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核中的bug

  1. 内核中的bug表现得不像用户级程序中那么清晰——因为内核、用户以及硬件之间的交互会很微妙;
  2. 从隐藏在源代码中的错误到展现在目击者面前的bug,往往是经历一系列连锁反应的事件才可能触发的。

内核调试的难点

  1. 重现bug困难
  2. 调试风险比较大
  3. 定位bug的初始版本困难

2. 内核调试的工具和方法

2.1 输出 LOG

输出LOG不光是内核调试, 即使是在用户态程序的调试中, 也是经常使用的一个调试手段.

通过在可疑的代码周围加上一些LOG输出, 可以准确的了解bug发生前后的一些重要信息.

2.1.1 LOG等级

linux内核中输出LOG的函数是 printk (语法和printf几乎雷同, 唯一的区别是printk可以指定日志级别)

printk之所以好用, 就在与它随时都可以被调用, 没有任何限制条件.

printk的输出日志级别如下:

等级

描述

KERN_EMERG 一个紧急情况
KERN_ALERT 一个需要立即被注意到的错误
KERN_CRIT 一个临界情况
KERN_ERR 一个错误
KERN_WARNING 一个警告
KERN_NOTICE 一个普通的, 不过也有可能需要注意的情况
KERN_INFO 一条非正式的消息
KERN_DEBUG 一条调试信息--一般是冗余信息

输出示例:

printk(KERN_WARNING "This is a warning!\n");
printk(KERN_DEBUG "This is a debug notice!\n");
2.1.2 LOG记录

标准linux系统上, printk 输出log之后, 由用户空间的守护进程klogd从缓冲区中读取内核消息, 然后再通过syslogd守护进程将它们保存在系统日志文件中.

syslogd 将接受到的所有内核消息添加到一个文件中, 该文件默认为: /var/log/dmesg (系统Centos6.4 x86_64)

2.2 oops

oopss是个拟声词, 类似 "哎哟" 的意思. 它是内核通知用户有不幸发生的最常用方式.

触发一个oops很简单, 其实只要在上篇博客中的那些内核模块示例中随便找一个, 里面加上一段给未初始化的指针赋值的代码, 就能触发一个oops

oops中包含错误发生时的一些重要信息(比如, 寄存器上下文和回溯线索), 对调试bug很有帮助!

调试内核时, 还可以开启内核编译参数中的各种和内核调试相关的选项, 那样还可以给我们提供内核崩溃时的一些额外信息.

2.3 主动触发bug

调试中有时将某些情况下标记为bug, 执行到这些情况时, 提供断言并输出信息.

BUG 和 BUG_ON 就是2个可以主动触发oops的内核调用.

在不应该被执行到的地方使用 BUG 或者 BUG_ON 来捕获.

比如:

if (bad_thing)
BUG();
// 或者
BUG_ON(bad_thing);

如果想要触发更为严重的错误, 可以使用 panic() 函数

比如:

if (terrible_thing)
panic("terrible thing is %ld\n", terrible_thing);

此外, 还有dump_stack 函数可以打印寄存器上下文和回溯信息.

比如:

if (!debug_check) {
printk(KERN_DEBUG "provide some information...\n");
dump_statck();
}

2.4 系统请求键

这个系统请求键可以在一个快挂了的系统上输出一些有用的信息.

这个按键一般就是标准键盘上的 [SysRq] 键 (就在 F12 键右边, 其实就是windows中截整个屏幕的按键)

单独按那个键相当于截屏, 按住 ALT + [SysRq] = [SysRq]的功能

启用这个键的功能有2个方法:

  • 开启内核编译选项 : CONFIG_MAGIC_SYSRQ
  • 动态启用: echo 1 > /proc/sys/kernel/sysrq

支持 SysRq 的命令如下:

主要命令

描述

SysRq-b 重新启动机器
SysRq-e 向init以外的所有进程发送SIGTERM信号
SysRq-h 在控制台显示SysRq的帮助信息
SysRq-i 向init以外的所有进程发送SIGKILL信号
SysRq-k 安全访问键:杀死这个控制台上的所有程序
SysRq-l 向包括init的所有进程发送SIGKILL信号
SysRq-m 把内存信息输出到控制台
SysRq-o 关闭机器
SysRq-p 把寄存器信息输出到控制台
SysRq-r 关闭键盘原始模式
SysRq-s 把所有已安装文件系统都刷新到磁盘
SysRq-t 把任务信息输出到控制台
SysRq-u 卸载所有已加载文件系统

2.5 内核调试器 gdb和kgdb

linux内核的调试器可以使用 gdb或者kgdb, 配置比较麻烦, 准备实际用调试的时候再去试试效果如何..

2.6 探测系统

下面一些方法是在修改内核后, 用来试探内核反应的小技巧.

2.6.1 用UID控制内核执行

比如在内核中加入了新的特性, 为了测试特性, 可以用UID来控制内核是否执行新特性.

if (current->uid != 7777) {
/* 原先的代码 */
} else {
/* 新的特性 */
}
2.6.2 用条件变量控制内核执行

也可以设置一些条件变量来控制内核是否执行某段代码.

条件变量可以像上篇博客中那样, 设置在 sys 文件系统的某个文件中. 当文件中的值变化时, 通知内核执行相应的代码.

2.6.3 使用统计量观察内核执行某段代码的频率

实现思路就是在内核中的设置一个全局变量, 比如 my_count, 当内核执行到某段代码时, 给 my_count + 1 就行.

同时还要将 my_count 打印出来(可以用printk), 便于随时查看它的值.

2.6.4 控制内核执行某段代码的频率

有时侯, 我们需要在内核发生错误时打印错误相关的信息, 如果这个错误不会导致内核崩溃, 并且这个错误每秒会发生几百次甚至更多.

那么, 用printk输出的信息会非常多, 给系统造成额外的负担.

这时, 我们就需要想办法控制错误输出的频率, 有2种方法:

方法1: 隔一段时间才输出一次错误

static unsigned long prev_jiffy = jiffies;  /* 频率限制 */

if (time_after(jiffies, prev_jiffy + 2*HZ)) {  /* 输出间隔至少 2HZ */
prev_jiffy = jiffies;
printk(KERN_ERR "错误信息....\n");
}

方法2: 输出 N 次之后, 不再输出(N是正整数)

static unsigned long limit = 0;

if (limit < 5) { /* 输出5次错误信息后就不再输出 */
limit++;
printk(KERN_ERR "错误信息....\n");
}

2.7 二分法查找bug发生的最初内核版本

Git 提供的二分搜索机制:

git bisect start  # 开始二分搜索
git bisect bad <bad_revision> # 指定一个bug出现的内核版本号
git bisect good <good_revision> # 指定一个没有bug的内核版本号, 此时git会检测2个版本直接的隐患 # 根据结果再次设置 bad 和 good 的版本号, 缩小Git检索范围, 直至找到可疑之处为止.

《Linux内核设计与实现》第十八章读书笔记的更多相关文章

  1. Linux内核设计与实现第十周读书笔记

    第十七章 设备与模块 关于设备驱动与设备管理,我们讨论四种内核成分. 设备类型 模块 内核对象 sysfs 17.1设备类型 在Linux以及所有Unix系统中,设备被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块设备,块设 ...

  2. 《Linux内核设计与实现》Chapter 18 读书笔记

    <Linux内核设计与实现>Chapter 18 读书笔记 一.准备开始 一个bug 一个藏匿bug的内核版本 知道这个bug最早出现在哪个内核版本中. 相关内核代码的知识和运气 想要成功 ...

  3. 《Linux内核设计与实现》Chapter 3 读书笔记

    <Linux内核设计与实现>Chapter 3 读书笔记 进程管理是所有操作系统的心脏所在. 一.进程 1.进程就是处于执行期的程序以及它所包含的资源的总称. 2.线程是在进程中活动的对象 ...

  4. 《Linux内核设计与实现》第四周读书笔记——第五章

    <Linux内核设计与实现>第四周读书笔记--第五章 20135301张忻 估算学习时间:共1.5小时 读书:1.0 代码:0 作业:0 博客:0.5 实际学习时间:共2.0小时 读书:1 ...

  5. 《Linux内核设计与实现》Chapter 1 读书笔记

    <Linux内核设计与实现>Chapter 1 读书笔记 一.Unix的特点 Unix从Multics中产生,是一个强大.健壮和稳定的操作系统. 特点 1.很简洁 2.在Unix系统中,所 ...

  6. 《Linux内核设计与实现》Chapter 2 读书笔记

    <Linux内核设计与实现>Chapter 2 读书笔记 一.获取内核源码 1.使用Git 我们曾经在以前的学习中使用过Git方法 $ git clone git://git.kernel ...

  7. 《Linux内核设计与实现》Chapter 5 读书笔记

    <Linux内核设计与实现>Chapter 5 读书笔记 在现代操作系统中,内核提供了用户进程与内核进行交互的一组接口,这些接口的作用是: 使应用程序受限地访问硬件设备 提供创建新进程与已 ...

  8. LINUX内核设计与实现第三周读书笔记

    LINUX内核设计与实现第三周读书笔记 第一章 LINUX内核简介 1.1 Unix的历史 1969年的夏天,贝尔实验室的程序员们在一台PDR-7型机上实现了Unix这个全新的操作系统. 1973年, ...

  9. Linux内核设计与实现 第十八章

    1. 内核调试的难点 重现bug困难 调试风险比较大 定位bug的初始版本困难 2. 内核调试的工具和方法 2.1 输出 LOG 输出LOG不光是内核调试, 即使是在用户态程序的调试中, 也是经常使用 ...

  10. Linux内核设计与实现第五周读书笔记

    第十八章 调试 18.1准备开始 需要的只是: 一个确定的bug.大部分bug通常都不是行为可靠而且定义明确的. 一个藏匿bug的内核版本. 相关的内核代码的知识和运气. 18.2内核中的bug 内核 ...

随机推荐

  1. shell基本语法记录

    Shell 是一个用 C 语言编写的程序,它是用户使用 Linux 的桥梁.Shell 既是一种命令语言,又是一种程序设计语言. Shell 是指一种应用程序,这个应用程序提供了一个界面,用户通过这个 ...

  2. Linux 小知识翻译 - 「命令行的提示符」

    这次,聊聊关于「命令行提示符」的相关内容. bash之类的Shell程序是操作Linux所不可缺少的东西.其中bash的提示符也有承担了很重要的作用. 「命令行提示符」的英文是「command pro ...

  3. 常见的web攻击方式

    跨站脚本攻击(XSS) 概述 跨站脚本攻击(XSS,Cross-site scripting),指攻击者在网页中嵌入恶意脚本程序,是最常见和基本的攻击WEB网站的方法.攻击者在网页上发布包含攻击性代码 ...

  4. 如何用jquery实现实时监控浏览器宽度

    如何用jquery实现实时监控浏览器宽度 2013-06-05 14:36匿名 | 浏览 3121 次 $(window).width();这代码只能获取浏览器刷新时的那一刻的宽度,如何才能达到实时获 ...

  5. c++のurlmon实现下载文件并进度回调

    主文件: #include "stdafx.h" #include <UrlMon.h> #pragma comment(lib, "urlmon.lib&q ...

  6. centos7下安装docker(6镜像总结)

    学了很长时间的镜像了,从镜像的分层,缓存的特性,到制作镜像:通过docker commint和docker build创建,再到制作dockerfile以及dockerfile中常用的参数FROM,M ...

  7. 帝国CMS 列表模板页面 list.var 内容截取

    每天学习一点点 编程PDF电子书免费下载: http://www.shitanlife.com/code list.var 中没有好的办法,只能用程序代码来实现.将整个HTML以一个变量来拼接.如下: ...

  8. Linux之GDB学习

    Linux之GDB学习 GDB是一款优秀的调试工具,懂的人自然懂,一直以来用它都没有好好整理过使用方法,我用的也是皮毛,目前先整理一下皮毛,日后再更新 使用方法 编译C++ 从编译的角度上来说,需要在 ...

  9. highchart 对于顶端刻度丢失问题

    title: { text: '', align: 'center' }, labels: { overflow: 'justify', formatter: function () { return ...

  10. 工具 Sublime日志染色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Preferences -> Browse Pack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