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6(三) Promise 的基本使用方式
基本用法
关于Promise的资料,网上有很多了,这里简单粗暴一点,直接上代码。
假设我们要做一个访问后端API的函数,那么我们可以这样模拟一下。
const mySend = (url, data) => {
// 接收url 和data,假装向后端提交
console.log('url:', url, data)
// 定义一个实例
const p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resolve,reject是形式参数,可以是任意写法,如(res, rej)
// 默认第一个参数实现的是resolve功能;
// 第二个参数实现的是reject功能。
console.log("假装访问了一下后端,并且获得了数据。")
const data = {
name: 'jyk',
time: new Date().valueOf()
}
// 成功了,返回给调用者
resolve(data)
// 不同于return, resolve()执行完成后后面的代码还会执行。
console.log('resolve后的代码')
// 如果 resolve 被调用了,那么 reject 就不会被调用了。
// 失败的话,调用reject返回给调用者。
reject('失败了')
})
return p
}
new Promise
先定义一个函数,用于接收调用者的参数。
然后生成一个Promise的实例,在里面进行我们想要的操作。resolve(data)
如果操作成功就调用 resolve(data) ,返回给调用者;reject('失败了')
如果操作失败,就调用reject('失败了') ,返回给调用者。
注意:返回参数只能有一个,不支持多个参数,如果需要返回多个,可以组成一个对象。
有些例子会用setTimeout做演示,其实效果都一样,不是必须弄个异步的方式来模拟。
单次调用
函数写好了,怎么调用呢?其实调用方法和axios的使用方式很像,因为axios也是用promis封装的。
const submit = () => {
mySend('/api/person', {id: 122})
.then((data) => {
console.log('回调数据:', data)
})
.catch((error) => {
console.log(error)
})
}
调用很简单,看着也非常眼熟对吧。
then 响应成功的回调,
catch 响应失败(异常)的回调。
运行结果:
url-data: /api/person {id: 122}
(index):32 假装访问了一下后端,并且获得了数据。
(index):39 resolve后的代码
(index):52 回调数据: {name: "jyk", time: 1612084395672}
依次调用
如果要多次调用呢?而且要得到上一次返回的数据,才能发起下一次的访问。
const submitStep = () => {
mySend('/api/person1', [1,2,3]).then((data) => {
console.log('第一个返回:', data)
return mySend('/api/person2', data) // 发起第二次请求
}).then((data) => {
console.log('第二个返回:', data)
return mySend('/api/person3', data) // 发起第三次请求
}).then((data) => {
console.log('第三个返回:', data)
return mySend('/api/person4', data) // 发起第四次请求
}).then((data) => {
console.log('第四个返回:', data)
})
}
第一次调用的回调函数里面,使用return的方式,发起下一次调用。这样就可以避免回调地域。
- 运行结果:
url-data: /api/person1 (3) [1, 2, 3]
(index):32 假装访问了一下后端,并且获得了数据。
(index):39 resolve后的代码
(index):62 第一个返回: {name: "jyk", time: 1612084751425}
(index):26 url-data: /api/person2 {name: "jyk", time: 1612084751425}
(index):32 假装访问了一下后端,并且获得了数据。
(index):39 resolve后的代码
(index):65 第二个返回: {name: "jyk", time: 1612084751426}
(index):26 url-data: /api/person3 {name: "jyk", time: 1612084751426}
(index):32 假装访问了一下后端,并且获得了数据。
(index):39 resolve后的代码
(index):68 第三个返回: {name: "jyk", time: 1612084751428}
(index):26 url-data: /api/person4 {name: "jyk", time: 1612084751428}
(index):32 假装访问了一下后端,并且获得了数据。
(index):39 resolve后的代码
(index):71 第四个返回: {name: "jyk", time: 1612084751430}
可以注意一下time的值,前后是对应的。
批量调用
如果下次调用不需要上一次的结果呢?那么能不能一起调用呢?当然是可以的。
const submitMore = () => {
Promise.all([
mySend('/api/person11', [1,2,3]),
mySend('/api/person22', [4,5,6]),
mySend('/api/person33', [7,8,9])
]).then((data) => {
console.log("一起调用,一起返回:")
console.log('data:', data)
console.log('data11:', data[0])
console.log('data22:', data[1])
console.log('data33:', data[2])
},(msg) => {
console.log(msg)
})
}
Promise.all
使用 Promise.all,把调用写成数组的形式。
返回的data也是一个数组的形式,其顺序会对照上面的调用顺序。运行结果:
url-data: /api/person11 (3) [1, 2, 3]
(index):32 假装访问了一下后端,并且获得了数据。
(index):39 resolve后的代码
(index):26 url-data: /api/person22 (3) [4, 5, 6]
(index):32 假装访问了一下后端,并且获得了数据。
(index):39 resolve后的代码
(index):26 url-data: /api/person33 (3) [7, 8, 9]
(index):32 假装访问了一下后端,并且获得了数据。
(index):39 resolve后的代码
(index):82 一起调用,一起返回:
(index):83 data: (3) [{…}, {…}, {…}]
0: {name: "jyk", time: 1612085029968}
1: {name: "jyk", time: 1612085029969}
2: {name: "jyk", time: 1612085029970}
length: 3__proto__: Array(0)
(index):84 data11: {name: "jyk", time: 1612085029968}
(index):85 data22: {name: "jyk", time: 1612085029969}
(index):86 data33: {name: "jyk", time: 1612085029970}
可以看到,先发起了申请,然后结果会一起返回。
小结
这样看起来就不会晕了吧。我的想法是,先会用能够运行起来,以后有空了在去研究原理和其他细节。
在线演示:https://naturefwvue.github.io/nf-vue-cnd/ES6/promise/
源码:https://github.com/naturefwvue/nf-vue-cnd/tree/main/ES6/promise
ES6(三) Promise 的基本使用方式的更多相关文章
- ES6的promise对象研究
ES6的promise对象研究 什么叫promise? Promise对象可以理解为一次执行的异步操作,使用promise对象之后可以使用一种链式调用的方式来组织代码:让代码更加的直观. 那我们为什么 ...
- ES6之Promise用法详解
一 前言 本文主要对ES6的Promise进行一些入门级的介绍.要想学习一个知识点,肯定是从三个方面出发,what.why.how.下面就跟着我一步步学习吧~ 二 什么是Promise 首先是what ...
- ES6中promise总结
一.什么是ES6的Promise 讲太多也没有.直接在打印出来就好,console.dir(Promise) Promise 是一个构造函数,自身有all, reject, resolve 这几个眼熟 ...
- ES6新增"Promise"可避免回调地狱
Promise是一个构造函数,自己身上有all.reject.resolve这几个眼熟的方法,原型上有then.catch等同样很眼熟的方法. 那就new一个 var p = new Promise( ...
- 关于ES6的Promise的使用深入理解
ES6的promise对象研究 什么叫promise? Promise对象可以理解为一次执行的异步操作,使用promise对象之后可以使用一种链式调用的方式来组织代码:让代码更加的直观. 那我们为什么 ...
- 教你如何使用ES6的Promise对象
教你如何使用ES6的Promise对象 Promise对象,ES6新增的一个全新特性,这个是 ES6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对象 Promise的设计初衷 首先,我们先一起了解一下,为什么要设计出这么一个玩意 ...
- 深入理解JS异步编程三(promise)
jQuery 原本写一个小动画我们可能是这样的 $('.animateEle').animate({ opacity:'.5' }, 4000,function(){ $('.animateEle2' ...
- 浅谈ES6原生Promise
浅谈ES6原生Promise 转载 作者:samchowgo 链接: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06708151 ES6标准出炉之前,一个幽灵,回调的幽灵,游 ...
- 解读Es6之 promise
单线程: 在同一时间只能有同一任务进行.JavaScript就是一门单线程语言 当有多个任务需要进行时,则需要进行排队,前一个执行完毕才能执行下一个; ...
随机推荐
- 对接口报错404 发现url多了一些不可描述的代码%E2%80%8B
接口url出现了空格,复制的url可能出现空格肉眼看不出来,手动输入一遍URL
- Liunx运维(十二)-Liunx系统常用内置命令
文档目录: 一.Liunx内置命令概述 二.LIunx常用内置命令实例 1.help查看内置命令帮助2.查看内置命令使用方法3.":" 占位符4. "." 与s ...
- 项目实战--JSON.toJSONString()
需求说明:公司使用Swagger(接口文档在线生成工具),为了让前端同事更好的了解传入参数的详细情况,应用项目中接口(eg:分页查询接口)中使用dto对象来接受前端传入的参数,但是后面中心项目中接口是 ...
- IndexedDB详解
目录 简介 IndexedDB简介 IndexedDB的使用 IndexedDB的浏览器支持 创建IndexedDB indexdb中的CURD 使用游标cursor 简介 IndexedDB是一种在 ...
- VsCode/Pycharm配合python env 使用
前言 用惯了vscode,这几天试了一下pycharm,还是回来了. pycharm一个好处就是python env 环境支持的比较好, vscode虽然也支持但是要改一些东西 env的使用查看我的上 ...
- VRay for SketchUp渲染图黑原因及解决方案
很多人都遇到用Vray for SketchUp云渲染的时候,渲染出来的图片是全黑或者是局部是黑色, 这是什么原因呢? 1.有一种情况是,SketchUp的文件储存机制和其他的软件有些不同,它是把模型 ...
- MySQL常用的一些(就几个)聚合函数
聚合函数 (常用) 函数名称 描述 CONUT() 记数 SUM() 求和 AVG() 平均值 MAX() 最大值 MIN() 最小值 -- ================= 聚合函数 ====== ...
- P1140 相似基因(字符串距离,递推)
题目链接: https://www.luogu.org/problemnew/show/P1140 题目背景 大家都知道,基因可以看作一个碱基对序列.它包含了44种核苷酸,简记作A,C,G,TA,C, ...
- Pandas的数据分组-aggregate聚合
在对数据进行分组之后,可以对分组后的数据进行聚合处理统计. agg函数,agg的形参是一个函数会对分组后每列都应用这个函数.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numpy as n ...
- 如何在K8s,Docker-Compose注入镜像Tag
最近在做基于容器的CI/CD, 一个朴素的自动部署的思路是: 从Git Repo打出git tag,作为镜像Tag ssh远程登录到部署机器 向部署环境注入镜像Tag,拉取镜像,重新部署 下面分享我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