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包

  指数据混乱问题(发送端发送数据,接收端不知如何去接收)

  只有tcp协议才会发送粘包,udp不会发生

黏包(tcp)

有一个合包机制(nagle算法),将多次连续发送且间隔较小的数据,进行打包成一块数据传送. 还有一个机制是拆包机制,在发送端,

因为受到网卡的MTU限制,会将大的超过MTU限制的数据,进行拆分,拆分成多个小的数据,进行传输.  当传输到目标主机的操作

系统层时,会重新将多个小的数据合并成原本的数据

tcp 黏包代码:

服务器

import socketsk = socket.socket()

sk.bind(('127.0.0.1',8888))sk.listen()

conn,addr = sk.accept()

conn.send(b'hello')conn.send(b'world')

conn.close()sk.close()

服务器
import socketsk = socket.socket()

sk.connect_ex(('127.0.0.1',8888))

msg1 = sk.recv(1024)print('msg1:',msg1)

msg2 = sk.recv(1024)

print('msg2:',msg2)

sk.close()

************************************************************************************************************************************************************************************************

针对 使用udp协议发送数据,一次收发大小究竟多少合适?

udp不会发生粘包,udp协议本层对一次收发数据大小的限制是:

65535 - ip包头(20) - udp包头(8) = 65507

站在数据链路层,因为网卡的MTU一般被限制在了1500,所以对于数据链路层来说,一次收发数据的大小被限制在

1500 - ip包头(20) - udp包头(8) = 1472

得到结论:

如果sendto(num)

num > 65507  报错

1472 < num < 65507  会在数据链路层拆包,而udp本身就是不可靠协议,所以一旦拆包之后,造成的多个小数据包在网络传输中,如果丢任何一个,那么此次数据传输失败

num < 1472 是比较理想的状态

************************************************************************************************************************************************************************************************

模块   subprocess

r = subprocess.Popen('ls',shell=True,stdout=subprocess.PIPE,stderr=subprocess.PIPE)

subprocess.Popen(cmd,shell=True,subprocess.stdout,subprocess.stderr)
 cmd :
代表系统命令
 shell = True   代表这条命令是 系统命令,告诉操作系统,将cmd当成系统命令去执行
stdout   是执行完系统命令之后,用于保存结果的一个管道
stderr   是执行完系统命令之后,用于保存错误结果的一个管道

print(r.stdout.read().decode('gbk'))
print(r.stderr.read().decode('gbk'))

加入subprocess 黏包代码服务器
import socketimport subprocess

sk = socket.socket()sk.bind(('127.0.0.1',8080))sk.listen()

conn,addr = sk.accept()while 1:    cmd = conn.recv(1024).decode('utf-8')    r = subprocess.Popen(cmd,shell=True,stdout=subprocess.PIPE,stderr=subprocess.PIPE)    stdout = r.stdout.read()    stderr = r.stderr.read()    if stderr:        conn.send(stderr)    else:        conn.send(stdout)

conn.close()sk.close()

客户端
# 客户端发送要执行命令# 服务器执行,执行完将结果返回给客户端# 客户端拿到结果呈现到用户眼前import socket

sk = socket.socket()

sk.connect_ex(('127.0.0.1',8080))while 1:    cmd = input('请输入一个命令>>>')    sk.send(cmd.encode('utf-8'))

    result = sk.recv(102400).decode('gbk')

    print(result)

sk.close()
 *********************************************************************************************************************************************************************** struct  模块 
struct.pack(type,num)    type:是num的类型    num :是一个数字    r = struct.pack 把一个数字打包成一个四字节的bytes     struct.unpack(type,r)          功能:解包,把r解成原数字,结果是一个元组,原数字在元组的下标位0的位置

代码
import struct# a = 2140000000# -21E<a<21E

s = struct.pack('i',a)print(s,len(s))print(struct.unpack('i',s))send(dic_len + dic)   --- > recv(4)
*****************************************************************************************************************************************************面试题: a = 1 b = 2 两个数互换  1.   b,a = 1, 2    a,b = b,a  2 .    c = a # c = 1    a = b # a = 2    b = c # b = 1  3.    a = a+b #a = 3   b = a-b #b = 1   a = a-b #a = 2    tcp协议为什么比udp协议更可靠?    tcp是面向连接的,而udp面向无连接的 tcp通信过程中有一个ACK,确认收到消息的一个标识

黏包的原理 (tcp udp) struct模块的更多相关文章

  1. 网络编程- 解决黏包现象方案二之struct模块(七)

    上面利用struct模块与方案一比较,减少一次发送和接收请求,因为方案一无法知道client端发送内容的长度到底有多长需要和接收OK.多一次请求防止黏包,减少网络延迟

  2. 黏包现象之TCP

    老师的博客:http://www.cnblogs.com/Eva-J/articles/8244551.html#_label5 server #_*_coding:gbk*_ from socket ...

  3. 计算机网络原理,TCP&UDP

    UDP伪首部:计算校验和时会用到,然后实际传输过程中里包含的IP地址没有什么用. UDP校验和计算:求数值之和,如果溢出回卷,最后求出反码;UDP伪首部,UDP首部,应用层数据相加 tcp报文,最短2 ...

  4. 黏包-黏包的成因、解决方式及struct模块初识、文件的上传和下载

    黏包: 同时执行多条命令之后,得到的结果很可能只有一部分,在执行其他命令的时候又接收到之前执行的另外一部分结果,这种显现就是黏包. 只有TCP协议中才会产生黏包,UDP协议中不会有黏包(udp协议中数 ...

  5. 模拟ssh、黏包、hashlib模块

    一.模拟ssh 1.subprocess模块 ipconfig -all dir subprocess模块是python从2.4版本开始引入的模块.主要用来取代 一些旧的模块方法,如os.system ...

  6. 038.Python关于TCP黏包问题

    黏包现象 1 黏包现象演示 服务端 #服务端 import socket sk = socket.socket() # 注册主机到网络 sk.bind( ("127.0.0.1", ...

  7. socket套接字模块及黏包现象

    一.socket套接字模块 socket概念 socket层 理解socket Socket是应用层与TCP/IP协议族通信的中间软件抽象层,它是一组接口.在设计模式中,Socket其实就是一个门面模 ...

  8. TCP黏包问题

    什么是黏包?什么情况下会出现黏包的情况?该如何避免黏包的情况? 首先来看一个例子 #服务端 import time from socket import * server = socket(AF_IN ...

  9. 缓冲区 subprocess 黏包

    一.缓冲区   每个socket被创建以后,都会分配两个缓冲区,输入缓冲区和输出缓冲区,默认大小都为8k,可以通过getsocket()获取,暂时存放传输数据,防止程序在发送数据的时候卡组,提高代码运 ...

随机推荐

  1. CTF-练习平台-Social之 密码?

    一.密码? 看到题目提示是“张三”“生日”,再联系到我们设置密码时一般是名字的拼音首字母加生日,所以猜测是:zs19970315尝试后正确.

  2. mysql query 条件中为空时忽略

    ☆. q.ques_group传入为null或''的时候不查询此条件: value AND (q.ques_group = :quesGroup or :quesGroup is null or :q ...

  3. MySQL Transaction--事务隔离级别基础

    MYSQL 支持的事务隔离级别 REPEATABLE READ READ COMMITTED READ UNCOMMITTED SERIALIZABLE InnoDB 默认使用REPEATABLE R ...

  4. ARP命令详解

    ARP是一个重要的TCP/IP协议,并且用于确定对应IP地址的网卡物理地址.实用arp命令,我们能够查看本地计算机或另一台计算机的ARP高速缓存中的当前内容.此外,使用arp命令,也可以用人工方式输入 ...

  5. weex 知识点

    使用 weex init [project_name] 创建的项目,执行 npm run dev 后,在 public/dist 文件夹里面就生成了两个对应的js,一个是index.web.js, 一 ...

  6. POJ2777(线段树裸题)

    题目:http://poj.org/problem?id=2777 别忘了各地的return: 有可能输入的L<R,手动swap: 似乎是多组输入? pushup和pushdown的位置. (原 ...

  7. 大快DKhadoop安装教程与常见问题汇总

    上周分别就DKHadoop的安装准备工作以及服务器操作系统配置写了两篇分享的文章,这是个人第一次尝试写一个系统性的分享文章,必然会有很多疏漏的地方,还望见谅吧.今天分享的是DKHadoop安装以及常见 ...

  8. php设计模式之职责链模式

    <?php /** * @desc php设计模式之职责链模式(责任链模式) 定义:顾名思义,责任链模式为请求创建了一个接收者对象的链.这种模式给予请求的类型,对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进行解耦.这 ...

  9. webstorm打开后无法显示文件夹目录

    最近接触webstorm,上午研究怎么删除项目,不小心把项目在目录中删除了,然后重新创建时,无法显示了. 状况类似这样的 百度上搜了一些没搜到,关键字是“webstorm 项目 目录 无法显示文件夹” ...

  10. xml dom minidom

    一. xml相关术语: 1.Document(文档): 对应一个xml文件 2.Declaration(声明): <?xml version="1.0" enco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