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http://www.codeceo.com/article/java-string-ansi-unicode-bmp-utf.html#0-tsina-1-10971-397232819ff9a47a7b7e80a40613cfe1

概念总结

早期,互联网还没有发展起来,计算机仅用于处理一些本地的资料,所以很多国家和地区针对本土的语言设计了编码方案,这种与区域相关的编码统称为ANSI编码(因为都是对ANSI-ASCII码的扩展)。但是他们没有事先商量好怎么相互兼容,而是自己搞自己的,这样就埋下了编码冲突的祸根,比如大陆使用的GB2312编码与台湾使用的Big5编码就有冲突,同样的两个字节,在两种编码方案里表示的是不同的字符,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一个文档里经常会包含多种语言,计算机在显示的时候就遇到麻烦了,因为它不知道这两个字节到底属于哪种编码。

这样的问题在世界上普遍存在,因此重新定义一个通用的字符集,为世界上所有字符进行统一编号的呼声不断高涨。

由此Unicode码应运而生,它为世界上所有字符进行了统一编号,由于它可以唯一标识一个字符,所以字体也只需要针对Unicode码进行设计就行了。但Unicode标准定义的是一个字符集,而没有规定编码方案,也就是说它仅仅定义了一个个抽象的数字与其对应的字符,而没有规定具体怎么存储一串Unicode数字,真正规定怎么存储的是UTF-8、UTF-16、UTF-32等方案,所以带有UTF开头的编码,都是可以直接通过计算和Unicode数值(Code Point,代码点)进行转换的。顾名思义,UTF-8就是8位长度为基本单位编码,它是变长编码,用1~6个字节来编码一个字符(因为受Unicode范围的约束,所以实际最大只有4字节);UTF-16是16位为基本单位编码,也是变长编码,要么2个字节要么4个字节;UTF-32则是定长的,固定4字节存储一个Unicode数。

其实我以前一直对Unicode有点误解,在我的印象中Unicode码最大只能到0xFFFF,也就是最多只能表示 2^16 个字符,在仔细看了维基百科之后才明白,早期的UCS-2编码方案确实是这样,UCS-2固定使用两个字节来编码一个字符,因此它只能编码BMP(基本多语言平面,即0×0000-0xFFFF,包含了世界上最常用的字符)范围内的字符。为了要编码Unicode大于0xFFFF的字符,人们对UCS-2编码进行了拓展,创造了UTF-16编码,它是变长的,在BMP范围内,UTF-16与UCS-2完全一致,而BMP之外UTF-16则使用4个字节来存储。

为了方便下面的描述,先交代一下代码单元(Code Unit)的概念,某种编码的基本组成单位就叫代码单元,比如UTF-8的代码单元为1个字节,UTF-16的代码单元为2个字节,不好解释,但是很好理解。

为了兼容各种语言以及更好的跨平台,Java String保存的就是字符的Unicode码。它以前使用的是UCS-2编码方案来存储Unicode,后来发现BMP范围内的字符不够用了,但是出于内存消耗和兼容性的考虑,并没有升到UCS-4(即UTF-32,固定4字节编码),而是采用了上面所说的UTF-16,char类型可看作其代码单元。这个做法导致了一些麻烦,如果所有字符都在BMP范围内还没事,若有BMP外的字符,就不再是一个代码单元对应一个字符了,length方法返回的是代码单元的个数,而不是字符的个数,charAt方法返回的自然也是一个代码单元而不是一个字符,遍历起来也变得麻烦,虽然提供了一些新的操作方法,总归还是不方便,而且还不能随机访问。

此外,我发现Java在编译的时候还不会处理大于0xFFFF的Unicode字面量,所以如果你敲不出某个非BMP字符来,但是你知道它的Unicode码,得用一个比较笨的方法来让String存储它:手动计算出该字符的UTF-16编码(四字节),把前两个字节和后两个字节各作为一个Unicode数,然后赋值给String,示例代码如下所示。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str = ""; //我们想赋值这样一个字符,假设我输入法打不出来 //但我知道它的Unicode是0x1D11E
//String str = "\u1D11E"; //这样写不会识别 //于是通过计算得到其UTF-16编码 D834 DD1E
String str = "\uD834\uDD1E"; //然后这么写 System.out.println(str); //成功输出了""
}

Windows系统自带的记事本可以另存为Unicode编码,实际上指的是UTF-16编码。上面说了,主要使用的字符编码都在BMP范围内,而在BMP范围内,每个字符的UTF-16编码值与对应的Unicode数值是相等的,这大概就是微软把它称为Unicode的原因吧。举个例子,我在记事本中输入了”好a“两个字符,然后另存为Unicode big endian(高位优先)编码,用WinHex打开文件,内容如下图,文件开头两个字节被称为Byte Order Mark(字节顺序标记),(FE FF)标识字节序为高位优先,然后(59 7D)正是”好“的Unicode码,(00 61)正是”a“的Unicode码。

有了Unicode码,也还不能立即解决问题,因为首先世界上已经存在了大量的非Unicode标准的编码数据,我们不可能丢弃它们,其次Unicode的编码往往比ANSI编码更占空间,所以从节约资源的角度来说,ANSI编码还是有存在的必要的。所以需要建立一个转换机制,使得ANSI编码可以转换到Unicode进行统一处理,也可以把Unicode转换到ANSI编码以适应平台的要求。

转换方法说起来比较容易,对于UTF系列或者是ISO-8859-1这种被兼容的编码,可以通过计算和Unicode数值直接进行转换(实际可能也是查表),而对于系统遗留下来的ANSI编码,则只能通过查表的方式进行,微软把这种映射表称为Code Page(代码页),并按编码进行分类编号,比如我们常见的cp936就是GBK的代码页,cp65001就是UTF-8的代码页。下图是微软官网查到的GBK->Unicode映射表(目测不全),同理还应有反向的Unicode->GBK映射表。

有了代码页,就可以很方便的进行各种编码转换了,比如从GBK转换到UTF-8,只需要先按照GBK的编码规则对数据按字符划分,用每个字符的编码数据去查GBK代码页,得到其Unicode数值,再用该Unicode去查UTF-8的代码页(或直接计算),就可以得到对应的UTF-8编码。反过来同理。注意:UTF-8是Unicode的标准实现,它的代码页中包含了所有的Unicode取值,所以任意编码转换到UTF-8,再转换回去都不会有任何丢失。至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要完成编码转换工作,最重要的是第一步要成功的转换到Unicode,所以正确选择字符集(代码页)是关键。

理解了转码丢失问题的本质后,我才突然明白JSP的框架为什么要以ISO-8859-1去解码HTTP请求参数,导致我们获取中文参数的时候不得不写这样的语句:

String param = new String(s.getBytes("iso-8859-1"), "UTF-8");

因为JSP框架接收到的是参数编码的二进制字节流,它不知道这究竟是什么编码(或者不关心),也就不知道该查哪个代码页去转换到Unicode。然后它就选择了一种绝对不会产生丢失的方案,它假设这是ISO-8859-1编码的数据,然后查ISO-8859-1的代码页,得到Unicode序列,因为ISO-8859-1是按字节编码的,而且不同于ASCII的是,它对0 ~ 255空间的每一位都进行了编码,所以任意一个字节都能在它的代码页中找到对应的Unicode,若再从Unicode转回原始字节流的话也就不会有任何丢失。它这样做,对于不考虑其他语言的欧美程序员来说,可以直接用JSP框架解码好的String,而要兼容其他语言的话也只需要转回原始字节流,再以实际的代码页去解码一下就好。

我对Unicode以及字符编码的相关概念阐述完毕,接下来用Java实例来感受一下。

实例分析

1.转换到Unicode——String构造方法

String的构造方法就是把各种编码数据转换到Unicode序列(以UTF-16编码存储),下面这段测试代码,用来展示Java String构造方法的应用,实例中都不涉及非BMP字符,所以就不用codePointAt那些方法了。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你好"的GBK编码数据
byte[] gbkData = {(byte)0xc4, (byte)0xe3, (byte)0xba, (byte)0xc3};
//"你好"的BIG5编码数据
byte[] big5Data = {(byte)0xa7, (byte)0x41, (byte)0xa6, (byte)0x6e}; //构造String,解码为Unicode String strFromGBK = new String(gbkData, "GBK");
String strFromBig5 = new String(big5Data, "BIG5"); //分别输出Unicode序列 showUnicode(strFromGBK);
showUnicode(strFromBig5);
} public static void showUnicode(String str) {
for (int i = 0; i < str.length(); i++) {
System.out.printf("\\u%x", (int)str.charAt(i));
}
System.out.println();
}
}
 

运行结果如下图

从结果可以发现,只要指定了正确的字符集(代码页),String就可以解码出正确的Unicode,最后可以试试println(“\u4f60\u597d”),输出的就是“你好”。

2.Unicode转换到各种编码——getBytes

String拥有了Unicode序列,想要转换到其它编码就易如反掌了,根据你参数指定的字符集,去相应的代码页查找就可以转换过去了,当然如果该字符集不支持某字符(也就是没有这条Unicode记录),那就会导致编码丢失,再也不能还原到原来的Unicode序列了。

这里,我们和第1节的做法相反,我们把Unicode序列转换到其它各种编码,如下所示。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字符串"你好"
String str = "\u4f60\u597d"; //转换到各种编码 showBytes(str, "GBK");
showBytes(str, "BIG5");
showBytes(str, "UTF-8");
} public static void showBytes(String str, String charset) throws IOException {
for (byte b : str.getBytes(charset))
System.out.printf("0x%x ", b);
System.out.println();
}
}
 

运行结果如下图

可以发现,由于String掌握了Unicode码,要转换到其它编码so easy!

3.以Unicode为桥梁,实现编码互转

有了上面两部分的基础,要实现编码互转就很简单了,只需要把他们联合使用就可以了。先new String把原编码数据转换为Unicode序列,再调用getBytes转到指定的编码就OK。

比如一个很简单的GBK到Big5的转换代码如下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UnsupportedEncodingException {
//假设这是以字节流方式从文件中读取到的数据(GBK编码)
byte[] gbkData = {(byte) 0xc4, (byte) 0xe3, (byte) 0xba, (byte) 0xc3}; //转换到Unicode
String tmp = new String(gbkData, "GBK"); //从Unicode转换到Big5编码
byte[] big5Data = tmp.getBytes("Big5"); //后续操作……
}
 

4.编码丢失问题

上面已经解释了,JSP框架采用ISO-8859-1字符集来解码的原因。先用一个例子来模拟这个还原过程,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UnsupportedEncodingException {
//JSP框架收到6个字节的数据
byte[] data = {(byte) 0xe4, (byte) 0xbd, (byte) 0xa0, (byte) 0xe5, (byte) 0xa5, (byte) 0xbd};
//打印原始数据
showBytes(data);
//JSP框架假设它是ISO-8859-1的编码,生成一个String对象
String tmp = new String(data, "ISO-8859-1"); //**************JSP框架部分结束******************** //开发者拿到后打印它发现是6个欧洲字符,而不是预期的"你好"
System.out.println(" ISO解码的结果:" + tmp); //因此首先要得到原始的6个字节的数据(反查ISO-8859-1的代码页)
byte[] utfData = tmp.getBytes("ISO-8859-1"); //打印还原的数据
showBytes(utfData); //开发者知道它是UTF-8编码的,因此用UTF-8的代码页,重新构造String对象
String result = new String(utfData, "UTF-8");
//再打印,正确了!
System.out.println(" UTF-8解码的结果:" + result);
} public static void showBytes(byte[] data) {
for (byte b : data)
System.out.printf("0x%x ", b);
System.out.println();
}
}
 

运行结果如下,第一次输出是不正确的,因为解码规则不对,也查错了代码页,得到的是错误的Unicode。然后发现通过错误的Unicode反查ISO-8859-1代码页还能完美的还原数据。

然后我们尝试把ISO-8859-1替换为ASCII,结果就会变成这样子

这是因为,ASCII虽然也是每字节对应一个字符,但是它只对0~127这个空间进行了编码,也就是说每个字节的最大值只能为0x7F,而上面的6个字节全部都大于这个数值,因此在ASCII的代码页中是找不到这6个字节的,于是Java就搞了一个缺省值。我用如下的代码测试发现,当通过编码数据在代码页中查不到对应的Unicode时,就返回缺省值\ufffd(对应图中第一种问号),反过来,当通过Unicode在代码页中查不到对应的编码数据时,就返回缺省值0x3f(ASCII,对应图中第二种问号)。由此,这个输出结果也就可以解释清楚了。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输出结果全为\ufffd
byte[] data = {(byte) 0x80};
showUnicode(new String(data, "UTF-8"));
showUnicode(new String(data, "GBK"));
showUnicode(new String(data, "Big5")); //输出结果全为0x3f
String str = "\uccdd";
showBytes(str, "GBK");
showBytes(str, "BIG5");
showBytes(str, "ISO-8859-1");
}

5.Java源文件的编码问题

这就是开头所提到的那个问题,把问题描述一下先。就如下这么一小段代码,源文件使用UTF-8编码保存。(注意别用Windows的记事本,因为它会在UTF-8文件最前面加入一个3字节的BOM头,而很多程序都不兼容这一点)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中");
}
}
 

然后在Windows中使用默认参数编译该文件(系统区域设置为简体中文,即默认使用GBK字符集解码),然后会得到如下错误

这不是重点,重点如果把“中”换成“中国”,编译就会成功,运行结果如下图。另外进一步可发现,中文字符个数为奇数时编译失败,偶数时通过。这是为什么呢?下面详细分析一下。

因为Java String内部使用的是Unicode,所以在编译的时候,编译器就会对我们的字符串字面量进行转码,从源文件的编码转换到Unicode(维基百科说用的是与UTF-8稍微有点不同的编码)。编译的时候我们没有指定encoding参数,所以编译器会默认以GBK方式去解码,对UTF-8和GBK有点了解的应该会知道,一般一个中文字符使用UTF-8编码需要3个字节,而GBK只需要2个字节,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字符数的奇偶性会影响结果,因为如果2个字符,UTF-8编码占6个字节,以GBK方式来解码恰好能解码为3个字符,而如果是1个字符,就会多出一个无法映射的字节,就是图中问号的地方。

再具体一点的话,源文件中“中国”二字的UTF-8编码是 e4 b8 ad e5 9b bd,编译器以GBK方式解码,3个字节对分别查cp936得到3个Unicode值,分别是6d93 e15e 6d57,对应结果图中的三个奇怪字符。如下图所示,编译后这3个Unicode在.class文件中实际以类UTF-8编码存储,运行的时候,JVM中存储的就是Unicode,然而最终输出时,还是会编码之后传递给终端,这次约定的编码就是系统区域设置的编码,所以如果终端编码设置改了,还是会乱码。我们这里的e15e在Unicode标准中并没有定义相应的字符,所以在不同平台不同字体下显示会有所不同。

可以想象,如果反过来,源文件以GBK编码存储,然后骗编译器说是UTF-8,那基本上是无论输入多少个中文字符都无法编译通过了,因为UTF-8的编码很有规律性,随意组合的字节是不会符合UTF-8编码规则的。

当然,要使编译器能正确的把编码转换到Unicode,最直接的方法还是老老实实告诉编译器源文件的编码是什么。

总结

经过这次收集整理和实验,了解了很多与编码相关的概念,也熟悉了编码转换的具体过程,这些思想可以推广到各种编程语言去,实现原理都类似,所以我想以后再遇到这类问题,应该不会再不知所以然了。

从Java String实例来理解ANSI、Unicode、BMP、UTF等编码概念的更多相关文章

  1. Java String 常量池理解

    String:字符串常量池 作为最基础的引用数据类型,Java 设计者为 String 提供了字符串常量池以提高其性能,那么字符串常量池的具体原理是什么,我们带着以下三个问题,去理解字符串常量池: 字 ...

  2. java String长度与varchar长度匹配理解(字符和字节长度理解)

    java String长度与varchar长度匹配理解(字符和字节长度理解) string中的length()长度,返回的是char的数量,每个char可以存储世界上任何类型的文字和字符,一个char ...

  3. 我对java String的理解 及 源码浅析

    摘要: 摘要: 原创出处: http://www.cnblogs.com/Alandre/ 泥沙砖瓦浆木匠 希望转载,保留摘要,谢谢! 每天起床告诉自己,自己的目标是 ”技术 + 英语 还有生活“! ...

  4. java String 深入理解

    说出下面程序的输出 class StringEqual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s1 = "Program ...

  5. 通过反编译深入理解Java String及intern(转)

    通过反编译深入理解Java String及intern 原文传送门:http://www.cnblogs.com/paddix/p/5326863.html 一.字符串问题 字符串在我们平时的编码工作 ...

  6. Java中char和String 的深入理解 - 字符编码

    开篇 https://blog.csdn.net/weixin_37703598/article/details/80679376 我们并不是在写代码,我们只是将自己的思想通过代码表达出来! 1 将思 ...

  7. 深入理解Java String类(综合)

    在Java语言了中,所有类似“ABC”的字面值,都是String类的实例:String类位于java.lang包下,是Java语言的核心类,提供了字符串的比较.查找.截取.大小写转换等操作:Java语 ...

  8. Java 干货之深入理解String

    可以证明,字符串操作是计算机程序设计中最常见的行为,尤其是在Java大展拳脚的Web系统中更是如此. ---<Thinking in Java> 提到Java中的String,总是有说不完 ...

  9. java常用类,包装类,String类的理解和创建对象以及StringBuilder和StringBuffer之间的区别联系

    一.包装类的分类: 1.黄色部分的父类为Number 继承关系: Boolean Character 其他六个基本数据类型 2.装箱和拆箱 理解:一个例子,其他的都相同 装箱:Integer inte ...

随机推荐

  1. 如何通过Git GUI将自己本地的项目上传至Github

    最近在学习node.js和react,顺便复习了下AngluarJS相关的东西,写了些小demo想放在GitHub上,之前仅限于只申请了GitHub账号从没用过,今天花半天时间查资料认真学习Githu ...

  2. 不要着急改代码,先想想--centos 6.8下编译安装tmux

    诸位读者新年好,2017开年第一篇博客,请允许我先问候一下看到这篇博客的诸位.写博客是我2017年定下的目标之一,希望我会坚持下去. 最近打算尝试一下tmux这个神器,于是有了这一篇关于思维方式的Bl ...

  3. 巧用 mask-image 实现简单进度加载界面

    最近给 nzoo 折腾官网,拿 angular2.0 + webpack 实现SPA,然后觉得最终打包后的出口文件有点大,用户首次访问会有一个时间较长的白屏等候界面,感觉体验不太好. 于是希望在用户下 ...

  4. 【腾讯Bugly干货分享】移动App入侵与逆向破解技术-iOS篇

    本文来自于腾讯bugly开发者社区,非经作者同意,请勿转载,原文地址:http://dev.qq.com/topic/577e0acc896e9ebb6865f321 如果您有耐心看完这篇文章,您将懂 ...

  5. Git 进阶指南(git ssh keys / reset / rebase / alias / tag / submodule )

    在掌握了基础的 Git 使用 之后,可能会遇到一些常见的问题.以下是猫哥筛选总结的部分常见问题,分享给各位朋友,掌握了这些问题的中的要点之后,git 进阶也就完成了,它包含以下部分: 如何修改 ori ...

  6. .NET程序的性能要领和优化建议

    前几天在老赵的博客上看到,Bill Chiles (Roslyn 编译器的Program Manager)写了一篇文章叫做<Essential Performance Facts and .NE ...

  7. (临时)C#中,exe 单例运行

    Mutex mutex = new Mutex(false, ""); , false)) { MessageBox.Show("程序已经启动"); retur ...

  8. Windows下MySQL的常用操作

    1.MySQL关闭与重启 1.MYSQL服务 我的电脑——(右键)管理——服务与应用程序——服务——MYSQL——开启(停止.重启动) 2.如果你没安装系统服务,可在命令行模式定位到mysql下的bi ...

  9. SVM分类与回归

    SVM(支撑向量机模型)是二(多)分类问题中经常使用的方法,思想比较简单,但是具体实现与求解细节对工程人员来说比较复杂,如需了解SVM的入门知识和中级进阶可点此下载.本文从应用的角度出发,使用Libs ...

  10. ASP.NET MVC5+EF6+EasyUI 后台管理系统(6)-Unity 依赖注入

    系列目录 前言 为了符合后面更新后的重构系统,文章于2016-11-1日重写 本节重构一下代码,采用IOC控制反转,也就是依赖注入 您可以访问http://unity.codeplex.com/r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