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hSet 与TreeSet和LinkedHashSet的区别

今天项目开发,需要通过两个条件去查询数据库数据,同时只要满足一个条件就可以取出这个对象。所以通过取出的数据肯定会有重复,所以要去掉重复项。

如果用list集合接收两次的返回对象,那么肯定是有重复对象在list集合中,一开始我想到的是TreeSet,但知道TreeSet存放对象,一定要重写compareto方法,进行排序规则。

而我仅仅是去重,并不需要排序。 所以我就用了HashSet,下面也就缕一缕有关set集合的一些知识点。

一、Set接口

      1.Set不允许包含相同的元素,如果试图把两个相同元素加入同一个集合中,add方法返回false。

2.Set判断两个对象相同不是使用==运算符,而是根据equals方法。也就是说,只要两个对象用equals方法比较返回true,Set就不会接受这两个对象。

HashSet与TreeSet都是基于Set接口的实现类。其中TreeSet是Set的子接口SortedSet的实现类。Set接口及其子接口、实现类的结构如下所示:

|——SortedSet接口——TreeSet实现类

Set接口——|——HashSet实现类 

|——LinkedHashSet实现类

    二、HashSet

1.不能保证元素的排列顺序,顺序有可能发生变化

2. 不是同步的

3. 集合元素可以是null,但只能放入一个null

当向HashSet结合中存入一个元素时,HashSet会调用该对象的hashCode()方法来得到该对象的hashCode值,然后根据 hashCode值来决定该对象在HashSet中存储位置。

简单的说,HashSet集合判断两个元素相等的标准是两个对象通过equals方法比较相等,并且两个对象的hashCode()方法返回值相等

注意,如果要把一个对象放入HashSet中,重写该对象对应类的equals方法,也应该重写其hashCode()方法。其规则是如果两个对象通过equals方法比较返回true时,

其   hashCode也应该相同。另外,对象中用作equals比较标准的属性,都应该用来计算 hashCode的值。

三、TreeSet

       TreeSet类型是J2SE中唯一可实现自动排序的类型

TreeSet是SortedSet接口的唯一实现类,TreeSet可以确保集合元素处于排序状态。TreeSet支持两种排序方式,自然排序 和定制排序,其中自然排序为默认的排序方式。向  TreeSet中加入的应该是同一个类的对象。

        TreeSet判断两个对象不相等的方式是两个对象通过equals方法返回false,或者通过CompareTo方法比较没有返回0

自然排序

自然排序使用要排序元素的CompareTo(Object obj)方法来比较元素之间大小关系,然后将元素按照升序排列。

Java提供了一个Comparable接口,该接口里定义了一个compareTo(Object obj)方法,该方法返回一个整数值,实现了该接口的对象就可以比较大小。

 obj1.compareTo(obj2)方法如果返回0,则说明被比较的两个对象相等,如果返回一个正数,则表明obj1大于obj2,如果是 负数,则表明obj1小于obj2。

如果我们将两个对象的equals方法总是返回true,则这两个对象的compareTo方法返回应该返回0
定制排序

自然排序是根据集合元素的大小,以升序排列,如果要定制排序,应该使用Comparator接口,实现 int compare(To1,To2)方法

四、LinkedHashSet

LinkedHashSet集合同样是根据元素的hashCode值来决定元素的存储位置,但是它同时使用链表维护元素的次序。这样使得元素看起 来像是以插入顺 序保存的,也就是说,当遍历该集合时候,LinkedHashSet将会以元素的添加顺序访问集合的元素。

LinkedHashSet在迭代访问Set中的全部元素时,性能比HashSet好,但是插入时性能稍微逊色于HashSet。

queue集合

什么是Queue集合?

答:Queue用于模拟队列这种数据结构。队列通常是指“先进先出(FIFO)”的容器。队列的头部保存在队列中存放时间最长的元素,尾部保存存放时间最短的元素。

新元素插入到队列的尾部,取出元素会返回队列头部的元素。通常,队列不允许随机访问队列中的元素。

一、认识queue

1、Queue 方法介绍

从上面来看,Queue(队列)接口继承自Collection,用来表示内部元素具有先后顺序的集合。除了基本的集合操作外,队列还提供了其他插入、删除和检查操作。Queue接口定义如下:

public interface Queue<E> extends Collection<E> {
E element();
boolean offer(E e);
E peek();
E poll();
E remove();
}

每一个队列相关方法都提供了两种形式:一种如果操作失败抛出异常,另一种如果操作失败返回一个特殊值(null或false)。

Queue接口结构如下图所示:

操作

抛出异常

返回特殊值

插入

add(e)

offer(e)

移除

remove()

poll()

检查

element()

peek()

(1).add(E), offer(E) 在尾部添加:

他们的共同之处是建议实现类禁止添加 null 元素,否则会报空指针 NullPointerException;

不同之处在于 add() 方法在添加失败(比如队列已满)时会报 一些运行时错误 错;而 offer() 方法即使在添加失败时也不会奔溃,只会返回 false。

(2)remove(), poll() 删除并返回头部

当队列为空时 remove() 方法会报 NoSuchElementException 错; 而 poll() 不会奔溃,只会返回 null。

(3)element(), peek() 获取但不删除

当队列为空时 element() 抛出异常;peek() 不会奔溃,只会返回 null。

2、其它

(1)虽然 LinkedList 没有禁止添加 null,但是一般情况下 Queue 的实现类都不允许添加 null 元素,因为 poll(), peek() 方法在异常的时候会返回 null,你添加了 null 以后,当获取时不好分辨究竟是否正确返回。

(2)Queue 一般都是 FIFO 的,但是也有例外,比如优先队列 priority queue(它的顺序是根据自然排序或者自定义 comparator 的);再比如 LIFO 的队列(跟栈一样,后来进去的先出去)。

(3)不论进入、出去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使用 remove(),poll() 方法操作的都是 头部 的元素;而插入的位置则不一定是在队尾了,不同的 queue 会有不同的插入逻辑。

二、PriorityQueue实现类

PriorityQueue是一个比较标准的队列实现类。PriorityQueue保存队列元素的顺序并不是按加入队列的顺序,而是按队列元素的大小进行重新排列。因此当调用peek()方法或者poll()方法取出队

列中的元素时,并不是取出最先进入队列的元素,而是取出队列中最小的元素。

1、PriorityQueue的排序方式

PriorityQueue中的元素可以默认自然排序(也就是数字默认是小的在队列头,字符串则按字典序排列)或者通过提供的Comparator(比较器)在队列实例化时指定的排序方式。

(1)小案例

PriorityQueue<Integer> qi = new PriorityQueue<Integer>();
qi.offer(5);
qi.offer(2);
qi.offer(1);
qi.offer(10);
qi.offer(3);
while (!qi.isEmpty()){
System.out.print(qi.poll() + ",");
}
System.out.println();
//采用降序排列的方式,越小的越排在队尾
Comparator<Integer> cmp = new Comparator<Integer>() {
public int compare(Integer e1, Integer e2) {
return e2 - e1;
}
};
//这里是初始容量3,当我们超过3个会自动扩容,所以说它是个无边界容器
PriorityQueue<Integer> q2 = new PriorityQueue<Integer>(3,cmp);
q2.offer(2);
q2.offer(8);
q2.offer(9);
q2.offer(1);
while (!q2.isEmpty()){
System.out.print(q2.poll() + ",");
}

输出结果:

由此可以看出,默认情况下PriorityQueue采用自然排序。指定Comparator的情况下,PriorityQueue采用指定的排序方式。

注意:当PriorityQueue中没有指定Comparator时,加入PriorityQueue的元素必须实现了Comparable接口(即元素是可比较的),否则会导致 ClassCastException。

(比如你放入的是对象,那么必须指定Comparator,因为对象是无法比较的)

2、 PriorityQueue特性

(1)队列元素根据自然排序或者根据具体的比较器排序

(2)实例化时若未指定初始容量,默认容量为11

(3)自动扩容。如果容量小于64,两倍增长扩容;否则增长50%

(4)无边界容器

(5)不支持null元素

(6)非线程安全

(7)支持被序列化

(8)入队出队的时间复杂度O(log(n))

有关Dueue接口与ArrayDeque实现类和LinkedList实现类以后用到了再写他们。

现在只要知道:

(1)Deque接口是Queue接口的子接口,它代表一个双端队列。

(2)LinkedList是List接口的实现类,因此它可以是一个集合,可以根据索引来随机访问集合中的元素。此外,它还是Duque接口的实现类,因此也可以作为一个双端队列,或者栈来使用。

java反射机制

一、概述

1、什么是反射机制

反射机制是在运行状态中,对于任意一个类,都能够知道这个类的所有属性和方法;对于任意一个对象,都能够调用它的任意一个方法和属性;这种动态获取的信息以及动态调用对象的方法的功能称为java语言的反射机制。

2、反射机制能做什么

反射机制主要提供了以下功能:

1) 在运行时判断任意一个对象所属的类;

2) 在运行时构造任意一个类的对象;

3) 在运行时判断任意一个类所具有的成员变量和方法;

4) 在运行时调用任意一个对象的方法;

5) 生成动态代理。

3、反射的优点和缺点

为什么要用反射机制?直接创建对象不就可以了吗,这就涉及到了动态与静态的概念:

静态编译:在编译时确定类型,绑定对象,即通过。

动态编译:运行时确定类型,绑定对象。动态编译最大限度发挥了java的灵活性,体现了多态的应用,有以降低类之间的藕合性。

一句话,反射机制的优点就是可以实现动态创建对象和编译,体现出很大的灵活性,特别是在J2EE的开发中它的灵活性就表现的十分明显。

比如,一个大型的软件,不可能一次就把把它设计的很完美,当这个程序编译后,发布了,当发现需要更新某些功能时,我们不可能要用户把以前的卸载,再重新安装新的版本,假如 这样的话,这个软件肯定是没有多少人用的。采用静态的话,需要把整个程序重新编译一次才可以实现功能的更新,

而采用反射机制的话,它就可以不用卸载,只需要在运行时才动态的创建和编译,就可以实现该功 能。

它的缺点是对性能有影响。使用反射基本上是一种解释操作,我们可以告诉JVM,我们希望做什么并且它 满足我们的要求。这类操作总是慢于只直接执行相同的操作。

4、反射的原理

JAVA语言编译之后会生成一个.class文件,这些 Class 对象承载了这个类型的父类、接口、构造函数、方法、属性等原始信息,这些 class 文件在程序运行时会被 ClassLoader 加载到虚拟机中。

反射就是通过字节码文件找到某一个类、类中的方法以及属性等。

5、反射的应用场景

个人觉得使用反射机制的一些地方:

1) 工厂模式:Factory类中用反射的话,添加了一个新的类之后,就不需要再修改工厂类Factory了

2) 动态代理模式

3) 数据库JDBC中通过Class.forName(Driver).来获得数据库连接驱动

4) 分析类文件:毕竟能得到类中的方法等等

二、反射常用方法

利用反射机制能获得类的所有信息 ,类中有什么信息,它就可以获得什么信息。

反射的实现主要借助以下四个类

Class:类的对象

Constructor:类的构造方法

Field:类中的属性对象

Method:类中的方法对象

我们知道所有类的对象其实都是Class的实例,所以要获得对象,首先要获得class实例

1、获得class实例三种方法

Class<?> demo1=Class.forName("com.jincou.study.Demo"); //一般推荐这种
Class<?> demo2=new Demo().getClass();
Class<?> demo3=Demo.class;

获得class对象后,我们就可以通过class对象获得实际对象

Demo obj=(Demo)demo1.newInstance();//创建对象的实例,这里需要一个无参的构造函数 

OK,有了对象就什么都好办了,想要什么信息就有什么信息了。

2、获得构造函数

Constructor getConstructor(Class[] params)//根据指定参数获得public构造器
Constructor[] getConstructors() //获得public的所有构造器
Constructor getDeclaredConstructor(Class[] params)//根据指定参数获得public和非public的构造器
Constructor[] getDeclaredConstructors() //获得public的所有构造器

3、获得类方法

Method getMethod(String name, Class[] params)         //根据方法名,参数类型获得方法
Method[] getMethods() //获得所有的public方法
Method getDeclaredMethod(String name, Class[] params) //根据方法名和参数类型,获得public和非public的方法
Method[] getDeclaredMethods() //获得所以的public和非public方法

4、获得类中属性

Field getField(String name)  //根据变量名得到相应的public变量
Field[] getFields() //获得类中所以public的方法
Field getDeclaredField(String name)//根据方法名获得public和非public变量
Field[] getDeclaredFields() //获得类中所有的public和非public方法

三、综合小案例

上面的都是讲解理论,主要是日后可以当做自己的查找的API来用,下面来一个综合小案例来加深对它的理解:

package com.jincou.study;

import java.lang.reflect.Constructor;
import java.lang.reflect.Field;
import java.lang.reflect.Method; public class Main {
/**
* 为了看清楚Java反射部分代码,所有异常我都最后抛出来给虚拟机处理!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Demo1===============================================");
//Demo1. 通过Java反射机制得到类的包名和类名
Demo1(); System.out.println("Demo2===============================================");
//Demo2. 验证所有的类都是Class类的实例对象
Demo2(); System.out.println("Demo3===============================================");
//Demo3. 通过Java反射机制,用Class 创建类对象[这也就是反射存在的意义所在],无参构造
Demo3(); System.out.println("Demo4===============================================");
//Demo4: 通过Java反射机制得到一个类的构造函数,并实现构造带参实例对象
Demo4(); System.out.println("Demo5===============================================");
//Demo5: 通过Java反射机制操作成员变量, set 和 get
Demo5(); System.out.println("Demo6===============================================");
//Demo6: 通过Java反射机制得到类的一些属性: 继承的接口,父类,函数信息,成员信息,类型等
Demo6(); System.out.println("Demo7===============================================");
//Demo7: 通过Java反射机制调用类中方法
Demo7(); System.out.println("Demo8===============================================");
//Demo8: 通过Java反射机制获得类加载器
Demo8(); } /**
* Demo1: 通过Java反射机制得到类的包名和类名
*/
public static void Demo1()
{
Person person = new Person();
System.out.println("包名:" + person.getClass().getPackage().getName());
System.out.println("完整类名:" + person.getClass().getName());
} /**
* Demo2: 验证所有的类都是Class类的实例对象
*/
public static void Demo2() throws ClassNotFoundException
{
//定义两个类型都未知的Class , 设置初值为null, 看看如何给它们赋值成Person类
Class<?> class1 = null;
Class<?> class2 = null; //写法1, 可能抛出 ClassNotFoundException [多用这个写法]
class1 = Class.forName("com.jincou.study.Person");
System.out.println("(写法1) 包名: " + class1.getPackage().getName() + ","
+ "完整类名: " + class1.getName()); //写法2
class2 = Person.class;
System.out.println("(写法2) 包名: " + class2.getPackage().getName() + ","
+ "完整类名: " + class2.getName());
} /**
* Demo3: 通过Java反射机制,用Class 创建类对象[这也就是反射存在的意义所在]
*/
public static void Demo3() throws Exception
{
Class<?> class1 = null;
class1 = Class.forName("com.jincou.study.Person");
//由于这里不能带参数,所以你要实例化的这个类Person,一定要有无参构造函数哈~
Person person = (Person) class1.newInstance();
person.setAge(20);
person.setName("张三");
System.out.println("name: " + person.getName() + " age: " + person.getAge());
} /**
* Demo4: 通过Java反射机制得到一个类的构造函数,并实现创建带参实例对象
*/
public static void Demo4() throws Exception
{
Class<?> class1 = null;
Person person1 = null;
Person person2 = null; class1 = Class.forName("com.jincou.study.Person");
//得到一系列构造函数集合
Constructor<?>[] constructors = class1.getConstructors();
//无参构造函数
person1 = (Person) constructors[0].newInstance();
person1.setAge(30);
person1.setName("李四");
//有参构造函数
person2 = (Person) constructors[1].newInstance(20,"王五"); System.out.println("name: " + person1.getName() + " age: " + person1.getAge() );
System.out.println("name: " + person2.getName() + " age: " + person2.getAge() );
} /**
* Demo5: 通过Java反射机制操作成员变量, set 和 get
*/
public static void Demo5() throws Exception
{
Class<?> class1 = null;
class1 = Class.forName("com.jincou.study.Person");
Object obj = class1.newInstance(); //获取com.jincou.study.Person.name的属性名
Field personNameField = class1.getDeclaredField("name");
personNameField.setAccessible(true);
personNameField.set(obj, "张三"); System.out.println("修改属性之后得到属性变量的值:" + personNameField.get(obj));
} /**
* Demo6: 通过Java反射机制得到类的一些属性: 继承的接口,父类,函数信息,成员信息,类型等
*/
public static void Demo6() throws ClassNotFoundException
{
Class<?> class1 = null;
class1 = Class.forName("com.jincou.study.SuperMan"); //取得父类名称
Class<?> superClass = class1.getSuperclass();
System.out.println("SuperMan类的父类名: " + superClass.getName()); //取得属性信息
Field[] fields = class1.getDeclaredFields();
for (int i = 0; i < fields.length; i++) {
System.out.println("类中的成员: " + fields[i]);
} //取得类方法
Method[] methods = class1.getDeclaredMethods(); // 取得SuperMan类的方法
System.out.println("函数名:" + methods[0].getName());
System.out.println("函数代码写法: " + methods[0]); //取得类实现的接口,因为接口类也属于Class,所以得到接口中的方法也是一样的方法得到哈
Class<?> interfaces[] = class1.getInterfaces();
for (int i = 0; i < interfaces.length; i++) {
System.out.println("实现的接口类名: " + interfaces[i].getName() );
} } /**
* Demo7: 通过Java反射机制调用类方法
*/
public static void Demo7() throws Exception
{
Class<?> class1 = null;
class1 = Class.forName("com.jincou.study.SuperMan"); //调用fly()方法
Method method = class1.getMethod("fly");
method.invoke(class1.newInstance()); //调用walk(int m)方法
method = class1.getMethod("walk",int.class);
method.invoke(class1.newInstance(),100);
} /**
* Demo8: 通过Java反射机制得到类加载器信息
*/
public static void Demo8() throws ClassNotFoundException
{
Class<?> class1 = null;
class1 = Class.forName("com.jincou.study.SuperMan");
String nameString = class1.getClassLoader().getClass().getName(); System.out.println("类加载器类名: " + nameString);
} }
/**
* Person类
*/
class Person{
private int age;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Person(){ }
public Person(int age, String name){
this.age = age;
this.name = name;
} public int getAge() {
return age;
}
public void setAge(int age) {
this.age = age;
}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 //SuperMan类
class SuperMan extends Person implements ActionInterface
{
private boolean BlueBriefs; public void fly()
{
System.out.println("我是fly方法......");
} public boolean isBlueBriefs() {
return BlueBriefs;
}
public void setBlueBriefs(boolean blueBriefs) {
BlueBriefs = blueBriefs;
} @Override
public void walk(int m) {
System.out.println("我是walk方法,我的int值为:" + m );
}
}
//ActionInterface接口
interface ActionInterface{
public void walk(int m);
}

查看运行结果:

java深浅拷贝

一、前言

为什么会有深浅拷贝这个概念?

我觉得主要跟JVM内存分配有关,对于基本数据类型,只存在栈内存,所以它的拷贝不存在深浅拷贝这个概念。而对于对象而言,一个对象的创建会在内存中分配两块空间,一个在栈

内存存对象的引用指针,一个在堆内存存放对象。这个时候会有一个问题,你拷贝的只是这个引用指针还是拷贝两块内存一起拷贝,这个时候就会有深浅拷贝一说。

还有之前我认为Arrays.copyOf()是深度拷贝,亲测后发现原来它也是浅拷贝。下面进行具体说明。

二、数据类型

数据分为基本数据类型(int, boolean, double, byte, char等)和对象数据类型。
基本数据类型的特点:直接存储在栈(stack)中的数据.
引用数据类型的特点:在栈内存存储对象引用,真实的数据存放在堆内存里
引用数据类型在栈中存储了指针,该指针指向堆中该实体的起始地址。当解释器寻找引用值时,会首先检索其在栈中的地址,取得地址后从堆中获得实体。

三、什么是浅拷贝和深拷贝

首先需要明白,深拷贝和浅拷贝是只针对Object和Array这样的引用数据类型的。那先来看看浅拷贝和深拷贝的概念。

在 Java 中,除了基本数据类型(元类型)之外,还存在 类的实例对象 这个引用数据类型。而一般使用 =号做赋值操作的时候。对于基本数据类型,实际上是拷贝的它的值,

但是对于对象而言,其实赋值的只是这个对象的引用,将原对象的引用传递过去,他们实际上还是指向的同一个对象。

浅拷贝:如果在拷贝这个对象的时候,只对基本数据类型进行了拷贝,而对引用数据类型只是进行了引用的传递,而没有真实的创建一个新的对象。

深拷贝:在对引用数据类型进行拷贝的时候,创建了一个新的对象,并且复制其内的成员变量。

深拷贝和浅拷贝的示意图大致如下:

 

具体接下来代码演示。

四、代码演示

1、浅拷贝

Person

public class Person {
public String name;
public Integer age;
public String sex;
/**
* 提供get和set方法和全参构造函数
*/
}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Person person = new Person("小小",3,"女");
//将person值赋值给person1
Person person1 = person;
System.out.println(person);
System.out.println(person1);
person1.setName("小小她爸");
System.out.println("person 中 name为:"+person.getName());
System.out.println("person1 中 name为:"+person.getName());
}

查看运行结果

从图片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看出,它们指向的内存地址是一致的,同样我改变person1的属性值时发现person的属性值也改变了。

说明:对于对象用 "=" 赋值 其实只是引用指针的复制,这两个引用还是指向同一个对象。

2、深拷贝

如果要实现深拷贝就会比较复杂点

Student

/**
* 如果对象要实现深拷贝 那么实体需要做两步
* 1、实体实现Cloneable接口
* 2、重写 clone()方法
*/
public class Student implements Cloneable { public String name;
public Integer age;
public String sex;
//这也是个实体
public Address address;
/**
* 提供get和set方法和全参构造函数
*/
@Override
protected Object clone() throws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
return super.clone();
}
}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Student student = new Student("小小", 3, "女", null);
//将person值赋值给person1
Student student1 = (Student) student.clone();
System.out.println(student);
System.out.println(student1);
student1.setName("小小她爸");
System.out.println("person 中 name为:" + student.getName());
System.out.println("person1 中 name为:" + student1.getName());
}

这里可以已经是两个不同的对象了。但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对象中含有对象,这个对象还是浅拷贝。

Address

public class Address  {
public String city;
public int phone;
/**
* 提供get和set方法和全参构造函数
*/
}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Address address = new Address("杭州", 1888888888);
Student student2 = new Student("小小", 3, "女", address);
//将person值赋值给person1
Student student3 = (Student) student2.clone();
address.setCity("北京天安门");
System.out.println("person2 中 city为:" + student2.getAddress().getCity());
System.out.println("person3 中 city为:" + student3.getAddress().getCity()); }

我们发现虽然Student是实现了深拷贝,但Address却还是浅拷贝,那如何让Adress也实现深拷贝呢。
Address修改

public class Address implements Cloneable {
public String city;
public int phone;
/**
* 提供get和set方法和全参构造函数
*/
@Override
protected Object clone() throws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
return super.clone();
}

Student修改

 //修改clone方法
@Override
protected Object clone() throws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
Student s = (Student) super.clone();
s.address = (Address) address.clone();
return s;
}

弊端: 这里我们Person 类只有一个 Address 引用类型,而 Address 类没有,所以我们只用重写 Address 类的clone 方法,但是如果 Address 类也存在一个引用类型,
那么我们也要重写其clone 方法,这样下去,有多少个引用类型,我们就要重写多少次,如果存在很多引用类型,那么代码量显然会很大,所以这种方法不太合适。
所以还有另一种实现深拷贝方法。

序列化实现深拷贝

//序列化实现深拷贝
public Object deepClone() throws Exception{
// 序列化
ByteArrayOutputStream bos = new ByteArrayOutputStream();
ObjectOutputStream oos = new ObjectOutputStream(bos);
oos.writeObject(this);
// 反序列化
ByteArrayInputStream bis = new ByteArrayInputStream(bos.toByteArray());
ObjectInputStream ois = new ObjectInputStream(bis);
return ois.readObject();
}
 //因为序列化产生的是两个完全独立的对象,所有无论嵌套多少个引用类型,序列化都是能实现深拷贝的。

五、Arrays.copyOf()

之前我误以为Arrays.copyOf()为深拷贝,那只是因为我用的是基本数据类型作为数组,而基本数据类型上面已经说过它没有深浅拷贝这个概念,可以把他理解成只有深拷贝。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1、基本数据类型
int[] a = {0, 1, 2, 3};
// Arrays.copyOf拷贝
int[] copy = Arrays.copyOf(a, a.length);
a[0] = 1;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copy));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 //2、对象数组
Student[] stuArr = {new Student("小小", 3, "女"),new Student("小小爸", 29, "男"),new Student("小小妈", 27, "女")};
// Arrays.copyOf拷贝
Student[] copyStuArr = Arrays.copyOf(stuArr, stuArr.length);
copyStuArr[0].setName("小小爷爷");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stuArr));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copyStuArr)); }

运行结果:

【java提高】---细则(3)的更多相关文章

  1. Java提高篇——对象克隆(复制)

    假如说你想复制一个简单变量.很简单: int apples = 5; int pears = apples; 不仅仅是int类型,其它七种原始数据类型(boolean,char,byte,short, ...

  2. Java提高篇(三三)-----Map总结

    在前面LZ详细介绍了HashMap.HashTable.TreeMap的实现方法,从数据结构.实现原理.源码分析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对这个三个类应该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下面LZ就Map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

  3. Java提高篇(三二)-----List总结

    前面LZ已经充分介绍了有关于List接口的大部分知识,如ArrayList.LinkedList.Vector.Stack,通过这几个知识点可以对List接口有了比较深的了解了.只有通过归纳总结的知识 ...

  4. Java提高篇(三一)-----Stack

    在Java中Stack类表示后进先出(LIFO)的对象堆栈.栈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数据结构,它采用典型的先进后出的操作方式完成的.每一个栈都包含一个栈顶,每次出栈是将栈顶的数据取出,如下: Stack通过 ...

  5. java提高篇(三十)-----Iterator

    迭代对于我们搞Java的来说绝对不陌生.我们常常使用JDK提供的迭代接口进行Java集合的迭代. Iterator iterator = list.iterator(); while(iterator ...

  6. java提高篇(二九)-----Vector

    在java提高篇(二一)-–ArrayList.java提高篇(二二)-LinkedList,详细讲解了ArrayList.linkedList的原理和实现过程,对于List接口这里还介绍一个它的实现 ...

  7. Java提高篇(二八)------TreeSet

    与HashSet是基于HashMap实现一样,TreeSet同样是基于TreeMap实现的.在<Java提高篇(二七)-----TreeMap>中LZ详细讲解了TreeMap实现机制,如果 ...

  8. Java提高篇(二七)-----TreeMap

    TreeMap的实现是红黑树算法的实现,所以要了解TreeMap就必须对红黑树有一定的了解,其实这篇博文的名字叫做:根据红黑树的算法来分析TreeMap的实现,但是为了与Java提高篇系列博文保持一致 ...

  9. Java提高篇(二六)-----hashCode

          在前面三篇博文中LZ讲解了(HashMap.HashSet.HashTable),在其中LZ不断地讲解他们的put和get方法,在这两个方法中计算key的hashCode应该是最重要也是最 ...

  10. java提高篇(二四)-----HashSet

          在前篇博文中(java提高篇(二三)-----HashMap)详细讲解了HashMap的实现过程,对于HashSet而言,它是基于HashMap来实现的,底层采用HashMap来保存元素. ...

随机推荐

  1. 六、Spring Boot集成Spring Security之前后分离认证流程最佳方案

    二.Spring Security默认认证流程及其优缺点 1.Spring Security默认认证流程总结 四.Spring Boot集成Spring Security之认证流程详细介绍了认证流程, ...

  2. RSA 数论技巧

    写在前言:持续更新中... 光滑数 定义 对于一个数 \(n\),如果它能够被唯一分解为 \(n = p_{1}^{\alpha_1}p_{2}^{\alpha_2} \dots p_{s}^{\al ...

  3. html face属性

    无意间发现邮件里面的字体非常像手写的,然后点击HTML源码发现,使用了这个face属性. 代码如下: <font face="comic sans ms">PS: 你看 ...

  4. require/import路径中的叹号是什么?

    问题: 之前在一些开源项目的源码里,以及一些文章里,见到如下这样的require/import路径,其中包含形如!.的片段,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 https://juejin.im/post/68 ...

  5. Uncaught Error: Cannot find module 'strip-ansi'

    我的项目是typescript开发语言,原本我只写了".ts",导致上面运行yarn dev编译报错,页面报错.加上".js"后成功 报错原因:在webpack ...

  6. http: server gave HTTP response to HTTPS client

    出现这问题的原因是:Docker自从1.3.X之后docker registry交互默认使用的是HTTPS,但是搭建私有镜像默认使用的是HTTP服务,所以与私有镜像交时出现以上错误. 这个报错是在本地 ...

  7. 基于Spring源码分析AOP的实现机制

    Spring一个重要的特性就是提供了AOP,使得我们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我们自己的系统业务逻辑.使得我们系统业务逻辑与应用业务逻辑相分离,耦合性降低,并且大大的提高了开发的效率.Spring的AOP ...

  8. Dockerfile&Docker-Compose之基础

    使用了很久的docker,之前却从来没有总结过, 于是开此篇来记录平常使用Dockerfile和docker-compose.yaml的点滴, 先从基础命令开始哦 [Dockerfile] Docke ...

  9. Golang之数据库转换结构体工具table2struct

    另外一个根据json生成对应结构体在线工具: https://mholt.github.io/json-to-go/ 安装: go get github.com/gohouse/converter 或 ...

  10. 分布式配置中心之Apollo

    Apollo(阿波罗)是携程开源的一款可靠的分布式配置管理中心,它能够集中化管理应用不同环境.不同集群的配置,配置修改后能够实时推送到应用端,并且具备规范的权限.流程治理等特性,适用于微服务配置管理场 ...