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http://www.csharpwin.com/csharpspace/68.shtml

一、什么是端口复用:
       因为在winsock的实现中,对于服务器的绑定是可以多重绑定的,在确定多重绑定使用谁的时候,根据一条原则是谁的指定最明确则将包递交给谁,而且没有权限之分。这种多重绑定便称之为端口复用。

二、我们如何实现Socket端口复用:

其实我们要实现端口复用很简单,我们只要使用SetSocketOption函数设置Socket选项就可以了。MSDN是这样解释的:

Socket 选项确定当前 Socket 的行为。对于具有 Boolean 数据类型的选项,指定非零值可启用该选项,指定零值可禁用该选项。对于具有整数数据类型的选项,指定适当的值。Socket 选项按照协议支持程度来分组。

我们来看看这个函数是怎么用的:

public void SetSocketOption (

    SocketOptionLevel optionLevel,

    SocketOptionName optionName,

    int optionValue

)

参数

optionLevel

SocketOptionLevel 值之一。

optionName

SocketOptionName 值之一。

optionValue

该选项的值。

以上参数大家可以去看看MSDN。我这里就不多讲了。

在 这里我们optionLevel 参数传SocketOptionLevel.Socket;optionName参数传 SocketOptionName.ReuseAddress;optionValue参传一个非零值,我传的是True,如果要禁用的话,就传 False。

如:

socket2.SetSocketOption(SocketOptionLevel.Socket, SocketOptionName.ReuseAddress, true);

具体我们看看下面的代码:

我们首先建立第一个Socket:

        Socket socket1;

        IPEndPoint localEP = new IPEndPoint(IPAddress.Any, 20000);

        socket1 = new Socket(AddressFamily.InterNetwork, SocketType.Stream, ProtocolType.Tcp);

        socket1.Bind(localEP);

再建立第二个Socket:

        Socket socket2

        IPEndPoint localEP = new IPEndPoint(IPAddress.Any, 20000);

        socket2= new Socket(AddressFamily.InterNetwork, SocketType.Stream, ProtocolType.Tcp);

        socket2.SetSocketOption(SocketOptionLevel.Socket, SocketOptionName.ReuseAddress, true);

       //请注意这一句。ReuseAddress选项设置为True将允许将套接字绑定到已在使用中的地址。

        socket2.Bind(localEP);

这样Socket1和Socket2便绑定在同一个端口上了。

在C#中实现Socket端口复用的更多相关文章

  1. 【 socke】C# socket端口复用-多主机头绑定

    什么是端口复用: 因为在winsock的实现中,对于服务器的绑定是可以多重绑定的,在确定多重绑定使用谁的时候,根据一条原则是谁的指定最明确则将包递交给谁,而且没有权限之分.这种多重绑定便称之为端口复用 ...

  2. 转载:C# socket端口复用-多主机头绑定

    什么是端口复用: 因为在winsock的实现中,对于服务器的绑定是可以多重绑定的,在确定多重绑定使用谁的时候,根据一条原则是谁的指定最明确则将包递交给谁,而且没有权限之分.这种多重绑定便称之为端口复用 ...

  3. socket端口复用问题一二

    实际上,默认的情况下,如果一个网络应用程序的一个套接字 绑定了一个端口( 占用了 8000 ),这时候,别的套接字就无法使用这个端口( 8000 ), 验证例子如下: #include <std ...

  4. Socket端口复用

    在网络应用中(如Java Socket Server),当服务关掉立马重启时,很多时候会提示端口仍被占用(因端口上有处于TIME_WAIT的连接).此时可通过 SO_REUSEADDR 参数( soc ...

  5. 端口复用技术简单了解;重用端口;socket复用端口

    端口复用相关点 多个应用复用端口,只有最后一个绑定的socket可以接受数据,所有socket都可以发送数据 使用端口复用技术时,所有的socket都开启端口复用,才可以实现端口复用 黑客技术,使用标 ...

  6. Linux:TCP状态/半关闭/2MSL/端口复用

    TCP状态 CLOSED:表示初始状态. LISTEN:该状态表示服务器端的某个SOCKET处于监听状态,可以接受连接. SYN_SENT:这个状态与SYN_RCVD遥相呼应,当客户端SOCKET执行 ...

  7. TCP套接字端口复用SO_REUSEADDR

    下面建立的套接字都是tcp套接字 1.进程创建监听套接字socket1,邦定一个指定端口,并接受了若干连接.那么进程创建另外一个套接口socket2,并试图邦定同一个端口时候,bind错误返回“Add ...

  8. TCP状态机:当服务端主动发FIN进TIME_WAIT,客户端源端口复用会发生什么

    0X01 正常情况下TCP连接会通过4次挥手进行拆链(也有通过RST拆除连接的可能,见为什么服务器突然回复RST--小心网络中的安全设备),下图TCP状态机展示了TCP连接的状态变化过程: 我们重点看 ...

  9. 一文打尽 Linux/Windows端口复用实战

    出品|MS08067实验室(www.ms08067.com) 本文作者:Spark(Ms08067内网安全小组成员) 定义:端口复用是指不同的应用程序使用相同端口进行通讯. 场景:内网渗透中,搭建隧道 ...

随机推荐

  1. [YZOJ1579]&&[BZOJ2450]arr

    Description 给出3*n个数xi,要求构造三个长度为n的序列ai,bi,ci,使得满足下列条件: 1到3*n的每个数都在三个序列中的某个出现一次且仅一次: S=sum((x[ai]-x[bi ...

  2. Spark SQL JSON数据处理

    背景   这一篇可以说是“Hive JSON数据处理的一点探索”的兄弟篇.   平台为了加速即席查询的分析效率,在我们的Hadoop集群上安装部署了Spark Server,并且与我们的Hive数据仓 ...

  3. 安装scrapy

  4. Makefile第一讲:一个简单的Makefile

    摘要 假定你对linux已经比较的熟悉,假定你编程已经稍有经验,本文不会对文章作出太多基础性解释,看不懂莫怪,只当作给学习的朋友一个引导思路,我也是一个初学者,边学边写,将学会的教给大家,文章有错误之 ...

  5. zoj 3805 Machine

    Machine Time Limit: 2 Seconds      Memory Limit: 65536 KB In a typical assembly line, machines are c ...

  6. Centos系统创建用户oracle后,用该用户登陆系统,页面加载报错GConf error

    Linux 的 GConf error 解决办法 问题: Centos系统创建用户oracle后,用该用户登陆系统,页面加载报错,导致重新进入Centos系统后出现: GConf error:Fail ...

  7. [Boost::Polygon]多边形相减得到新的多边形序列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boost/polygon/polygon.hpp> #include <cassert> namesp ...

  8. Web---演示Servlet的相关类、表单多参数接收、文件上传简单入门

    说明: Servlet的其他相关类: ServletConfig – 代表Servlet的初始化配置参数. ServletContext – 代表整个Web项目. ServletRequest – 代 ...

  9. Cow Sorting(置换)

    http://poj.org/problem?id=3270 // File Name: poj3270.cpp // Author: bo_jwolf // Created Time: 2013年1 ...

  10. 绘制3D的托卡马克位形图的matlab脚本文件 ThreeD.m

    % 绘制3D的托卡马克位形图, (V 0.1 by Jiale Chan for Y. H. Huang) % Dee Formula % 特征参数     rzero = 2.0;     rma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