__() print ( 'C.__init__' ) C() |
输出的结果是:
Base.__init__
B.__init__
A.__init__
C.__init__
这样执行的结果就比较满意,是大多数人想要的结果。那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呢?
那是因为我们每定义一个类的时候,Python都会创建一个MRO列表,用来管理类的继承顺序。
1
2
|
print (C.mro()) # [<class '__main__.C'>, <class '__main__.A'>, <class '__main__.B'>, <class '__main__.Base'>, <class 'object'>] |
Python通过这个列表从左到右,查找继承的信息。Python3中的类都是新式类,都有这个mro属性,能看出来是广度优先的查找原则。经典类就没有mro属性,但它的查找原则是深度优先。
那我回到super的问题上来,让我们先看看super的官方定义。
super([type[, object-or-type]])
返回一个代理对象,该对象将方法调用委托给类的父类或兄弟类。这对于访问类中已重写的继承方法非常有用。搜索顺序与getattr()使用的搜索顺序相同,只是类型本身被跳过。
类的__mro__属性列出了getattr()和super()使用的方法解析搜索顺序。属性是动态的,可以在继承层次结构更新时进行更改。
看到官方的解释就可以很清楚的明白,super是一个类,实例化之后得到的是一个代理的对象,而不是得到了父类,并且我们使用这个代理对象来调用父类或者兄弟类的方法。
那我们再看看super的使用方法:
super() -> same as super(__class__, <first argument>)
super(type) -> unbound super object
super(type, obj) -> bound super object; requires isinstance(obj, type)
super(type, type2) -> bound super object; requires issubclass(type2, type)
super至少需要一个参数,并且类型需要是类。
不传参数的会报错。只传一个参数的话是一个不绑定的对象,不绑定的话也就没什么用了。
1
2
|
print ( super (C)) print ( super ()) |
输出结果:
RuntimeError: super(): no arguments
<super: <class 'C'>, NULL>
在定义类当中可以不写参数,Python会自动根据情况将两个参数传递给super。
1
2
3
4
5
6
7
8
|
class C(A, B): def __init__( self ): print ( super ()) super ().__init__() print ( 'C.__init__' ) C() |
输出结果:
<super: <class 'C'>, <C object>>
Base.__init__
B.__init__
A.__init__
C.__init__
所以我们在类中使用super的时候参数是可以省略的。
第三种用法, super(type, obj) 传递一个类和对象,得到的是一个绑定的super对象。这还需要obj是type的实例,可以不是直接的实例,是子类的实例也行。
1
2
3
|
a = A() print ( super (A, a)) print ( super (Base, a)) |
输出结果:
Base.__init__
A.__init__
<super: <class 'A'>, <A object>>
<super: <class 'Base'>, <A object>>
第三种用法, super(type, type2)传递两个类,得到的也是一个绑定的super对象。这需要type2是type的子类。
1
2
3
|
print ( super (Base, A)) print ( super (Base, B)) print ( super (Base, C)) |
输出结果:
<super: <class 'Base'>, <A object>>
<super: <class 'Base'>, <B object>>
<super: <class 'Base'>, <C object>>
接下来我们就该说说查找顺序了,两个参数,是按照那个参数去计算MRO呢?
我们将C类中的super的参数填写上,并且实例化,看看输出的结果。
1
2
3
4
|
class C(A, B): def __init__( self ): super (C, self ).__init__() print ( 'C.__init__' ) |
输出结果:
Base.__init__
B.__init__
A.__init__
C.__init__
看结果和之前super没填参数的结果是一样的。
那我们将super的第一个参数改为A:
1
2
3
4
|
class C(A, B): def __init__( self ): super (A, self ).__init__() print ( 'C.__init__' ) |
输出结果:
Base.__init__
B.__init__
C.__init__
咦!?那A.__init__怎么跑丢了呢?多出来了B.__init__呢?
这是应为Python是按照第二个参数来计算MRO,这次的参数是self,也就是C的MRO。在这个顺序中跳过一个参数(A)找后面一个类(B),执行他的方法。
知道这个后,输出的结果就可以理解了。 super(A, self).__init__() 没有执行Base的方法,而是执行了B的方法。
那我们接下来说说 super(type, obj) 和 super(type, type2)的区别。
代码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class Base: def func( self ): return 'from Base' class A(Base): def func( self ): return 'from A' class B(Base): def func( self ): return 'from B' class C(A, B): def func( self ): return 'from C' c_obj = C() print ( super (C, C)) print ( super (C, c_obj)) |
输出结果:
<super: <class 'C'>, <C object>>
<super: <class 'C'>, <C object>>
两次的打印结果一模一样,verygood。那他们的方法是否是一样的呢?测试一下。
1
2
|
print ( super (C, C).func is super (C, c_obj).func) print ( super (C, C).func = = super (C, c_obj).func) |
输出结果:
False
False
他俩的方法既不是指向同一个,值还不相等。是不是搞错了呢?再试试下面的看看。
1
2
3
4
5
6
|
c1 = super (C, C) c2 = super (C, C) print (c1 is c2) print (c1 = = c2) print (c1.func is c2.func) print (c1.func = = c2.func) |
输出结果:
False
False
True
True
c1和c2不是一个对象,但是他们的方法却是相同的。
那 super(C, C).func 和 super(C, c_obj).func 的确是不同的。那打印出来看看有什么区别:
1
2
|
print ( super (C, C).func) print ( super (C, c_obj).func) |
输出结果:
<function A.func at 0x0000000009F4D6A8>
<bound method A.func of <__main__.C object at 0x00000000022A94E0>>
super的第二个参数传递的是类,得到的是函数。
super的第二个参数传递的是对象,得到的是绑定方法。
函数和绑定方法的区别就不再赘述了,在这里想得到一样的结果,只需要给函数传递一个参数,而绑定方法则不需要传递额外的参数了。
1
2
|
print ( super (C, C).func(c_obj)) print ( super (C, c_obj).func()) |
输出结果:
from A
from A
那我现在总结一下:
- super()使用的时候需要传递两个参数,在类中可以省略不写,我们使用super()来找父类或者兄弟类的方法;
- super()是根据第二个参数来计算MRO,根据顺序查找第一个参数类后的方法。
- super()第二个参数是类,得到的方法是函数,使用时要传self参数。第二个参数是对象,得到的是绑定方法,不需要再传self参数。
给使用super()的一些建议:
- super()调用的方法要存在;
- 传递参数的时候,尽量使用*args 与**kwargs;
- 父类中的一些特性,比如【】、重写了__getattr__,super对象是不能使用的。
- super()第二个参数传的是类的时候,建议调用父类的类方法和静态方法。
Python ---- super()使用的更多相关文章
- Python super继承详解
MRO(Method resolution order)是python用来解析方法调用顺序的,mro中记录了一个类的所有基类的类类型序列,super不是简单地调用基类的方法,而是按照MRO中的顺序来调 ...
- python super
http://hi.baidu.com/thinkinginlamp/item/3095e2f52c642516ce9f32d5 Python中对象方法的定义很怪异,第一个参数一般都命名为self(相 ...
- Python super使用
一 基础使用 在类的继承中,如果重定义某个方法,该方法会覆盖父类的同名方法,但有时,我们希望能同时实现父类的功能,这时,我们就需要调用父类的方法了,可通过使用 super 来实现,比如: #!/usr ...
- python super参数错误
# -*- coding:utf-8 _*-"""@author:Administrator@file: yamlparser.py@time: 2018/09/07&q ...
- python super超类方法
super() 函数是用于调用父类(超类)的一个方法. super 是用来解决多重继承问题的,直接用类名调用父类方法在使用单继承的时候没问题,但是如果使用多继承,会涉及到查找顺序(MRO).重复调用( ...
- Python super() 函数的概念和例子
概念: super() 函数是用于调用父类(超类)的一个方法. super 是用来解决多重继承问题的,直接用类名调用父类方法在使用单继承的时候没问题,但是如果使用多继承,会涉及到查找顺序(MRO).重 ...
- python: super原理
super() 的入门使用 在类的继承中,如果重定义某个方法,该方法会覆盖父类的同名方法,但有时,我们希望能同时实现父类的功能,这时,我们就需要调用父类的方法了,可通过使用 super 来实现,比如: ...
- python super()函数
super()函数是用来调用父类(超类)的一个方法 super()的语法: python 2 的用法: super(Class, self).xxx # class是子类的名称 class A(ob ...
- (转)Python: super 没那么简单
原文:https://mozillazg.com/2016/12/python-super-is-not-as-simple-as-you-thought.html python 约定¶ 单继承¶ 多 ...
随机推荐
- 洛谷P2835 刻录光盘
传送门 题目大意:有光盘可以传着看,问最少从哪几个人分发,能全部传一遍. 题解:缩点后求入度为0的点的个数 代码: #include<iostream> #include<cstdi ...
- CSS 属性:touch-action
CSS 属性 touch-action 用于指定某个给定的区域是否允许用户操作,以及如何响应用户操作(比如浏览器自带的划动.缩放等). /* Keyword values */ touch-actio ...
- YY一下十年后的自己(转)
每到年底总是我最焦虑的时候,年龄越大情况越明显.可能越长大越是对 时光的流逝 更有感触,有感触之后就会胡思乱想.所以随手开始写下这篇文章.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那么同学呀,你听说过安利么. 一直都有做总 ...
- idea操作
archetypeCatalog internal 1字体: 2编码 http://blog.csdn.net/frankcheng5143/article/details/50779149 3部署 ...
- bzoj 3612 [Heoi2014]平衡——整数划分(dp)
题目:https://www.lydsy.com/JudgeOnline/problem.php?id=3612 因为力矩的缘故,变成了整数划分. 学习到了整数划分.就是那个图一样的套路.https: ...
- Java中判断非空对象.
Java中经常会遇到判断非空的时候. 有的时候判断了非空但是还是报空指针,为什么.? 判断的时候一般都会判断两次.类似于: Org o = new Org(); if ( o.getId()!=nul ...
- SpringMVC上传文件大小的设置
在spring-mvc.xml(springmvc的配置文件)里: <!-- SpringMVC上传文件时,需要配置MultipartResolver处理器 --> <bean id ...
- 字节序(byte order)和位序(bit order)
字节序(byte order)和位序(bit order) 在网络编程中经常会提到网络字节序和主机序,也就是说当一个对象由多个字节组成的时候需要注意对象的多个字节在内存中的顺序. 以前我也基本只了 ...
- JAVA 比较两个日期相差的天数
在实际的应用中,我们经常会比较两个日期相差的天数,下面我们通过java方法判断两个日期所差的额天数. 具体内容,请看下面的代码: package com.jd.jr.fclient.test; imp ...
- winform为本地化资源添加tag属性
示例: /// <summary> /// 查找 System.Drawing.Bitmap 类型的本地化资源. /// </summary> internal stat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