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下文切换谈thread_local工作原理
从上下文切换谈thread_local工作原理
thread_local是什么
熟悉多线程编程的小伙伴一定对thread_local不陌生,thread_local 是 C++11 引入的一种存储类说明符,用于定义每个线程都有其独立实例的变量。每个线程对这些变量有自己的副本,而不共享其他线程的副本。这在多线程编程中非常有用,确保线程之间的数据隔离,防止数据竞争。
但是thread_local的表现又很奇怪,你说它是全局变量吧,但它又被每个线程私有,比如下面这个例子: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thread>
#include <stdio.h>
// 定义一个 thread_local 变量
thread_local int local_var = 0;
void thread_function(int id) {
local_var = id;
printf("%x\n", &local_var);
}
int main() {
std::thread t1(thread_function, 1);
std::thread t2(thread_function, 2);
t1.join();
t2.join();
return 0;
}
输出:

地址不同,说明两个线程里的local_var变量不是同一个。
但是你说它是局部变量吧,它的生命周期又很长,thread_local 变量的生命周期从线程创建时开始,到线程结束时结束。
其实抽象出它的具体含义就是:
每个线程独立实例: 每个线程对
thread_local变量都有自己的独立副本,不会与其他线程的副本共享。生命周期:
thread_local变量的生命周期从线程创建时开始,到线程结束时结束。
那么问题来了,每个线程都有自己的独立副本,在访问的时候又互不影响,这个是怎么实现的呢?这就引出了上下文切换这个概念。
上下文切换
我们先看一下最开始的thread_function对应的汇编代码:
![]() |
![]() |
|---|
寄存器fs记录了当前正在运行的线程所有的thread_local变量所在内存块的首地址。不同的线程,它的上下文也是不同的,所以寄存器fs的值也是不同的;这样就非常巧妙的通过线程的上下文切换区分了不同线程对应的thread_local;
如图:

假设现在线程1正在执行,操作系统会创建线程1的上下文,上下文一般是指当前寄存器的值,他们包含了当前程序运行的状态,比如栈指针esp,程序计数器eip,在此例中也包含fs,fs记录了当前线程栈上的thread_local变量的起始地址。
同理我们再创建另一个线程2:

线程1和线程2对应着程序运行栈上的不同区域,因此他们的fs寄存器的值也是不同的。所以当发生线程上下文切换的时候,操作系统会恢复将要运行的线程的上下文(寄存器状态)。这样每个线程也就能自然通过fs对应到它的thread_local变量。
总结
本篇博文先是介绍了thread_local的特性:
每个线程独立实例: 每个线程对
thread_local变量都有自己的独立副本,不会与其他线程的副本共享。生命周期:
thread_local变量的生命周期从线程创建时开始,到线程结束时结束。
然后通过上下文切换的概念介绍了实现的方法。有关更多上下文切换的内容,可参照《CPU眼中的C++》5.8节。
refer
《CPU眼中的C++》
从上下文切换谈thread_local工作原理的更多相关文章
- 浅谈React工作原理
浅谈React工作原理:https://www.cnblogs.com/yikuu/p/9660932.html 转自:https://cloud.tencent.com/info/63f656e0b ...
- [iOS]浅谈NSRunloop工作原理和相关应用
一. 认识NSRunloop 1.1 NSRunloop与程序运行 那么具体什么是NSRunLoop呢?其实NSRunLoop的本质是一个消息机制的处理模式.让我们首先来看一下程序的入口——main ...
- TODO:浅谈pm2基本工作原理
TODO:浅谈pm2基本工作原理 要谈Node.js pm2的工作原理,需要先来了解撒旦(Satan)和上帝(God)的关系. 撒旦(Satan),主要指<圣经>中的堕天使(也称堕天使撒旦 ...
- 浅谈dedecms模板引擎工作原理及其自定义标签
浅谈dedecms模板引擎工作原理: 理解织梦模板引擎有什么意思? 可以更好地自定义标签.更多在于了解织梦系统,理解模板引擎是理解织梦工作原理的第一步. 理解织梦会使我们写PHP代码是更顺手,同时能学 ...
- [转自SA]浅谈nginx的工作原理和使用
nginx apache 简单对比 nginx 相对 apache 的优点: 轻量级,同样起web 服务,比apache 占用更少的内存及资源 抗并发,nginx 处理请求是异步非阻塞的,而 apac ...
- (转)浅谈dedecms模板引擎工作原理及自定义标签
理解织梦模板引擎有什么意义?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自定义标签.更多在于了解织梦系统,理解模板引擎是理解织梦工作原理的第一步.理解织梦会使我们写php代码时更顺手,同时能学习一些php代码的组织方式. 这似乎 ...
- 浅谈malloc()和free()工作原理
编程之路刚刚开始,错误难免,希望大家能够指出. malloc()和free()是我经常需要用到的函数,一般情况下,C程序使用malloc()在堆上分配内存,free()释放内存,两者的参数和返回值就 ...
- 浅谈C++编译原理 ------ C++编译器与链接器工作原理
原文:https://blog.csdn.net/zyh821351004/article/details/46425823 第一篇: 首先是预编译,这一步可以粗略的认为只做了一件事情,那就 ...
- 【夯实Nginx基础】Nginx工作原理和优化、漏洞
本文地址 原文地址 本文提纲: 1. Nginx的模块与工作原理 2. Nginx的进程模型 3 . NginxFastCGI运行原理 3.1 什么是 FastCGI ...
- Nginx 工作原理和优化、漏洞
1. Nginx的模块与工作原理 Nginx由内核和模块组成,其中,内核的设计非常微小和简洁,完成的工作也非常简单,仅仅通过查找配置文件将客户端请求映射到一个location block(locat ...
随机推荐
- 长连接网关技术专题(四):爱奇艺WebSocket实时推送网关技术实践
本文由爱奇艺技术团队原创分享,原题<构建通用WebSocket推送网关的设计与实践>,有优化和改动. 1.引言 丛所周之,HTTP协议是一种无状态.基于TCP的请求/响应模式的协议,即请求 ...
- Python 进阶:深入理解 import 机制与 importlib 的妙用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深入探讨 Python 中的导入机制和 importlib 模块.相信不少朋友和我一样,平时写代码时可能只用过最基础的 import 语句,或者偶尔用 importlib.impor ...
- React中的 ref 及原理浅析
前言 对于 ref 的理解,我们一部人还停留在用 ref 获取真实 dom 元素和获取组件层面上,但实际 ref 除了这两项功能之外,在使用上还有很多小技巧.本章我们就一起深入探讨研究一下 React ...
- 修复展锐SL8541E 偶现开机无法启动OTG
哎,又是紫光展锐,真的拉啊!!! 问题是这样的,当USB口插上OTG线再开机,会偶现无法启动OTG.这个问题排查了好久,现在终于改好了,下面记录一下分析过程. 异常log[上]和正常log[下] 前面 ...
- zsh 切换root用户后,命令执行后要卡顿2s左右
在 oh-my-zsh 进入 包含 git 仓库目录时,会变的比平时慢/卡顿 原因是因为 oh-my-zsh 要**获取 git 更新信息 ** **解决办法: ** 设置 oh-my-zsh 不读取 ...
- Solution Set - “盛开无法定格的花”
目录 0.「ARC 160D」Mahjong 1.「BJOI 2017」「洛谷 P3715」魔法咒语 2.「清华集训 2017」「洛谷 P4227」我的生命已如风中残烛 3.「集训队互测 2018」「 ...
- 化繁为简、性能提升 -- 在WPF程序中,使用Freetype库心得
本人使用WPF开发了一款OFD阅读器,显示字体是阅读器中最重要的功能.处理字体显示有多种方案,几易其稿,最终选用Freetype方案.本文对WPF中如何使用Freetype做简单描述. OFD中有两种 ...
- 配置教程-jdk-tomcat-maven
二.下载并安装JDK 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JDK版本下载并安装即可,具体流程不详述. 二.环境变量配置 1.右键桌面上"我的电脑">>"属性",在弹出 ...
- 使用SpongeExt快捷完成CudaSPONGE结合PySAGES的增强采样
技术背景 在前面的一些文章中,我们介绍过关于CudaSPONGE的安装和基础使用方法,CudaSPONGE提供的Python接口,PySAGES增强采样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还有一篇关于CudaSPON ...
- day05-面向对象编程:基础语法
Java面向对象:类的基础语法 [ 任务列表 ] 1.面向对象快速入门 2.什么是面向对象 3.类的基础语法--构造器 4.类的基础语法--this关键字 5.类的基础语法--封装 6.类的基础语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