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给大家分享我在网上总结出来的一些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一般会出现在面试题里面,然后回答一些诸如轮询、WebSocket之类的答案。当然,实际开发中,也会遇到类似别人给你赞了,要通知给你的情况。这时服务端推送给Web前端(先局限在Web前端,毕竟其他端还有一些特殊方法)到底有多少种方法?它们到底是怎么实现的?

写个Demo看看吧,这样正好把主要(不清楚是否还有漏的)的方案都实现一遍。先看效果:

其中的代码也上传到GitHub了,在server-pushgithub.com/waiter/serv… )这里。

各种方案

从上面的截图也已经可以看出,本文主要写了5种方案,那么接下来也就一个一个简单介绍一下吧。

另外,本文涉及的Demo,后端直接使用原生的Node.js开发,没有使用KoaExpress之类的,也没有使用额外的库,类似socket.io,主要是想保持最精简的状态来呈现。前端也只是在最基础的HTML上,引入了jQuery来方便做DOM操作,也引入了Bootstrap来快速实现统一的样式,而未再引入类似VueReact之类的框架。

还有,为了触发服务端推送,这边在前端页面上加了个输入框和按钮,来将消息发送给后端,后端会缓存消息,并触发推送,后端大体代码类似:

// 缓存需要推送的信息
const datas = [];
// 各种方案触发推送时的回调
const callbacks = {}; // 注册接口回调
server.on('request', (req, res) => {
const { pathname, query } = parse(req.url, true);
// 如果发现是前端触发推送接口
if (pathname === '/api/push') {
if (query.info) {
// 缓存推送信息
datas.push(query.info);
const d = JSON.stringify([query.info]);
// 触发所有推送回调
Object.keys(callbacks).forEach(k => callbacks[k](d));
}
res.end('ok');
}
});

1. 轮询(短轮询

这是最简单直观的方法,就是每隔一段时间发起一个请求到后端询问是否有新信息。至于为什么又叫短轮询,其是相对于后续要说的长轮询来对比的。

这样前端只要设置一个setTimeout来定时请求就行:

// 缓存前端已经获取的最新id
let id = 0; function poll() {
$.ajax({
url: '/api/polling',
data: { id },
}).done(res => {
id += res.length;
}).always(() => {
// 10s后再次请求
setTimeout(poll, 10000);
});
} poll();

后端也是否简单,根据前端给到的id,看看有没有新消息,有就返回,没有就返回空

const id = parseInt(query.id || '0', 10) || 0;
res.writeHead(200, {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
res.end(JSON.stringify(datas.slice(id)));

这个看起来其实时性与请求频率成正相关,但是当请求频率上来了,性能浪费也就越高,毕竟可能大部分请求都是无意义的。

2. 长轮询

在翻找资料的时候,发现有些资料会直接把这个当作短轮询,有点匪夷所思。这里的长轮询相对前面的轮询来说,算是一种优化。具体就是前端发起请求到后端,后端不直接返回,而是等待有新信息时再返回。所以这样发起的一个请求,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等到返回,故而叫做长轮询。

其前端代码基本和短轮询一致,只不过把请求的超时时间设置较长比如1分钟),然后无论请求成功或失败,马上再次发起请求即可。

相对来说,后端的写法就要稍微改动一下

const id = parseInt(query.id || '0', 10) || 0;
const cbk = 'long-polling';
delete callbacks[cbk];
const data = datas.slice(id);
res.writeHead(200, {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
// 发起请求时,正好有新消息就返回
if (data.length) {
return res.end(JSON.stringify(data));
}
req.on('close', () => {
delete callbacks[cbk];
});
// 注册新消息回调
callbacks[cbk] = (d) => {
res.end(d);
};

这样,**相对于短轮询,少了很多无意义的请求,而且消息的实时性也非常好。**不过,当服务端有异常时,会导致长轮询短时间内不断发起请求,可能让服务端承受更大的压力,所以两次长轮询之间最好有一定间隔,或者异常检测机制。

3. SSE(Server-sent events

Traditionally, a web page has to send a request to the server to receive new data; that is, the page requests data from the server. With server-sent events, it's possible for a server to send new data to a web page at any time, by pushing messages to the web page. These incoming messages can be treated as Events + data inside the web page.

前面提到的轮询、长轮询都是一问一答式的,一次请求,无法推送多次消息到前端。而SSE就厉害了,一次请求,N次推送

其原理,或者说类比,个人认为可以理解为下载一个巨大的文件,文件的内容分块传给前端,每块就是一次消息推送

听起来很厉害,先看看后端代码要怎么写

const cbk = 'sse';
delete callbacks[cbk];
res.writeHead(200, {
// 这个是核心
'Content-Type': 'text/event-stream',
'Connection': 'keep-alive',
});
// 把缓存的信息推送给前端
res.write(`data: ${JSON.stringify(datas)}\n\n`);
// 注册新消息回调
callbacks[cbk] = (d) => {
res.write(`data: ${d}\n\n`);
};
req.on('close', () => {
delete callbacks[cbk];
});

后端代码很简单,核心在于Content-Type: text/event-stream,这要让前端知道这是SSE,还有就是传输信息的格式比较特别一点,详细的可以看 MDNdeveloper.mozilla.org/en-US/docs/…

而前端有专门的EventSource来接收,使用起来很方便

const es = new EventSource('/api/sse');
es.onmessage = (e) => {
try {
const c = JSON.parse(e.data);
} catch (err) {
console.log(err);
}
}

这样就好了,如果你打开Chrome的开发者工具中的网络标签,你就会发现Chrome对于SSE请求,有专门的展示标签

另外,**SSE还支持自动重连!**服务器短时间异常,恢复之后,无需额外代码,SSE就自动重连上了。不过,本人在实际工作中却没有碰到过SSE,也就在面试题中见过。

4. WebSocket

既然有了SSE,那还要WebSocket干啥啊?因为WebSocket可以一次连接,双向推送,而SSE只能从服务端推送到前端。从这个角度来看,用WebSocket来单做服务端推送,有点大材小用了。

另外,初见WebSocket,可能会对其与Socket的联系有点疑惑。Socket协议是与HTTP协议平级的,而WebSocket协议是基于HTTP协议的,不过两者在使用层面上是十分相近的。

其前端使用写法与SSE类似,十分简单,只不过请求链接为ws://或者wss://开头(相当于http://https://

const ws = new WebSocket('ws://localhost:3000/ws');
ws.onmessage = e => {
try {
const c = JSON.parse(e.data);
} catch (err) {
console.log(err);
}
};

而如果要用原生Node.js来写WebSocket服务,就会麻烦一些了,一般情况都会使用类似socket.io之类的三方库来降低实现成本。这边也就在网上摘抄了一段代码来简单实现一下,详细的可以看Github上的Demo代码

server.on('upgrade', (req, socket) => {
const cbk = 'ws';
delete callbacks[cbk];
const acceptKey = req.headers['sec-websocket-key'];
const hash = generateAcceptValue(acceptKey);
const responseHeaders = [ 'HTTP/1.1 101 Web Socket Protocol Handshake', 'Upgrade: WebSocket', 'Connection: Upgrade', `Sec-WebSocket-Accept: ${hash}` ];
// 告知前端这是WebSocket协议
socket.write(responseHeaders.join('\r\n') + '\r\n\r\n');
// 发送数据
socket.write(constructReply(datas));
callbacks[cbk] = (d) => {
socket.write(constructReply(d));
}
socket.on('close', () => {
delete callbacks[cbk];
});
});

这个在Chrome浏览器中,也有专门的标签页展示

不过,它没有像SSE一样有自动重连,这块需要自行实现。

一般网页实时聊天之类需要双向推送的,都会使用WebSocket来实现。

5. iFrame

这算是找资料的时候意外发现的,之前并不知道还有这样的玩法。原理类似使用iFrame加载一个巨大的网页,利用浏览器会一边加载一边解析执行返回的HTML,通过分次返回Script标签来实现消息推送。其实现类似SSE,不过看起来就比较==hack==。

前端代码很简单,只不过要注册一个回调给iframe使用

// 注册给iframe使用的方法
window.change = function(data) { };
$('body').append('<iframe src="/api/iframe"></iframe>');

而后端也很简单,有消息的时候返回script标签即可

const cbk = 'iframe';
delete callbacks[cbk];
// 返回缓存信息
res.write(`<script>window.parent.change(${JSON.stringify(datas)});</script>`);
callbacks[cbk] = (d) => {
res.write(`<script>window.parent.change(${d});</script>`);
};
req.on('close', () => {
delete callbacks[cbk];
});

相当奇淫巧技了。不过,似乎没找到怎么判断加载异常的情况,可能需要自行加心跳来实现了

另外,很多文章在说使用iFrame方法时,会导致浏览器显示未加载完,图标一直转的样子。但是个人认为,图标一直转是因为页面一直没有onload,那么在页面onload之后,再创建iFrame就应该没有这个问题了

总结一下

上面实现了5种推送的方案,弄了一个表格简单对比一下

方案 )实时 单次连接 自动重连 断线检测 双向推送 无跨域
短轮询
长轮询
SSE
WebSocket
iFrame

本文转载于:

https://juejin.cn/post/7113813187727720461

如果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您点个关注,我会定时更新技术文档,大家一起讨论学习,一起进步。

记录--服务端推送到Web前端有哪几种方式?的更多相关文章

  1. mqtt协议实现 java服务端推送功能(三)项目中给多个用户推送功能

    接着上一篇说,上一篇的TOPIC是写死的,然而在实际项目中要给不同用户 也就是不同的topic进行推送 所以要写活 package com.fh.controller.information.push ...

  2. [译]servlet3.0与non-blocking服务端推送技术

    Non-blocking(NIO)Server Push and Servlet 3 在我的前一篇文章写道如何期待成熟的使用node.js.假定有一个框架,基于该框架,开发者只需要定义协议及相关的ha ...

  3. 升级NGINX支持HTTP/2服务端推送

    内容概览 NGINX从1.13.9版本开始支持HTTP/2服务端推送,上周找时间升级了下NGINX,在博客上试验新的特性. 升级工作主要包括: 升级NGINX 修改NGINX配置 修改wordpres ...

  4. 一文了解服务端推送(含JS代码示例)

    常用的服务端推送技术,包括轮询.长轮询.websocket.server-sent-event(SSE) 传统的HTTP请求是由客户端发送一个request,服务端返回对应response,所以当服务 ...

  5. Spring Boot 集成 WebSocket 实现服务端推送消息到客户端

    假设有这样一个场景:服务端的资源经常在更新,客户端需要尽量及时地了解到这些更新发生后展示给用户,如果是 HTTP 1.1,通常会开启 ajax 请求询问服务端是否有更新,通过定时器反复轮询服务端响应的 ...

  6. Netty实现一个简单聊天系统(点对点及服务端推送)

    Netty是一个基于NIO,异步的,事件驱动的网络通信框架.由于使用Java提供 的NIO包中的API开发网络服务器代码量大,复杂,难保证稳定性.netty这类的网络框架应运而生.通过使用netty框 ...

  7. C# 服务端推送,十步十分钟,从注册到推送成功

    目标 展示 C# 服务端集成极光推送的步骤,多图少字,有图有真相. 使用极光推送, C# 服务端推送到 Demo App,Android 手机收到推送,整理为十个步骤,使用十分钟左右,完成从注册账号到 ...

  8. java SDK服务端推送 --极光推送(JPush)

    网址:https://blog.csdn.net/duyusean/article/details/86581475 消息推送在APP应用中越来越普遍,来记录一下项目中用到的一种推送方式,对于Andr ...

  9. 利用WebSocket和EventSource实现服务端推送

    可能有很多的同学有用 setInterval 控制 ajax 不断向服务端请求最新数据的经历(轮询)看下面的代码: setInterval(function() { $.get('/get/data- ...

  10. mqtt协议实现 java服务端推送功能(二)java demo测试

    上一篇写了安装mosQuitto和测试,但是用cmd命令很麻烦,有没有一个可视化软件呢? 有,需要在google浏览器下载一个叫MQTTLens的插件 打开MQTTLens后界面如下: 打开conne ...

随机推荐

  1. NC14522 珂朵莉的数列

    题目链接 题目 题目描述 珂朵莉给了你一个序列,有 \(\frac{n\times(n+1)}2\) 个子区间,求出她们各自的逆序对个数,然后加起来输出 输入描述 第一行一个数 n 表示这个序列 a ...

  2. NC24949 [USACO 2008 Jan S]Running

    题目链接 题目 题目描述 The cows are trying to become better athletes, so Bessie is running on a track for exac ...

  3. fmt、变量、常量

    fmt包 fmt包主要用于打印数据,常用的有Printf.Print.Printf // 文件所属包 package main // 导入fmt包,主要用于打印数据 import "fmt& ...

  4. Centos7使用memtester测试内存

    memtester http://pyropus.ca/software/memtester/ 下载并编译, 不用安装 wget http://pyropus.ca/software/memteste ...

  5. Ubuntu18.04 Server安装Harbor

    Harbor是一个开源的本地部署的容器镜像注册中心, 带访问权限控制, 以及管理界面. 作用类似于Java中Maven的私有仓库Nexus, 用于配合Jenkins在部署容器到K8s时提供镜像源, 加 ...

  6. flask+xlswriter+axios导出Excel

    flask后端 starttime = request.json.get('starttime') endtime = request.json.get('endtime') # 根据时间查询数据库数 ...

  7. SpringBoot+Shiro+LayUI权限管理系统项目-2.业务模型分析

    1.项目模型介绍 1.1 部门表 部门编码.部门名称.上级部门 1.2 角色表 角色编码.角色名称 1.3 权限表 权限名称.权限标识.权限类型.上级权限.URL.权限图标.是否外部打开 1.4 用户 ...

  8. github.com/mitchellh/mapstructure 教程

    官网链接: github.com/mitchellh/mapstructure 本文只是简单的记录下 mapstructure 库的简单使用,想更加详细的学习,点击 Godoc 学习吧. 文中内容基本 ...

  9. STL-RBTree模拟实现

    #pragma once #include<assert.h> #include<iostream> using std::cout; using std::endl; usi ...

  10. 标准差为什么除以n-1

    参考:https://blog.csdn.net/qian2213762498/article/details/80558018 如果要测量中国人的平均身高,假设为μ,通常会随机取假设10000人,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