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双向绑定 Angular JS之开端篇
接触AngularJS许了,时常问自己一些问题,如果是我实现它,会在哪些方面选择跟它相同的道路,哪些方面不同。为此,记录了一些思考,给自己回顾,也供他人参考。
初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 数据双向绑定
- 视图模型的继承关系
- 模块和依赖注入的设计
- 待定
数据的双向绑定
Angular实现了双向绑定机制。所谓的双向绑定,无非是从界面的操作能实时反映到数据,数据的变更能实时展现到界面。
一个最简单的示例就是这样:
<div ng-controller="CounterCtrl">
<span ng-bind="counter"></span>
<button ng-click="counter=counter+1">increase</button>
</div>
function CounterCtrl($scope) {
$scope.counter = 1;
}
这个例子很简单,毫无特别之处,每当点击一次按钮,界面上的数字就增加一。
绑定数据是怎样生效的
初学AngularJS的人可能会踩到这样的坑,假设有一个指令:
var app = angular.module("test", []);
app.directive("myclick", function() {
return function (scope, element, attr) {
element.on("click", function() {
scope.counter++;
});
};
});
app.controller("CounterCtrl", function($scope) {
$scope.counter = 0;
});
<body ng-app="test">
<div ng-controller="CounterCtrl">
<button myclick>increase</button>
<span ng-bind="counter"></span>
</div>
</body>
这个时候,点击按钮,界面上的数字并不会增加。很多人会感到迷惑,因为他查看调试器,发现数据确实已经增加了,Angular不是双向绑定吗,为什么数据变化了,界面没有跟着刷新?
试试在scope.counter++;这句之后加一句scope.digest();再看看是不是好了?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什么情况下要这么做呢?我们发现第一个例子中并没有digest,而且,如果你写了digest,它还会抛出异常,说正在做其他的digest,这是怎么回事?
我们先想想,假如没有AngularJS,我们想要自己实现这么个功能,应该怎样?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
<title>two-way binding</title>
</head>
<body onload="init()">
<button ng-click="inc">
increase 1
</button>
<button ng-click="inc2">
increase 2
</button>
<span style="color:red" ng-bind="counter"></span>
<span style="color:blue" ng-bind="counter"></span>
<span style="color:green" ng-bind="counter"></span>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 数据模型区开始 */
var counter = 0; function inc() {
counter++;
} function inc2() {
counter+=2;
}
/* 数据模型区结束 */ /* 绑定关系区开始 */
function init() {
bind();
} function bind() {
var list = document.querySelectorAll("[ng-click]");
for (var i=0; i<list.length; i++) {
list[i].onclick = (function(index) {
return function() {
window[list[index].getAttribute("ng-click")]();
apply();
};
})(i);
}
} function apply() {
var list = document.querySelectorAll("[ng-bind='counter']");
for (var i=0; i<list.length; i++) {
list[i].innerHTML = counter;
}
}
/* 绑定关系区结束 */
</script>
</body>
</html>
可以看到,在这么一个简单的例子中,我们做了一些双向绑定的事情。从两个按钮的点击到数据的变更,这个很好理解,但我们没有直接使用DOM的onclick方法,而是搞了一个ng-click,然后在bind里面把这个ng-click对应的函数拿出来,绑定到onclick的事件处理函数中。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数据虽然变更了,但是还没有往界面上填充,我们需要在此做一些附加操作。
从另外一个方面看,当数据变更的时候,需要把这个变更应用到界面上,也就是那三个span里。但由于Angular使用的是脏检测,意味着当改变数据之后,你自己要做一些事情来触发脏检测,然后再应用到这个数据对应的DOM元素上。问题就在于,怎样触发脏检测?什么时候触发?
我们知道,一些基于setter的框架,它可以在给数据设值的时候,对DOM元素上的绑定变量作重新赋值。脏检测的机制没有这个阶段,它没有任何途径在数据变更之后立即得到通知,所以只能在每个事件入口中手动调用apply(),把数据的变更应用到界面上。在真正的Angular实现中,这里先进行脏检测,确定数据有变化了,然后才对界面设值。
所以,我们在ng-click里面封装真正的click,最重要的作用是为了在之后追加一次apply(),把数据的变更应用到界面上去。
那么,为什么在ng-click里面调用$digest的话,会报错呢?因为Angular的设计,同一时间只允许一个$digest运行,而ng-click这种内置指令已经触发了$digest,当前的还没有走完,所以就出错了。
$digest和$apply
在Angular中,有$apply和$digest两个函数,我们刚才是通过$digest来让这个数据应用到界面上。但这个时候,也可以不用$digest,而是使用$apply,效果是一样的,那么,它们的差异是什么呢?
最直接的差异是,$apply可以带参数,它可以接受一个函数,然后在应用数据之后,调用这个函数。所以,一般在集成非Angular框架的代码时,可以把代码写在这个里面调用。
var app = angular.module("test", []);
app.directive("myclick", function() {
return function (scope, element, attr) {
element.on("click", function() {
scope.counter++;
scope.$apply(function() {
scope.counter++;
});
});
};
});
app.controller("CounterCtrl", function($scope) {
$scope.counter = 0;
});
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区别吗?
在简单的数据模型中,这两者没有本质差别,但是当有层次结构的时候,就不一样了。考虑到有两层作用域,我们可以在父作用域上调用这两个函数,也可以在子作用域上调用,这个时候就能看到差别了。
对于$digest来说,在父作用域和子作用域上调用是有差别的,但是,对于$apply来说,这两者一样。我们来构造一个特殊的示例:
var app = angular.module("test", []);
app.directive("increasea", function() {
return function (scope, element, attr) {
element.on("click", function() {
scope.a++;
scope.$digest();
});
};
});
app.directive("increaseb", function() {
return function (scope, element, attr) {
element.on("click", function() {
scope.b++;
scope.$digest(); //这个换成$apply即可
});
};
});
app.controller("OuterCtrl", ["$scope", function($scope) {
$scope.a = 1;
$scope.$watch("a", function(newVal) {
console.log("a:" + newVal);
});
$scope.$on("test", function(evt) {
$scope.a++;
});
}]);
app.controller("InnerCtrl", ["$scope", function($scope) {
$scope.b = 2;
$scope.$watch("b", function(newVal) {
console.log("b:" + newVal);
$scope.$emit("test", newVal);
});
}]);
<div ng-app="test">
<div ng-controller="OuterCtrl">
<div ng-controller="InnerCtrl">
<button increaseb>increase b</button>
<span ng-bind="b"></span>
</div>
<button increasea>increase a</button>
<span ng-bind="a"></span>
</div>
</div>
这时候,我们就能看出差别了,在increase b按钮上点击,这时候,a跟b的值其实都已经变化了,但是界面上的a没有更新,直到点击一次increase a,这时候刚才对a的累加才会一次更新上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只需在increaseb这个指令的实现中,把$digest换成$apply即可。
当调用$digest的时候,只触发当前作用域和它的子作用域上的监控,但是当调用$apply的时候,会触发作用域树上的所有监控。
因此,从性能上讲,如果能确定自己作的这个数据变更所造成的影响范围,应当尽量调用$digest,只有当无法精确知道数据变更造成的影响范围时,才去用$apply,很暴力地遍历整个作用域树,调用其中所有的监控。
从另外一个角度,我们也可以看到,为什么调用外部框架的时候,是推荐放在$apply中,因为只有这个地方才是对所有数据变更都应用的地方,如果用$digest,有可能临时丢失数据变更。
脏检测的利弊
很多人对Angular的脏检测机制感到不屑,推崇基于setter,getter的观测机制,在我看来,这只是同一个事情的不同实现方式,并没有谁完全胜过谁,两者是各有优劣的。
大家都知道,在循环中批量添加DOM元素的时候,会推荐使用DocumentFragment,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每次都对DOM产生变更,它都要修改DOM树的结构,性能影响大,如果我们能先在文档碎片中把DOM结构创建好,然后整体添加到主文档中,这个DOM树的变更就会一次完成,性能会提高很多。
同理,在Angular框架里,考虑到这样的场景:
function TestCtrl($scope) {
$scope.numOfCheckedItems = 0;
var list = [];
for (var i=0; i<10000; i++) {
list.push({
index: i,
checked: false
});
}
$scope.list = list;
$scope.toggleChecked = function(flag) {
for (var i=0; i<list.length; i++) {
list[i].checked = flag;
$scope.numOfCheckedItems++;
}
};
}
如果界面上某个文本绑定这个numOfCheckedItems,会怎样?在脏检测的机制下,这个过程毫无压力,一次做完所有数据变更,然后整体应用到界面上。这时候,基于setter的机制就惨了,除非它也是像Angular这样把批量操作延时到一次更新,否则性能会更低。
所以说,两种不同的监控方式,各有其优缺点,最好的办法是了解各自使用方式的差异,考虑出它们性能的差异所在,在不同的业务场景中,避开最容易造成性能瓶颈的用法。
数据的双向绑定 Angular JS之开端篇的更多相关文章
- 数据的双向绑定 Angular JS
接触AngularJS许了,时常问自己一些问题,如果是我实现它,会在哪些方面选择跟它相同的道路,哪些方面不同.为此,记录了一些思考,给自己回顾,也供他人参考. 初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数据双向绑定 ...
- 原生js实现数据的双向绑定
原生js实现数据的双向绑定 需要了解的属性是原色js的Object.definePrototype(obj,pop,descript); obj:被构造的对象 pop:被构造的对象的属性,创建对象或修 ...
- 通过原生js实现数据的双向绑定
通过js实现数据的双向绑定 : Object.defineProperty了解 语法: Object.defineProperty(obj, prop, descriptor) obj 要定义属性的对 ...
- React入门---事件与数据的双向绑定-9
上一节中,我们是从父组件给子组件传送数据,要实现事件与数据的双向绑定,我们来看如何从子组件向父组件传送数据; 接触之前,我们看一些里面函数绑定的知识: 例:通过点击事件改变state的age属性值: ...
- vue中如何实现数据的双向绑定
vue中如何实现数据的双向绑定 实现视图变化数据跟着变:分两步,上面get中的为第二步(即再次读取的时候会调用get方法得到之前设置的值,以此来实现动态改变) 由于直接写obj.name = this ...
- vue2.X props 数据传递 实现组件内数据与组件外的数据的双向绑定
vue2.0 禁止 子组件修改父组件数据 在Vue2中组件的props的数据流动改为了只能单向流动,即只能由组件外(调用组件方)通过组件的DOM属性attribute传递props给组件内,组件内只能 ...
- JavaScript实现数据的双向绑定
接触到Angulr.js和Vue.js后,提到最多的就是双向绑定 下面将用JavaScript实现数据的双向绑定 <!DOCTYPE html> <html> <head ...
- Vue源码解析---数据的双向绑定
本文主要抽离Vue源码中数据双向绑定的核心代码,解析Vue是如何实现数据的双向绑定 核心思想是ES5的Object.defineProperty()和发布-订阅模式 整体结构 改造Vue实例中的dat ...
- js实现数据视图双向绑定原理
这个方法了不起啊..vue.js和avalon.js 都是通过它实现双向绑定的..而且Object.observe也被草案发起人撤回了..所以defineProperty更有必要了解一下了几行代码看他 ...
随机推荐
- emqtt日志、证书、集群状态等位置
1.日志 进入pod后,cd /var/log/emqttd/ 可以看到四种日志 2.证书等位置 cd /etc/emqttd 3.集群状态查询位置 任意位置 emqttd_ctl cluster s ...
- pycharm中代码整体缩进
整体缩进 : 1.选中需要缩进的代码 2.Tab键 反向缩进: shift+Tab
- CentOS 7 MariaDB-MMM
MariaDB-MMM高可用群集 1.MySQL-MMM概述 MMM(Master-Master replication manager for MySQL)是一套支持双主故障切换和双主日常管理的脚本 ...
- function的toString方法
javascript的创建多行字符串的除了平时常见的”“+ 反斜杠\ 还有ES6的` ` 在js51上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方法 function heredoc(fn) { return fn.toSt ...
- javascript时间处理
1.将一般格式时间转换为时间戳: var systime = "2018年04月28日 16:01:09"; systime = systime.replace('年', &quo ...
- 20190408Linux权限管理week1_day5
权限概述 Linux系统一般将文件可存/取访问的身份分为3个类别:owner(拥有者).group(和所有者同组的用户).others(其他人,除了所有者,除了同组的用户以及除了超级管理员),且3种身 ...
- 对于get系列className的不兼容
function getClass(param){ if(id.getElementsByClassName){ return id.getElementsByClassName(param); }e ...
- 基于框架的RPC通信技术原理解析
RPC的由来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站应用的规模不断扩大,常规的垂直应用架构已无法应对,分布式服务架构以及流动计算架构势在必行,亟需一个治理系统确保架构有条不紊的演进. 单一应用架构 当网站流量很小时, ...
- Python文件学习
Python文件学习 文章 Python文件学习 open函数 基本的用法模式:file_object=open('',access_mode='r',buffering=-1) 其中access_m ...
- inotify+rsync架构实现实时同步
前序 使用inotify+rsync架构实现(文件夹/文件)实时同步, 双机之间需要ssh免密码配置(两步完成ssh免密码登录) 环境 客户端:192.168.137.176 (rsync + in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