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机搭建Android开发环境(一)
老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学习安卓系统开发,我下了血本,更换了电脑。俗语,磨刀不误砍柴工,好钢用在刀刃上,为了发挥新本的最大潜能,我花费了很长时间去做配置和优化,都感觉有点偏执了。不过,从到目前为止的情况来看,老话俗语,完全正确。
新笔记本配置信息如下:
CPU:Intel Core i7-4710MQ 2.50GHz
RAM:32GB
DISK:SAMSUNG SSD 850 EVO 500GB,ST2000LM003 HDD 2TB
OS:Windows 7旗舰版,64位,单系统
众所周知,SSD读写速度快,但有寿命限制,好钢必须用在刀刃上,故将SSD分为两个区,一个用来装Windows 7系统,大概64GB,剩下一个分区用来创建虚拟机和安装Android Studio。HDD也如此,分两个区,一个区供软件安装和SSD优化使用,剩余空间分一个区做资料存储和备份。关于SSD和HDD分区好不好,要不要分区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觉得还是以使用方便为主。分区不用过多,系统单独一个分区,主要是为了系统备份和迁移方便。最早机器是没有配SSD的,后来老邓见我编译Android系统实在太慢,便给我买了一个500GB的SSD。由于系统是单独分区,故使用Ghost备份和还原,不到一个小时就将系统从HDD迁移到了SSD。如果没有分区,就很麻烦了。
有关SSD的优化操作有很多,譬如说禁用磁盘碎片整理、迁移页面文件到HDD和禁用休眠等等,为了方便,直接安装360安全卫士进行优化,再安装SAMSUNG官方提供的Samsung Magician软件,做进一步优化,主要是Over Provisioning(预留空间)的配置,据说可优化性能并延长SSD的使用寿命。这些优化实际都是尽可能减少对SSD无谓的写操作。基于这一点考虑,为了再进一步减少系统及各应用对SSD的写操作,我将很多系统及应用的目录都迁移到了HDD上,即采用mklink命令创建链接,通过长时间的实践证明,这个机制没有问题,且有效减少了对SSD的写操作。在为系统目录创建链接时需要借助于WinPE,这里推荐一个比较好用的版本,64位微PE工具箱,内置Ghost和系统安装等实用工具。
最终SSD到HDD的链接如下图所示。
在这个优化的过程中,主要使用了Everything和Process Monitor这两个软件来帮助判断需要迁移哪些目录。其中Everything是一款Windows搜索必备利器,在日常工作中也会使用到。Process Monitor则用来监视文件系统的所有写操作。
SSD优化完之后,就是内存的优化了。32GB的内存,必须用RamDisk,否则不浪费了吗?将系统、360极速浏览器、WinRAR和其他一些软件的临时目录都放到RamDisk里去,至于页面文件,就没有必要放到RamDisk里了。32GB的内存,直接禁用页面文件即可,虽然有一点小影响,但并不碍事。Ramdisk工具推荐ImDisk Toolkit,免注册小巧好用!考虑到Android Studio运行模拟器时需要较大空间,故给Ramdisk分配了3GB。创建好RamDisk之后,依然使用mklink创建链接,如下图所示。
以上主要是针对SSD和内存做优化,减少对SSD无谓的写操作,延长其使用寿命,创建Ramdisk,发挥内存的最大性能。这不仅仅对搭建Android开发环境适用,对配备SSD和大内存的机器都是实用的。
mklink的使用方法如下:
copy "C:\HaxLogs.txt" "D:\SSD\HaxLogs.txt" /Y
ren "C:\HaxLogs.txt" "HaxLogs-BAK.txt"
mklink "C:\HaxLogs.txt" "D:\SSD\HaxLogs.txt" attrib "C:\ProgramData" -h
xcopy "C:\ProgramData" "D:\SSD\ProgramData" /I /E /H /C /K /Y
ren "C:\ProgramData" "ProgramData-BAK"
mklink /d "C:\ProgramData" "D:\SSD\ProgramData" xcopy "C:\Users\HE" "D:\SSD\Users\HE" /I /E /H /C /K /Y
ren "C:\Users\HE" "HE-BAK"
mklink /d "C:\Users\HE" "D:\SSD\Users\HE"
单机搭建Android开发环境(一)的更多相关文章
- 单机搭建Android开发环境(三)
单机搭建Android开发环境,第一篇重点介绍了如何优化Windows 7系统,以提高开发主机的性能并延长SSD的使用寿命.第二篇重点介绍了基于VMWare安装64位版的Ubuntu 12.04,并安 ...
- 单机搭建Android开发环境(二)
前文介绍了如何优化SSD和内存,以发挥开发主机的最佳性能,同时提到在SSD上创建虚拟机.为什么不装双系统呢?双系统性能应该会更好!采用Windows+虚拟机的方式,主要是考虑到安卓开发和日常办公两方面 ...
- 单机搭建Android开发环境(四)
单机搭建安卓开发环境,前三篇主要是磨刀霍霍,这一篇将重点介绍JDK.REPO.GIT及编译工具的安装,下载项目代码并编译.特别说明,以下操作基于64位12.04 Server版Ubuntu.若采用其他 ...
- 单机搭建Android开发环境(五)
前文介绍了Android系统开发环境的搭建,本文将简单介绍Android应用开发环境的搭建. 基于Android Studio搭建应用开发环境,相比使用Eclipse简单得多.Android Stud ...
- 搭建Android开发环境附图详解+模拟器安装(JDK+Eclipse+SDK+ADT)
——搭建android开发环境的方式有多种,比如:JDK+Eclipse+SDK+ADT或者JDK+Eclipse+捆绑好的AndroidSDK或者Android Studio. Google 决定将 ...
- mac os 下搭建android开发环境
mac os 下搭建android开发环境 周银辉 mac os 下搭建android环境比较方便, 如下几个步骤: 1,安装jdk 先搞清楚自己是否已经安装,在命令行下:java -version, ...
- 在Eclipse下搭建Android开发环境教程
我们昨天向各位介绍了<在NetBeans上搭建Android SDK环境>,前不久也介绍过<在MyEclipse 8.6上搭建Android开发环境>, 都受到了读者的欢迎.但 ...
- 第二章 搭建Android开发环境
这一章为我们讲解了如何搭建Android开发环境. 首先要了解的是Android底层开发需要哪些工具:搭建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环境.android NDK开发环境和交叉编译环境,前两个用来测试L ...
- 第二章 搭建Android开发环境--读书笔记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Android驱动开发来说,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搭建Android开发环境,我们首先要配置Linux驱动的开发环境,接着还得配置开发Android应用程序以及Andr ...
随机推荐
- 【iScroll源码学习00】模拟iScroll
前言 相信对移动端有了解的朋友对iScroll这个库非常熟悉吧,今天我们就来说下我们移动页面的iScroll化 iScroll是我们必学框架之一,我们这次先根据iScroll功能自己实现其功能,然后再 ...
- [deviceone开发]-do_FrameAnimtionView的简单动画示例
一.简介 do_FrameAnimtionView组件是用加载GIF动态图片和加载一系列图片形成动画效果的展示组件,这个示例直观的展示组件基本的使用方式.适合初学者. 二.效果图 三.相关下载 htt ...
- oracle表的管理
表名和列的命名规则 必须以字母开头: 长度不能超过30字符: 不能使用oracle的保留字: 只能使用如下字符:A-Z,a-z,0-9,$,#等: 数据类型: 字符型: char 定长 ...
- 深入理解javascript---如何编写高质量的代码?
如何书写可维护的代码? 最小全局变量 JavaScript通过函数管理作用域.在函数内部声明的变量只在这个函数内部,函数外面不可用.另一方面,全局变量就是在任何函数外面声明的或是未声明直接简单使用的( ...
- CoreDataStack
- android加固系列—5.加固前先学会破解,hook(钩子)jni层系统api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出处:http://www.cnblogs.com/joey-hua/p/5138585.html] crackme项目jni的关键代码(项目地址见文章底部),获取当前程序 ...
- 通过JavaScript原型链理解基于原型的编程
零.此文动机 用了一段时间的Lua,用惯了Java C++等有Class关键字的语言,一直对Lua的中的面向对象技术感到费解,一个开源的objectlua更是看了n遍也没理解其中的原理,直到看到了Pr ...
- iOS 检查更新
注意:苹果官方是不允许app具有检查更新提示! //直接跳转到AppStore - (void)setUpAppUpdate { [ServerData queryGetURL:@{@" ...
- net2.0对于递归变量的处理方式不同引发的递归问题
同样的代码,用NET2.0执行产生的效果与其它框架使用的不同,导致报错. 认真查找原因后发现该程序的编写人员隐式的使用了一个公共变量,使之在递归过程中不断的被改写,使得1次递归后就破坏了原来的循环体, ...
- win环境变量立即生效
执行 set PATH=C: 新打开的cmd窗口就立即生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