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从SSTable到LSM-Tree之二
https://zhuanlan.zhihu.com/p/103968892
背景
LSM-Tree (Log Structured Merge Tree),日志结构合并树。它在 1996 年由论文《The Log-Structured Merge-Tree (LSM-Tree) 》[1]首次提出,但真正得到广泛应用是在 2006 年Google Bigtable 论文之后,论文中提到 Bigtable 使用的数据结构就是 LSM-Tree。
目前,LSM-Tree 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一些流行的的 Key-Value 型存储引擎中,如 Bigtable、Cassandra、HBase、RocksDB[2]、LevelDB、ScyllaDB[3]等。LSM 已经成为基于磁盘的 Key-Value 型存储引擎的标配。
为什么需要 LSM-Tree ?
我们知道,磁盘的顺序读写性能要比随机读写性能高2个数量级以上。日志结构指的就是日志形式的追加写(Append Only),它是顺序写。
LSM-Tree 相比于传统的 B+ 树存储引擎,具有更高的写入性能。通过把磁盘随机写转换为顺序写,来大幅提升写入性能。代价是,牺牲了部分读性能及写放大问题。这么说,并不是说 B+ 树不存在写放大,它实际也存在写放大问题。我们稍后再研究这个问题。
LSM-Tree 结构
我们先看看原始论文中描述的 LSM-Tree 结构,再看看实际存储引擎中的实现。
LSM-Tree 由两个或甚至更多的分层数据结构组成[1]。一种比较简单的两层 LSM-Tree 结构如下[1]:

Two Level LSM-Tree
图中,C0 层常驻内存。 C1 层在磁盘上。C0 层保存最近更新的索引项,通常可以使用红黑树、跳表、B 树等实现。当插入操作导致 C0 的大小达到一定的阈值之后,它会与 C1 合并到磁盘上。LSM树的性能源于这样一个事实,即每个组件都根据其底层存储介质的特性进行了调优,并且使用一种类似于归并排序的算法,以滚动批次的方式有效地跨介质合并数据[1]。
多层 LSM-Tree 结构如下:
C0 层常驻内存,保存了所有最近写入的 Key-Value,这个内存结构是有序的,并且可以随时原地更新,同时支持随时查询。C1 ~ Ck 层都在磁盘上,每一层都是一个在 key 上有序的结构。
- 写流程
写请求首先被写入 WAL(Write Ahead Log)日志(通常用于故障恢复),再写入 C0,如果 C0 大小达到阈值,就会把 C0 层与 C1 层合并写入新的 new-C1,类似于归并算法,这个过程就是合并(Compaction)
。合并的 new-C1 顺序写入磁盘。同理,C1 达到一定阈值之后,会与下层 C2 合并,依次逐层合并。合并过程可以异步进行,这样不用阻塞写操作。
- 读流程
由写入可以知道,最新的数据在 C0 层,最旧的数据在 Ck 层。查询指定的 key 时,会先查 C0 再查 C1,最后查 Ck。所以,LSM-Tree 对读不太友好,也就是存在读放大
。
原始论文中,在磁盘上使用类 B 树来组织文件。但是实际系统,大多采用
来组织文件。
下面以经典的 LevelDB[4]为例,看一下 LSM-Tree 的实际实现。
LevelDB LSM 结构
LevelDB LSM-Tree 结构如下图所示。LSM-Tree 由三个数据结构组成:内存表分为 Memtable 和 ImmutableTable,磁盘上的 SSTable 文件。

LevelDB-LSM
LevelDB LSM-Tree 性质[4]
内存表:
- 默认 4MB 左右内存块(可调,后面会说到)
- 存放有序 Key-Value
- 内存结构为跳跃表
- 数据先写入 Memtable,达到指定大小后,把它变成 ImmuableTable,之后异步 Compaction 落盘到 Level-0
SSTable 文件:
- SSTable 文件是层次结构,每层按 key range 分区存放在多个 SSTable 中
- Level-0 层 SSTable 的 key range 会存在重叠,其它层 key range 不重叠
- Level-i(i > 0)的大小呈指数增长,Level-i 层 SSTable 文件数量量级 10�
- Level-i 层中的每个 SSTable 最多与 Level-(i+1) 的 10 个 SSTable 存在交集
- 数据新鲜度:Memtable > ImmutableTable > Level-0 > Level-1 > Level-2 > ...
实际上,LevelDB 在写 Memtable 之前,会先写 log 文件(大小也为 4MB,它并不是无限增长),log 文件以日志追加(Append Only)的方式保存最近的更新,Memtable 相当于 log 的副本,log 文件可用于故障恢复。LevelDB 官方文档有几处混淆不清,比如 Level-0 层的 SSTable 文件并不是由 log 文件直接转换而来,而是由 Memtable 写入,不然如何保证 SSTable 文件中键的顺序。
SSTable 文件存储按 Key 排序的条目(Entry),每一个 Entry 是 Key-Value 对或指定 Key 的删除标记(Deletion Marker)。
特殊的 Level-0 层[4]
当 Level-0 文件个数超出指定阈值(默认 4 个,每个 1MB 大小)时,将所有 Level-0 的 SSTable 文件 与 Level-1 有交集的 SSTable 文件进行合并,然后生成新的 Level-1 SSTable 文件(每 2MB 生成一个新 SSTable)。
Level-0 层 SSTable 的 key range 会存在重叠。原因是,Level-0 的 SSTable 文件由 ImmutableTable 直接生成,但是不同的 ImmutableTable 之间没办法保证 key 不重叠。
合并(Compaction)
对于 Level-i (i > 0) 层,每一层的大小超过 10� MB(Level-1 层 10MB,Level-2层 100MB...)时,选择 Level-i 层中的一个 SSTable 文件与 Level-(i+1) 层所有存在交集的 SSTable 文件进行合并,生成新的 Level-(i+1) 层 SSTable 文件(有交集的文件不超过 10 个),合并完成之后,丢弃掉旧的 SSTable 文件(包括 Level-i 层和 Level-(i+1) 层的)。合并过程中,会处理删除和覆盖旧值的情况。
在合并过程中,有两种情况会触发生成一个新的 SSTable 文件:
- 第一种情况是新生成 SSTable 文件大小达到 2MB;
- 第二种情况就是新生成的 SSTable 与下一层存在重叠的 key range 的 SSTabe 个数超过了 10 个,这个约束是为了保证在合并过程中不至于读取太多的SSTable文件,以致于影响合并性能;
Compaction的时间性能[4]
对于合并性能,我们看下官方文档中对性能的描述。
对于进行 Level-0 合并时,最多从 Level-0 读取 4 个 1MB 大小的文件,以及最坏情况下从 Level-1 层读取 10MB 大小。那么读是 14MB,写也是 14MB。
对于 Level-i (i > 0) 合并时,会从 Level-i 层选择一个 2MB 大小的文件,以及最坏情况下从Level-(i+1) 层选择 12 个 2MB大小的文件,其中 10 个是因为上下层最多重叠10个文件,额外2个文件是由于上下两层文件边界往往不对齐导致的。那么读是 26MB,写也是26MB。
假设磁盘 IO 速率为 100MB/s (现代驱动器的大致范围),最坏的情况下合并成本大约为 0.5s。如果限制一下写入磁盘速率到 10%,那么合并可能需要 5s。又或者用户以 10MB/s 的速率写入 Memtable,那么 Level-0 每秒需要大约 50 个 1MB的文件,Level-1 则需要生成 5 个(5 x 10MB)文件,这势必会大大增加 Compaction 的代价。
如果我们将后台写入限制为很小的值,比如100MB/s速度的10%,那么压缩可能需要5秒。如果用户以10MB/s的速度写入,我们可能会构建许多0级文件(~50来容纳5*10MB)。由于每次读取时合并更多文件的开销,这可能会显著增加读取的成本。
LSM-Tree 虽然写入性能很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写放大
Write Amplification (WA),写放大是指实际写的数据量大于用户需要的数据量。写放大是由于合并引起的。
写放大是 LevelDB 的硬伤,RocksDB 通过把参数 10 变成动态可调来缓解写放大问题。
写放大会降低 Flash 磁盘(SSD)的寿命。
读放大
Read Amplification (RA),读放是指实际读的数据量大于用户需要的数据量。LevelDB 查询数据时,会按照数据新鲜读排序,依次从 Memtable > ImmutableTable > L0 > L1 > ...中查询,尤其是查询的 key 不存在时,会导致每次都会查询到最后一层。一般结合布隆过滤器 (bool filter) 来降低读放大问题。
空间放大(Space Amplification)
所有的写入都是顺序写 (Append-Only) 的,不是原地更新 (in-place update) ,所以过期数据不会马上被清理掉。LSM-Tree 是通过合并来减少空间放大,但是引入了写放大问题。
由于本人的理解能力有限,如理解有误,请大家多多指正。
参考
- ^abcdThe Log-Structured Merge-Tree (LSM-Tree)
- ^A Tutorial of RocksDB SST formats https://github.com/facebook/rocksdb/wiki/A-Tutorial-of-RocksDB-SST-formats
- ^Scylla SSTable Format https://docs.scylladb.com/architecture/sstable/
- ^abcdLevelDB https://github.com/google/leveldb
[转帖]从SSTable到LSM-Tree之二的更多相关文章
- 数据映射-LSM Tree和SSTable
Coming from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3f08470101njc7.html 今天来聊聊lsm tree,它的全称是log structured m ...
- LSM Tree 学习笔记——本质是将随机的写放在内存里形成有序的小memtable,然后定期合并成大的table flush到磁盘
The Sorted String Table (SSTable)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outputs for storing, processing, and ex ...
- LSM Tree 学习笔记——MemTable通常用 SkipList 来实现
最近发现很多数据库都使用了 LSM Tree 的存储模型,包括 LevelDB,HBase,Google BigTable,Cassandra,InfluxDB 等.之前还没有留意这么设计的原因,最近 ...
- Log-Structured Merge Tree (LSM Tree)
一种树,适合于写多读少的场景.主要是利用了延迟更新.批量写.顺序写磁盘(磁盘sequence access比random access快). 背景 回顾数据存储的两个“极端”发展方向 加快读:加索引( ...
- 【万字长文】使用 LSM Tree 思想实现一个 KV 数据库
目录 设计思路 何为 LSM-Treee 参考资料 整体结构 内存表 WAL SSTable 的结构 SSTable 元素和索引的结构 SSTable Tree 内存中的 SSTable 数据查找过程 ...
- LSM Tree存储组织结构介绍
LSM Tree(Log Structured Merge Trees)数据组织方式被应用于多种数据库,如LevelDB.HBase.Cassandra等,下面我们从为什么使用LSM tree.LSM ...
- LSM Tree解析
引言 众所周知传统磁盘I/O是比较耗性能的,优化系统性能往往需要和磁盘I/O打交道,而磁盘I/O产生的时延主要由下面3个因素决定: 寻道时间(将磁盘臂移动到适当的柱面上所需要的时间,寻道时移动到相邻柱 ...
- [CareerCup] 4.5 Validate Binary Search Tree 验证二叉搜索树
4.5 Implement a function to check if a binary tree is a binary search tree. LeetCode上的原题,请参见我之前的博客Va ...
- [LeetCode] Verify Preorder Sequence in Binary Search Tree 验证二叉搜索树的先序序列
Given an array of numbers, verify whether it is the correct preorder traversal sequence of a binary ...
- [LeetCode] Binary Search Tree Iterator 二叉搜索树迭代器
Implement an iterator over a binary search tree (BST). Your iterator will be initialized with the ro ...
随机推荐
- P5179 Fraction 题解
题目描述 给你四个正整数 \(a,\,b,\,c,\,d\) ,求一个最简分数 \(\frac{p}{q}\) 满足 \(\frac{a}{b} < \frac{p}{q} < \frac ...
- Java 并发编程(二 )Thread
线程状态 线程一般的状态转换图如下: 在线程生命周期中存在的状态解释如下: New(初始化)状态 此时线程刚刚被实例化,可以通过调用 start() 方法来启动这个实例化的的线程,使其状态转变成为 R ...
- Windows中开启自动dump的方法
@echo off echo 正在启用Dump... reg add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Windows Error ...
- 22、Scaffold属性 抽屉菜单Drawer
在Scaffold组件里面传入drawer参数可以定义左侧边栏,传入endDrawer可以定义右侧边栏.侧边栏默 认是隐藏的,我们可以通过手指滑动显示侧边栏,也可以通过点击按钮显示侧边栏. class ...
- 释放千行百业数据价值,华为云DAYU有一套
摘要:结合数字化转型中行业面临的挑战及产品解决方案解读数据使能服务DAYU. 大禹(DAYU)治水是一个有美好寓意的故事,大禹汲取了父亲治水的经验教训,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水方法,对洪水进行治理疏导 ...
- React Native 打包 App 发布 iOS 及加固混淆过程
React Native 打包 App 发布 iOS 及加固混淆过程 摘要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 React Native 打包并发布 iOS 应用到 App Store,并介绍了如何进行应用的加固和混 ...
- [BitSail] Connector开发详解系列四:Sink、Writer
更多技术交流.求职机会,欢迎关注字节跳动数据平台微信公众号,回复[1]进入官方交流群 Sink Connector BitSail Sink Connector交互流程介绍 Sink:数据写入组件的生 ...
- module 'numpy' has no attribute 'int'.
原因:np.int 在 NumPy 1.20 中已弃用,在 NumPy 1.24 中已删除 AttributeError: module 'numpy' has no attribute 'int'. ...
- logback.xml 配置文件
logback.xml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configuration> & ...
- 通过mongo-driver使用说明 GO 包管理机制
本篇记录通过GO语言操作mongodb,实现的流程包括: 初始化项目工程 容器方式安装mongo 调试运行和编译运行 go使用mongo的代码如下,go操作mongo的SDK是mongo-driv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