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同学在PCB Layout设计过程中,都有过这样的疑问:网口要做8KV浪涌防护,PCB走线应该走多宽呢?

有经验的硬件工程师可能此时就会说了,那还不简单,表层走线按照1mm/A,内层走线按照2mm/A设计就行。

这里我们必须明白,浪涌电流属于瞬态电流,稳定电流的估算方法那套根本无法适用。

底层逻辑

其实想要回答上述问题,就必须理解它的底层逻辑:当电流流过一段导体时,会在导体上产生损耗使导体温度升高;当导体温度超过一定极限温度,导体就会被烧断

了解了底层逻辑,那问题就简单了,我们只要搞懂两个问题就可以知道答案了。

  1. 导体温度(或温度变化量)与流过的电流是什么关系呢?

  2. 导体的极限温度又是多少呢?

这其实就是载流导体发热方面的知识,在姚建刚、曹一家、江全元的《电力系统工程学》一书中有详细的介绍。

公式推导

设流过导体的电流是\(I\),持续时长是\(t\);导体直流电阻是\(R\),电阻率是\(\rho_0\),其电阻温度系数是\(\alpha\),表面温度是\(\theta\),长度是\(L\),截面积是\(S\),则电流在导体上产生的热量\(Q_1\)为:

\[Q_1=I^2Rt=I^2t\rho_0\frac{(1+\alpha\theta)L}{S}\tag{1}
\]

设导体的初始温度是\(\theta_0\),当前温度是\(\theta\),导线的比热容是\(C\),导线的质量是\(m\),则导线自身温度上升所消耗的热量\(Q_2\)为:

\[Q_2=Cm(\theta-\theta_0)\tag{2}
\]

设导线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即温升)为\(\tau\),导线的表面散热面积(不包括两个端面)是\(A(A=ML)\),\(M\)是导线截面周长,\(L\)是导线长度;导线的综合散热系数是\(K_t\),\(K_t\)是热对流、热传导和热辐射的综合系数,则导线散热消耗的热量\(Q_3\)为:

\[Q_3=K_tA\tau t=K_tML\tau t\tag{3}
\]

并且根据热能守恒可得:

\[Q_1=Q_2+Q_3\tag{4}
\]

这就是载流导体的热平衡方程式。

当导体流过瞬态强电流时,由于来不及散热,全部热量将用于导体的温度升高(即\(Q_3=0\)),所以有:

\[Q_1=I^2t\rho_0\frac{(1+\alpha\theta)L}{S}=Q_2=Cm(\theta-\theta_0)\tag{5}
\]

由于导体表面温度会随着时间而变化,所以对\(Q_1\)、\(Q_2\)采用微分思想,得微分方程为:

\[I^2\rho_0\frac{(1+\alpha\theta)L}{S}dt=Cmd\theta\tag{6}
\]

整理并对两边积分得:

\[\int_0^{t_k}I^2\rho_0\frac L Sdt=\int_{\theta_0}^{\theta_k}Cm\frac1{(1+\alpha\theta)}d\theta\tag{7}
\]

即:

\[I^2\rho_0\frac L St_k=\frac{Cm} \alpha\ln{\left(\frac{1+\alpha\theta_k}{1+\alpha\theta_0}\right)}\tag{8}
\]

最终得到导体表面温度\(\theta_k\)与电流、时间的关系式为:

\[\left\{
\begin{aligned}

&I=\sqrt{\frac{CmS} {\alpha\rho_0 Lt_k}\ln{\left(\frac{1+\alpha\theta_k}{1+\alpha\theta_0}\right)}} \\

&\theta_k=\frac1\alpha\left((1+\alpha\theta_0)e^{\frac{I^2\alpha\rho_0Lt_k}{CmS}}-1\right) \\

\end{aligned}
\right.
\tag{9}\]

式中:\(\theta_k\)为导体表面温度,单位为\(^\circ C\);\(\alpha\)为导体电阻温度系数,单位为\(\frac1{^\circ C}\);\(\theta_0\)为导体表面初始温度,单位为\(^\circ C\);\(I\)为流过导体的电流,单位为\(A\);\(\rho_0\)为导体电阻率,单位为\(\Omega·m\);\(L\)为导体长度,单位为\(m\);\(t_k\)为电流持续时长,单位为\(s\);\(C\)为导线的比热容,单位为\(J/(kg·K)\);\(m\)为导体的质量,单位为\(kg\);\(S\)为导线的横截面积,单位为\(m^2\)。

设导体的密度为\(\gamma\),则有:

\[\gamma=\frac m {LS}\tag{10}
\]

所以式(9)可转换为:

\[\left\{
\begin{aligned}

&I=\sqrt{\frac{C\gamma S^2} {\alpha\rho_0 t_k}\ln{\left(\frac{1+\alpha\theta_k}{1+\alpha\theta_0}\right)}} \\

&\theta_k=\frac1\alpha\left((1+\alpha\theta_0)e^{\frac{I^2\alpha\rho_0t_k}{C\gamma S^2}}-1\right) \\

\end{aligned}
\right.
\tag{11}\]

因为PCB走线是纯铜,所以通过百度搜索纯铜的特性参数如下:

\[\alpha=3.9*10^{-3}\frac1{^\circ C}\quad\quad\rho_0=1.75*10^{-8}\Omega·m\quad\quad C=395J/(kg·K)\quad\quad \gamma=8.9*10^3kg/m^3
\]

并且通过《PCB走线过孔影响电流承载能力因素分析》一文的实验可知,PCB走线温度达到200℃以上就会有烧断的风险。

考虑最恶劣的情况,假设PCB走线表面初始温度\(\theta_0=55℃\),再将上述纯铜的特性参数代入式(11)可得:

\[I=\frac{140*S}{\sqrt {t_k}}\tag{12}
\]

式中:\(S\)是指铜的横截面积,单位为\(mm^2\);\(t_k\)是指熔丝熔断时间或者浪涌作用的时长,单位为秒(s)。

举栗子

示例一:线宽为0.36mm的1oz(35um)铜箔中通过一个40us矩形电流浪涌,该段PCB走线可承受的最大浪涌电流为:

\[I=\frac{140*0.36*35*10^{-3}}{\sqrt{40*10^{-6}}}=278.9A\tag{13}
\]

示例二:线宽为0.127mm的1oz(35um)铜箔中通过一个8/20us的雷击浪涌,该段PCB走线可承受的最大浪涌电流约为:

\[I=\frac{140*0.127*35*10^{-3}}{\sqrt{1.4*20*10^{-6}}}=117.9A\tag{14}
\]

说明:8/20us为指数波,其浪涌能量可认为是矩形波的1.4倍(参考搞懂TVS管,有这篇文章就够了)。

这里顺便提下我个人工作中走过的坑:

那时的我刚入职场,接了一个金属外壳的项目,当时的产品需求就是需要网口满足4KV浪涌防护,而我只是在器件选型和电路设计时有特别考虑该需求,却没注意到网口走线需要加粗(只走了5mil的宽度,而4KV浪涌在网口产生的浪涌电流为\(\frac{4KV}{42\Omega}=95.2A\)),最终实测,PCB走线直接烧断;后来将走线改为10mil,复测通过。

结论

考虑到线宽、铜厚、铜的纯度等因素的影响,电路设计时建议在式(12)的计算结果上降额30%~40%。

参考资料

  1. 60A的电流短时间可以用0.5mm ²的线吗?

  2. 载流导体的发热

  3. PCB走线过孔影响电流承载能力因素分析

你知道PCB走线可以过多大的瞬态电流吗?的更多相关文章

  1. PCB走线角度选择 — PCB Layout 跳坑指南

    现在但凡打开SoC原厂的PCB Layout Guide,都会提及到高速信号的走线的拐角角度问题,都会说高速信号不要以直角走线,要以45度角走线,并且会说走圆弧会比45度拐角更好.狮屎是不是这样?PC ...

  2. PCB走线和过孔的过流能力

    PCB走线的载流能力与以下因素有关:线宽.线厚(铜箔厚度).容许温升.PCB走线越宽,载流能力越大. 近似计算公式: I=KT0.44A0.75 (K为修正系数,一般覆铜线在内层时取0.024,在外层 ...

  3. pcb走线注意事项笔记

    一.高压隔离. PCB的安全距离: 1.电气间隙或者叫做控件距离. (两相邻的后者一个到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空气测量的最短距离,电气间隙的决定,根据测量的工作电压以及绝缘等级就可以决定距离.) a.一次 ...

  4. PCB走线分析——直角、差分、蛇形线

    PCB直角走线的影响   布线(Layout)是PCB设计工程师最基本的工作技能之一.走线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性能,大多数高速的设计理论也要最终经过 Layout 得以实现并验证,由此可见,布 ...

  5. 关于PCB走线能不能走锐角的讨论

    (此文参考吴川斌的博客) 很多PCB工程师都知道Layout走线时忌走直角,那么锐角能走吗? 回答当然是否定的!为什么呢? 这里先不说锐角对高速信号走线会不会造成负面影响,单从PCB DFM(可制造性 ...

  6. PCB走线宽度与电流、温度的关系

    测试PCB的线长为24cm 其他:

  7. 学习高速PCB设计,这些走线方式你要知道! 高速射频百花潭 2022-01-21 08:53

    1.电源布局布线相关 数字电路很多时候需要的电流是不连续的,所以对一些高速器件就会产生浪涌电流. 如果电源走线很长,则由于浪涌电流的存在进而会导致高频噪声,而此高频噪声会引入到其他信号中去. 而在高速 ...

  8. PCB直角走线的影响

    PCB直角走线的影响   布线(Layout)是PCB设计工程师最基本的工作技能之一.走线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性能,大多数高速的设计理论也要最终经过 Layout 得以实现并验证,由此可见,布 ...

  9. PCB板蛇形走线有什么作用

    PCB板蛇形走线有什么作用  PCB上的不论什么一条走线在通过高频信号的情况下都会对该信号造成时延时,蛇形走线的主要作用是补偿"同一组相关"信号线中延时较小的部分,这些部分一般是没 ...

  10. Allegro PCB Design GXL (legacy) 使用slide推挤走线,走线的宽度就发生改变的原因

    Allegro PCB Design GXL (legacy) version 16.6-2015 使用slide推挤走线,走线的宽度就会发生改变. 后来发现是因为约束管理器(Constraint M ...

随机推荐

  1. Kafka可视化工具之Kafka Tool

    官网: https://www.kafkatool.com/download.html Kafka Tool是一个用于管理和使用Apache Kafka集群的GUI应用程序. Kafka Tool提供 ...

  2. 强网杯2023 谍影重重2.0 wp

    题目描述 小明是某间谍组织的一员,他终日监听着我国某重点军事基地的飞行动态,妄图通过分析参数找到我国飞的最快的飞机.我国费尽千辛万苦抓住了他,并在他的电脑上找到了一段他监听的信息,请分析出这段信息中飞 ...

  3. Visual Studio 使用IISprofile进行远程部署

      ​

  4. 尝试新的 System.Text.Json 源生成器

    尝试新的 System.Text.Json 源生成器 在 .NET 6.0 的预览版中,我们使用 System.Text.Json 发布了一个新的 C# source generator 来帮助改进应 ...

  5. iOS app 自动化测试 - 环境搭建

    1. 基本前提 安装好了 mac 上自动化测试的基本环境 如果没有,可以参考这一个: 2. iOS appium python自动化测试环境搭建 2.1 真机环境 2.1.1 前提:安装了 appiu ...

  6. localhost 宿主机访问

    ssh -N -f -L localhost8888:localhost:8888 hostname

  7. springboot 2.x 集成quartz持久化到一个单独的dataSource时遇到的坑

    由于希望可以在集群环境中运行定时job,但考虑到多个job实例有可能带来job重复执行的问题,新项目的job打算从原生的spring task实现改成quartz job实现,并采用jdbc的存储方式 ...

  8. NJU ICS2024 PA 作业心得(三)

    NJU ICS2024 PA 作业心得(三) 需要参考的内容 RISC-V ABIs Specification:是一组规则和规范,定义了在 RISC-V 架构上编写和链接程序的方式.它确保了不同语言 ...

  9. [转]CMake:相关概念与使用入门

    CMake:相关概念与使用入门(一) CMake:搜索文件和指定头文件目录(三) CMake 子工程添加 根目录中他文件夹里的cpp文件 翻译 搜索 复制

  10. [转]GMM:高斯混合模型讲义(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