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https://www.sohu.com/a/320177323_505901

/etc/passwd文件:

系统用户配置文件,存储了系统中所有用户的基本信息,并且所有用户都可以对此文件执行读(r)操作。

查看文件内容:

/etc/passwd文件内容非常规律,每行记录对应一个用户

每行用户信息都以":"作为分隔符,划分为7个字段。

如下图各个字段含义:

下面逐个介绍一下:

01 用户名

用户名仅是为了方便用户记忆。

Linux系统是通过UID来识别用户身份,分配用户权限。

/etc/passwd文件中定义了用户名和UID之间的对应关系。

关于UID详解请参考:

Linux中的UID和GID的含义

02 密码

"x":表示此用户设有密码,但不是真正的密码,真正的密码保存在/etc/shadow文件。

如下图:

Linux系统把真正的加密密码串放置在/etc/shadow文件中,此文件只有root用户可以浏览和操作,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密码的安全。

补充:

注意!!!,虽然"x"并不表示真正的密码,但也不能删除,如果删除了 "x",那么系统会认为这个用户没有密码,从而导致只输入用户名而不用输入密码就可以登陆(只能在使用无密码登录,远程是不可以)。

03 UID

UID:用户ID。

每个用户都有唯一UID,Linux 系统通过UID来识别不同的用户。

实际上,UID 就是一个 0~65535 之间的数,不同范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用户身份。

0:超级用户。

UID为0就代表这个账号是管理员账号。

1~499:系统用户。

此范围的UID保留给系统使用。

500~65535:普通用户。

例如:我们的odysee用户UID=1000。

关于UID详解请参考:

Linux中的UID和GID的含义

04 GID

简称"组ID",表示用户初始组组ID号。

解释一下初始组和附加组的概念。

(1) 初始组

指用户登陆时就拥有这个用户组的相关权限。每个用户的初始组只能有一个,通常就是将和此用户的用户名相同的组名作为该用户的初始组。比如说,我们手动创建用户 odysee,在建立用户odysee同时,就会建立odysee组作为odysee用户的初始组。

(2) 附加组

用户可以加入多个其他的用户组,并拥有这些组的权限。

每个用户只能有一个初始组,除初始组外,用户再加入其他的用户组,这些用户组就是这个用户的附加组。附加组可以有多个,而且用户可以有这些附加组的权限。

注意:

这里的GID字段是指初始组。

05 描述性信息

此字段只是用来解释这个用户的意义而已。

06 主目录

通常称为用户的主(家)目录。

例如:root主目录为/root,普通用户odysee的主目录为/home/odysee。

07 默认Shell

Shell是Linux的命令解释器,用户和Linux内核之间沟通的桥梁。

Shell命令解释器的功能就是将用户输入的命令转换成系统可以识别的机器语言。

通常情况下,Linux系统默认使用的命令解释器是/bin/bash,当然还有其他命令解释器。

文章知识点与官方知识档案匹配,可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
CS入门技能树Linux入门初识Linux28052 人正在系统学习中

[转帖]/etc/passwd文件 各个字段详解的更多相关文章

  1. Kubernetes YAML 文件全字段详解

    Kubernetes YAML 文件全字段详解 Deployment yaml 其中主要参数都在podTemplate 中,DaemonSet StatefulSet 中的pod部分一样. apiVe ...

  2. Linux "ls -l"文件列表权限详解

    ls Linux "ls -l"文件列表权限详解 1.使用 ls -l 命令 执行结果如下(/var/log) : drwxr-x--- root adm -- : apache2 ...

  3. IIS日志字段详解

    IIS日志字段详解 抓住8月的尾巴,弥补下这个月的空白,事情太多,忘了写博客这回事了. IIS日志字段设置                                          网站运营时 ...

  4. WAL日志文件名称格式详解

    转自:http://blog.osdba.net/534.html WAL日志文件名称格式详解 PostgreSQL的WAL日志文件在pg_xlog目录下,一般情况下,每个文件为16M大小: osdb ...

  5. JPEG文件编/解码详解

    JPEG文件编/解码详解(1) JPEG(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是联合图像专家小组的英文缩写.它由国际电话与电报咨询委员会CCITT(The Interna ...

  6. Kubernetes K8S之通过yaml文件创建Pod与Pod常用字段详解

    YAML语法规范:在kubernetes k8s中如何通过yaml文件创建pod,以及pod常用字段详解 YAML 语法规范 K8S 里所有的资源或者配置都可以用 yaml 或 Json 定义.YAM ...

  7. HTTP首部字段详解

    HTTP首部字段详解 在HTTP/1.1规范中定义了47种首部字段,总共分为四大类: 通用首部字段 -- 请求报文和响应报文两方都会使用的首部 请求首部字段 -- 从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送请求报文时使用 ...

  8. Multipart/form-data POST文件上传详解

    Multipart/form-data POST文件上传详解 理论 简单的HTTP POST 大家通过HTTP向服务器发送POST请求提交数据,都是通过form表单提交的,代码如下: <form ...

  9. atitit.mp4 视频文件多媒体格式结构详解

    atitit.mp4 视频文件多媒体格式结构详解 1. 一.基本概念1 2. MP4文件概述2 3. mp4是由一个个“box”组成的,2 4. 典型简化mp43 5. Fragments5 6. r ...

  10. C#文件后缀名详解

    C#文件后缀名详解 .sln:解决方案文件,为解决方案资源管理器提供显示管理文件的图形接口所需的信息. .csproj:项目文件,创建应用程序所需的引用.数据连接.文件夹和文件的信息. .aspx:W ...

随机推荐

  1. 【华为云技术分享】DLI跨源|当DLI遇见MongoDB

    导语: MongoDB作为灵活高效易扩展的no-schema数据库,越来越受到互联网公司.游戏行业等开发者的青睐,但是MongoDB有着独特的语言接口,并不能很好满足数据分析师构建数据治理应用的需求, ...

  2. 读书笔记丨远程服务调用和RESTful,如何分析和抉择?

    摘要:相信未来REST规范将会变得更加流行和普及. 本文分享自华为云社区<云原生时代,远程服务调用和RESTful,如何分析和抉择?>,作者:breakDawn . 随着云原生的概念越来越 ...

  3. 分布式缓存服务DCS:企业版性能更强,稳定性更高

    摘要:企业版性能指标达到业界TOP1,行业领先30%,内核态实现真正多线程. 一.背景介绍 近年来,随着各行业业务需求急速增加,数据量和并发访问量呈指数级增长,原来只能依附于关系型数据库的传统&quo ...

  4. C# .NET Socket SocketHelper 高性能 5000客户端 异步接收数据

    网上有很多Socket框架,但是我想,C#既然有Socket类,难道不是给人用的吗? 写了一个SocketServerHelper和SocketClientHelper,分别只有5.6百行代码,比不上 ...

  5. P1379 八数码难题 ( A* 算法 与 IDA_star 算法)

    P1379 八数码难题 题目描述 在3×3的棋盘上,摆有八个棋子,每个棋子上标有1至8的某一数字.棋盘中留有一个空格,空格用0来表示.空格周围的棋子可以移到空格中.要求解的问题是:给出一种初始布局(初 ...

  6. 0x61 图论-最短路

    B题 Telephone Lines https://ac.nowcoder.com/acm/contest/1055/B 中文题面:https://www.luogu.com.cn/problem/ ...

  7. Kafka 原理以及分区分配策略剖析

    一.简介 Apache Kafka 是一个分布式的流处理平台(分布式的基于发布/订阅模式的消息队列[Message Queue]). 流处理平台有以下3个特性: 可以让你发布和订阅流式的记录.这一方面 ...

  8. SCA 技术进阶系列(二):代码同源检测技术在供应链安全治理中的应用

    直击痛点:为什么需要同源检测 随着 "数字中国" 建设的不断提速,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创新实践中不断加大对开源技术的应用,引入开源组件完成应用需求开发已经成为了大多数研发工程师开发软 ...

  9. 为什么 Serverless 能提升资源利用率?

    木吴|阿里云智能高级技术专家 业务的负载往往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呈现一定的上下波动.传统的应用构建方式一般是备足充分的资源以保障业务可用性,造成资源利用率不高的现象.随着容器技术的普及,应用可 ...

  10. vue 中安装使用jquery

    https://www.cnblogs.com/tcz1018/p/13970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