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测试

见master-slave测试帖

2 原理

第一次、Slave向Master同步的实现是:

Slave向Master发出同步请求(发送sync命令),Master先dump出rdb文件,然后将rdb文件全量传输给slave,然后Master把缓存的写命令转发给Slave,初次同步完成。
第二次、以及以后的同步实现是:
        Master将变量的快照直接实时依次发送给各个Slave。
        但不管什么原因导致Slave和Master断开重连都会重复以上两个步骤的过程。
        Redis的主从复制是建立在内存快照的持久化基础上的,只要有Slave就一定会有内存快照发生。

)

但是,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RDB有他的不足,就是一旦Redis出现问题,那么我们的RDB文件中保存的数据并不是全新的,从上次RDB文件生成到 Redis停机这段时间的数据全部丢掉了。在某些业务下,这是可以忍受的,我们也推荐这些业务使用RDB的方式进行持久化,因为开启RDB的代价并不高。 但是对于另外一些对数据安全性要求极高的应用,无法容忍数据丢失的应用,RDB就无能为力了,所以Redis引入了另一个重要的持久化机制:AOF日志,稍后分析。

3. Rdb快照原理

Redis支持将当前数据的快照存成一个数据文件的持久化机制,即RDB快照。这种方法是非常好理解的,但是一个持续写入的数据库如何生成快照呢?

Redis借助了fork命令的copy on write机制(私有内存非共享内存)。在生成快照时,将当前进程fork出一个子进程,然后在子进程中循环所有的数据,将数据写成为RDB文件。

我们可以通过Redis的save指令来配置RDB快照生成的时机,比如你可以配置当10分钟以内有100次写入就生成快照,也可以配置当1小时内有 1000次写入就生成快照,也可以多个规则一起实施。这些规则的定义就在Redis的配置文件中,你也可以通过Redis的CONFIG SET命令在Redis运行时设置规则,不需要重启Redis。

在redis中配置:

1、save  900 1              #当900秒内有一条Keys数据被改变时,生成RDB;
        2、save 300  10            #当300秒内有10条Keys数据被改变时,生成RDB;
        3、save 60    10000     #当60秒内有10000条Keys数据被改变时,生成RDB;

################################ SNAPSHOTTING  #################################
#
# Save the DB on disk:
#
#   save <seconds> <changes>
#
#   Will save the DB if both the given number of seconds and the given
#   number of write operations against the DB occurred.
#
#   In the example below the behaviour will be to save:
#   after 900 sec (15 min) if at least 1 key changed
#   after 300 sec (5 min) if at least 10 keys changed
#   after 60 sec if at least 10000 keys changed
#
#   Note: you can disable saving at all commenting all the "save" lines. save 900 1
save 300 10
save 60 10000

4. Redis的AOF日志

AOF日志的全称是append only file,从名字上我们就能看出来,它是一个追加写入的日志文件。与一般数据库的binlog不同的是,AOF文件是可识别的纯文本,它的内容就是一个个 的Redis标准命令。当然,并不是发送到Redis的所有命令都要记录到AOF日志里面,只有那些会导致数据发生修改的命令才会追加到AOF文件。

那么每一条修改数据的命令都生成一条日志,那么AOF文件是不是会很大?
        答案是肯定的,AOF文件会越来越大,所以Redis又提供了一个功能,叫做AOF rewrite(使用Redis提供了bgrewriteaof命令就可以)。其功能就是重新生成一份AOF文件,新的AOF文件中一条记录的操作只会有一次,而不像一份老文件那样,可能记录了对同一个值的多次操作。其生成过程和RDB类似,也是fork一个进程,直接遍历数据,写入新的AOF临时文件(这个过程和RDB类似,但是是将数据拆分成一条一条写命令的形式的)。在写入新文件的过程中,所有的写操作日志还是会写到原来老的 AOF文件中,同时还会记录在内存缓冲区中。当重完操作完成后,会将所有缓冲区中的日志一次性写入到临时文件中。然后调用原子性的rename命令用新的 AOF文件取代老的AOF文件。(这样的操作,老的AOF可以恢复内存,如果产生新的AOF,老的就不存在了,可用新的AOF文件恢复内存,这样同时解决了AOF不断增长的问题。)AOF是一个写文件操作,其目的是将操作日志写到磁盘上,所以它也同样会遇到我们上面说的写操作的5个流程。

那么写AOF的操作安全性又有多高呢?

实际上这是可以设置的,在Redis中对AOF调用write(2)写入后,何时再调用fsync将其写到磁盘上,通过appendfsync选项来控制,下面 appendfsync的三个设置项,安全强度逐渐变强。

1)appendfsync no
        当设置appendfsync为no的时候,Redis不会主动调用fsync去将AOF日志内容同步到磁盘,所以这一切就完全依赖于操作系统的调试了。对大多数Linux操作系统,是每30秒进行一次fsync,将缓冲区中的数据写到磁盘上。

2)appendfsync everysec
        当设置appendfsync为everysec的时候,Redis会默认每隔一秒进行一次fsync调用,将缓冲区中的数据写到磁盘。但是当这一次的fsync调用时长超过1秒时。Redis会采取延迟fsync的策略,再等一秒钟。也就是在两秒后再进行fsync,这一次的fsync就不管会执行多 长时间都会进行。这时候由于在fsync时文件描述符会被阻塞,所以当前的写操作就会阻塞。

结论就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Redis会每隔一秒进行一 次fsync。在最坏的情况下,两秒钟会进行一次fsync操作。这一操作在大多数数据库系统中被称为group commit,就是组合多次写操作的数据,一次性将日志写到磁盘。

3)appendfsync always
        置appendfsync为always时,每一次写操作都会调用一次fsync,这时数据是最安全的,当然,由于每次都会执行fsync,
所以其性能也会受到影响。

Redis数据恢复:
RDB的启动时间会更短,原因有两个:
一、RDB文件中每一条数据只有一条记录,不会像AOF日志那样可能有一条数据的多次操作记录。所以每条数据只需要写一次就行了。
二、RDB文件的存储格式和Redis数据在内存中的编码格式是一致的,不需要再进行数据编码工作,所以在CPU消耗上要远小于AOF日志的加载。

5. Redis的Rdb文件

在slave server执行sync命令,请求同步,如下返回rdb文件,为二进制文件,

redis 127.0.0.1:6380> sync
"REDIS0002\xfe\x00\n\anumbers\x0f\x0f\x00\x00\x00\n\x00\x00\x00\x01\x00\x00\xc0\
x03\x00\xff\x00\x03old\xc0\x01\x00\bkeywatch\xc0\x03\x00\x04name\x05kerry\x00\x0
3aaa\xc0o\x02\aletters\x02\x01c\x01b\t\x04car1\x19\x02\x04name\x05\x00AUDIO\x05p
rice\x03\x0030w\xff\t\x04car2\x19\x02\x04name\x05\x00AUDIO\x05price\x03\x0020w\x
ff\t\x04car3\x19\x02\x04name\x05\x00buick\x05price\x03\x0010w\xff\x00\x03key\x03
aaa\x00\x03num\xc0\x04\x00\x02a1\xc0\x01\x00\x02a2\xc0\x02\x00\x06keynew\xc0\x04
\x00\x02a3\xc0\x03\x02\bletters2\x03\x01c\x01d\x01e\x00\acompany\x03alu\x00\x0co
ldvalue=GET\x03old\xff"
redis 127.0.0.1:6380>

具体文件为redis目录下,如下所示:

6. Redis的AOF文件

默认关闭,打开AOF设置,如下

############################## APPEND ONLY MODE ###############################

# By default Redis asynchronously dumps the dataset on disk. If you can live
# with the idea that the latest records will be lost if something like a crash
# happens this is the preferred way to run Redis. If instead you care a lot
# about your data and don't want to that a single record can get lost you should
# enable the append only mode: when this mode is enabled Redis will append
# every write operation received in the file appendonly.aof. This file will
# be read on startup in order to rebuild the full dataset in memory.
#
# Note that you can have both the async dumps and the append only file if you
# like (you have to comment the "save" statements above to disable the dumps).
# Still if append only mode is enabled Redis will load the data from the
# log file at startup ignoring the dump.rdb file.
#
# IMPORTANT: Check the BGREWRITEAOF to check how to rewrite the append
# log file in background when it gets too big. appendonly yes

windwos下无法生成,可能兼容性有问题。生成的aof文件与rdb文件在同目录下。

Redis 复制原理及分析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深入理解redis复制原理

    原文:深入理解redis复制原理 1.复制过程 2.数据间的同步 3.全量复制 4.部分复制 5.心跳 6.异步复制 1.复制过程 从节点执行 slaveof 命令. 从节点只是保存了 slaveof ...

  2. Redis 复制原理及特性

    摘要 早期的RDBMS被设计为运行在单个CPU之上,读写操作都由经单个数据库实例完成,复制技术使得数据库的读写操作可以分散在运行于不同CPU之上的独立服务器上,Redis作为一个开源的.优秀的key- ...

  3. Redis从出门到高可用--Redis复制原理与优化

    Redis从出门到高可用–Redis复制原理与优化 单机有什么问题? 1.单机故障; 2.单机容量有瓶颈 3.单机有QPS瓶颈 主从复制:主机数据更新后根据配置和策略,自动同步到备机的master/s ...

  4. redis复制原理和应用

    1.前言 说到分布式高可用,必然少不了复制,一来是为了做个冗余备份防止数据丢失,二来还可以达到分流来提高性能的目的.基本架构: 下面用M表示Master(主服务器),S表示Slave(从服务器),话不 ...

  5. 搞懂Redis复制原理

    前言 与大多数db一样,Redis也提供了复制机制,以满足故障恢复和负载均衡等需求.复制也是Redis高可用的基础,哨兵和集群都是建立在复制基础上实现高可用的.复制不仅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容错能力,还可以 ...

  6. Redis复制原理

    无论是在集群中还是主从结构中,redis新加入的节点和已有主(从)节点的消息同步都是通过sync命令的形式   下面来实践一下redis的同步机制, 新建主服务器于从服务器 主 从: 这是正常的主从结 ...

  7. Redis 之深入江湖-复制原理

    一.前言 上一篇文章Redis 之复制-初入江湖中,讲了关于Redis复制配置,如:如何建立配置.如何断开复制.关于链接的安全性等等,那么本篇文章将深入的去说一下关于Redis复制原理,如下: 复制过 ...

  8. Redis复制实现原理

    摘要 我的前一篇文章<Redis 复制原理及特性>已经介绍了Redis复制相关特性,这篇文章主要在理解Redis复制相关源码的基础之上介绍Redis复制的实现原理. Redis复制实现原理 ...

  9. redis系列--主从复制以及redis复制演进

    一.前言 在之前的文章已经详细介绍了redis入门基础已经持久化相关内容包括redis4.0所提供的混合持久化. 通过持久化功能,Redis保证了即使在服务器宕机情况下数据的丢失非常少.但是如果这台服 ...

随机推荐

  1. matplotlib交互模式与pacharm单独Figure设置

    matplotlib交互模式与pacharm单独Figure设置 觉得有用的话,欢迎一起讨论相互学习~Follow Me Matpotlib交互模式 在运行python程序时有时候需要生成以下的 动态 ...

  2. git 学习小记之图形化界面客户端

    习惯了 Windows 的用户,一直不喜欢用类似命令行的东西来操作,当然我也不是不喜欢,只是操作太慢了.也许 Linux 大神在命令行的帮助下,办事效率翻倍,那也是非常常见的事情..当然我不是大神,所 ...

  3. js自定制周期函数

    function mySetInterval(fn, milliSec,count){ function interval(){ if(typeof count==='undefined'||coun ...

  4. u_boot移植之内存基础知识DDR【转】

    转自:http://blog.chinaunix.net/uid-25909619-id-4938411.html

  5. mydumper安装及使用

    mydumper 官网:https://launchpad.net/mydumper 安装方式: 1.yum install glib2-devel mysql-devel zlib-devel pc ...

  6. C#使用redis学习笔记

    1.官网:http://redis.io/(英)  http://www.redis.cn/(中) 2.下载:https://github.com/dmajkic/redis/downloads(Wi ...

  7. Eclipse的git插件冲突合并方法

    Eclipse有一个git的插件叫EGit,用于实现本地代码和远程代码对比.合并以及提交.但是在本地代码和远程代码有冲突的时候,EGit的处理方案还是有点复杂.今天就彻底把这些步骤给理清楚,并公开让一 ...

  8. Redis Scan命令

    原地址:https://www.cnblogs.com/tekkaman/p/4887293.html [Redis Scan命令] SCAN cursor [MATCH pattern] [COUN ...

  9. angular有关网站

    angular官网 https://v2.angular.cn/docs/ts/latest/ angular更新信息https://github.com/angular/angular/blob/m ...

  10. Python外部脚本调用Django项目Model表

    在实际生产中有时候会出现这种情况,原本运行了一个Django项目,后面又需要一些外部脚本进行辅助,而这些脚本又不希望集成到项目当中,但是又需要用到Django项目的Model,这时候是无法像在项目当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