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JOI2010] 基站选址 题解
前言
题目链接:洛谷。
题意简述
[ZJOI2010] 基站选址。
有 \(N\) 个村庄坐落在一条直线上,第 \(i\) 个村庄距离第 \(1\) 个村庄的距离为 \(D_i\)。需要在这些村庄中建立不超过 \(K\) 个通讯基站,在第 \(i\) 个村庄建立基站的费用为 \(C_i\)。如果在距离第 \(i\) 个村庄不超过 \(S_i\) 的范围内建立了一个通讯基站,那么就村庄被基站覆盖了。如果第 \(i\) 个村庄没有被覆盖,则需要向他们补偿,费用为 \(W_i\)。请选择基站的位置,使得总费用最小。
题目分析
显然考虑使用 DP。状态也很好想,用 \(f[i][j]\) 表示考虑了前 \(i\) 个村庄,在第 \(i\) 个村庄上有一个基站,一共建了 \(j\) 个基站,前 \(i\) 个村庄的花费。
思考这个状态为什么是对的。也即为什么记录前 \(i\) 个村庄的花费是正确的。发现,如果第 \(i\) 个位置建了基站,前面的村庄都覆盖不到的话,再在后面建基站,也是不会覆盖得到的。这样就没有了后效性,这个状态是正确的。
很容易得到转移方程:
\]
其中,\(cost[l][r]\) 表示如果在 \(l\) 和 \(r\) 处建有基站,在 \(l \sim r\) 中,不能被覆盖到的村庄的赔偿总和。用形式化的语言表示如下,在条件中已经暗含了 \(i \in [l, r]\) 这个限制:
\]
二维数点问题吧。考虑再简化一下,记 \(L[i]\) 表示 \(i\) 左边最远能覆盖到 \(i\) 的基站。用形式化的语言表示如下:
\]
同理记 \(R[i]\) 表示 \(i\) 右边最远能覆盖到 \(i\) 的基站。
\]
这个可以用二分预处理。那么 \(cost[l][r]\) 的表达式变为了:
\]
考虑 \(r\) 从小到大的扫描线,维护一颗线段树,记录在当前右端点为 \(r\) 的所有 \(cost[l][r]\) 的值。查询完后,对所有 \(R[i] = r\) 的 \(i\),对 \(0 \sim L[i] - 1\) 增加 \(W_i\)。可以画出坐标系理解一下。
我们显然不能预处理出所有的 \(cost[l][r]\),所以只能边 DP 边查询。不妨把最外层的状态去掉,记 \(g[i] = f[i][j - 1]\),那么重写转移方程:
f[i] &= \min _ {k = 0} ^ {i - 1} \Big \lbrace g[k] + cost[k][i] + C_i \Big \rbrace \\
&= \min _ {k = 0} ^ {i - 1} \Big \lbrace g[k] + cost[k][i] \Big \rbrace + C_i
\end{aligned}
\]
所以用来扫描线的线段树,建树时把 \(g[k]\) 作为初值,这样每次只用查询线段树里 \(0 \sim i - 1\) 的最小值就行了。
初始 \(f[0] = 0\),其它 \(f[i] = \infty\)。答案 \(ans = \min \limits _ {k = 0} ^ {n} \Big \lbrace g[k] + cost[k][n + 1] \Big \rbrace\),也即线段树查询 \(0 \sim n\) 的最小值。
时间复杂是:\(\Theta(nk \log n)\)。
代码
略去快读快写。
// #pragma GCC optimize(3)
// #pragma GCC optimize("Ofast", "inline", "-ffast-math")
// #pragma GCC target("avx", "sse2", "sse3", "sse4", "mmx")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cstdio>
#define debug(a) cerr << "Line: " << __LINE__ << " " << #a << endl
#define print(a) cerr << #a << "=" << (a) << endl
#define file(a) freopen(#a".in", "r", stdin), freopen(#a".out", "w", stdout)
#define main Main(); signed main() { return ios::sync_with_stdio(0), cin.tie(0), Main(); } signed Main
using namespace std;
#include <algorithm>
#include <vector>
int n, k, ans = 0x3f3f3f3f;
int d[20010], c[20010], r[20010], w[20010];
int L[20010], R[20010], f[20010];
vector<pair<int, int>> yzh[20010];
struct Segment_Tree {
#define lson (idx << 1 )
#define rson (idx << 1 | 1)
struct node {
int l, r;
int mi, lazy;
} tree[20010 << 2];
void pushup(int idx) {
tree[idx].mi = min(tree[lson].mi, tree[rson].mi);
}
void build(int idx, int l, int r) {
tree[idx] = {l, r, 0x3f3f3f3f, 0};
if (l == r) return tree[idx].mi = f[l], void();
int mid = (l + r) >> 1;
build(lson, l, mid), build(rson, mid + 1, r);
pushup(idx);
}
void pushtag(int idx, int val) {
tree[idx].lazy += val;
tree[idx].mi += val;
}
void pushdown(int idx) {
if (!tree[idx].lazy) return;
pushtag(lson, tree[idx].lazy);
pushtag(rson, tree[idx].lazy);
tree[idx].lazy = 0;
}
void modify(int idx, int l, int r, int val) {
if (tree[idx].l > r || tree[idx].r < l) return;
if (l <= tree[idx].l && tree[idx].r <= r) return pushtag(idx, val);
pushdown(idx);
modify(lson, l, r, val);
modify(rson, l, r, val);
pushup(idx);
}
int query(int idx, int l, int r) {
if (tree[idx].l > r || tree[idx].r < l) return 0x3f3f3f3f;
if (l <= tree[idx].l && tree[idx].r <= r) return tree[idx].mi;
pushdown(idx);
return min(query(lson, l, r), query(rson, l, r));
}
void output(int idx) {
if (tree[idx].l == tree[idx].r) {
cout << tree[idx].mi << " \n"[tree[idx].l == n] << flush;
return;
}
pushdown(idx);
output(lson);
output(rson);
}
#undef lson
#undef rson
} tree;
signed main() {
fread(buf, 1, MAX, stdin);
read(n), read(k), d[0] = -0x3f3f3f3f;
for (int i = 2; i <= n; ++i) read(d[i]);
for (int i = 1; i <= n; ++i) read(c[i]);
for (int i = 1; i <= n; ++i) read(r[i]);
for (int i = 1; i <= n; ++i) read(w[i]);
for (int i = 1; i <= n; ++i) {
L[i] = lower_bound(d, d + n + 1, d[i] - r[i]) - d;
R[i] = upper_bound(d, d + n + 1, d[i] + r[i]) - d - 1;
yzh[R[i]].push_back({L[i], w[i]});
f[i] = 0x3f3f3f3f;
}
for (int i = 0; i <= k; ++i) {
tree.build(1, 0, n);
for (int j = 1; j <= n; ++j) {
f[j] = tree.query(1, 0, j - 1) + c[j];
for (const auto& [l, w]: yzh[j])
tree.modify(1, 0, l - 1, w);
}
ans = min(ans, tree.query(1, 0, n));
}
printf("%d", ans);
return 0;
}
后记 & 反思
据说有 \(\Theta(n \log n \log w)\) 的做法?但是我太蒻了,并不会。
模拟赛的时候没想到 DP 的时候只用考虑前 \(i\) 个村庄的花费,而是用总的减去被覆盖到的,虽说本质相同,但是难分析。
挺板子的,但是没做出来。可能是时间不够了?
[ZJOI2010] 基站选址 题解的更多相关文章
- 题解 [ZJOI2010]基站选址
题解 [ZJOI2010]基站选址 题面 解析 首先考虑一个暴力的DP, 设\(f[i][k]\)表示第\(k\)个基站设在第\(i\)个村庄,且不考虑后面的村庄的最小费用. 那么有\(f[i][k] ...
- 【题解】Luogu P2605 [ZJOI2010]基站选址
原题传送门:P2604 [ZJOI2010]基站选址 看一眼题目,变知道这题一定是dp 设f[i][j]表示在第i个村庄修建第j个基站且不考虑i+1~n个村庄的最小费用 可以得出f[i][j] = M ...
- 【LG2605】[ZJOI2010]基站选址
[LG2605][ZJOI2010]基站选址 题面 洛谷 题解 先考虑一下暴力怎么写,设\(f_{i,j}\)表示当前\(dp\)到\(i\),且强制选\(i\),目前共放置\(j\)个的方案数. 那 ...
- luogu P2605 [ZJOI2010]基站选址 线段树优化dp
LINK:基站选址 md气死我了l达成1结果一直调 显然一个点只建立一个基站 然后可以从左到右进行dp. \(f_{i,j}\)表示强制在i处建立第j个基站的最小值. 暴力枚举转移 复杂度\(n\cd ...
- [ZJOI2010]基站选址,线段树优化DP
G. base 基站选址 内存限制:128 MiB 时间限制:2000 ms 标准输入输出 题目类型:传统 评测方式:文本比较 题目描述 有N个村庄坐落在一条直线上,第i(i>1)个村庄距离 ...
- 题解 P2605 【[ZJOI2010]基站选址】(From luoguBlog)
线段树优化dp 数组f[i][j]表示在前i个村庄内,第j个基站建在i处的最小费用 根据交线牛逼法和王鹤松式可得方程 f[i][j]=min(f[k][j−1]+cost(k,i)) cost(k,i ...
- bzoj 1835: [ZJOI2010]基站选址
Description 有N个村庄坐落在一条直线上,第i(i>1)个村庄距离第1个村庄的距离为Di.需要在这些村庄中建立不超过K个通讯基站,在第i个村庄建立基站的费用为Ci.如果在距离第i个村庄 ...
- [ZJOI2010]基站选址
题目描述 有N个村庄坐落在一条直线上,第i(i>1)个村庄距离第1个村庄的距离为Di.需要在这些村庄中建立不超过K个通讯基站,在第i个村庄建立基站的费用为Ci.如果在距离第i个村庄不超过Si的范 ...
- BZOJ1835 [ZJOI2010] 基站选址 【动态规划】【线段树】
题目分析: 首先想一个DP方程,令f[m][n]表示当前在前n个村庄选了m个基站,且第m个基站放在n处的最小值,转移可以枚举上一个放基站的村庄,然后计算两个村庄之间的代价. 仔细思考两个基站之间村庄的 ...
- zjoi2010基站选址
线段树优化dp 题解: 首先dp挺简单的 f[i,k]=f[j,k-1]+solve(i+1,j-1) 然后这个是可以n^2*k搞得 然后考虑这个solve(i+1,j-1) 当i延伸了一个位置的时候 ...
随机推荐
- java关于json的一些问题
今天重写代码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异常:java.lang.ClassNotFoundException: org.apache.commons.lang.exception.NestableRuntim ...
- CF1854E Games Bundles
乱搞题 设个 \(dp[i]\) 表示和为 \(i\) 的子序列个数,那么转移是容易的, \(dp[j]+=dp[j-i]\) ,然后就判下 \(dp[60]+dp[60-i]\) 是否大于 \(m\ ...
- Linux 使用 Swap分区
Linux 使用 Swap分区 背景 买的云服务器在使用的时候,资源经常不够,因此需要使用swap分区. Swap分区在系统的物理内存不够用的时候,把硬盘内存中的一部分空间释放出来,以供当前运行的程序 ...
- Linux 内核:设备树中的特殊节点
Linux 内核:设备树中的特殊节点 背景 在解析设备树dtb格式的时候,发现了这个,学习一下. 参考: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5309916/article/d ...
- ARM GIC 系列文章学习(转)
原文来自:骏的世界 ARM GIC(一) cortex-A 处理器中断简介 对于ARM的处理器,中断给处理器提供了触觉,使处理器能够感知到外界的变化,从而实时的处理.本系列博文,是以ARM corte ...
- FM20S用户手册--Linux系统启动卡制作及系统固化
- 记一次debian无法启动的解决经历
前言 有几台debian物理机突然无法开机了,断电重启后,一直卡在下面这个界面 参考了博客[linux]解决系统卡在ubuntu loading initial ramdisk 发现无法修复 在rec ...
- Java-Session服务器端会话技术
Session 概念:服务器端会话技术,在一次对话的多次请求间共享数据,将数据保存在服务器端的对象中.HttpSession 快速入门: 获取Session对象 * HttpSession sessi ...
- LabVIEW Actor Framwork (1)________ 边学边做server&client
初始需求: 现在要做一个类似聊天的demo,一个server端,若干个client端:首先是server启动,通过server可以打开若干个client端,然后每个client可以独立给server发 ...
- redis-sort排序
sort命令可以对列表(lpush rpush).集合(sadd srem).有序集合(zadd)进行排序 1.复习一下三种数据结构(1)列表 lpush key val1 val2 val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