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uboot运行时环境变量分布

  1.1. 环境变量有2份,一份在Flash中,另一份在DDR中。uboot开机时一次性从Flash中读取全部环境变量到DDR中作为环境变量的初始化值,然后使用过程中都是用DDR中这一份,用户可以用saveenv指令将DDR中的环境变量重新写入Flash中去更新Flash中环境变量。下次开机时又会从Flash中再读一次。

二. ubooth环境变量分析

x210 # print
baudrate=
ethaddr=::5c::0a:5b
gatewayip=192.168.1.1
ipaddr=192.168.1.20
netmask=255.255.255.0
serverip=192.168.1.141
bootdelay=
bootcmd=movi read kernel ; bootm
bootargs=console=ttySAC2, root=/dev/mmcblk0p2 rw init=/linuxrc rootfstype=ext3 Environment size: / bytes

  2.1. 常见变量说明

    a. bootdelay:启动运行倒数时间

    b. baudrate:通讯波特率

    c. ipaddr是开发板的本地IP地址
    d. serverip是开发板通过tftp指令去tftp服务器下载东西时,tftp服务器的IP地址。
    e. gatewayip是开发板的本地网关地址
    f. netmask是子网掩码
    g. ethaddr是开发板的本地网卡的MAC地址。

  2.2. bootcmd变量

    a. uboot启动后会开机自动倒数bootdelay秒,如果没有人按下回车打断启动,则uboot会自动执行启动命令来启动内核。

    b. uboot开机自动启动时实际就是在内部执行了bootcmd这个环境变量的值所对应的命令集。

    c. bootcmd=movi read kernel 30008000; bootm 30008000   意思是:将iNand的kernel分区读取到DDR内存的0x30008000地址处,然后使用bootm启动命令从内存0x30008000处去启动内核。

  2.3. bootargs变量

    2.3.1. linux内核启动时可以接收uboot给他传递的启动参数,这些启动参数是uboot和内核约定好的形式、内容,linux内核在这些启动参数的指导下完成启动过程。这样的设计是为了灵活,为了内核在不重新编译的情况下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启动。

    2.3.2. 在uboot的环境变量中设置bootargs,然后bootm命令启动内核时会自动将bootargs传给内核。

    2.3.3. 示例:bootargs=console=ttySAC2,115200 root=/dev/mmcblk0p2 rw init=/linuxrc rootfstype=ext3

      a. console=ttySAC2,115200 控制台使用串口2,波特率115200.

      b. root=/dev/mmcblk0p2 rw 根文件系统在SD卡端口0设备(iNand)第2分区,根文件系统是可读可写的
      c. init=/linuxrc linux的进程1(init进程)的路径
      d. rootfstype=ext3 根文件系统的类型是ext3

三. uboot阶段对Flash的分区

  3.1. 分区一般规则

    a. 各分区彼此相连,前面一个分区的结尾就是后一个分区的开头。
    b. 整个flash充分利用,从开头到结尾。
    c. uboot必须在Flash开头,其他分区相对位置是可变的。
    d. 各分区的大小由系统移植工程师自己来定,一般定为合适大小(不能太小,太小了容易溢出;不能太大,太大了浪费空间)
    e. 分区在系统移植前确定好,在uboot中和kernel中使用同一个分区表。将来在系统部署时和系统代码中的分区方法也必须一样。

  3.2. 查看uboot分区  

x210 # fastboot
[Partition table on MoviNAND]
ptn name='bootloader' start=0x0 len=N/A (use hard-coded info. (cmd: movi))
ptn name='kernel' start=N/A len=N/A (use hard-coded info. (cmd: movi))
ptn name='ramdisk' start=N/A len=0x300000(~3072KB) (use hard-coded info. (cmd: movi))
ptn name='config' start=0xAECC00 len=0x1028DC00(~264759KB)
ptn name='system' start=0x10D7A800 len=0x1028DC00(~264759KB)
ptn name='cache' start=0x21008400 len=0x65F7000(~104412KB)
ptn name='userdata' start=0x275FF400 len=0xC0C6FC00(~3158463KB)

    3.2.1. bootloader:存放uboot一类的启动文件,最终目标是启动操作系统内核。

    3.2.2. kernel:存放内核,操作系统的核心。

    3.2.3. ramdisk:内存盘,把系统内存划出一部分当作硬盘使用,速度快。

    3.2.4. config:存放配置文件。

    3.2.5. system:存放系统镜像文件。

    3.2.6. cache:存放缓存数据。

    3.2.7. userdata:存放用户数据。

    PS:刷系统常用bootloader,kernel,system三个分区。 

参考《朱老师.1.2ARM裸机课件》

uboot环境变量的更多相关文章

  1. uboot环境变量实现分析

    u-boot的环境变量用来存储一些经常使用的参数变量,uboot希望将环境变量存储在静态存储器中(如nand nor eeprom mmc). 其中有一些也是大家经常使用,有一些是使用人员自己定义的, ...

  2. 在Linux里读取UBOOT环境变量

    转载:http://falloutmx.blog.163.com/blog/static/39236020201211145010154/ 可以通过mtd方式读取,也可以用ioremap方式.不过这些 ...

  3. u-boot 环境变量参数设置

    今天本来是烧写内核,结果一不小心把uboot也整不能用了,无奈之下只好重新烧个uboot,等都弄好以后,发现系统还是启动不了,原来是启动参数设置不对,于是找到了这篇文章,//是我添加的内容. 原文地址 ...

  4. OK335xS U-boot 环境变量解析

    /************************************************************************************************** ...

  5. MPC8313ERDB在Linux从NAND FLASH读取UBoot环境变量的代码分析

    MPC8313ERDB在Linux从NAND FLASH读取UBoot环境变量的代码分析 Yao.GUET@2014-05-19 一.故事起因 由于文件系统的增大,已经大大的超出了8MB的NOR FL ...

  6. I.MX6 Linux U-boot 环境变量解析

    /********************************************************************************** * I.MX6 Linux U- ...

  7. Linux系统——访问U-BOOT环境变量

    Linux系统下访问U-BOOT环境变量 移植过U-BOOT的人,都知道:在U-BOOT中存有ENV.但U-BOOT在引导内核启动之后,U-BOOT的生命周期就结束了.那么启动LINUX内核之后,U- ...

  8. uboot 环境变量

    从bootm 命令讲起 1 找到linux的内核入口 Bootm命令通过读取uImage的头部0×40字节的信息,将uImage定位到正确的地址,同时找到linux的内核入口地址. 这个地方就涉及到u ...

  9. uboot环境变量与内核MTD分区关系

    uboot 与系统内核中MTD分区的关系: 分区只是内核的概念,就是说A-B地址放内核,C-D地址放文件系统,(也就是规定哪个地址区间放内核或者文件系统)等等. 1:在内核MTD中可以定义分区A~B, ...

  10. uboot环境变量(设置bootargs向linux内核传递正确的参数)

    这是我uboot的环境变量设置,在该设置下可以运行initram内核(从内存下载到nandflash再运行),但是运行nfs根文件系统的时候一直出错,各种错误.查看了很多资料后猜想应该是uboot传递 ...

随机推荐

  1. xgboost调参过程

    from http://blog.csdn.net/han_xiaoyang/article/details/52665396

  2. 【ipc-mq】根据mq的key查看使用进程

    使用ipcs -q可以得到key与msqid的对应关系,从而找到msgid webadmin@172.172.179.3:/usr/local/webapps/test_ma[17:17:36]$ i ...

  3. JPA学习(三、JPA_API)

    框架学习之JPA(三) JPA是Java Persistence API的简称,中文名Java持久层API,是JDK 5.0注解或XML描述对象-关系表的映射关系,并将运行期的实体对象持久化到数据库中 ...

  4. #418 Div2 Problem B An express train to reveries (构造 || 全排列序列特性)

    题目链接:http://codeforces.com/contest/814/problem/B 题意 : 有一个给出两个含有 n 个数的序列 a 和 b, 这两个序列和(1~n)的其中一个全排列序列 ...

  5. Static使用

    1.什么是static? static 是C++中很常用的修饰符,它被用来控制变量的存储方式和可见性. 其余控制变量存储方式的关键字为auto.register.extern. 2.为什么要引入sta ...

  6. D5000系统使用手册--AVC

    有关概念: AVC:自动电压控制 PAS:网络分析应用 SCADA:电网稳态监控应用 闭环:AVC由SCADA系统获得电网的实时运行状态,分析计算后发出控制指令,电网运行状态变化后反馈回AVC,形成闭 ...

  7. Vim 命令、操作、快捷键(收藏大全)

    ------ 命令历史 以:和/开头的命令都有历史纪录,可以首先键入:或/然后按上下箭头来选择某个历史命令. 启动vim 在命令行窗口中输入以下命令即可 vim 直接启动vim vim filenam ...

  8. [BZOJ2669][CQOI2012]局部极小值:DP+容斥原理

    分析 题目要求有且只有一些位置是局部极小值.有的限制很好处理,但是只有嘛,嗯...... 考虑子集反演(话说这个其实已经算是超集反演了吧还叫子集反演是不是有点不太合适),枚举题目给出位置集合的所有超集 ...

  9. Java数据结构之二叉树的基本介绍与递归遍历

    二叉树的基本概念: 正如我们所了解的,树是有很多中形态,但是我们规定,形如每个节点最多只能有两个子节点的一种形如称为二叉树.我们将二叉树中该节点的两个子节点分别称作为:左孩子节点和右孩子节点.该节点称 ...

  10. [BZOJ2839]:集合计数(组合数学+容斥)

    题目传送门 题目描述 .(是质数喔~) 输入格式 一行两个整数N,K. 输出格式 一行为答案. 样例 样例输入: 3 2 样例输出: 样例说明 假设原集合为{A,B,C} 则满足条件的方案为:{A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