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内核里的DebugFS
DebugFS,顾名思义,是一种用于内核调试的虚拟文件系统,内核开发者通过debugfs和用户空间交换数据。类似的虚拟文件系统还有procfs和sysfs等,这几种虚拟文件系统都并不实际存储在硬盘上,而是Linux内核运行起来后才建立起来。
通常情况下,最常用的内核调试手段是printk。但printk并不是所有情况都好用,比如打印的数据可能过多,我们真正关心的数据在大量的输出里不是那么一目了然;或者我们在调试时可能需要修改某些内核变量,这种情况下printk就无能为力,而如果为了修改某个值重新编译内核或者驱动又过于低效,此时就需要一个临时的文件系统可以把我们需要关心的数据映射到用户空间。在过去,procfs可以实现这个目的,到了2.6时代,新引入的sysfs也同样可以实现,但不论是procfs或是sysfs,用它们来实现某些debug的需求,似乎偏离了它们创建的本意。比如procfs,其目的是反映进程的状态信息;而sysfs主要用于Linux设备模型。不论是procfs或是sysfs的接口应该保持相对稳定,因为用户态程序很可能会依赖它们。当然,如果我们只是临时借用procfs或者sysfs来作debug之用,在代码发布之前将相关调试代码删除也无不可。但如果相关的调试借口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于内核之中,就不太适合放在procfs和sysfs里了。故此,debugfs应运而生。
默认情况下,debugfs会被挂载在目录/sys/kernel/debug之下,如果您的发行版里没有自动挂载,可以用如下命令手动完成:
# mount -t debugfs none /your/debugfs/dir |
Linux内核为debugfs提供了非常简洁的API,本文接下来将以一个实作为例来介绍,sample code可以从这里下载。
这个实作会在debugfs中建立如下的目录结构:
其中,a对应模块中的一个u8类型的变量,b和subdir下面的c都是对应模块里的一个字符数组,只是它们的实现方式不同。
在module_init里,我们首先要建立根目录mydebug:
1
|
my_debugfs_root = debugfs_create_dir( "mydebug" , NULL); |
第一个参数是目录的名称,第二个参数用来指定这个目录的上级目录,如果是NULL,则表示是放在debugfs的根目录里。
子目录也是用debugfs_create_dir来实现:
1
|
sub_dir = debugfs_create_dir( "subdir" , my_debugfs_root); |
建立文件a的代码非常简单:
1
|
debugfs_create_u8( "a" , 0644, my_debugfs_root, &a); |
这表示文件名为“a”,文件属性是0644,父目录是上面建立的“mydebug”,对应的变量是模块中的a。
Linux内核还提供了其他一些创建debugfs文件的API,请参考本文的附录。
b是一个32-bytes的字符数组,在debugfs里,数组可以用blob wrapper来实现。
1
2
3
4
5
6
|
char hello[32] = "Hello world!\n" ; struct debugfs_blob_wrapper b; b.data = ( void *)hello; b.size = strlen (hello) + 1; debugfs_create_blob( "b" , 0644, my_debugfs_root, &b); |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blob wrapper定义的数据只能是只读的。在本例中,虽然我们把文件b的权限设定为0644,但实际这个文件还是只读的,如果试图改写这个文件,系统将提示出错。
如果需要对内核数组进行写的动作,blob wrapper就无法满足要求,我们只能通过自己定义文件操作来实现。在这个实作里,可以参考文件c的实现。c和b在模块里对应着同一块字符数组,不同的是,b是只读的,而c通过自定义的文件操作同时实现了读和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
static int c_open( struct inode *inode, struct file *filp) { filp->private_data = inode->i_private; return 0; } static ssize_t c_read( struct file *filp, char __user *buffer, size_t count, loff_t *ppos) { if (*ppos >= 32) return 0; if (*ppos + count > 32) count = 32 - *ppos; if (copy_to_user(buffer, hello + *ppos, count)) return -EFAULT; *ppos += count; return count; } static ssize_t c_write( struct file *filp, const char __user *buffer, size_t count, loff_t *ppos) { if (*ppos >= 32) return 0; if (*ppos + count > 32) count = 32 - *ppos; if (copy_from_user(hello + *ppos, buffer, count)) return -EFAULT; *ppos += count; return count; } struct file_operations c_fops = { .owner = THIS_MODULE, .open = c_open, .read = c_read, .write = c_write, }; debugfs_create_file( "c" , 0644, sub_dir, NULL, &c_fops); |
注:代码里,c_open其实并没有任何用处,因为c_read和c_write直接引用了全局变量hello。这里,我们也可以换一种写法,在read/write函数里用filp->private_data来引用字符数组hello。
到这里,三个文件和子目录已经创建完毕。在module_exit中,我们要记得释放创建的数据。
1
|
debugfs_remove_recursive(my_debugfs_root); |
debugfs_remove_recursive可以帮我们逐步移除每个分配的dentry,如果您想一个一个手动的移除,也可以直接调用debugfs_remove。
附录:
创建和撤销目录及文件
1
2
3
4
5
6
|
struct dentry *debugfs_create_dir( const char *name, struct dentry *parent); struct dentry *debugfs_create_file( const char *name, mode_t mode, struct dentry *parent, void *data, const struct file_operations *fops); void debugfs_remove( struct dentry *dentry); void debugfs_remove_recursive( struct dentry *dentry); |
创建单值文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struct dentry *debugfs_create_u8( const char *name, mode_t mode, struct dentry *parent, u8 *value); struct dentry *debugfs_create_u16( const char *name, mode_t mode, struct dentry *parent, u16 *value); struct dentry *debugfs_create_u32( const char *name, mode_t mode, struct dentry *parent, u32 *value); struct dentry *debugfs_create_u64( const char *name, mode_t mode, struct dentry *parent, u64 *value); struct dentry *debugfs_create_x8( const char *name, mode_t mode, struct dentry *parent, u8 *value); struct dentry *debugfs_create_x16( const char *name, mode_t mode, struct dentry *parent, u16 *value); struct dentry *debugfs_create_x32( const char *name, mode_t mode, struct dentry *parent, u32 *value); struct dentry *debugfs_create_size_t( const char *name, mode_t mode, struct dentry *parent, size_t *value); struct dentry *debugfs_create_bool( const char *name, mode_t mode, struct dentry *parent, u32 *value); |
其中,后缀为x8、x16、x32的这三个函数是指debugfs中的数据用十六进制表示。
创建BLOB文件
1
2
3
4
5
6
7
|
struct debugfs_blob_wrapper { void *data; unsigned long size; }; struct dentry *debugfs_create_blob( const char *name, mode_t mode, struct dentry *parent, struct debugfs_blob_wrapper *blob); |
其它
1
2
3
4
5
|
struct dentry *debugfs_rename( struct dentry *old_dir, struct dentry *old_dentry, struct dentry *new_dir, const char *new_name); struct dentry *debugfs_create_symlink( const char *name, struct dentry *parent, const char *target); |
作者:wwang
出处:http://www.cnblogs.com/wwang
本文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2.5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进行许可,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必须保留此段声明,且在文章页面明显位置给出原文连接。
Linux内核里的DebugFS的更多相关文章
- [翻译]Linux 内核里的数据结构 —— 基数树
目录 Linux 内核里的数据结构 -- 基数树 基数树 Radix tree Linux内核基数树API 链接 Linux 内核里的数据结构 -- 基数树 基数树 Radix tree 正如你所知道 ...
- Linux 内核里的数据结构:位图(bitmap)
注: 本文由 LCT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Linux 内核中的位数组和位操作 除了不同的基于链式和树的数据结构以外,Linux 内核也为位数组(或称为位图(bitmap))提供了 A ...
- Linux 内核里的“智能指针”【转】
转自:http://blog.jobbole.com/88279/ 众所周知,C/C++语言本身并不支持垃圾回收机制,虽然语言本身具有极高的灵活性,但是当遇到大型的项目时,繁琐的内存管理往往让人痛苦异 ...
- Linux 内核里的数据结构:双向链表
原文:https://blog.csdn.net/qq_33487044/article/details/78827260 双向链表 Linux 内核自己实现了双向链表,可以在 include/lin ...
- linux内核里的字符串转换 ,链表操作常用函数(转)
1.对双向链表的具体操作如下: list_add ———向链表添加一个条目 list_add_tail ———添加一个条目到链表尾部 __list_del_entry ———从链表中删除相应的条目 l ...
- Linux 内核里的数据结构:红黑树(rb-tree)
转自:https://www.cnblogs.com/slgkaifa/p/6780299.html 作为一种数据结构.红黑树可谓不算朴素.由于各种宣传让它过于神奇,网上搜罗了一大堆的关于红黑树的文章 ...
- 真正理解红黑树,真正的(Linux内核里大量用到的数据结构,且常被二货问到)
作为一种数据结构.红黑树可谓不算朴素.由于各种宣传让它过于神奇,网上搜罗了一大堆的关于红黑树的文章,不外乎千篇一律,介绍概念,分析性能,贴上代码,然后给上罪恶的一句话.它最坏情况怎么怎么地... ...
- Linux内核空间-用户空间通信之debugfs
一.debugfs文件系统简介 debugfs虚拟文件系统是一种内核空间与用户空间的接口,基于libfs库实现,专用于开发人员调试,便于向用户空间导出内核空间数据(当然,反方向也可以).debugfs ...
- Linux内核调试的方式以及工具集锦【转】
转自:https://blog.csdn.net/gatieme/article/details/68948080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 ...
随机推荐
- 使用php实现权限管理模块
在说权限管理模块前,应该先知道权限管理模块要有哪些功能: 1.用户只能访问,指定的控制器,指定的方法 2.用户可以存在于多个用户组里 3.用户组可以选择,指定的控制器,指定的方法 4.后台可以添加 ...
- 防止服务器宕机时MySQL数据丢失的几种方案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防止服务器宕机时MySQL数据丢失的几种方案,结合实践介绍了Replication和Monitor以及Failover这三个项目的应用,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 对于多数应用来说,My ...
- mybatis UpdateByExampleMapper UpdateByExampleSelectiveMapper
/** * 通用Mapper接口,Example查询 * * @param <T> 不能为空 * @author liuzh */ public interface UpdateByExa ...
- Java:JXL解析Excel文件
项目中,有需求要使用JXL解析Excel文件. 解析Excel文件 我们先要将文件转化为数据流inputStream. 当inputStream很大的时候 会造成Java虚拟器内存不够 抛出内存溢出 ...
- Eclipse下Properties解析(重要的可修改的会用红笔标注)
以项目为例,打开Properties界面 显示如图: Resource(资源) 展开为 Builders Hibernate Settings Java Build Path(个人认为最重要的) Ja ...
- c程序设计语言_习题1-19_编写函数reverse(s)将字符串s中字符顺序颠倒过来。
Write a function reverse(s) that reverses the character string s . Use it to write a program that re ...
- HTTP缓存是如何实现
浏览器是如何知道使用缓存的,其实这都是通过http中,浏览器将最后修改时间发送请求给web服务器,web服务器收到请求后跟服务器上的文档最后修改的时间对比,如果web服务器上最新文档修改时间小于或者等 ...
- jQuery与XML
jQuery与XML 快而强的遍历系统,华丽丽的选择器语法,这或许是jQuery 那么流行的原因.当然它还有详尽的文档.它主要是用来处理HTML的,但在这里妳会看到如何应用到XML. 使用jQuery ...
- C# 线程知识--使用ThreadPool执行异步操作
C# 线程知识--使用ThreadPool执行异步操作 在应用程序中有许多复杂的任务,对于这些任务可能需要使用一个或多个工作线程或I/O线程来协作处理,比如:定时任务.数据库数据操作.web服务.文件 ...
- nginx优化之请求直接返回json数据
对于有些服务端接口返回是固定值的json,可通过配置nginx直接返回json,减少程序的加载对资源的占用,减少接口响应时间 location ~* (request/update)$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