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动表是指改动数据库中已经存在的表的定义。改动表比又一次定义表简单。不须要又一次载入数据。也不会影响正在进行的服务。

MySQL中通过ALTER TABLE语句来改动表。改动表包含改动表名。改动字段数据类型,改动字段名。添加字段,删除字段,改动字段的排列位置。更改默认存储引擎和删除表的外键约束等。

OK,这篇博客会具体的整理到上面的几种改动表的方式。如今我们開始。

  • 1,改动表名

表名能够在一个数据库中唯一的确定一张表。

数据库系统通过表名来区分不同的表。

注意的是。数据库中的表是唯一的,数据库中不可能存在两张同样的表。

MySQL中通过sql语句ALTER TABLE来实现表名的改动,语法形式例如以下:

ALTER TABLE 旧表名 RENAME [TO] 新表名;

当中。‘旧表名’參数表示改动前的表名,‘新表名’參数表示改动后的新表名,TO參数是可选參数,这个属性是否在语句中出现不会影响语句的运行。rename的意思就是重命名,所以这个挺好记的。

OK,如今我们来实际操作下数据库。我们如今数据库中创建一张表,建表语句例如以下:

CREATE TABLE `user` (
`id` int(11)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name` varchar(5) COLLATE utf8_bin NOT NULL,
`card_id` varchar(20) COLLATE utf8_bin DEFAULT NULL,
`age` int(11) DEFAULT '25',
PRIMARY KEY (`id`),
UNIQUE KEY `age_UNIQUE` (`card_id`)
) ENGINE=InnoDB AUTO_INCREMENT=2 DEFAULT CHARSET=utf8 COLLATE=utf8_bin;

如今我们改动下上面user表的表名:

ALTER TABLE linkinframe.user RENAME linkinframe.usr;

OK,改动成功,我们查看下新的表。表结构和之前的表结构一致,里面的数据与之前的数据也一致。

  • 2,改动字段的数据类型

字段的数据类型包含整数型。浮点数型,字符串型。二进制类型,日期和时间类型等。

数据类型决定了数据的存储格式,约束条件和有效范围。表中的每一个字段都有数据类型。

MySQL中,ALTER TABLE语句也能够改动字段的数据类型。基本的语法例如以下:

ALTER TABLE 表名 MODIFY 属性名 数据类型;

当中,‘表名’參数指所要改动的表的名称,‘属性名’參数指须要改动的字段的名称。‘数据类型’參数值改动后的新的数据类型。

OK。如今我们来实际操作下MySQL。首先我们建一张user表,建表语句例如以下:

CREATE TABLE `user` (
`id` int(11)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name` varchar(5) COLLATE utf8_bin NOT NULL,
`card_id` varchar(20) COLLATE utf8_bin DEFAULT NULL,
`age` int(11) DEFAULT '25',
PRIMARY KEY (`id`),
UNIQUE KEY `age_UNIQUE` (`card_id`)
) ENGINE=InnoDB AUTO_INCREMENT=4 DEFAULT CHARSET=utf8 COLLATE=utf8_bin;

如今我们改动name字段的长度为varhcar(10)。运行例如以下的sql语句来改动:

ALTER TABLE linkinframe.`user` MODIFY name varchar(10) NOT NULL;





改动后我们查看下数据库如今表结构,成功改动了name属性的长度了。

  • 3,改动字段名

字段名是一张表中唯一的一个字段。

数据库系统通过字段名来区分表中的不同字段。MySQL中,ALTER TABLE语句也能够改动表的字段名,基本的语法例如以下:

ALTER TABLE 表名 CHANGE 旧属性名 新属性名 新数据类型;

当中,‘旧属性名’參数指改动前的字段名。‘新属性名’參数指改动后的字段名,‘新数据类型’參数指改动后的数据类型。如不须要改动,则将新数据类型设置成与原来的一样。





详细有2种情况:

  • 1),仅仅改动字段名

使用ALTER TABLE 语句直接改动字段名。不改变字段的数据类型。

建表语句:

CREATE TABLE `user` (
`id` int(11)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name` varchar(10) COLLATE utf8_bin NOT NULL,
`card_id` varchar(20) COLLATE utf8_bin DEFAULT NULL,
`age` int(11) DEFAULT '25',
PRIMARY KEY (`id`),
UNIQUE KEY `age_UNIQUE` (`card_id`)
) ENGINE=InnoDB AUTO_INCREMENT=4 DEFAULT CHARSET=utf8 COLLATE=utf8_bin;

如今我们改动name字段为username字段,运行例如以下语句来改动:

ALTER TABLE linkinframe.`user` CHANGE name username varchar(10) NOT NULL;

改动后的表结构例如以下:

watermark/2/text/aHR0cDovL2Jsb2cuY3Nkbi5uZXQv/font/5a6L5L2T/fontsize/400/fill/I0JBQkFCMA==/dissolve/70/gravity/Center" alt="">

当然当中的数据也没有变化:



  • 2)。改动字段名和字段数据类型

使用ALTER TABLE语句直接改动字段名和该字段的数据类型。建表语句:

CREATE TABLE `user` (
`id` int(11)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name` varchar(5) COLLATE utf8_bin NOT NULL,
`card_id` varchar(20) COLLATE utf8_bin DEFAULT NULL,
`age` int(11) DEFAULT '25',
PRIMARY KEY (`id`),
UNIQUE KEY `age_UNIQUE` (`card_id`)
) ENGINE=InnoDB AUTO_INCREMENT=4 DEFAULT CHARSET=utf8 COLLATE=utf8_bin;

如今我们改动name字段为username字段。然后我们将name原来的长度改动成为10,运行例如以下语句来改动:

ALTER TABLE linkinframe.`user` CHANGE name username varchar(10) NOT NULL;

改动后的表结构例如以下:



  • 3),总结

MODIFY和CHANGE都能够改变字段的数据类型。不同的是:

1,CHANGE能够在改变字段数据类型的同一时候,改变字段名。MODIFY仅仅能用来改变字段的数据类型,不能改动字段名。

2,CHANGE假设不改变字段名,仅仅改动字段类型。CHAGE后面必须跟两个相同的字段名。

3,养成良好的习惯,假设是指改动字段的数据结构就使用MODIFY,假设要改动字段名+数据结构就使用CHANGE。

4,在改动表的字段过程中,假设表中已经有记录。改动数据类型时应该特别小心。由于,改动数据类型时可能会影响表中的数据。

5,特别注意的是。字符类型的字段最好不要改成整数类型,浮点数类型。





  • 4,添加字段

在创建表时,表中的字段就已经定义完毕。假设要添加新的字段。能够通过ALTER TABLE语句进行添加,在MySQL中,ALTER TBALE语句添加字段的基本的语法例如以下:

ALTER TABLE 表名 ADD 属性名1 数据类型 [完整性约束条件] [FIRST | AFTER 属性名2];

当中,‘属性名1’參数指须要添加的字段的名称,‘数据类型’參数指新添加字段的数据类型。‘完整性约束条件’是可选參数。用来设置新增字段的完整性约束条件;‘FIRST’參数也是可选參数,其作用是将新增字段设置为表的第一个字段,‘AFTER 属性名

2’參数也是可选參数,其作用是将新增字段加入到‘属性名2’所指的字段后。假设运行的sql语句中没有‘FIRST’,‘AFTER 属性名2’參数指定新增字段的位置,新增的字段默觉得表的最后一个字段。



详细有例如以下4种情况:

  • 1),添加无完整性约束条件的字段

一个完整的字段包含字段名。数据类型和完整性约束条件,添加字段一般都是包含上述内容。

当然,依据实际情况,一些字段也能够不用完整性约束条件进行约束。

如今我们来实际操作下,数据库建表语句例如以下:

CREATE TABLE `user` (
`id` int(11)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name` varchar(5) COLLATE utf8_bin NOT NULL,
`card_id` varchar(20) COLLATE utf8_bin DEFAULT NULL,
`age` int(11) DEFAULT '25',
PRIMARY KEY (`id`),
UNIQUE KEY `age_UNIQUE` (`card_id`)
) ENGINE=InnoDB AUTO_INCREMENT=4 DEFAULT CHARSET=utf8 COLLATE=utf8_bin;

如今我们user表中加入一个phone字段:

ALTER TABLE linkinframe.`user` ADD phone varchar(11);



OK,加入字段成功。这里没有设置‘FRIST’和‘AFTER 属性名2’參数来指定插入位置,所以新增字段默觉得表的最后一个字段。

  • 2)。添加有完整性约束条件的字段

添加字段时能够设置该字段的完整性约束条件。如设置字段是否为空。是否为主键。是否为外键,默认值和是否为自增类型等约束条件。

如今我们来实际操作下,数据库建表语句例如以下:

CREATE TABLE `user` (
`id` int(11)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name` varchar(5) COLLATE utf8_bin NOT NULL,
`card_id` varchar(20) COLLATE utf8_bin DEFAULT NULL,
`age` int(11) DEFAULT '25',
PRIMARY KEY (`id`),
UNIQUE KEY `age_UNIQUE` (`card_id`)
) ENGINE=InnoDB AUTO_INCREMENT=4 DEFAULT CHARSET=utf8 COLLATE=utf8_bin;

如今我们user表中加入一个phone字段:

ALTER TABLE linkinframe.`user` ADD phone varchar(11) NOT NULL;

watermark/2/text/aHR0cDovL2Jsb2cuY3Nkbi5uZXQv/font/5a6L5L2T/fontsize/400/fill/I0JBQkFCMA==/dissolve/70/gravity/Center" alt="">

OK。加入字段成功,这里没有设置‘FRIST’和‘AFTER 属性名2’參数来指定插入位置,所以新增字段默觉得表的最后一个字段。

  • 3),表的第一个位置添加字段

默认情况下。新增字段为表的最后一个字段。假设加上FIRST參数,则能够将新增字段设置为表的第一个字段。

如今我们来实际操作下。数据库建表语句例如以下:

CREATE TABLE linkinframe.`user` (
`name` varchar(5) COLLATE utf8_bin NOT NULL,
`card_id` varchar(20) COLLATE utf8_bin DEFAULT NULL,
`age` int(11) DEFAULT '25',
UNIQUE KEY `age_UNIQUE` (`card_id`)
) ENGINE=InnoDB AUTO_INCREMENT=4 DEFAULT CHARSET=utf8 COLLATE=utf8_bin;

如今我们user表中加入一个id字段。然后设置id为user表的主键,并且放到表中的第一个位置上。

ALTER TABLE linkinframe.`user` ADD `id` int(11) primary KEY AUTO_INCREMENT first;

watermark/2/text/aHR0cDovL2Jsb2cuY3Nkbi5uZXQv/font/5a6L5L2T/fontsize/400/fill/I0JBQkFCMA==/dissolve/70/gravity/Center" alt="">



OK,加入成功,并且成功的放到了表中的第一个字段上面了。

  • 4),表的指定位置之后添加字段

在添加字段时,因为特殊原因须要在表的指定位置添加字段。假设加上‘AFTER 属性名2’參数,那么新增的字段插入在‘属性名2’后面。

如今我们来实际操作下。数据库建表语句例如以下:

CREATE TABLE `user` (
`id` int(11)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name` varchar(5) COLLATE utf8_bin NOT NULL,
`card_id` varchar(20) COLLATE utf8_bin DEFAULT NULL,
`age` int(11) DEFAULT '25',
PRIMARY KEY (`id`),
UNIQUE KEY `age_UNIQUE` (`card_id`)
) ENGINE=InnoDB AUTO_INCREMENT=4 DEFAULT CHARSET=utf8 COLLATE=utf8_bin;

如今我们user表中name字段之后加入一个phone字段:

ALTER TABLE linkinframe.`user` ADD phone varchar(11) after name;

watermark/2/text/aHR0cDovL2Jsb2cuY3Nkbi5uZXQv/font/5a6L5L2T/fontsize/400/fill/I0JBQkFCMA==/dissolve/70/gravity/Center" alt="">



OK,加入字段成功,表中phone字段成功的放到了name字段之后。

  • 总结:

1,添加字段时,假设能够加上完整性约束条件,一定要加上。这样能够保证此字段的安全性。甚至能够提高整个表的数据的安全性。

2,对于一个数据库来说。字段的排列顺序对表不会有什么影响。

可是对于创建表的人来说。将有某种直接或者间接关系的字段放在一起,会更加好的理解这个表的结构,这事实上也是一种习惯。我们以后也要尽量将有关系的字段放在一起。方便我们查看。





  • 5,删除字段

删除字段是指删除已经定义好的表中的某个字段,在表创建完毕之后,假设发现某个字段须要删除。能够採用将整个表都删除,然后又一次创建一张表的做法。这样做是能够达到目的的,但必定会影响到表中的数据。并且操作比較麻烦。

MySQL中,ALTER TABLE语句也能够删除表中的字段,语法例如以下:

ALTER TABLE 表名 DROP 属性名;

当中,‘属性名’參数指须要从表中删除的字段的名称。

如今我们来实际操作下,数据库建表语句例如以下:

CREATE TABLE `user` (
`id` int(11)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name` varchar(5) COLLATE utf8_bin NOT NULL,
`card_id` varchar(20) COLLATE utf8_bin DEFAULT NULL,
`age` int(11) DEFAULT '25',
PRIMARY KEY (`id`),
UNIQUE KEY `age_UNIQUE` (`card_id`)
) ENGINE=InnoDB AUTO_INCREMENT=4 DEFAULT CHARSET=utf8 COLLATE=utf8_bin;

如今我们user表中删除掉name字段:

ALTER TABLE linkinframe.`user` DROP name;





OK,成功删除了。

  • 6。改动字段的排列位置

创建表的时候,字段在表中的排列位置都已经确定了。假设要改变字段在表中的排列位置。也能够通过ALTER TABLE来处理。

MySQL中。改动字段排列位置的ALTER TABLE语句的基本的语法例如以下:

ALTER TABLE 表名 MODIFY 属性名1 数据类型 FIRST|AFTER 属性名2;

当中,‘属性名1’參数指须要改动位置的字段的名称,‘数据类型’參数指‘属性名1’的数据类型,‘FIRST’參数指定位置为表的第一个位置。‘AFTER 属性名2’參数指定‘属性名1’插入到‘属性名2’之后。

详细的分2种情况:

  • 1)。字段改动到第一个位置

FIRST參数能够指定字段为表的第一个字段。

如今我们来实际操作下。数据库建表语句例如以下:

CREATE TABLE `user` (
`id` int(11)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name` varchar(5) COLLATE utf8_bin NOT NULL,
`card_id` varchar(20) COLLATE utf8_bin DEFAULT NULL,
`age` int(11) DEFAULT '25',
PRIMARY KEY (`id`),
UNIQUE KEY `age_UNIQUE` (`card_id`)
) ENGINE=InnoDB AUTO_INCREMENT=4 DEFAULT CHARSET=utf8 COLLATE=utf8_bin;

如今我们user表中的name字段改动到数据库的第一个位置上去:

ALTER TABLE linkinframe.`user` modify name varchar(5) first;



OK,显示name字段已经到了user表的第一个位置上了。



  • 2),字段改动到指定位置

‘AFTER’參数能够将字段排在表中指定的字段之后。

如今我们来实际操作下,数据库建表语句例如以下:

CREATE TABLE `user` (
`id` int(11)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name` varchar(5) COLLATE utf8_bin NOT NULL,
`card_id` varchar(20) COLLATE utf8_bin DEFAULT NULL,
`age` int(11) DEFAULT '25',
PRIMARY KEY (`id`),
UNIQUE KEY `age_UNIQUE` (`card_id`)
) ENGINE=InnoDB AUTO_INCREMENT=4 DEFAULT CHARSET=utf8 COLLATE=utf8_bin;

如今我们user表中的name字段改动到age之后去:

ALTER TABLE linkinframe.`user` modify name varchar(5) after age;



OK,显示name字段已经到了user表中age之后了。

  • 总结:

改动字段的排列位置事实上也就是改动表的字段,这里因为没有改动字段名。所以我们能够使用MODIFY来操作字段的位置。当然我们也能够使用CHANGE来操作字段的位置。仅仅只是这个时候属性名要写2遍而已。

比方说我如今不自己写sql,然后使用MySQL的client来调整下表中的2字段的位置使用的就是CHANGE。

ALTER TABLE `linkinframe`.`user`
CHANGE COLUMN `name` `name` VARCHAR(5) CHARACTER SET 'utf8' NULL DEFAULT NULL AFTER `id`;

  • 7。更改表的存储引擎

MySQL存储引擎是指MySQL数据库中表的存储类型。

MySQL存储引擎包含InnoDB,MyISAM。Memory等。不同的表类型有着不同的优缺点,在前面的博客中我也已经整理到了。

在创建表时。存储引擎就已经设定好了。假设要改变,能够通过又一次创建一张表来实现。这么做是能够达到目的的,但必定会影响到表中的数据。并且操作比較麻烦。

MySQL中,ALTER TABLE语句也能够更改表的存储引擎的类型,其基本的语法例如以下:

ALTER TABLE 表名 ENGINE=存储引擎名

当中。‘存储引擎名’參数指设置的新的存储引擎的名称。

如今我们来实际操作下,数据库建表语句例如以下:

CREATE TABLE `user` (
`id` int(11)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name` varchar(5) COLLATE utf8_bin NOT NULL,
`card_id` varchar(20) COLLATE utf8_bin DEFAULT NULL,
`age` int(11) DEFAULT '25',
PRIMARY KEY (`id`),
UNIQUE KEY `age_UNIQUE` (`card_id`)
) ENGINE=InnoDB AUTO_INCREMENT=4 DEFAULT CHARSET=utf8 COLLATE=utf8_bin;

如今我们user表中的存储引擎设置为MyISAM:

ALTER TABLE linkinframe.`user` ENGINE = MyISAM;





OK。如今我们SHOW CREATE TABLE看下user的表结构,如今user表的存储引擎成功的变成了MyISAM。

注意:使用Alter语句能够改变表的存储引擎,这能够避免又一次创建表。可是,假设表中已经有非常多的数据。改变存储引擎可能会造成一些意料之外的影响。假设一个表中已经存在了非常多数据,最好不要轻易更改其存储引擎。





  • 8,删除表的外键约束

外键是一个特殊字段,其将某一表与其父表建立关联关系。

在创建表的时。外键约束就已经设定好了。

因为特殊须要,与父表之间的关联关系须要去除,要求删除外键约束。

MySQL中。ALTER TABLE语句也能够删除表的外键约束。其基本的语法例如以下:

ALTER TABLE 表名 DROP FOREIGN KEY 外键别名:

当中。‘外键别名’參数指创建表时设置的外键的代号。

如今我们来实际操作下,数据库建表语句例如以下:

CREATE TABLE `user` (
`id` int(11)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name` varchar(5) COLLATE utf8_bin NOT NULL,
`card_id` varchar(20) COLLATE utf8_bin DEFAULT NULL,
`age` int(11) DEFAULT '25',
PRIMARY KEY (`id`),
UNIQUE KEY `age_UNIQUE` (`card_id`)
) ENGINE=InnoDB AUTO_INCREMENT=4 DEFAULT CHARSET=utf8 COLLATE=utf8_bin;
CREATE TABLE `address` (
`id` int(11) NOT NULL,
`user_id` int(11) DEFAULT NULL,
`name` varchar(45) COLLATE utf8_bin DEFAULT NULL,
PRIMARY KEY (`id`),
KEY `user_id_idx` (`user_id`),
CONSTRAINT `user_id` FOREIGN KEY (`user_id`) REFERENCES `user` (`id`) ON DELETE CASCADE ON UPDATE CASCADE
) 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utf8 COLLATE=utf8_bin;

如今我们删除掉从表address的外键关联。运行例如以下sql:

ALTER TABLE linkinframe.address DROP foreign key user_id;



OK,查询结果显示从表address的外键已经不存在了。

DDL语句--改动表的更多相关文章

  1. MySQL之使用DDL语句创建表

    一.使用DDL语句创建表 DDL语言全面数据定义语言(Data Define Language) 主要的DDL动词: CREATE(创建).DROP(删除).ALTER(修改) TRUNCATE(截断 ...

  2. MySQL使用DDL语句创建表

    一.使用DDL语句创建表 DDL语言全面数据定义语言(Data Define Language) 主要的DDL动词: CREATE(创建).DROP(删除).ALTER(修改) TRUNCATE(截断 ...

  3. SQL语句改动表名和字段名

    今天有个暂时任务,改动生产环境的数据库表名和字段名.曾经要改动表名字段名都是在开发环境.直接打开 SQL Server找到相应的表或字段重命名就OK啦,但是这是线上数据库,再想直接F2改动是不可能的啦 ...

  4. 【Navicat】获取表结构的DDL语句以及获取更新表字段的操作的DDL

    1.获取表结构的DDL语句 2.获取修改表结构某一字段的DDL语句  设计表-修改表字段(记住不要保存)-SQL预览

  5. oracle之DML和DDL语句的其他用法

    DML和DDL语句的其他用法 17.1 DML语句-MERGE 作用:把数据从一个表复制到另一个表,插入新数据或替换掉老数据. Oracle 10g中MERGE有如下一些改进: 1.UPDATE或IN ...

  6. Oracle获取干净的建表DDL语句,不含其它存储、表空间、段属性

    早上一个同事资讯怎么获取到建表语句而且是不带存储那种SQL.Oracle自己提供了一个函数DBMS_METADATA.GET_DDL,但是获取到的建表语句含有存储.表空间.以及一些其他段的属性.如图: ...

  7. mysql系统表加trigger和对特定的库禁用 DDL 语句

    给 mysql 系统表加上 trigger 1 Reply 默认情况下,mysql 是不能给系统表,例如 mysql.user 加上触发器的.会提示 ERROR 1465 (HY000): Trigg ...

  8. oracle之 获取建表ddl语句

    第一种方法是使用工具,如:pl/sql developer,在[工具]--[导出用户对象]出现就可以得到建表脚本. 第二种方法是,sql语句. DBMS_METADATA.GET_DDL包可以得到数据 ...

  9. 抓取oracle建表语句及获取建表ddl语句

    抓取oracle建表语句及获取建表ddl语句 1.抓取代码如下: 1.1.产生表的语法资料 DECLARE-- v_notPartTable VARCHAR2(1000):= '&2'; -- ...

随机推荐

  1. [BZOJ 2427] 软件安装

    Link: BZOJ 2427 传送门 Solution: 只看样例的话会以为是裸的树形$dp$…… 但实际上题目并没有说明恰好仅有一个物品没有依赖项 因此原图可能由是由多棵树与多个图组成的 先跑一遍 ...

  2. 20172333 2017-2018-2 《Java程序设计》第3周学习总结

    20172333 2016-2017-2 <Java程序设计>第3周学习总结 教材学习内容总结 1.String类.Random类.Math类.NumberFormat类和DecimalF ...

  3. python 实现简单的KNN算法

    from numpy import * import operator def createDataSet(): group = array([[3,104],[2,100],[1,81],[101, ...

  4. 免费网站监控服务阿里云监控,DNSPod监控,监控宝,360云监控使用对比

    网站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导致宕机,具体表现为服务器没有响应,用户打不开网页,域名解析出错,搜索引擎抓取页面失败,返回各种HTTP错误代码.网站宕机可能带来搜索引擎的惩罚,网站服务器不稳定与百度关系文章中就 ...

  5. Linux中KVM虚拟机是什么

    概念: Kernel-based Virtual Machine的简称,是一个开源的系统虚拟化模块,自Linux 2.6.20之后集成在Linux的各个主要发行版本中.它使用Linux自身的调度器进行 ...

  6. Oracle Form删除list项

    Oracle From中的list项点击后就会新增一个下拉列,此时可以使用 Ctrl+shift+< 进行删除

  7. C/C++ 语言中的表达式求值

    在此,首先向裘老师致敬! 裘宗燕:C/C++ 语言中的表达式求值 经常可以在一些讨论组里看到下面的提问:“谁知道下面C语句给n赋什么值?” m = 1; n = m+++m++; 最近有位不相识的朋友 ...

  8. iOS:关于UIView切角的两种实现方式

    转载自:http://www.jianshu.com/p/451b7fa94e2a 第一种: 我想你一见到代码,就瞬间有吐的冲动,最常用的一种方式... UIButton *button = [[UI ...

  9. 一步一步学RenderMonkey(5)--渲染到纹理(RTT) 【转】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blog.csdn.net/tianhai110 渲染到纹理: 新建一个空effect; 添加渲染目标纹理, Add Texture-> Add Render ...

  10. "com.android.ide.s.ProcessException:Process 'cand 'C:\Program Files\Java\jdk1.8.0_60\bin\java.exe'' finished with non-zero exit value 2"

    使用Android Studio 出现该问题: "com.android.ide.common.process.ProcessException: org.gradle.process.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