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算法为一种概率算法,其共识结果是临时的,随着时间推移或某种强化,共识结果被推翻的概率越来越小,最终称为事实上结果

1 研究

工作量证明(Proof Of Work,简称POW),简单理解就是一份证明,用来确认你做过一定量的工作。监测工作的整个过程通常是极为低效的,而通过对工作的结果进行认证来证明完成了相应的工作量,则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方式。比如现实生活中的毕业证、驾驶证等等,也是通过检验结果的方式(通过相关的考试)所取得的证明。

工作量证明系统(或者说协议、函数),是一种应对拒绝服务攻击和其他服务滥用的经济对策。它要求发起者进行一定量的运算,也就意味着需要消耗计算机一定的时间。这个概念由Cynthia Dwork 和Moni Naor 1993年在学术论文中首次提出。而工作量证明(POW)这个名词,则是在1999年 Markus Jakobsson 和Ari Juels的文章中才被真正提出。

哈希现金是一种工作量证明机制,它是亚当·贝克(Adam Back)在1997年发明的,用于抵抗邮件的拒绝服务攻击及垃圾邮件网关滥用。在比特币之前,哈希现金被用于垃圾邮件的过滤,也被微软用于hotmail/exchange/outlook等产品中(微软使用一种与哈希现金不兼容的格式并将之命名为电子邮戳)。

哈希现金也被哈尔·芬尼以可重复使用的工作量证明(RPOW)的形式用于一种比特币之前的加密货币实验中。另外,戴伟的B-money、尼克·萨博的比特金(Bit-Gold)这些比特币的先行者,都是在哈希现金的框架下进行挖矿的。

2 哈希函数

哈希函数(Hash Function),也称为散列函数,给定一个输入x,它会算出相应的输出H(x)。哈希函数的主要特征是:

1、输入x可以是任意长度的字符串

2、输出结果即H(x)的长度是固定的

3、计算H(x)的过程是高效的(对于长度为n的字符串x,计算出H(x)的时间复杂度应为O(n)

而对于比特币这种加密系统所使用的哈希函数,它需要另外具备以下的性质:

  • 免碰撞,即不会出现输入x≠y,但是H(x)=H(y) 其实这个特点在理论上并不成立,比如,比特币使用的SHA256算法,会有2^256 种输出,如果我们进行2^256 +1次输入,那么必然会产生一次碰撞;甚至从概率的角度看,进行2^130 次输入就会有99%的可能发生一次碰撞。不过我们可以计算一下,假设一台计算机以每秒10000次的速度进行哈希运算,要经过10^27 年才能完成2^128 次哈希!甚至可以这么说,即便是人类制造的所有计算机自宇宙诞生开始一直运算到今天,发现碰撞的几率也是极其小的。
  • 隐匿性,也就是说,对于一个给定的输出结果H(x),想要逆推出输入x,在计算上是不可能的。
  • 不存在比穷举更好的方法,可以使哈希结果H(x)落在特定的范围。

以上特点是比特币的工作量证明系统可以正常运行的基石。

3 工作量证明的基本原理

工作量证明系统主要特征是客户端需要做一定难度的工作得出一个结果,验证方却很容易通过结果来检查出客户端是不是做了相应的工作。这种方案的一个核心特征是不对称性:工作对于请求方是适中的,对于验证方则是易于验证的。它与验证码不同,验证码的设计出发点是易于被人类解决而不易被计算机解决。

下图表示的是工作量证明的流程:



举个例子,给定的一个基本的字符串"Hello, world!",我们给出的工作量要求是,可以在这个字符串后面添加一个叫做nonce的整数值,对变更后(添加nonce)的字符串进行SHA256哈希运算,如果得到的哈希结果(以16进制的形式表示)是以"0000"开头的,则验证通过。为了达到这个工作量证明的目标。我们需要不停的递增nonce值,对得到的新字符串进行SHA256哈希运算。按照这个规则,我们需要经过4251次计算才能找到恰好前4位为0的哈希散列。

"Hello, world!1" => e9afc424b79e4f6ab42d99c81156d3a17228d6e1eef4139be78e948a9332a7d8
"Hello, world!2" => ae37343a357a8297591625e7134cbea22f5928be8ca2a32aa475cf05fd4266b7
...
"Hello, world!4248" => 6e110d98b388e77e9c6f042ac6b497cec46660deef75a55ebc7cfdf65cc0b965
"Hello, world!4249" => c004190b822f1669cac8dc37e761cb73652e7832fb814565702245cf26ebb9e6
"Hello, world!4250" => 0000c3af42fc31103f1fdc0151fa747ff87349a4714df7cc52ea464e12dcd4e9

通过这个示例我们对工作量证明机制有了一个初步的理解。有的人会认为如果工作量证明只是这样的一个过程,那是不是只需要记住nonce为4521计算能通过验证就行了?当然不是的,这只是一个个例。

下面,我们将输入简单的变更为"Hello, world+整数值",整数值取1到1000,也就是说,将输入变成一个由1000个值组成的数组:"Hello, world!1、Hello, world!2……Hello, world!1000"。然后对数组中的每一个输入依次进行上面例子中要求的工作量证明——找到前导为4个0的哈希散列。

容易算出,预期大概要进行2^16 次尝试(哈希值的伪随机特性使得我们可以做概率估算),才能得到4个前导0的哈希散列。而统计一下刚才进行的1000次计算的实际计算结果,我们会发现,进行计算的平均次数为66958次,十分接近2^16(65536)。在这个例子中,数学期望的计算次数,就是我们要求的“工作量”,重复多次进行的工作量证明会是一个符合统计学规律的概率事件。

统计输入的字符串与对应得到目标结果实际使用的计算次数列表如下:

Hello, world!1 => 42153
Hello, world!2 => 2643
Hello, world!3 => 32825
Hello, world!4 => 250
Hello, world!5 => 7300
...
Hello, world!995 => 164819
Hello, world!996 => 178486
Hello, world!997 => 22798
Hello, world!998 => 68868
Hello, world!999 => 46821

比特币体系里的工作量证明机制与上述示例类似,但要比它更复杂一些。

4 比特币中的工作量证明

比特币网络中任何一个节点,如果想生成一个新的区块并写入区块链,必须解出比特币网络出的工作量证明的迷题。这道题关键的三个要素是工作量证明函数、区块及难度值。工作量证明函数是这道题的计算方法,区块决定了这道题的输入数据,难度值决定了这道题的所需要的计算量。

4.1工作量证明函数

和我们上节例子中用到的哈希函数一样,比特币系统中使用的工作量证明函正是SHA256。

SHA是安全散列算法(Secure Hash Algorithm)的缩写,是一个密码散列函数家族。这一组函数是由美国国家安全局(NSA)设计,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 发布的,主要适用于数字签名标准。SHA256就是这个函数家族中的一个,是输出值为256位的哈希算法。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对SHA256算法的有效攻击。

4.2 区块

比特币的区块由区块头及该区块所包含的交易列表组成。区块头的大小为80字节,由4字节的版本号、32字节的上一个区块的散列值、32字节的Merkle Root Hash、4字节的时间缀(当前时间)、4字节的当前难度值、4字节的随机数组成。区块包含的交易列表则附加在区块头后面,其中的第一笔交易是coinbase交易,这是一笔为了让矿工获得奖励及手续费的特殊交易。

区块的大致结构如图所示:



拥有80字节固定长度的区块头,就是用于比特币工作量证明的输入字符串。因此,为了使区块头能体现区块所包含的所有交易,在区块的构造过程中,需要将该区块要包含的交易列表,通过Merkle Tree算法生成Merkle Root Hash,并以此作为交易列表的摘要存到区块头中。其中Merkle Tree的算法图解如下:



4.3难度值

难度值(difficulty)是矿工们在挖矿时候的重要参考指标,它决定了矿工大约需要经过多少次哈希运算才能产生一个合法的区块。比特币的区块大约每10分钟生成一个,如果要在不同的全网算力条件下,新区块的产生保持都基本这个速率,难度值必须根据全网算力的变化进行调整。简单地说,难度值被设定在无论挖矿能力如何,新区块产生速率都保持在10分钟一个。

难度的调整是在每个完整节点中独立自动发生的。每2016个区块,所有节点都会按统一的公式自动调整难度,这个公式是由最新2016个区块的花费时长与期望时长(期望时长为20160分钟即两周,是按每10分钟一个区块的产生速率计算出的总时长)比较得出的,根据实际时长与期望时长的比值,进行相应调整(或变难或变易)。也就是说,如果区块产生的速率比10分钟快则增加难度,比10分钟慢则降低难度。

这个公式可以总结为如下形式:

新难度值 = 旧难度值 * ( 过去2016个区块花费时长 / 20160 分钟 )

工作量证明需要有一个目标值。比特币工作量证明的目标值(Target)的计算公式如下:

目标值 = 最大目标值 / 难度值

其中最大目标值为一个恒定值:

0x00000000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

目标值的大小与难度值成反比。比特币工作量证明的达成就是矿工计算出来的区块哈希值必须小于目标值。

与第3节所举的例子相类比,我们也可以简单理解成,比特币工作量证明的过程,就是通过不停的变换区块头(即尝试不同的nouce值)作为输入进行SHA256哈希运算,找出一个特定格式哈希值的过程(即要求有一定数量的前导0)。而要求的前导0的个数越多,代表难度越大。

4.4 工作量证明的过程

我们可以把比特币矿工解这道工作量证明迷题的步骤大致归纳如下:

生成Coinbase交易,并与其他所有准备打包进区块的交易组成交易列表,通过Merkle Tree算法生成Merkle Root Hash

把Merkle Root Hash及其他相关字段组装成区块头,将区块头的80字节数据(Block Header)作为工作量证明的输入

不停的变更区块头中的随机数即nonce的数值,并对每次变更后的的区块头做双重SHA256运算(即SHA256(SHA256(Block_Header))),将结果值与当前网络的目标值做对比,如果小于目标值,则解题成功,工作量证明完成。

该过程可以用下图表示:

5 结语

比特币的工作量证明,就是我们俗称“挖矿”所做的主要工作。理解工作量证明机制,将为我们进一步理解比特币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奠定基础。

6 学习小结

学习了上述关于PoW的原理,简单说下个人拙见

工作量证明,体现在它不停的枚举Nonce值,以使得hash(Data+None) < target ,并且前导0的个数达到要求的个数,即该区块的难度(零越多,难度越大)

注:可通过GO语言中的bigInt的Lsh函数实现:可参考https://github.com/NGLHarry/Blockchainer/tree/main/part2

参考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b23cbafbbad2

区块链共识算法--PoW的更多相关文章

  1. [转帖][区块链]共识算法(POW,POS,DPOS,PBFT)介绍和心得

    [区块链]共识算法(POW,POS,DPOS,PBFT)介绍和心得 置顶 2017-03-12 18:31:19 乐扣老师lekkoliu 阅读数 127953  收藏 更多 分类专栏: 技术管理 区 ...

  2. [区块链] 共识算法之争(PBFT,Raft,PoW,PoS,DPoS,Ripple)

    近几天对区块链中几种常见的共识机制(PBFT,Raft,PoW,PoS,DPoS,Ripple)进行了总结.尽量使用简单易懂语言,篇幅较大,想了解的可以只读每个算法介绍中前边的原理.本篇文章主要参考& ...

  3. 区块链共识算法 PBFT(拜占庭容错)、PAXOS、RAFT简述

    共识算法 区块链中最重要的便是共识算法,比特币使用的是POS(Proof of Work,工作量证明),以太币使用的是POS(Proof of Stake,股权证明)使得算理便的不怎么重要了,而今PO ...

  4. 区块链共识算法|RAFT和PBFT的区别

    这里有个很形象的比喻: 一个团队一定会有一个老大和普通成员.对于 raft 算法,共识过程就是:只要老大还没挂,老大说什么,我们(团队普通成员)就做什么,坚决执行.那什么时候重新老大呢?只有当老大挂了 ...

  5. (转)区块链共识机制分析——论PoW,PoS,DPos和DAG的优缺点

    近期,随着区块链技术在社区中的声音越来越大,业界已经开始从技术角度对区块链进行全方位的解读.作为第一批区块链技术的实现,传统比特币与以太坊在共识机制.存储机制.智能合约机制.跨链通讯机制等领域并没有非 ...

  6. 老K漫谈区块链的共识(3)——分布式系统和区块链共识

    1. 啥是分布式系统 当我们评价一个新的事物或者介绍一个新的技术的时候,我们不能架空历史和环境,新的事物不可能脱离历史和环境凭空诞生.任何新的事物和新的技术总是或多或少的,与旧的事件以及过去的技术有所 ...

  7. 区块链共识机制(POW、POS、DPOS等)的优缺点

    一.POW:工作量证明机制 基本原理: 第一代共识机制,比特币的基础.理解起来,很简单,就是“按劳取酬”,你付出多少工作量,就会获得多少报酬(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在网络世界里,这里的劳动就是你为网络提 ...

  8. 区块链共识机制:POW、POS、DPOS、PBFT、POOL

    共识机制作为区块链的关键技术之一,在业务吞吐量.交易速度.不可篡改性.准入门槛等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区块链是去中心化的,没有中心记账节点,所以需要全网对账本达成共识.目前有POW.POS.DPOS ...

  9. 区块链共识机制之工作量证明(POW)

    像比特币.以太坊.NXT.Bitshares等这些区块链系统,其本质上是一种加密经济组织,它建立在点对点网络上,是去中心化.无管辖的,由密码学.经济学和社会共识来共同维护.这些加密网络因各种原因有着多 ...

  10. [C#]使用 C# 编写自己的区块链挖矿算法

    [C#] 使用 C# 编写自己区块链的挖矿算法 文章原文来自:Code your own blockchain mining algorithm in Go! ,原始文章通过 Go 语言来实现的,这里 ...

随机推荐

  1. JSONObject String、实体类 list 转换

    JSONObject获取java list JSONObject  -->> JSONArray jsonObject  .getJSONArray("list") J ...

  2. ES6语法糖,超甜!

    ES6 语法糖 1. ... ... 表示取出可遍历数组中的内容. const arr = new Array() const numbers = [1,2,3,4,5] arr.push(...nu ...

  3. Hive - [01] 概述

    一.Hive是什么 是Facebook开源,用于解决海量结构化日志的数据统计工具. 是基于Hadoop的一个数据仓库工具,可以将结构化的数据文件映射为一张表,并提供类SQL查询功能. Hive处理的数 ...

  4. 1Panel 专业版评测:全面超越宝塔的运维面板新标杆

    一. UX体验与移动端适配:更直观的跨平台交互 1Panel 专业版在用户体验上实现了对宝塔的全面超越.其界面采用现代化设计语言,以黑金主题为代表的可定制化主题系统支持一键切换,视觉风格更符合技术审美 ...

  5. 「四」vim执行外部命令、文件另存为、文件提取合并、打开类命令、光标后插入内容、替換、复制粘贴、查找设置

    vim执行外部命令 查看当前目录文件::! command 另存为 完整内容: :w filename 选择性内容: v:选择内容. :w filename 文件提取合并 向当前文件插入文件内容: : ...

  6. Vulnhub-FristiLeaks_1.3

    一.靶机搭建 选择扫描虚拟机 选择路径即可 二.信息收集 靶机信息 产品名称:Fristileaks 1.3 作者:Ar0xA 发布日期: 2015 年 12 月 14 日 目标:获取root(uid ...

  7. linux部署go项目

    直接部署: 1.将程序所需要的文件如配置文件和生成的可执行文件拷贝到linux中 2.直接执行./main命令,启动程序 (main是go编译生成的可执行文件) 如果报Permission denie ...

  8. Joker 智能开发平台再推重磅新品,引领开发新潮流

    自 Joker 智能开发平台的前端可视化版本惊艳亮相后,便迅速在行业内掀起热潮,其创新的理念与出色的性能,为开发者和企业打造了高效.便捷的开发新路径,备受瞩目与好评.如今,Joker 智能开发平台即将 ...

  9. PIO----创建Excel表格复杂使用

    导出 @RequestMapping( name = "下载模板附件实现Model", value = {"/uploadFileModel"}, method ...

  10. 阿里Java开发手册泰山版来袭

    阿里Java开发手册自2016年12月7日发布公开版以来,距今已发布7个版本,被越来越多的公司拿来直接或略微修改后作为公司的Java开发规范手册,嫣然成为行业的标杆. 就在昨天早上8点,阿里Java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