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traits技术浅谈
前言
traits,又被叫做特性萃取技术,说得简单点就是提取“被传进的对象”对应的返回类型,让同一个接口实现对应的功能。因为STL的算法和容器是分离的,两者通过迭代器链接。算法的实现并不知道自己被传进来什么。萃取器相当于在接口和实现之间加一层封装,来隐藏一些细节并协助调用合适的方法,这需要一些技巧(例如,偏特化)。最后附带一个小小的例子,应该能更好地理解 特性萃取。
下面大部分来源于《STL源码剖析》,看原书能了解更多细节。
Traits编程技法
让我们一点点抛出问题,然后一点点深入。
1. 首先,在算法中运用迭代器时,很可能会用到其相应型别(迭代器所指之物的型别)。假设算法中有必要声明一个变量,以“迭代器所指对象的型别”为型别,该怎么办呢?
解决方法是:利用function template的参数推导机制。
template <class I, class T>
void func_impl(I iter, T t) {
T tmp; // 这里就是迭代器所指物的类型新建的对象
// ... 功能实现
} template <class I>
inline
void func(I iter) {
func_impl(iter, *iter); // 传入iter和iter所指的值,class自动推导
} int main() {
int i;
func(&i);
}
这里已经可以看出封装的意思了,没有一层impl的封装的话,每次你都要显式地说明迭代器指向对象型别,才能新建tmp变量。加一层封装显得清爽很多。
迭代器相应型别不只是“迭代器所指对象的型别”一种而已。根据经验,最常用的相应型别有五种,然而并非任何情况下任何一种都可以利用上述的template参数推导机制来取得。
函数的“template参数推导机制”推导的只是参数,无法推导函数的返回值类型。万一需要推导函数的传回值,就无能为力了。
2. 声明内嵌型别似乎是个好主意,这样我们就可以直接获取。
template <class T>
struct MyIter {
typedef T value_type; // 内嵌型别声明
// ...
}; template <class I>
typename I::value_type
func(I ite) {
return *ite;
} // ...
MyIter<int> ite(new int());
cout << func(ite);
看起来不错,但是并不是所有迭代器都是class type,原生指针就不行!如果不是class type,就无法为它定义内嵌型别。
这时候就需要 偏特化 出现。
3. 偏特化就是在特化的基础上再加一点限制,但它还是特化的template。
template <class I>
struct iterator_traits {
typedef typename I::value_type value_type;
}; template <class I>
struct iterator_traits<T*> {
typedef T value_type;
}; template <class I> typename iterator_traits<I>::value_type
func(I ite) {
return *ite;
}
func在调用 I 的时候,首先把 I 传到萃取器中,然后萃取器就匹配最适合的 value_type。(萃取器会先匹配最特别的版本)这样当你传进一个原生指针的时候,首先匹配的是带<T*>的偏特化版本,这样 value_type 就是 T,而不是没有事先声明的 I::value_type。这样返回值就可以使用 typename iterator_traits<I>::value_type 来知道返回类型。
下面附上《STL源码剖析》的图片:
让traits干更多东西
迭代器有常见有五种类型: value_type, difference_type, reference_type, pointer_type都比较容易在 traits 和 相应偏特化中提取。但是,iterator_category一般也有5个,这个相应型别会引发较大规模的写代码工程。
例如,我们实现了 func_II, func_BI, func_RAI 分别代表迭代器类型是Input Iterator,Bidirectional Iterator和Random Access Iterator的对应实现。
现在,当客端调用func()的时候,我们可能需要做一个判断:
template<class Iterator>
void func(Iterator& i) {
if (is_random_access_iterator(i))
func_RAI(i);
if (is_bidirectional_iterator(i))
func_BI(i);
else
func_II(i);
}
但这样在执行时期才决定使用哪一个版本,会影响程序效率。最好能够在编译期就选择正确的版本。
重载这个函数机制可以达成这个目标。
struct input_iterator_tag {};
struct output_iterator_tag {};
struct forward_iterator_tag : public input_iterator_tag {};
// ...
// 继承的好处就是,当函数需要用 input_iterator_tag 的时候
// 假设你传进一个forward_iterator_tag,它会沿继承向上找,知道符合条件
声明了一些列 tag 之后,我们就可以重载 func函数: func(tag)。
到这里,各个型别的具体重载实现已经写好,但是需要一个统一的接口,这时候 traits 就可以出场了。
template<class Iterator>
inline void func(Iterator& i)
{
typedef typename Iterator_traits<Iterator>::iterator_category category;
__func(i, category()); // 各型别的重载
}
简单实例代码
所以说,traits一方面,在面对不同的输入类时,能找到合适的返回型别;另一方面,当型别对应有不同的实现函数的时候,能起到一个提取型别然后分流的作用。
先假设我们有一个 func 函数,可以接受 自定义的类 或者 原始的指针 作为参数,并自动输出使用了什么tag。
首先根据 traits(由本身或偏特化版本实现) ,它会提取 u 的返回型别,然后调用对应的构造函数 return_type(), 来当作各个重载版本 __func 的重载标志区分不同的实际函数。
- 首先我们看看接口代码的编写
template <class unknown_class>
inline typename unknown_class_traits<unknown_class>::return_type // 萃取器取得对应型别
func(unknown_class u) {
typedef typename unknown_class_traits<unknown_class>::return_type return_type;
return __func(u, return_type()); // 需要调用构造函数当tag
} - 先 return_type 的构造函数
template <class unknown_class>
inline typename unknown_class_traits<unknown_class>::return_type
return_type(unknown_class) {
typedef typename unknown_class_traits<unknown_class>::return_type RT;
return RT();
}然后是实现设定的 tag ,用来模仿前面说的 II,RAI等
struct A {};
struct B : A{}; - 然后是 traits 隆重登场,有两个偏特化版本。
/*特性萃取器*/
template <class unknown_class>
struct unknown_class_traits {
typedef typename unknown_class::return_type return_type;
}; /*特性萃取器 —— 针对原生指针*/
template <class T>
struct unknown_class_traits<T*> {
typedef T return_type;
}; /*特性萃取其 —— 针对指向常数*/
template <class T>
struct unknown_class_traits<const T*> {
typedef const T return_type;
}; - 突然忘记了交代 unknown_class 的结构,自定义的类,必须要 typedef。
template <class AorB>
struct unknown_class {
typedef AorB return_type;
}; - 最后是func各个重载版本。
template <class unknown_class>
inline typename unknown_class_traits<unknown_class>::return_type
__func(unknown_class, A) {
cout << "use A flag" << endl;
return A();
} template <class unknown_class>
inline typename unknown_class_traits<unknown_class>::return_type
__func(unknown_class, B) {
cout << "use B flag" << endl;
return B();
} template <class unknown_class, class T>
T
__func(unknown_class, T) {
cout << "use origin ptr" << endl;
return T();
} - 有了这些我们就可以测试了
int main() {
unknown_class<B> b;
unknown_class<A> a;
//unknown_class<int> i;
int value = ;
int *p = &value; A v1 = func(a);
B v2 = func(b);
int v3 = func(p); char ch = getchar();
}
可以看到,对于用自定义类传入同一个接口,它会自动使用对应的函数,而且返回值也合适。对原始指针也适用,完美!
附
下面是完整代码: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先定义一些tag*/
struct A {};
struct B : A{}; // 继承的好处就是,当函数需要参数为A,
// 而你传入的参数为B的时候,可以往上一直找到适合的对象 /*假设有一个未知类*/
template <class AorB>
struct unknown_class {
typedef AorB return_type;
}; /*特性萃取器*/
template <class unknown_class>
struct unknown_class_traits {
typedef typename unknown_class::return_type return_type;
}; /*特性萃取器 —— 针对原生指针*/
template <class T>
struct unknown_class_traits<T*> {
typedef T return_type;
}; /*特性萃取其 —— 针对指向常数*/
template <class T>
struct unknown_class_traits<const T*> {
typedef const T return_type;
}; /*决定使用哪一个类型*/
template <class unknown_class>
inline typename unknown_class_traits<unknown_class>::return_type
return_type(unknown_class) {
typedef typename unknown_class_traits<unknown_class>::return_type RT;
return RT();
} template <class unknown_class>
inline typename unknown_class_traits<unknown_class>::return_type
__func(unknown_class, A) {
cout << "use A flag" << endl;
return A();
} template <class unknown_class>
inline typename unknown_class_traits<unknown_class>::return_type
__func(unknown_class, B) {
cout << "use B flag" << endl;
return B();
} template <class unknown_class, class T>
T
__func(unknown_class, T) {
cout << "use origin ptr" << endl;
return T();
} template <class unknown_class>
inline typename unknown_class_traits<unknown_class>::return_type
func(unknown_class u) {
typedef typename unknown_class_traits<unknown_class>::return_type return_type;
return __func(u, return_type());
} int main() {
unknown_class<B> b;
unknown_class<A> a;
//unknown_class<int> i;
int value = ;
int *p = &value; A v1 = func(a);
B v2 = func(b);
int v3 = func(p); char ch = getchar();
}
结束语
特性提取花了自己好多时间,不过当程序跑出来的瞬间还是挺开心的。
首先要感谢侯捷老师,老师的书讲得这么清楚,我还是笨笨的看得一知半解。
看完这个可以看图像的傅里叶变换啦,啊哈哈~
C++ traits技术浅谈的更多相关文章
- .net中对象序列化技术浅谈
.net中对象序列化技术浅谈 2009-03-11 阅读2756评论2 序列化是将对象状态转换为可保持或传输的格式的过程.与序列化相对的是反序列化,它将流转换为对象.这两个过程结合起来,可以轻松地存储 ...
- [技术]浅谈OI中矩阵快速幂的用法
前言 矩阵是高等代数学中的常见工具,也常见于统计分析等应用数学学科中,矩阵的运算是数值分析领域的重要问题. 基本介绍 (该部分为入门向,非入门选手可以跳过) 由 m行n列元素排列成的矩形阵列.矩阵里的 ...
- 开发技术--浅谈Python函数
开发|浅谈Python函数 函数在实际使用中有很多不一样的小九九,我将从最基础的函数内容,延伸出函数的高级用法.此文非科普片~~ 前言 目前所有的文章思想格式都是:知识+情感. 知识:对于所有的知识点 ...
- 开发技术--浅谈python数据类型
开发|浅谈python数据类型 在回顾Python基础的时候,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内容很多,而我的目的是回顾自己之前学习的内容,进行相应的总结,所以我就不玩基础了,很多在我实际生活中使用的东西,我会在文 ...
- 开发技术--浅谈python基础知识
开发|浅谈python基础知识 最近复习一些基础内容,故将Python的基础进行了总结.注意:这篇文章只列出来我觉得重点,并且需要记忆的知识. 前言 目前所有的文章思想格式都是:知识+情感. 知识:对 ...
- Node.JS + MongoDB技术浅谈
看到一个Node.JS + MongoDB的小样例,分享给大家.魔乐科技软件学院(www.mldnjava.cn)的讲座 Node.JS + MongoDB技术讲座 云计算 +大数据 ...
- Docker技术浅谈:私有化部署的优势以及在顶象内部的应用实践
顶象全景式业务安全风控体系基于新一代风控体系构建,并采用Docker技术进行私有云和公有云部署.本文主要和大家分享下Docker容器技术和顶象风控系统私有化部署的优势以及Docker容器技术在顶象内部 ...
- 消息中间件技术 - 浅谈mqtt协议及其实现
作者:carter(佘虎),转载请注明出处,特别说明:本博文来自博主原博客,为保证新博客中博文的完整性,特复制到此留存,如需转载请注明新博客地址即可. 1.1概念 MQTT(MQ Telemetry ...
- [技术]浅谈c++ this指针
背景 matrix operator*=(const matrix &a){ *this=*this*a; return *this; } XXX:诶,你这个*this是什么啊,是指针吗 博主 ...
随机推荐
- Sqlserver 时间字段批量增加
update dt_article_attribute_value set end_time = dateadd(mi,30,start_time) create table tb(dt dateti ...
- bzoj1121
传送门:http://www.lydsy.com/JudgeOnline/problem.php?id=1121 题解: 神题啊,妈的不会写的都去吃屎吧.
- ios framework 开发实战 之 参考
WWDC2014之iOS使用动态库 iOS开发——创建你自己的Framework 使用CocoaPods开发并打包静态库 iOS Framework 和CocoaPods TDD的iOS开发初步以及K ...
- UVa 10034 - Freckles
题目大意:给出n个点的坐标(x,y),要求用线段将n个点连接起来,求最小的线段和. 最小生成树问题,用Kruskal算法进行求解,其中用到了并查集.将所有的点连接,构成一张图,对每一条边进行编号,两点 ...
- Windows与Linux文件系统互访的几种方法
首先,我们知道基于文件的几种服务:ftp,sftp,这两种服务都是文件传输服务,偏重于网络传输,并不是实时互访.通常,我们需要在远程和本地 同时操作同一个目录,如:在Windows下使用各种强大的ID ...
- js面向对象oop编程
理解对象 对象这个词如雷贯耳,同样出名的一句话:XXX语言中一切皆为对象! 对象究竟是什么?什么叫面向对象编程? 对象(object),台湾译作物件,是面向对象(Object Oriented)中的术 ...
- 星级评分条(RatingBar)的功能和用法
星级评分条与拖动条有相同的父类:AbsSeekBar,因此它们十分相似.实际上星级评分条与拖动条的用法.功能都十分接近:它们都是允许用户通过拖动条来改变进度.RatingBar与SeekBar最大区别 ...
- 【译】延迟加载JavaScript
[译]延迟加载JavaScript 看到一个微信面试题引发的血案 --[译] 什么阻塞了 DOM?中提到的一篇文章,于是决定看下其博客内容,同时翻译下来留作笔记,因英文有限,如有不足之处,欢迎指出.同 ...
- gulp源码解析(二)—— vinyl-fs
在上一篇文章我们对 Stream 的特性及其接口进行了介绍,gulp 之所以在性能上好于 grunt,主要是因为有了 Stream 助力来做数据的传输和处理. 那么我们不难猜想出,在 gulp 的任务 ...
- [html5]学习笔记一 新增的主题结构元素
html5 新增的主体结构元素有:article,section,nav,aside,time,pubdate元素. 1. article元素代表文档.页面或应用程序中独立的.完整的.可以独自被外部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